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教育舆情治理的关键与行动

2022-06-04荆博

中小学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学思维

荆博

摘要教育舆情治理是新时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时代教育舆情治理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基于问题导向审思教育舆情本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了解不同群体真实诉求;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用科学思维规划教育舆情治理方案。

关键词 教育舆情;舆情治理;舆情监测;次生舆情;科学思维;底线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4-0034-03

科技的加速发展在有效提升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水平的同时,也使舆情管理的难度呈指数级增长。近些年来,教育领域频发的涉及意识形态、师德师风、校园安全以及招生考试等多方面的问题,突出了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提升教育舆情治理水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育舆情治理是新时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完善程度,更深刻彰显着一个国家教育理念和价值的内蕴。

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实践论、辩证法,深刻认识新时代教育舆情,揭示教育舆情问题的表现及其内在根源,才能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推进教育舆情治理能力的提升。

复杂的教育舆情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直探热点舆情的本质,摸索教育舆情发生演变的内在规律,从而为全面深化教育舆情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1. 立足时代特征直面教育舆情治理问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在现实中就是要从事实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审视教育舆情治理问题的首要前提在于科学认识当前实际。其一,我们正处于人民对于美好生活“新需要”的时代,教育舆情治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其二,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新常态”的时代,网络舆论场已然成为新时代教育舆情治理的重要场域。其三,我们正处于意识形态竞争“新变革”的时代,必须将意识形态的问题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加以考量。

2. 审视教育舆情发展新特点

当前,我国教育舆情发展呈现以下新的特点。一是教育舆情问题涉及的要素和范围愈加多元与广泛。如以校园踩踏事件所代表的校园安全问题,以教师涉嫌性骚扰事件、学术不端为代表的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教育减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政策性问题等。教育舆情涉及不同学段、不同内容,从单纯的热点问题聚焦逐渐深入到对教育制度改革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更深层次的讨论之上,特别是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的敏感舆情凸显。二是教育舆情问题涉及的传播环境更加复杂。随着新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教育舆情正面临着后真相时代,即观点跑得比事实还快,公众对于新闻的情感性关注远远超过了对于事实本身的探寻。三是教育舆情出现了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矛盾交叉乃至对立现象,给教育舆情治理带来了极大挑战,容易形成处理不当所导致的次生舆情和舆论“长尾”。

3. 科学把握教育舆情治理的时代内蕴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教育舆情相关问题的实质是人民群众对于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教育的期盼,与教育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以此观之,多重教育舆情事件并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挑战现有体制机制,而是人民群众在表达愿望、反映诉求,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实现更好发展。因此,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要摒弃陈旧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思维,在多发频发的教育舆情事件中提升精细化、规范化治理的能力;在关乎公平與质量等核心问题的事件中提升突出重点、统筹全局的治理能力;在自媒体时代提升掌握科技、运用科技的治理能力,并最终将教育舆情治理的根本之策放在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之上,不断强化与提升舆情治理能力和水平。

教育舆情从表面上来看,是不同人群不同观点的讨论纷争,即话语之间的冲突与较量。但就其实践本质而言,其发生的根源不在于舆论场,而在于事情本身;发生的目的不在于探讨舆情本身,而在于实现特定群体的利益诉求。因此,我们认为治理教育舆情的根本出发点是认清教育舆情不仅仅是话语交锋,更是利益的冲突、行动的较量这一基本事实。

1. 加强舆情监测,跟踪教育舆情发展全过程

教育舆情是一个历时性事件,有着明显的发生、兴起、演变、完成的过程,人们对于相关教育舆情事件的认识往往随着过程的变化产生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舆情治理必须全程跟踪、始终在场,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舆情动态,为更好地提升舆情治理能力奠定基础。以“毒跑道”事件为例,从最初“塑胶场地有异味”的单一事件,到演变为关于学校塑胶跑道标准、设施建设环节漏洞以及对学生健康影响的全国热议话题,成为广受关注的教育舆情事件,促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在回应学生家长诉求的同时不断深化认知,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对校园塑胶跑道的检查和规范。

2. 及时发声引导,始终强调官方舆论效力

教育舆情在一定意义上承载着民众对于教育发展的希望与忧虑,其本质是对于长期存在的教育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热切关注,一旦缺失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丧失舆情治理的透明度,不能做到对舆情的及时回应,就有可能导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具影响的群众性事件的发生。

教育舆情本身就是一个传播事件,热点出现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多种声音。这也决定了任何舆情事件不会是简单的信息复制,而是带着一定的价值观的信息传播,这就关乎个人认识和群体认识的问题。因此,在教育舆情刚刚发生的时候,官方媒体特别是官方的新媒体渠道要借助快速权威优势,第一时间发声引导。官方媒体要善于发声、勇于发声、主动发声,但切忌随意发声、跟风发声、被动发声,造成舆论上的被动,损害自身的公信力。

