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防救援人员心理适应性训练现状与研究综述

2022-06-02杜林林

今日消防 2022年4期

杜林林

摘要:消防救援人员时刻经受血火洗礼,面对生死考验,守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消防员保持身心健康、应对各种作战情境、完成好救援任务的有力保障。实践一再证明,如果消防员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不可能采取相适应的战斗行动、保持良好的战斗力。适应新环境和复杂多变的战训环境成为当今消防救援人员必须面临的问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也是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背景下每一名消防员的必修课。

关键词:初任大学生干部;新消防员;心理适应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2)04-0118-03

消防救援队伍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任,消防救援人员时刻经受血火洗礼,面对生死考验,守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执行任务时,消防救援人员需要经常面对高温严寒、烟火燃爆、高空作业、空间狭小黑暗、现场惨烈等情境或极端场景,容易出现注意力下降、思维与情绪混乱、意志力不坚定等状况,甚至导致认知障碍、情绪和行为失控,进而影响指挥决策与装备操作。归队后消防救援人员常受救援现场画面反复出现在大脑中的困扰,影响日常训练和生活,出现恐惧、悲伤等情绪反应,甚至影响睡眠和饮食,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严重后果。实践证明,如果消防救援人员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不可能保持良好的战斗力。

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消防救援人员保持身心健康、应对各种作战情境、完成救援任务的有力保障[1]。研究表明,心理适应能力强,则个体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环境改变,积极调整观念并采取相应方式应对新环境的挑战,以便适应新环境;心理适应能力弱,则个体不能正确认知和评估环境改变,消极应付困难情境,从而导致对环境的适应不良。适应新环境和复杂多变的战训环境成为当今初任消防员必须面临的问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也是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背景下每一名消防救援人员的必修课。

1  心理适应及作用机制

1.1  心理适应

心理适应即个体所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和外界保持平衡的状态被破坏,个体通过合理调整认知、态度与行为反应,使个体的行为举止更加符合环境变化的要求,以实现自身发展,从而实现个体自身与外界环境重新达到平衡。个体通过调整自身来维持心理处于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动态变化的过程和状态,可以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来实现自身心理状态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不断调整身心状态以实现对环境的良好适应。

1.2  作用机制

个体主要通过调整认知、改变态度和采取行动三个步骤达到心理适应的目的。根据个体心理适应的作用机制,初任消防员可以通过分析自身与环境的矛盾,对自身实际情况和客观环境变化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合理调整认知,在保持自我认知和客观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做出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等方面的改变,以及为适应入队以后崭新的营区环境和陌生的战训环境而做出的反应和努力。简而言之,心理适应能力较强的消防员一般先调整自己对纪律队伍的认知,然后在此基础上转变态度,同时采取合乎管理要求和相关纪律规定的正确行动,规避与纪律要求和相关规定不符、冒失冲动等不良行动。

2  心理适应性训练现状

2.1  心理适应性训练的概念

心理适应训练是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根据不同培训要求和训练目的,有针对性地设定任务、布置环境、模拟情境和场景,使受训者在训练过程中受到逼真的情境刺激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知体验,从而培养和强化心理品质、熟练掌握业务技能、提升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适应性训练是一套系统性的训练,内容全面、丰富和系统化,涉及参训消防员的心理健康、心理品质、职业认同和发展规划、责任感和荣誉感、团队协作能力、抗挫折能力、克服恐惧焦虑能力、调节控制能力等内容。通过训练,可以让消防员在训练场和救援现场之间顺利过渡,能够按照要求圆满完成各项应急救援任务。心理适应性训练就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景、特定情境、特定救援任务、特定救援对象等方面基础上,全面提升消防员各方面的心理素质,以及对队伍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面对新环境和各种作战情境的心理适应能力而开展的训练。心理适应性训练的中心任务是促进参训消防员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2.2  心理适应性训练的范围

