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休闲体育研究:综述与展望

2022-06-03单凤霞

山东体育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休闲体育城市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城市休闲体育研究进展。国外休闲体育研究经历了起源与萌芽、发展与繁荣、创新与融合的发展阶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休闲体育发展模式。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研究主要集中于时空、社会、经济、体验和发展五个维度;城市休闲体育宏观研究环境利好,但仍存在学术关注稍显不足、学科融合有待加强、视角界入仍需拓新、综合范式不够重视等问题;期待后续研究能够丰富研究内容,拓展研究阵地,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城市发展,对接国家战略,为实现城市休闲体育学术繁荣和实践超越添砖加瓦。

关键词:城市;休闲体育;理论参借;内容梳理;趋向思考

中图分类号:G8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22)02-0008-07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urban leisure sports. Foreign leisure sports research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germinatio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and formed a unique development model. The research in China focuses on five dimensions: time and space, society, economy,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sound macro study environment of urban leisure sports research,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e academic attention is slightly insufficient; the subject integration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need to be innovated; the synthetic paradigm dont get enough attention. This paper hopes that we can enrich the research content, expand the path of research, pay attention to humanistic care, focus on urban development, align national strategy for the follow-up study, which aims to do little bit help for academic prosperity and practical transcendence of urban leisure sports.

Key words:city;leisure sports; theoretical reference; content analyzing; tendency thinking

作者簡介:单凤霞(1980- ),女,河南郑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休闲研究的深化和健身休闲的兴起引发休闲体育受到关注并成为热点。国外休闲体育属于大休闲研究范畴,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发展与繁荣,于80年代后不断创新与融合,并形成了特色各异的城市休闲体育发展模式。我国休闲体育研究在一系列顶层设计催化下持续升温,历经20余年,可谓硕果累累。休闲体育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象征与产物。城市作为休闲体育发生发展的重要场域,受到了各界的关注,遂成为休闲、体育领域研究的新风向。《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提出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1]。“宜居、宜业、宜游”不仅是新型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目标追求,亦是休闲体育本质功能之体现。在国家提出“健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宏伟目标的当下,城市休闲体育研究既是时代主题和使命,又是城市和休闲发展的应然;既是“全民健身”普及之回应,又是“城市转型”发展之必然。然,城市休闲体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术空间虽大,研究活跃度还不够、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因此,对城市休闲体育研究进行梳理、发现问题、探究未来,以期促进城市休闲体育的学术繁荣和实践超越。

1 国外城市休闲体育相关研究

1.1 国外休闲体育研究演进

1.1.1 起源与萌芽

国外有关休闲体育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理论。柏拉图认为理想的统治者应该是哲人,摆脱了世俗杂事,通过休闲活动来完善自我、统治社会。亚里士多德则把休闲誉为“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1952年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出版了经典著作《休闲:文化的基础》,认为休闲是思想与灵魂自由的条件,可促进文化的发展与沉思[2]。杰弗瑞·戈比在其名著《你生命中的休闲》一书中指出:休闲是人存在过程的一部分,休闲价值观将使人们从改造世界逐步转向改造自身[3]。

1.1.2 发展与繁荣

到了20世纪60年代,休闲进入了社会学家的研究视野,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美国卡普兰于1960年撰写的《美国的休闲——社会调查》从美国的社会制度诸多方面进行休闲剖析。法国杜马兹迪埃在1967年出版的《走向休闲的社会》中探讨了休闲与家庭、工作、社会政策等的关系和意义,并指出休闲包括放松、娱乐和个性发展三个层次。约翰·凯里在专著《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中强调休闲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随后,学者将休闲与心理学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休闲动机、休闲行为和休闲心理。Crawford 和Godbey提出了休闲限制理论并对此建构了休闲限制阶层模型[4]。6375DDF0-BF37-4019-B5BE-B1DF041F7D74

1.1.3 融合与创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休闲产业的发展,西方学者开始关注休闲与管理和经济的融合研究。德莱弗教授在休闲管理学领域提出了基于效益的管理,首次提出休闲服务项目的管理应从能给有关各方带来的益处着眼,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管理。哈维茨教授认为必须树立休闲服务营销的观念,通过营销改变休闲者的偏好和活动。美国学者沃格(Vogel)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对美国的娱乐产业进行研究,并注重对休闲、体育、文化、游乐等核心部分进行分析[5]。澳大利亚学者沃贝特(K.W.Wober)指出城市休闲产业在许多地方是与城市旅游业和娱乐业相互关联的[6]。