3. 注重机制建设,及时主动回应诉求

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等必须形成及时回应教育舆情的相关工作机制,要充分理解和导引民意,绝不能听之任之或者以淡漠态度予以处理。要把功夫做在平时,第一时间对公众关注的重点方面予以回应,注意疏导为主、管制为辅的基本策略。同时,必须始终以民意为基础,报道民众最为关心的事情,解答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时时刻刻与民众保持密切沟通。要塑造舆情治理主体的公正透明形象,培养具有理性认知能力的社会公众,从而不断夯实教育舆情治理的社会基础,使得日常主动及时的回应成为提升舆情治理主体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做好教育舆情治理工作需要以科学思维规划治理方案,这就要求我们树立辩证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提升舆情治理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1. 坚持辩证思维,抓住主要矛盾

新时代教育舆情治理需要坚持辩证思维,即首先抓住教育舆情事件的主要矛盾,始终紧扣舆情中反映出来的公众迫切需要。例如:学校对于涉嫌“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往往牵动民众敏感的神经。因此,学校在进行回应时必须多方倾听意见,抓住事件的主要矛盾,做到反应迅速,态度诚恳,认真调查事件真相并及时给相关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以正式的回应。学校既不能自视权威,漠视涉事方的合理诉求,草率做出决定;也不能抱着息事宁人的想法,以“糊涂官判糊涂案”进行低效应对,并引发次生舆情。坚持辩证思维还要求在改革优化过程中,注意协调推进教育舆情治理与其他教育相关领域治理,避免教育舆情治理中容易出现的片面化倾向等问题。

2. 坚持战略思维,提高政治站位

坚持战略思维,就是要始终坚持从政治高度和全局角度看待问题,从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角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新时代教育舆情多元话语的呈现所遮蔽的是关于舆情自身发展的深刻规律,而且是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重大挑战。当前,全球化背景之下,国家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国内事件越发容易引起境外舆论场的注意,而境外舆论也会迅速延伸至国内。但很多情况下,它们的目的不在于解决问题本身,而在于借助问题扩大问题、歪曲事实,以达到蛊惑人心、动摇民心的目的。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教育舆情治理的重要性。

3. 坚持法治思维,强化规范治理

法治思维可以说是教育舆情治理的核心思维。坚持法治思维,一是要加快涉及教育舆情治理的立法工作。要在关乎意识形态安全、新闻传播宣传以及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等重要法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舆情治理具体规范的制定,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舆情治理法律体系,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配套法律规定,让教育舆情治理有法可循有法可依。二是要强化教育舆情治理执法力度,完善优化相关执法手段,在充分尊重公民合法表达诉求的权益基础上科学执法公正执法。对于网络上时常发生的网络谣言、网络“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现象,必须加以坚决抵制和严厉处罚,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塑造风朗气清的网络空间以供公众表达民意。最后,还应推进法治建设与大数据技术建设之间的关联发展。

4. 堅持创新思维,把握时代脉搏

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一方面,创新思维直接体现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抢占舆情治理的技术制高点,加强教育全媒体运用和治理之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以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技术性治理方式引领教育舆情显现正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利益需要发生的变化,要求教育舆情治理格局必须多元化,即改变传统“官方-民众”的单一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共同力量,协同推进教育舆情治理的主体、客体与空间同向发力。

5. 坚持底线思维,明晰问题界限

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树立风险意识,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于最低点以最大努力争取最大期望,在居安思危中提升预防风险、管理发展的能力。这首先要求我们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一般教育舆情事件都存在一定的发展过程,在治理过程中应首先设想出最坏结果,对舆情发展的整体态势进行严密监测,制定出能够应对特殊情况的整套预案,从而完成对民意需求的充分回应。其次,坚持底线思维还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对公众进行正面引领。最后,坚持底线思维还强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部分教育舆情在一定程度上已涉及意识形态安全、国家价值观培育等重大领域,面对这种情况,舆情治理主体一定要主动出击、敢于亮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7.

[2] 舒刚.法治是教育舆情治理的核心思维[N].中国教育报,2018-06-02.

[3] 央视财经.“毒跑道”竟是工业废料 窝点离北京不到200公里[EB/OL].(2016-06-21)[2021-12-02].https://www.edu.cn/edu/ji_ chu/ji_jiao_zhuan_ti/dpd/201606/t20160622_1418145.shtm.

(编辑 杨晓梦)

猜你喜欢

科学思维
“自由落体运动”课堂教学片段赏析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浅析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浅谈初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普少儿剧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大数据视野下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
用科学思维解密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例谈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