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粤剧 感受魅力

2022-06-02蔡晓蕾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穆桂英粤剧舞台剧

蔡晓蕾

南海十三郎,粤剧编剧。原名江誉镠,自称江誉球,别字江枫,佛山禅城下朗村人。出生于1909年,逝世于1984年,享年75岁。

他是父亲太史江孔殷的十三子,故艺名为“南海十三郎”。他是粤剧泰斗薛觉先的徒弟、电影皇后梅绮的叔父。早年就读广州市南武中学,因顽皮闹事而被逐出校。他在香港大学习医时,为爱情而中途离港追随女友到上海,适逢“一·二八”事变而不能回港,无法完成学业。

十三郎晋身梨园,效力于觉先声剧团。他恃才傲物,创作事业如日方中时,却遭逢爱情和事业的打击,生活潦倒,晚年四处流浪,1984年在香港青山医院病逝。

他的生平事迹广为流传,最初被杜国威改编成舞台剧,在香港上演,由谢君豪饰演。这套舞台剧非常受欢迎,后来被改编成电影。

江誉镠的代表剧作有《寒江钓雪》《心声泪影》《梨香院》《七十二铜城》《女儿香》《梁红玉》《燕归人未归》《李香君》等。

“篤笃笃笃——撑!”下朗小学音乐室内丝竹妙韵,童声飘扬,一甩水袖,转头亮相,一举手,一投足,有模有样,他们都是我校“小小红豆”社团里的“小名伶”。而我就是其中一员。

我与粤剧结缘,源于下朗村的文化氛围。我虽然不是下朗人,但我从小就居住在下朗。听说下朗村以前有个著名的粤剧编曲名家——南海十三郎江誉镠,在他的影响下,很多下朗人都爱唱粤剧。每次路经下朗村的祠堂,经典粤剧的现场弹唱不时传出,那特殊的腔调、那曼妙的身姿、那无穷的魅力,总让我不能自持,有时我就坐在祠堂的大门槛上听得出神,仿若穿越历史,沉醉其中。

我们学校也有一个“小小红豆”社团,每年都会招募粤剧爱好者。不过要加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得经过重重考验才能被录取。我一方面苦练粤语,另一方面逢周六日就去下朗祠堂“偷师”,在角落里观摩那些粤剧爱好者的一举手一投足。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9月,我终于成功进入学校的“小小红豆”社团,还有幸参与了《穆桂英挂帅》这一曲目的排练。

在排练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可严格了,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做到位,即使是一个眼神,有时也要练一下午。更别说甩袖、压腿、翻跟头这些动作了。怪不得老师总是说:“粤剧每一个动人的神韵,背后都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千锤百炼。”虽然训练很辛苦,但我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

终于,在佛山市第四届少儿粤剧艺术节比赛中,我们学校的《穆桂英挂帅》获得了银奖。成绩的获得更是对我的一种鼓舞和肯定。任凭时代如何发展,作为一名岭南人,我都不会失去那颗热爱传统文化的心。粤剧,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想晒出那份粤韵,让粤剧永远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指导老师      招惠冰

责任编辑/ 张家瑜

猜你喜欢

穆桂英粤剧舞台剧
我的“穆桂英”太姥姥
SINGING THE CHANGES
大型黄梅杂技舞台剧《七夕情缘》
舞台剧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舞台剧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挂帅不合适
舞台剧改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