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起典型洪涝灾害消防救援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06-02王占伟

今日消防 2022年4期
关键词:消防救援对策

王占伟

摘要:近年来,特别是应急管理部成立后,消防救援队伍积极由单一灾种向全灾种拓展,洪涝灾害救援比重和参与程度不断提高。文章主要对典型洪涝灾害消防救援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洪涝灾害救援类型、队伍培训、装备配备、相关机制建设情况,归纳总结当前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洪涝灾害;消防救援;救援能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2)04-0047-04

我国幅员辽阔,季风气候显著,地势西高东低,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流域性洪涝灾害影响面积较大,受灾和死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常波及城乡和工农业生产,甚至阻断交通,滋生瘟疫。我国洪涝灾害占所有自然灾害的40%左右,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造成损失最大的灾害之一。主要受我国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影响,河流自西向东,降雨集中,又主要集中在夏季,易形成洪涝灾害。同时,洪涝灾害具有成灾速度快、二次灾害风险高、持续时间长、灾后重建任务重等特点,对我国自然灾害领域风险防御和应急救援形成巨大的挑战。

长期以来,消防救援队伍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应急管理部成立后,防灾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救援队伍对标“全灾种、全领域”实战需求,在洪涝灾害救援过程中积极探索新体制下的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多力量协同机制、全新救灾领域的战术战法,以及联合作战多途径抢险的保障模式,专业处置水平和综合救援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参与程度和救援成效愈发突出。本文选取2013—2020年间150起典型①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洪涝灾害救援特点规律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消防救援队伍参与的洪涝灾害类型包括强降雨引发河流湖泊溃堤、溃坝,城乡地势低洼区域积涝,及因强降雨衍生泥石流、滑坡、堰塞湖等。在150起典型洪涝灾害救援处置过程中,消防救援队伍共营救疏散转移遇险被困群众9.1万人,抢救财产价值1.9亿余元,约600人/起、127万元/起。

1  百起洪涝灾害消防救援情况分析

1.1  七大河流域消防救援力量出动最频繁

其中,长江中下游流域、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救援事故频发,其余为珠江流域、太湖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松花江流域。上述流域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等,进而引发洪涝灾害。从救援出动具体省份分布看,江西省24起、湖南省18起、广东省16起、贵州省15起、湖北省14起,位列前五。如图1所示。

1.2  夏季洪涝灾害救援出动最多

受我国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规律影响,我国洪涝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气象规律,珠江流域的东江、北江,在5-6月易发生洪水,西江则迟至6月中旬至7月中旬。6-7月间主雨带北移,受其影响,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水。四川盆地各水系和汉江流域洪水发生期持续较长,一般为7-10月。7-8月为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主要洪水期。东北地区松花江流域洪水则迟至8-9月。另外,浙江和福建由于受台风的影响,其雨期及易发生洪水期较长,为6-9月,150起洪涝灾害救援均发生在该时段。如表1。

1.3  从区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洪涝灾害抵御能力差的乡镇农村区域,城市洪涝灾害频率在增加

乡村区域社会发展基础薄弱,一旦遭遇强降雨,极易引发洪涝灾害事故,从救援事故统计看,超过90%集中在乡镇农村区域,其余主要是城乡结合区域、居民社区、学校、中小型生产加工企业、景点农家院、福利养老机构。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城市建设改变了当地原有生态环境,引起局部气候变化,导致“雨岛效应”和“热岛效应”愈加明显,城市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在增加,个别社区道路低洼路段、桥梁涵洞易发积水。

1.4  从分级响应情况看,仍以支队本级响应为主,跨区域救援频次加大

消防救援部门分级響应主要分为消防站级、支队级、总队级和部局级响应四级响应,从150起出动救援力量规模看,以支队级响应为主,但总队级、部局级响应频次在不断增加。各地在总结气象灾害规律特点基础上,结合应急会商,利用灾情预报的窗口期,提前在可能发生灾情点前置救援力量,变被动救援为主动防御,极大提高救援效率。2018—2020年,消防救援局先后组织跨区域增援力量赴山东、江西、安徽、四川、吉林,及时帮助受灾地区营救疏散被困群众,恢复生产生活,总结出“一部六组”“规模化”“分散性作业”等机制战法,大力提升了队伍跨区域救援机动能力。

1.5  台风应急救援能力水平在不断提高

我国作为世界上遭受台风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有7个,台风灾害发生频率高,时间主要在7-9月。2017年超强台风“天鸽”、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给我国造成严重损失,消防救援队伍在抗击台风救援过程中共营救群众2600余人、疏散1.3万余人。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在应急联动会商、力量统一调度指挥,以及战术战法上总结出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应对台风灾害事故的处置规程。

