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汕揭阳地区乡村民俗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探索

2022-06-03陈春娱

河北画报 2022年16期
关键词:潮汕民俗景观设计

陈春娱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粤潮汕民系的文化共同体,从宋代到明代中叶已逐渐发展成熟,潮汕乡村民俗就存在于这个特定群体中,以乡村民俗为切入点进行景观设计可极大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然则揭阳港畔村老厝区景观设计在住宅建筑及历史保护、庭院景观、休闲设施、特色展示等方面都亟待提高。本文旨在对当地乡村景观设计理念进行分析,探索潮汕乡村景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民俗学、景观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相关理论提出现代乡村景观设计理念,为潮汕地区现代乡村景观特色建设提出参考意见。

一、乡村民俗景观设计的意义

乡村民俗是一种多向度的群体性的理解、意义释放和情感宣泄的活动[1],在年深日久的演变积累中形成的生活文化。虽如梁漱溟所说,中国近百年的世事沧桑对传统文化根脉的破坏集中体现在乡村,而乡村民俗作为地域文化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受现代社会影响较小的乡村中仍大量地保存,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无法比拟的资源价值。保护乡村,凸显地域性文化符号,既是可以弥补现代思潮对乡村文化时间性的侵蚀,

也是重拾对乡村历史的文化记忆,唤醒人们对其潜在价值的正确认识,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农村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2]。

本文以参加广东省“美丽乡村杯”创意设计技能竞赛民宿民居类项目方案为基础,根据打造以人为本、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宜居舒适的设计原则,在前期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对揭阳地区港畔村老厝区古建筑遗留集中区域进行景观改造,把乡村休闲农业与景观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助力乡村振兴。乡村的振兴,往往从建筑开始,但也不止于建筑。建筑的更新,往往可以重塑人的关系,从而焕发文化的活力。

二、乡村民俗景观设计的方法

美丽乡村的建设意义不是将乡村变成城市,而是在乡村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保留乡村民俗风格,把基础改造与当地生态协调一致,正如“外观上改过如没改过一样”,营造一个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突出,乡村民俗与建设风貌协调的典型乡村景观设计。首先从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古建筑空间设计研究出发,借助对揭阳市揭东区港畔村老厝片区的改造设计,整理出民俗景观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路,充分保留历史遗留痕迹,在原有的布局方位上进行优化;其次就是进行“乡村考现学”,从选址地区、场地分析、交通分析、自然条件分析、现场测绘、周边道路与墙面分析、植物分析对港畔村老厝片区文化价值进行实地调研,记录传统建筑对材料的使用、建造工艺的要求、地势方位格局的确定、传统元素符号的寓意等等。通过对基地现场的勘察和对当地居民活动轨迹的研究,以及当地居民的走访询问和问卷调研,真正做到透过现象去挖掘到内部的本质,真实地与当地居民沟通交谈从而了解居民的需求运用到设计中,做到设计为人服务。再者进一步梳理当地文献资料,针对改造项目实际条件,对应相近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因地制宜的具体设计方案,结合当地最具地域独特性的文化元素进行提炼、解构、抽象、重组,针对发扬传统民俗文化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进行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景观设计方案。

三、港畔村老厝区民俗景观设计

(一)港畔村老厝区现状

对港畔村进行区位分析,首先了解其地理方位,是位于揭阳市东南部,属于揭东第一期经济开发试验区。港畔村属于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土质含砂多,日照强烈,年平均气温21.7℃,年降水量丰富,符合南粤地区风雨天多的特点,年湿度值高,达到80.5%,风力强劲,年均大于或等于8级的大风天就为5天。设计选址位于港畔村的老厝区地块,占地约50470m2。港畔村老厝区的民居群落保留相对较完整,建筑形式多样,老厝的连续性较强,利于对其进行研究和改造。选址基地使用效率低,无过多使用痕迹,墙体部分主要由灰土角堆砌起来之后在外面糊上水泥砂浆,现在大部分墙体已经老化剥落,且地面杂草丛生、树根盘根错节,还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蚊虫滋生等诸多问题。老厝区地势低洼,地面原始铺装支离破碎、坑坑洼洼,且排水设施年久失修,每次大雨都会被淹没,接近地面的墙体也长满了青苔,急需对其进行整改修复改造。