1.2 国外城市休闲体育发展呈现

1.2.1 政策保障:英国和德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保障了德国人有足够多的休闲时间和享受社会公共资源的权利。德国传统节假日和法律赋予的带薪休假权利,让德国人一年拥有178天休闲时间有据可依[7]。在环境保护方面,德国已颁布大约8 000部联邦和各州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8],为休闲体育活动环境提供的有效保障。体育是德国人主要的休闲方式,德国《黄金计划》的實施,推动了大批体育场馆设施的建造,为休闲体育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英国是最早兴起户外运动的国家,在1857年就成立了登山俱乐部,1885年成立了帐篷俱乐部。英国政府1975 年发布的《体育运动和娱乐白皮书》明确表示休闲体育是国家福利的一部分,并突出了体育休闲在提高民众健康和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的作用[9]。此后,英国政府相继在2000年、2002 年颁布了《大众的体育未来》和《游戏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休闲体育发展。

1.2.2 项目多元:法国和澳大利亚

运动休闲对法国人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法国人不但喜欢体育运动,还会不断对传统项目进行创新发展。法国人日常参与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多达 300 余项[10],并且大众休闲体育运动呈现出参与多样化特点。澳大利亚被誉为“体育运动的天堂”,对澳洲人来说,体育几乎是和宗教信仰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澳大利亚普及的休闲体育项目种类繁多,除球类、健身、赛车、海上和空中运动外,还有本土特有的休闲体育项目,如澳式足球、橄榄球、板球、丛林探险、气健运动等[11]。澳大利亚热爱运动的民族天性催生了休闲体育的项目多元和产业繁荣,休闲产业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 7%[12]。

1.2.3 公园导向:美国和加拿大

公园是美国和加拿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提及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或荒野,就足以激发当地人和旅游者的旅游热情。公园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休闲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13]。美国公园体系主要包括城市公园、郡县公园/地区公园、州立公园、联邦公园/森林保护区/保留地等;加拿大公园体系包括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省级公园、国家公园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地等。根据2002年联合国保护区名录统计显示,美国和加拿大拥有的公园和保护区数量分别达到了7 983个和5 299个[14]。公园内设有步道、露营地、野餐地、划船区、骑马道、越野车点、环境教育中心等,是美国和加拿大人运动休闲的主要去处。

1.2.4 体育旅游:瑞士和意大利

滑雪与瑞士的关系就像意大利和足球、中国和乒乓球一样。瑞士是全球闻名的滑雪胜地,全境有200多个高级雪场,总人口800万的瑞士每年接待滑雪游客达1 500万人次,瑞士阿尔卑斯地区每年更是吸引了全球43%的滑雪者[15]。滑雪是瑞士最普及的冬季户外运动,很多小孩子从三四岁就开始学习滑雪,瑞士冬季游客中,50%为瑞士国内游客[16]。足球作为意大利的一项全民运动,已成为意大利的文化符号。在意大利,足球迷高达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在意大利各个城市的公园、广场,甚至是一小片局促的空地上,随处都能看见踢球的孩子,每个街区都有一块设施完善的足球场。意大利大城市和大部分中等城市都拥有自己的球队,商业化发达的职业足球联赛促进了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17]。

2 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研究回溯

2.1 理论参借: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研究的逻辑起点

城市休闲体育研究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关理论参借是研究的发展逻辑。城市休闲体育研究涉及“城市”和“休闲体育”两个关键词,“休闲体育”是研究的主体,“城市”是研究的场域。归纳总结,城市空间结构理论、行为动机理论、休闲限制理论是目前城市休闲体育研究的主要理论依循。(1)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最早的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框架是国外学者费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城市空间结构包括文化价值、功能活动和物质环境三种要素,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城市休闲体育的空间结构(物质空间、行为空间),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合理布局与规划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18-19]。(2)深度休闲理论:Stebbins首次提出深度休闲(Serious Leisure),并建立深度休闲、随意休闲和基于项目的休闲三种休闲形式的理论架构,认为深度休闲参与者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满足、自我表达等[20]。(3)行为动机理论:行为的动力来自本能、驱力或需要,认知调节在动机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人类动机的产生具有影响作用[21]。休闲体育行为产生离不开内在驱力,可归结为健康、外表、挑战、社交、乐趣和毅力等行为动力。(4)休闲限制理论:Crawford和Godbey把制约个体休闲偏好和休闲参与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个人限制、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三类[22],并提出了休闲限制阶层模型,认为休闲限制的层次是从最初的个人限制到人际间限制,再到最后的结构性限制阶段。

