APP下载

感知·累积·淬炼·运用

2022-06-04刘冬前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淬炼体悟文本

刘冬前

在高中学生素养生成与提升这一当代语文教育教学的主题中,语言素养的生成与提升乃是重中之重,它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信息感知、情感体验、心理成长与学习中的思维及人际交流能力发展。如何达成学生语言素养生成与提升的目标?从高中教学的实际看,以下途径具有不容忽视的教学价值。

一、多维视角,丰富学生的语言感知过程

当代语文教学一方面坚守传统,从教材到课堂学生手头的语言材料以文本呈现为主;语文教学面临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冲击,在网络空间与生活环境中,各类媒体形式呈现的语言材料日益丰富且不容回避,如街头随处可见的广告,手机画面中动态变化的语言材料等。因此,语文教师没有必要故步自封,不妨站在更高的视角,沿着更多维度视角丰富学生的语言感知过程,革新语言教学。

在具体的语言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立足文本,博采众媒,多维视角丰富学生的语言感知过程。立足文本是语言教学中语言材料感知的基本出发点。教材与课堂学习的文本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性语言材料,现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这样的文本感知过程伴随的思维深度优于学生感知其它媒介提供语言材料时的思维深度,这样的语言感知过程对语言习得的效率提升最为有利。教师应该在自身广博的阅读基础上,精心挑选、组织学生语言学习的文本材料,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课本、讲义等文本形式呈现语言材料,让学生沉浸式地完成阅读、理解与内化。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的形态在持续进化中,物质与技术的进步使得文本语言材料之外,出现了诸如电子语音、多媒体影视剧中的口头语言与字幕、网络在线游戏中的场景对话、街头的固定广告、地铁公交车中的移动广告中的口头语言和字幕、手机中的视频音频包含的语言材料等。这些语言材料铺天盖地涌向学生的眼中、耳中,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恰当采纳、合理呈现,通过课堂教学的灵活组织给这些语言材料的呈现搭建平台,让学生学会如何基于语言学习的需要挑选语言感知对象、如何高效感知语言对象,学会在语言材料的感知中体悟媒体语言中的精华、去除糟粕。

二、兴趣引领,优化学生的语言积累习惯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也很注重学生的语言累积,至今为多数语文教师喜爱采用的语言教学方式之一就是要求学生除了读书、背书和背诵挑选出来的古诗词与现代美文之外,还要求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完成读书摘要。但是,不少学生对语言积累感到不耐烦,感到枯燥,多数学生实际上没能坚持下来。主要是兴趣不足导致语言积累的内驱动力不足。仅仅靠教师的督促、升学考试的压力,难以真正形成一辈子受用的自我要求的积极的语言积累习惯。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反思,如何提高学生语言积累过程的趣味性,借以巩固良好的语言积累的习惯。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文本中的幽默元素、故事性元素、现实性元素,并且紧密结合学生的关注热点与年龄特点,提升文本阅读的趣味性。同时语文教师可以考虑从语言积累的广度、深度与积累的时间频度安排等几个方面对学生提出定性的要求,幫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语言积累的计划并踏踏实实付诸行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泛读与精读的趣味比赛,让学生获得语言积累的好经验,同时改进自己的语言积累习惯,并保持下去,形成一辈子受用的好习惯。

三、正反例说,砥砺学生的语言淬炼能力

语言不仅仅需要感知、积累,更需要淬炼。所谓淬炼,也就是感知了同样的语言材料,能够从中抽取自己觉得有用的语言元素、语言方式与语言结构,并有意识地记忆、模仿或创新性使用。现实生活中,对于同样的事物、情感与主客观对象等,不同的人在内部认知与对外表述时的语言差异巨大,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语言淬炼能力不同。学生的这种语言淬炼能力,是可以通过语文教师的课堂训练、熏陶获得较为全面的提升的。

课堂语言教学训练中,语文教师可以基于特定的文本材料,引入不同的语言淬炼例子,从语言淬炼的方法与效果两方面进行对比,启示学生思考如何淬炼。当然,这样的例子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败的,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体悟正反例子背后提供的方法启示。如给学生展示一段形式是新闻特写的文本,组织不同学生进行阅读后的复述、改写、口头重述等,对比不同学生的做法与效果,教师通过细致的对比与点评以及教师自己的示范,让学生领悟语言淬炼的方法。再如,精选一段小说的描写,要求学生先阅读讨论,然后选取现实生活中类似场景,组织学生运用文本的语言进行描写,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学生从已阅读文本中淬炼出的语言素材是否成功。

通过学生课堂语言学习过程的淬炼训练,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淬炼是需要长期坚持的,面对身边海量的语言素材,形成淬炼的意识、形成淬炼的习惯,对学生终身的语言习得过程都是有益的。这正是授之以渔的语文教学方法,值得语文教师关注。

四、说写并行,成就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从语言学习的视角看,文本阅读过程是语言的感知过程,固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语言感知能力,也可以形成运用语言进行思维、想象与情感体悟的能力。但语言的实质在于其拥有的强大的交际与表达运用的功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语言运用情境,多种形式、多种内容带动学生参与语言运用活动,通过交际与表达的训练,形成全面的语言运用能力,除了重视传统“写”的训练之外,也应该重视“说”的训练,真正做到说写并行。所谓说写并行,并非说写两条道辙,而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

例如,就某一写作主题,可以尝试要求学生先通过口头演讲、口头演说等形式进行表达,同时要求学生进一步进行书面文本表达,通过指导学生对比两种表达的共性与差异,体悟语言运用中不同方式的选择对词语、字句运用带来的情感与语义差异,体悟语气、句法等语言形式的差异。教师可以相机对学生进行细致的点拨,从微观视角指导学生,更容易让学生获得提升。在课堂写作与演说训练中,还可以对经典语言素材,如成语、歇后语、俗语以及专业术语在写作与口头运用中的差异进行适度的探究,同时指导学生关注网络语言对写作与说话等带来的不同影响,提醒学生关注自己写作与口语表达中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带来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养成规范语言表达的习惯,真正使语言运用达到纯熟风趣和规范典雅的有机融合。

语文教学是一项见效慢且工作量巨大的育人工程,而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是需要教师带着培养一代人的使命感才能真正完成的任务。“感知·累积·淬炼·运用”四部曲是语文教学这一工程的地下奠基结构,希望本文能够激起语文教师语言教学的热情之火。

猜你喜欢

淬炼体悟文本
在自律中淬炼成钢
淬炼
宜兴市夯实多元举措 淬炼韧性城市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体悟书法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