(二)明确定位

对港畔村老厝区进行民俗景观设计,具体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低维护、可持续、低造价、本土乡村气息。首要的是整理出民俗景观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路,从明清时期,儒家礼制已渗入潮汕地区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建筑上首先表现出大量的宗族祠堂[3],发展出诸如“下山虎”、“四点金”、“五间过”、“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等多样的建筑形式,从这些古老民居建筑处理手法上能看出潮汕民系对中原儒家文化的坚持和固守,建筑形制主要是以天井为中心的向心围合,以中轴对称凸显出建筑的庄严和等级。港畔村老厝区是现存保留较为完善的传统村落,老厝区里也不乏“下山虎”、“四点金”等建筑形式的民居,且与传统的潮汕建筑一样极为重视装饰工艺,如金漆木雕,故事题材丰富多彩,在方寸之地竟能赋予平凡的木头新的灵魂和生命;再如嵌瓷艺术,一般装饰在宗祠庙宇之上,因其材质特殊能适应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爆嗮雨淋而不褪色,而倍受当地人的青睐。港畔村最独特的民俗形式是“竖灯杆,立彩凤”,不仅是村里的一大文化景观,也是当地纪念先祖,继往开来的信仰理念,整理其中的文化景观内涵,对历史遗留古建筑外观的典型形式,如五行墙、山花、门窗装饰等装饰符号进行提取,针对如何发扬传统文化,如何协调生态系统,如何符合当地民众的精神信仰回归,如何成为推动乡村经济的一大元素,如何正确评估其价值定位等问题,将案例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将有利于保持古村落原有的历史传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的景观改造,营造出独特的乡村民俗空间体验。

(三)功能分区设计

1.乡村旅店设计

基地选址:祠堂附近,位于古村中间位置,旁边有广场、篮球场、舞台、池塘,具有视野开阔、通风、环境优美、功能多等优点;

旅店外观:旅店建筑外观严格遵循潮汕民居方位传统,基于四点金的原有结构,参照潮汕传统设计元素(厝头、嵌瓷)等装饰形式,仿古氛围浓厚,与古村落风格和谐统一。主体结构为砖混结构,从材料和元素着手,低层和顶层加设仿古建筑构件;

内部布局:下山虎或者四点金等格局,为了不与周围建筑突兀又能有良好的视野,选择设计两层,有必要的话考虑地下一层,第一层主要为公共空间,第二层主要为住房,地下一层主要为储物和娱乐空间,旅店将会延续与传播部分习俗和习惯,如英歌舞、潮剧、潮绣、饮食等,而且会融合时代与物质方面,如使用智能管家、网络直播等,旅店将会聘请当地居民,如前台、服务员等,而且会邀请擅长英歌舞、潮剧、潮绣、潮汕美食在旅店的公共空间处制作与表演,通过网络直播和售卖,增加当地居民收入,而且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回来建设,同时也能提高旅店的独特性与吸引力;

亮点1:为解决古建形制通常室内采光不足的缺点,充分利用现代材料玻璃砖的优点,开设部分墙体的落地推拉门和屋顶小天窗,减少用电,节约能源;在一层朝向庭院中央前面运用玻璃材质来划分室内外,室内做为休闲区,同时把室外景观收入视野,减轻环境景观视觉上的阻碍,恢复室内外景观的整体化;

亮点2:旅店的文化走廊连通户外果蔬花园,通过植物的树姿、品种、高度等构成多样的立体组合空间,缩短区域路径,“零”距离接触原生态,体验从种子开始培育到丰收的满足感和喜悦,将可食用作物或非食用的花卉种植其中,做到食用观赏两不误,让游客深入体验农家乐的快乐。

乡村旅店设计核心设计理念在于以民宿业态植入更新改造,建筑外观充分汲取潮汕民居典型符号,室内庭院打造符合现代宜居的空间环境,注重维护典型乡村景观,建设风貌协调的传统特色民居。

2.公园景观设计

基地现状:选取地址为港畔村港畔公园,没有系统的进行规划和维护管理,公园被分割成三块地方,缺乏联系性。杂草丛生,缺乏草地,沙石杂乱。需要对其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规划,从上分,中分和下分入手,利用大、中、小乔灌木和草地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将原先的三块地联系为一体。

周边环境:港畔公园巧妙的位与港畔村新区与旧区交汇的地界,有利于打造一个新区与旧区相结合的地块,老少皆宜的休闲放松的场所。周边有市场和大型超市,药店,饭店等,道路平整基础设施完善。

人群定位:对公园景观改造的定位是公共性的,服务大众的,更多的可能会倾向与老人和小孩。老人家可能孤独的生活在老厝区,公园的改造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区场所,让他们能有个聊天放松的地方,看着新一代活蹦乱跳,充满活力,颐养天年。