2.2 量的呈现: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研究的学术关注

2.2.1 休闲体育研究成为热点6375DDF0-BF37-4019-B5BE-B1DF041F7D74

通过中国知网,以“篇名”为检索条件、“休闲体育”为检索词、起点时间不做限定、截止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进行检索,发现我国学者始于1997年开始涉足休闲体育研究,经过20余年的持续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從最直观的表象——刊发数量上看,到目前共有期刊论文3 497篇(核心612篇),硕博士论文383篇,其中博士论文9篇。纵览发文时间(1995—2020)与发文数量,从事物发展规律的生命周期来分析,我国学者对休闲体育的关注度呈现出以下阶段性变化特征:(1)1997—2005年,发文量平缓增长,属于研究导入期;(2)2006—2011年,发文量逐年递增,达到334篇,处于研究快速成长期;(3)2012—2020年,发文量出现下降并逐步稳定态势,开始进入研究成熟期。核心期刊的研究态势呈现出波浪式变化,从1997年(1篇)逐渐递增至2010年(69篇)后持续下降。可见,休闲体育研究达到了量的饱满,质有待进一步突破。博士作为目前国家人才培养的最高级别,已有9篇对休闲体育进行深入研究的博士论文,从学位授予单位来看,上海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是休闲体育高级人才培养的主要营地。

2.2.2 城市休闲体育研究引起关注

21世纪以后,随着休闲体育研究热度的持续升温和范围的不断拓展,城市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中心和枢纽,是休闲体育研究的重要场域,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遂成为休闲、体育领域研究的新风向。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截至2020年底共有期刊论文283篇(核心53篇),硕博士论文46篇,最早研究见于2003年。分析发文时间(2003—2020年)与发文数量趋势图(图2),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研究历程呈现出两个阶段特征:(1)2003—2009年属于城市休闲体育研究的初始阶段,2003年成果问世,经历了新生事物漫长的落地生根期,直到2009年才有了突破性进展;(2)2009—2020年属于城市休闲体育研究的成长阶段,成果数量不断攀升,2015年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研究呈现出不稳定态势。核心期刊成果量一直不温不火,2009年(10篇)达到峰值后持续走低,可见城市休闲体育研究空间之大。

2.3 内容梳析: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研究的维度扫视

对2003—2020年城市休闲体育研究内容进行缕析,学界基于不同视角、不同理论对城市休闲体育进行了多维度研究,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2.3.1 时空之维——基于环境供给的描述

时空概念包含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时空之维延展了城市休闲体育的时间和空间。休闲体育活动已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惯习,城市为休闲体育活动提供了时间与空间条件。城市生活空间是城市居民开展休闲健身活动的基本条件[23],但目前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还存在缺乏合理规划、场所严重不足、社区体育生活空间严重缩水等问题[24],因此建议城市管理者“要充分挖掘休闲体育的自然、人文资源,积极拓展休闲体育空间”[25],“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休闲体育消费升级、中产阶级家庭和青少年的需求上来”[26]。环境供给建构了城市休闲体育的时空结构模式,通过休闲体育场所可以释放出社会阶层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与休闲体育行为[27],不同阶层之间的文化模式决定了在休闲体育活动中时空选择的差异[28]。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活得好”),对女性而言可以通过休闲体育活动“挑战原有的空间性别秩序”[29]。时间是制约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但还存在居民支配利用休闲时间不合理,消极休闲生活方式占据了主要闲暇时间[30-31]的现象,如何从时空概念上规划城市10 min/30 min/1 h休闲体育生活圈成为时代议题。

2.3.2 社会之维——基于价值取向的探究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健康积极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构筑“美好城市”“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城市休闲体育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32]、城市可持续发展[33] ,其价值取向展现为个人、城市和社会三个层面。具体表现为:促进身心和谐,提高生命质量[34],促进城市家庭的和谐稳定[35],改善城市宜居环境、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36]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37]。在城市化进程中休闲体育能起到消除居民不良情绪、舒缓压力、改善健康状况等[48]积极效果,此外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有着非凡的意义[39]。中国在2025年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届时休闲体育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为休闲体育行为在提高老年人社会交往的技能,完善老年人自我观念以及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角色调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40]。但开展城市休闲体育有赖于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41]。