2.2.1  初任消防员的心理适应性训练

解决初任消防员心理适应性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入队前六个月的时期。从心理适应的心理机制看,初任消防员心理适应性训练就是要帮助其在客观认识矛盾的同时,引导其积极改变自身态度,重新建立积极、主动和坚定的态度,帮助其制定积极的应对策略,以实际行动解除矛盾。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不同领域的专项模拟训练等内容,通过这些科目既能提高其初入队伍时的心理适应能力,也实现了对新环境和战训环境的良好适应。

2.2.2  培训轮训消防员的心理适应性训练

参加培训轮训的消防员多为在消防救援不同岗位工作多年,已经建立职业认同感、有较好的职业发展规划,习惯了队伍管理、服从纪律要求、熟悉营区生活,有极高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经常性参与灭火救援作战、指挥和保障任务,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择开展专题心理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工作认识,也可以依托不同地区、不同单位训练设施和培训师资,提升个人心理素质,开展不同科目的戰时心理适应性训练提升实战能力。如高空心理行为训练中“空中抓杠”“高空荡木”“悬崖断壁”等提升勇气胆魄的科目;或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如高空心理行为训练中“天梯”“两人依存”等合作类训练科目,“合力突围”等地面心理行为训练科目;还可以进行不同业务领域的专项训练,如在全国不同地区举行的水域救援技术培训、山岳救援技术培训等训练科目;或者通过开展模拟实战演练、战时心理适应性训练,提升实战中的心理适应能力,如每年各级组织的化工火灾扑救、地震救援增援、应急通信岗位师资骨干培训班实战演练等模拟训练科目。

2.2.3  消防救援人员心理适应性训练的实施范围

根据以上关于初任消防员的培训和在队消防员培训轮训情况,出于心理适应的作用机制、初任消防员心理适应现状,以及当前消防员战时心理适应性训练需要,我们可以尝试将初任消防员刚入队时的心理训练和团体辅导、面向全体消防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行为训练、不同业务领域的专项训练,及不同科目的模拟情境训练、战时心理适应性训练等统称为心理适应性训练,并分别视为不同阶段、不同对象、不同业务领域的心理适应性训练。具体包括当前初任消防员培训和业务培训轮训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心理辅导、地面心理行为训练、高空心理行为训练、火场心理行为训练、战场心理适应性训练、不同业务领域的专项训练、模拟实战演练等内容。

3  心理適应性训练研究现状

环境的变化时刻考验着人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一直以来,许多学者对校园、部队等群体开展了心理训练的相关研究,努力提升受训人员心理适应能力,改善其心理适应不良现象,以帮助其更好地面对职业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革。针对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适应性训练的研究众多,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初任消防员心理适应性训练,未提及其他专业训练相关研究。

3.1  心理训练的组织实施与相关研究

早在30多年前,消防救援队伍便开始了心理适应性训练的相关研究,明确了心理训练的概念、内容和教法,对心理训练进行了系统研究。国内学者任政[2]最先对消防战士心理训练进行研判,对心理训练的意义、作用、内容和方法进行阐述,并首次提出适应性心理训练的概念,指出要创造相关训练条件,使参训人员置身其中,通过模拟实战情境和环境来训练并提高消防队伍自我调控的方法,以便尽快适应环境并采取适合现场战斗需要的行动。龚黎、木子[3]指出,消防队员心理训练应从情绪稳定性训练、信心训练、适应性训练、智力训练、意志训练、性格训练、快速反应训练、集体心理训练等方面出发,通过模拟练习、讲解示范、生理调控等手段,根据实战需要组织实施,其中适应性训练通过耐高温训练、耐严寒训练、耐饥饿训练、高空作业、夜间训练、有毒气体训练等方式,提升消防员适应各种险恶环境的素质。近年来,在此基础上心理训练的相关研究更为深入细致,取得了丰富成果。

3.2  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行为训练、拓展训练等研究成果丰富

3.2.1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在社会团体培训中广泛应用,又被称为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中开展心理工作的辅导形式,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与众多团体成员工作,促进个体认识自我、探索自我,从而优化人际关系,实现促进个人发展与良好适应的目的,经济且高效。积极心理学致力于让人类更好地了解自身,团体辅导目的是促进团体合作,实现团体利益最大化。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将两者相结合应运而生,既能使人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身,又能明确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增强合作实现共赢。