设计说明:村里的车辆管制规范,车俩横行且有乱停乱放的现象,公园地下加建设一个小型的地下停车场,主要用于停放摩托车,小电驴和自行车。港畔公园原有已荒废的池塘改成一个供孩童玩水嬉戏的亲水平台。植物配置方面的初步设想是以梧桐树为主,结合石榴(多子多福)和罗汉松(长寿常青)这类带有美好寓意的植物,包括芭蕉配石营造一种诗情画意,中心区域为一个融合彩凤元素的风景亭,以凤尾曲线形态作为概念元素设计具有引导作用的汀步,凡路必有所通,而通使人产生向往和期待情绪,路径流线图上的设计突出对人们的导引功能,其引人入胜的诱力和公园含而不露的景才能于不经意中被发现,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4]。

3.门楼设计

选址:位于村大门口,位于村的交通要道,西边是村居委会,东侧是村中民宅,中间是一条6.5米的乡道,是交通必经之地,是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

基地现状:港畔村属于岭南地区典型的多风雨天气候,风力强劲,雨水丰富。但地处平原地带,且土壤中砂质含量多,适宜做建筑地基,符合传统民俗中的“吉土”说法。

设计构想:作为一个族群的门面担当,须与潮汕的本土元素紧密结合,延续传统理念上门楼是对开官、忠孝、及悌等进行表彰,以示旌表的功能。门楼横梁采用彩凤浮雕,突出蕴意丰富的楹联“港边渔火腾彩凤,畔上柳凤策六鳌”,对应当地升彩凤的传统民俗,代表祈福喜庆、置辟邪物等特殊装饰以应对人们消灾解厄的民俗图谶观念的流露[5],同时注意挑檐式门楼的整体体量和建设材料的选择、色彩工艺的搭配。

具体营造:1)石狮子:传统文化中辟邪纳吉瑞兽,一对狮子一个张着嘴,一个闭着嘴,代表中国传统哲学重视的气息吐纳之意。置于门楼坊柱前,以起防风抗震、巩固坊门的功能,摆放规矩严格遵循中国传统左雄右雌的阴阳哲学,以须弥座为基座,基座上有锦铺;

鸱尾:是位于传统古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装饰物,同样符合人们心理上的趋吉避凶的心理需求,既是装饰又有兴雨防火的寓意。并从使用功能角度出发,位于正脊两端是与屋脊统一协调达成木构建筑最讲究的屋顶防潮功能,以此形成屋顶特有的轮廓结构。且对应当地民俗,鸱尾作为龙子,在其表面加入凤凰纹饰,也反映了阴阳协调的思想;

3)斗拱:斗拱解决门楼屋檐伸出部分的构架,突出潮汕最知名的木雕工艺,涵盖花鸟虫鱼人物山川等题材,继承中国古建最复杂也最具美感的部位设计手法,延续潮汕人在此主体木结构中采用油漆进行楹梁彩绘即作锦的传统,以红色绿色为主延续金漆蓝靛的传统;

4)抱鼓石:在传统民俗中是彰显身份地位、权力等门第符号的装饰艺术品,不仅能承受和平衡门扉的重量,还可强固门框。包故事下部须弥座的“包袱角”表面雕刻凸显以精美传世的潮汕石雕工艺,鼓面的玲珑满目的浮雕装饰,体现潮人精工细作的性格特点,寄托潮人的美好愿望。

四、结语

民俗是生活本身意愿表达的最佳方式,给人一种社会安定感和相互亲近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秩序和意义,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传统的依恋。民居建筑是人们休息、生活的场所,精神寄寓之地,也是地方民俗文化的载体,折射出当地人们的共同心理与文化追求。揭阳港畔村老厝区民俗景观设计提取当地传统古建筑历史遗留文化符号,从潮汕民俗文化出发,围绕五行墙、屋顶翘角、山花、门楼、院落等元素,旨在建设美丽乡村和保护乡村的进程中,重新塑造融入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建筑空间,再并将其融入到改造的村落建筑外部形态、空间规划、室内空间界面中,使之更具地域特色与人文关怀色彩。民俗文化是乡村景观的魂,乡村景观设计应是对每一个乡村的个性延续保持足够的恭敬,这仅仅是乡村保护的第一步,而进一步完善乡村改造的经验,发掘民俗活动中更深层次的文化符号,延续乡村历史、文脉记忆还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潮汕民俗景观设计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潮汕牛肉火锅
民俗中的“牛”
漫画民俗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
潮汕火锅怎么牛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
王彦军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