2.3.3 体验之维——基于行为参与的研究

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休闲体育主体的参与和体验。行为动机是休闲体育行为产生的关键,但在动机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阻力,限制休闲体育行为的发生。研究表明:休闲体育行为各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动机,同时会遭遇不同的限制,诸如自身限制、人际限制、结构限制和体验限制[42]。不同社会阶层在休闲体育行为上具有明显差异,表现为:随着阶层等级的上升,“休闲体育的参与意识随之提升,休闲频率日益增强”[43],“社会中上层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更为活跃、休闲体育消费水平相对较高”[44]。对大学生而言,休闲体育参与程度与身体意象之间关系密切,休闲体育参与的费力程度有助于提高身体意象的满意度[45]。休闲体育活动是城市居民善度余暇的最佳方式,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原因是:休闲体育活动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56],对改善身心健康、工作精力、生活状态作用较大[47],与“畅”、休闲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8]。6375DDF0-BF37-4019-B5BE-B1DF041F7D74

2.3.4 经济之维——基于产业消费的探讨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产值1.9万亿,占GDP的占比才0.9%,而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GDP占比为3.5%[49],如何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破解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发展休闲体育是破解之道。休閑体育是集健康、娱乐、文化、休闲等于一体的时代新生物,休闲体育消费将成为新时代体验经济的主要组成。“拉动消费需求、带动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是休闲体育的功能之一,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必须“深挖休闲体育消费的‘再创造价值,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拓展休闲体育消费的经济文化功能”[50]。休闲体育消费存在明显的阶层差异,“高收入阶层以商业交往型为主、中产阶层将成为支撑我国休闲体育消费市场的主体”[51]。目前,城市休闲体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消费规模小、产品雷同、价格偏高、企业缺乏竞争力[52]等问题,因此,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环‘中心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以缓解‘中心城市休闲体育设施场地的紧张”,“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经的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特色进行”[53],“与当地体育、文化、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54]。

2.3.5 发展之维——基于路径规划的思寻

发展是事物变化的客观规律,城市休闲体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是城市发展实践的目标追求,亦是学者理论研究的至境。研究表明,城市休闲体育发展实践中仍存在政府组织薄弱、基础设施不足、休闲体育动力不够及休闲体育市场活力不强[55]等困境。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现实为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如何破解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困境,达至科学、健康、充满活力的发展目标,亦有诸多论述。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应从“基本规约、价值导向、内源驱动、外在保障和动力支撑”出发,做到“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强化生态伦理渗透、挖掘城市休闲文化、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倡导全民健身运动”[56]。城市群生成视角下,城市群都市休闲体育生成模式的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群体育资源的整体利用率,满足城市群不同居民的体育需求”[57]。五大理念语境下,城市休闲体育发展可遵循“创新发展以培育新动力,协调发展以谋求新格局,绿色发展以构建新模式,开放发展以开拓新空间,共享发展以分享新成果”[55]的路径。一言蔽之,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没有固定模式、固定思维、固定策略,需要遵循城市发展内在规约,结合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休闲体育是城市居民的基本权利,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公共服务重要内容。目前城市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在政策、组织、经费、设施和人才方面还存在不足[58],因此,城市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运营是提供亲民、便民、利民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保障。

3 城市休闲体育研究评析

3.1 宏观研究环境利好,学术关注稍显不足

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契机达至,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绝好的环境和空间。城市发展进入新时期为城市休闲体育注入了发展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城市休闲体育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全民健身的蓬勃开展为城市休闲体育提供了内生动力,顶层设计的全面发力为城市休闲体育构筑了支撑保障。从2011年“休闲体育首次出现在国家发展规划中”、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颁布到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家旅游局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城市休闲体育的学术繁荣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保障。在利好的宏观研究环境下,城市休闲体育研究的学术关注相对不足,不仅在量的呈现方面显得薄弱,而且在关注视野方面不够开阔。可见,城市休闲体育的学术空间之大,有待更多学者关注研究。