3.2.2  心理行为训练

心理行为训练首先从英国兴起,研究人员发现求生欲望、意志水平和毅力强的人更容易在遭受潜艇攻击时生存下来,即心理素质好的个体生存能力更强,基于这一发现,心理行为训练逐渐发展起来。人们开始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情境和任务,影响参训人员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逐渐优化训练方法帮助参训人员掌握调控心理的方法,激发斗志和潜能,从而完成相应的任务。

3.2.3  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在学校中应用广泛,深受不同阶段参训人员的喜爱,团队氛围好、人员参与性强,多以户外活动为主,通过设置游戏的方式,让参训人员积极投入其中,并获得相应的体验,可以有效提升参训人员的身心素质,不断挖掘自身潜能,锻炼个人能力素质,提升团队意识。

3.2.4  心理训练

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行为训练、拓展训练等心理训练相关研究先后经历了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的过程,为心理适应性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魏鸣[4]从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新兵出现的焦虑等适应性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改善新兵适应状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赵晓晶等人[5]通过研究证实,团体心理素质训练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结合,可以对增强新兵自我认知水平、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改善环境适应情况、促进人际交往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3.3  消防队伍内部相关专用心理测验和量表逐步完善

但浩[6]消防官兵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李洋[7]编制消防员心理适应量表并建立常模,何峰、朱迎[8]对一线消防员的综合心理素质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发现一线消防员因时常面对作战训练,在个体心理的不同方面都有倾向性,如情绪意志方面应该具备勇敢、平静、耐压的特点,即能够克服恐惧情绪、保持冷静心态、心理韧性好、抗挫折和抗压能力强。在业务和专业技能方面应具备良好的观察力、熟练的业务技能及过硬的身体素质。职业情操方面应做到协同合作、令行禁止。思维能力方面应该具备灵活应变、决策果断及应急处理危险的能力。个性倾向方面应该具有细致周全、责任感强及自信的品质。为基层各现场处置岗位筛选选拔适合不同灾害现场战斗员、日常心理训练、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4  当前心理适应性训练研究的不足

针对消防救援人员群体的心理适应性训练主要以强化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克服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保持思维敏捷判断准确,更好地完成救援增援任务为目的。相关研究众多,成果丰硕,但也存在一定不足。

4.1  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虽然心理训练相关理论研究众多,但当前队伍内部针对新兵或初任消防员这一群体的系统性实证研究仍然相对较少。一直以来,消防队伍心理研究多集中于消防员心理问题及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2011年以后随着心理学更加普及、心理训练备受重视、团体辅导蓬勃发展,心理素质训练相关理论研究呈快速上升态势,且目前部队和大学生群体中已开展相关实证研究,但消防队伍心理适应性训练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4.2  针对初任消防员的研究尚显不足

以往消防队伍内部心理研究多集中在心理问题的解决、心理咨询技术的应用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理论研究等方面,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职人员心理问题及应对,而对作为消防队伍的新鲜血液的初任消防员,如何抓住初任培训的关键时期,从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探索和开展心理适应性训练,深入调查初任消防员心理适应能力现状并分析其成因,培养新人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应对生活工作中压力与挑战的研究尚显不足。

5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消防队伍有必要开展以初任消防员为研究对象,探讨提高初任消防员心理适应能力的有效措施,完善心理适应性训练课程体系,开展心理适应性训练对初任消防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对于消防救援人员胜任第一任职、完成好极端条件下各项救援任务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马俊.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训练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2]任政.浅谈消防战士的心理训练[J].消防科学与技术,1990(03):50-52+54.

[3]龚黎,木子.浅谈消防队员的心理训练[J].河南消防,1996(02):33-40.

[4]魏鸣.入伍新兵适应问题初步探究[J].考试周刊,2017(54):178.

[5]赵晓晶,侯明山.团体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01):37-39.

[6]但浩.消防官兵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及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7]李洋.消防员心理适应量表的编制及常模建立[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95-6196.

[8]何锋,朱迎.一线消防员心理素质结构分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31(04):37-3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