3.2 理论问路步伐稳健,学科融合有待加强

城市休闲体育是基于城市发展背景下,涉及城市文化、经济、旅游、娱乐、休闲、体育等领域,集多学科、多领域于一体的新兴领域。理论问路是城市休闲体育研究的基础,目前诸多学者进行城市休闲体育研究,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理论偏多,而鲜少涉猎城市学和生态文明相关理论,如城市规划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等理论。在我国经济腾飞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是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城市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之必需。城市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必须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结合城市经济、文化、政策、生态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才能实现城市休闲体育发展的突破和飞跃。同样,城市休闲体育研究必须多学科融合涉猎,不仅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融合,还要与城市学、地理学、旅游学、文化学、体育学等学科融合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3.3 基础研究不断夯实,视角介入仍需拓新

随着我国学者对休闲研究的深化,休闲体育研究于1995年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随后研究持续升温,研究成果不断丰厚,为城市休闲体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之比较,城市休闲体育的研究成果显得有些薄弱,核心成果更显单薄。经归纳分析,原因有二:第一,城市休闲体育研究起步晚,发展慢,缺乏方法指导,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框架,被广大学者的认知度不高;第二,城市休闲体育研究涉猎学科较多,对研究者知识结构设置了一道门槛,研究具有挑战性。基于现实,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研究迎来了机遇和挑战,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突破瓶颈期,实现峰回路转;面临的机遇是冲破黑暗后的研究更具活力,有更广阔的学术研究空间。创新是发展之魂,城市休闲体育的研究必须思路创新,介入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理论理念来开拓一片研究新天地,例如从城市发展规律、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文化挖掘的视角,创造城市休闲体育研究的新领域。

3.4 研究方法逐渐丰富,综合范式不够重视

任何科研成果的进步均依赖于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通过对城市休闲体育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现阶段城市休闲体育研究运用文献、问卷、实地、访谈等方法较为普遍,部分研究开始使用心理学量表(行为动机、行为限制量表)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可以看出随着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在不断丰富,但仍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统计多以简单的基础统计为主,多元复杂统计应用较少,城市休闲体育研究虽然在量上有所增加,质上亟待提升。范式是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著名概念,由其特有的观察角度、基本假设、概念体系和研究方式构成,它表示科学家看待和解释世界的基本方式[59]。城市休闲体育研究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多种研究范式的综合运用不可或缺,重视心理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研究范式的借鉴与应用。总之,城市休闲体育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研究方法有待系统构建,研究范式有待综合完善。6375DDF0-BF37-4019-B5BE-B1DF041F7D74

4 城市休闲体育研究展望

4.1 丰富研究内容,构建城市休闲体育研究框架

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经过20余年的持续研究,研究宽度和视角在不断延伸和创新,研究内容主要有逻辑基础、主体需求、城市供给、价值体现、产业发展等几方面。随着城市的转型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城市休闲体育研究内容也应紧随时代发展步伐,不断丰富内容体系,完善城市休闲体育理论框架。

首先,城市休闲体育内涵与本质的确定。理论研究始于概念厘定与本质剖析,城市休闲体育内涵与本质的凝练需从城市、休闲与体育三方面考虑。“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发展之根本,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人民”超过200次,亦是城市休闲体育内涵与本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城市与休闲体育互动发展的探讨。城市发展为休闲体育提供滋养与舞台,休闲体育为城市发展提供活力与动力。如城市文化建设可推动休闲体育理念普及,而休闲体育理念是居民乐享生活之本源;城市环境建设促进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合理多样,而休闲体育是城市环境优化之驱力。最后,城市休闲体育管理和保障的重视。城市休闲体育发展的现实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休闲体育的需求同城市休闲体育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休闲体育是每个人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权利的公平和机会的均等是城市休闲体育研究的不懈追求。

4.2 拓展研究阵地,搭建城市休闲体育研究平台

科研的繁荣发展是科研人员、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学术载体、学术交流所形成的科研系统。(1)加强高校科研平台的建设。学科发展与评估,科研是先锋和支撑,于是高校成为休闲体育研究的主要阵地,高校师生成为休闲体育的科研主力军。(2)成立专门的研究中心。虽已成立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但迄今为止仍没有国家级的(城市)休闲体育研究中心(机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宏观政策把握、研究趋势引领、科研效能转化等方面对(城市)休闲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3)举办一系列学术会议。学术会议是科研交流的平台和途径,目前中国休闲体育学术大会举办了4届,但有关城市休闲体育的课题研讨还不够。(4)创刊专业杂志。专业杂志是(城市)休闲体育研究成果传播的重要媒介,目前没有刊载休闲、(城市)休闲体育的专业杂志,且(城市)休闲体育在核心期刊上的刊载率还比较低。

4.3 注重人文關怀,展现城市休闲体育研究温度

城市休闲体育研究与实践发展始终以人为中心,以实现人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夙愿为终极目标。(1)探究城市休闲体育在“成为人”过程中的最大效用。休闲使人在逐渐社会化基础上,能够超越现实利欲关系,实现真的自由和本真自我,也就是“成为人”的过程[60]。可以说,人只有在休闲的时候才完全是真正的人。休闲体育以自由体验为前提,使人得到身体放松和心灵愉悦,是“成为人”过程的重要途径与舞台。(2)深入城市休闲体育行为需求与参与研究。目前关于休闲需求与限制方面的研究虽有些成果,但大多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研究;针对人群具有普遍性,人口细分研究不足;多采用横断面研究,鲜见纵向追踪研究。(3)关注城市特殊群体的休闲体育参与,不让一个人在幸福路上掉队。目前城市休闲体育研究在主体参与方面,虽然进行了特定人群细分,关注的对象有老年人、青少年、农民工、女性,但都是普通人,对特殊人群参与(残疾人、城市蚁族、城市边缘人等)的关注还是空白。

4.4 关注城市发展,拓宽城市休闲体育研究宽度

城市休闲体育研究有其所在场域的独特性,城市有特定的发展规律、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特征,因此,城市休闲体育研究离不开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1)城市时空结构优化。城市时空结构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城市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时空呈现,是城市休闲体育开展的基本条件与制约。同时,城市休闲体育与城市时空结构是一个互动的关系,二者互相促进、良性循环发展。(2)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现阶段国家建设的战略手段。生态文明是城市休闲体育发展之至境,同时,城市休闲体育是生态文明的实践手段。城市休闲体育发展需发挥休闲体育的生态效益才能扬帆航行,因此,生态文明理念是城市休闲体育研究的重要思想引领。(3)城市转型发展的推动。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休闲体育发展应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在依托城市现有的文化底蕴和市政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的规划设计、文化建设、公共服务、时空环境等方面,以推动城市的转型发展。

4.5 对接国家战略,提升城市休闲体育研究高度

国家战略是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城市休闲体育研究要紧随国家战略引领,才能把握好正确的研究思路和方向。首先,城市休闲体育与健康中国建设。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升级为国家战略,表现出全民健康愿景的升腾。健康中国与城市休闲体育宗旨一脉相承,即优化当地居民生存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推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其次,城市休闲体育与全民健身普及。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休闲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普及在价值追求上具有一致性,即促进老百姓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城市休闲体育开展促进全民健身普及,全民健身的蓬勃开展为城市休闲体育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活动、健身赛事、健身指导和健身文化为城市休闲体育研究提出了新思路。最后,城市休闲体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城市休闲体育引领了新消费,撬动了社会资本,促进了体育与旅游、健康、娱乐、文化、教育、互联网等多产业领域的融合发展。体育产业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重要支撑和主要推力。

参考文献:

[1]新华网.2015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公报全文[EB/OL].[2015-12-22].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2/c_1117545528.htm.6375DDF0-BF37-4019-B5BE-B1DF041F7D74

[2][JP3]J Pieper. Leisure: The Basis of Culture [M].New York:Pantheon Books,[JP]1952:43-45.

[3]郭鲁芳.休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6.

[4]Crawford,D.W.,E.L.Jackson,and G.Godbey.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J]. Leisure Science,1991,13(4):309-320.

[5]Harold L Vogel. Book Review of Entertainment Industry Economics: a Guide for Financial Analysis [M].Cambridge: Press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4:46.

[6]K W Wober. City Tourism 2002 Austria [M]. Wien: Springer Verlag,2002:409-417.

[7]缪佳.德国休闲体育发展的基础、特征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5):24-27.

[8]刘岩.德国《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置法》对中国相关立法的启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4):25-28.

[9]胡军.英国休闲体育政策的演进特点与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40-43.

[10]Bodet Guillaume. The current trends of leisure sports in France[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4):10-12.

[11]胡笑寒,毛雅萍.澳大利亚体育消费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2):155-158.

[12]David Hampshire.Living and Working in Australia[M].London,2001:366-398.

[13]于文谦,牛静.中美休闲体育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32-35.

[14]奧萨利文,等.休闲与游憩:一个多层级的供递系统[M].张梦,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131.

[15]陈雨芫.瑞士“冰雪经济”规模巨大 占旅游收入半壁江山[EB/OL].(2017-01-19).http://www.sohu.com/a/124764151_114960.

[16]Buckley,R.Adventure tourism products: price, duration, size,skill,remoteness[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6):1428-1433.

[17]Chalip, L. Towards social leverage of sport events [J].Journal of Sport Tourism,2006,11(2):109-127.

[18]蔡玉军,邵斌.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现状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J].体育科学,2012,32(7):9-17.

[19]王茜.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3):30.

[20]王苏,龙江智. 深度休闲:概念内涵、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89(1):1-9.

[21]邱亚君.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动机和限制因素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0.

[22]刘慧梅.城市化与运动休闲[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99.

[23]郑华.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趋势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9,30(2):18-21.

[24]常乃军,乔玉成.社会转型视域下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重构[J].体育科学,2011,31(12):14-20.

[25]郭修金.休闲城市建设中休闲体育时空的调控设计与规划整合——以杭州、上海、成都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2):30-33.

[26]周毅刚,王孟.城市休闲体育发展空间研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7(5):1-10.

[27]王茜,苏世亮.社会地理学视域下的城市休闲体育空间重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1):65-69.

[28]许凤,柏慧敏.城市不同社会阶层的休闲体育文化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6):33-38.

[29]熊欢.论休闲体育对城市女性社会空间的建构与影响因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11-16.

[30]喻坚,孙有智.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29-31.

[31]石振国,孙冰川,等.我国五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4):84-90.

[32]吕建海,蔡宏生.论休闲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体育与科学,2006,27(3):42-44.

[33]陈岳东.休闲体育的社会价值分析[J]. 体育与科学,2008,29(4):56-58.

[34]肖焕禹.休闲体育的演进、价值及其未来发展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1):6-11.6375DDF0-BF37-4019-B5BE-B1DF041F7D74

[35]于联志.休闲体育对促进城市家庭和谐稳定的作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0):20-23.

[36]焦敬伟,郑丹衡.休闲体育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文化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14(8):186-189.

[37]陈岳东.休闲体育的社会价值分析[J].体育科学,2008,29(4):56-58.

[38]曹竟成,杨培超,等.透视社会转型期休闲体育的价值与历史使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4):71-73.

[39]陈一星.休闲体育与城市文化品位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2):27-30.

[40]莫再美,何江川,等.休闲体育行为对老年人的社会化价值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1):74-77.

[41]郭琴.和谐社会与休闲体育之关系[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1):49-55.

[42]邱亞君.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动机和限制因素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6):39-46.

[43]刘芬.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城市居民体育休闲行为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2,33(5):95-100.

[44]张蕾.转型期社会阶层视域下城市女性休闲体育行为差异比较——以成都市为个案[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4):27-32.

[45]杜会霞.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程度对身体意象的影响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6):76-81.

[46]李睿恒,张学雷.城市中青年人群休闲体育活动与生活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4):706-708.

[47]张宝荣,葛艳荣,等.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与生活质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7):869-870.

[48]金青云.休闲体育参加者的休闲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体育学刊, 2011,18(5):31-37.

[49]搜狐网. 体育总局赵勇副局长在全国体育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01-13).http://www.sohu.com/a/216450063_100057704.

[50]郑立新,张德荣.都市体验经济与休闲体育消费略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6):60-62.

[51]胡春旺,郭文革.我国城市休闲体育市场的消费阶层分析及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461-1463.

[52]凌平,童杰.杭州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透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1):29-33.

[53]黄亮,徐明.成都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4):45-47.

[54]钟菊华.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8):147-151.

[55]单凤霞,郭修金. “五大发展理念”语境下城市休闲体育发展:机遇、困境与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6):59-65.

[56]郭修金,单凤霞,等.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以上海、成都、杭州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4):40-45.

[57]钟丽萍,范成文,等.基于城市群生成视角的都市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以长株潭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5):79-82.

[58]陈新生,楚继军.城市社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18(1):29-33.

[59]袁方,王汉生.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64.

[60]彭菲.休闲与审美:一种“成为人”的过程[J].美育学刊,2016,7(1):37-42.6375DDF0-BF37-4019-B5BE-B1DF041F7D74

猜你喜欢

休闲体育城市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咸宁市休闲体育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高职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特征和优化管理结构体系的研究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