1.6  突出洪涝灾害事故救援情况

从9起突出洪涝灾害救援事故特点分析看,洪涝灾害事故救援普遍持续时间长(平均46.7h),投入参战力量多(平均971人次),营救疏散转移被困群众人数合计2.5万人,以洪水救援为主,其次为洪涝、次生灾害、山洪、泥石流等。

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  综合会商研判机制仍有待提高

地方政府救灾应急条线对接协调机制未能高效运行,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系统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导致信息分割,信息误差,共享困难,协调救灾物资和调配大型机械方面效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救援工作开展,社会救援力量缺乏统筹,灾害处置初期,各地赶赴现场的社会救援以及群众自发救援力量较多,缺乏统一归口管理和统筹指挥,存在“各自为战”等现象。

2.2  跨区域救援机动、装备物资调配水平不足

目前消防救援队伍按照独立保障、自成体系的要求实现了自我保障,但也暴露出装备结构、器材携行、模块集成等方面诸多问题,舟艇装卸快速高效还未实现机械化,宿营车、餐饮车、冷藏车、淋浴车、洗衣车等保障装备配备还有缺口,战勤保障能力还不能满足长时间、多站点作战需要。现场通信保障与实战能力还有差距,大面积水域救援现场公网信号差,手持台、无人机等通信设备防水能力弱。部分冲锋舟服役时间长,故障率高,夜间救援和复杂水情下的精准导航、水下定位、大功率排涝、远程照明等装备比较紧缺。

2.3  “专业化”职业技能训练还需加强

一是消防员游泳技能,舟艇驾驶、潜水救生等方面获得专业资质较少,分布不均衡,未能形成以点带面、全员参加的局面;二是专业救援能力培训认证不统一、不规范,以舟艇驾驶技术培训为例,主要依靠内部骨干培训或社会第三方机构,国内外水域救援培训机构间技术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且国内缺乏对此类培训机构的系统认证与监管,导致各培训机构在培训能力、取证要求等方面良莠不齐,存在“认证乱象”,缺乏合法性和规范统一,甚至存在海事部门颁发的内河船舶适应证书现象;三是水域救援安全基础工作尚需提高,日常安全培训更多穿插于业务工作之中,缺乏定期专项培训,缺乏专业安全培训人员,安全素质提升多依靠经验。

3  洪涝灾害消防救援能力现状

3.1  洪涝灾害事故救援主要类型

消防队伍参与洪涝灾害救援是在属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利用专业优势,在灾害即将发生或者发生后采取的以群众抢救生命财产为主应急响应措施,主要特点包括:

水域被困人员救援及重点单位贵重物品保护与重要物资疏散转移,主要包括孤岛救援、涉水救援、激流救援、车辆船舶失控救援等。

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救援。主要是由地质灾害、洪涝等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将房屋、道路、车辆等冲毁、掩埋,造成人员被困的救援。

排水排涝。主要是对因台风或强降雨造成的城乡积涝,进行抽排水作业。

清淤除患。主要是对道路两旁影响交通的树木、灯杆、广告牌(塔)等障碍进行破拆清除,或对交通要道积水进行抽排,打通救援通道;协助市政管理部门灾后清理道路淤泥、杂物垃圾和冲洗道路等。

为群众送生活保障用水。主要包括给因市政供水管网受到水流冲击损毁的居民小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临时安置点提供生活保障用水,以及为生活用水被洪水污染的地区提供生活保障用水。

3.2  洪澇灾害事故救援机制建设情况

在应急救援准备方面,在通过对区域历史洪涝灾害特点总结分析,结合气象、地质等灾害预警预报,为洪涝灾害救援提供重要的“窗口期”,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在长期的洪涝灾害救援过程中探索建立了洪涝灾害预警机制、会商机制和力量前置和灾害分级响应机制。

在跨区域增援方面,全国消防救援队伍遂行重特大洪涝灾害救援跨区域增援行动,响应等级分为Ⅲ级、Ⅱ级、Ⅰ级。可一次性调集1000、3000、5000人以上洪涝灾害专业队力量进行跨区域增援。全国跨区域增援力量由邻近或其他省份省级抗洪抢险编队、毗邻省份地(市)机动力量和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应急力量等构成;毗邻省份地(市)机动力量,由各地按照确定的比例依托常规消防救援力量组建。

3.3  洪涝灾害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建设情况

全国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抢险救援编队由省级救援队、支队级救援队、站级救援分队组成。采取“1+N+X”模式,“1”为1支省级救援队,“N”即水域救援任务较重的支队级救援队;“X”即辖区水域处警任务较重的站级救援分队。2020年已建设31支总队级、119支支队级、209支站级抗洪救援专业队伍。目前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装配消防船30艘、消防指挥艇12艘、气垫船18艘、冲锋舟1615艘、橡皮艇2602艘,以及其他各类装备14万余件(套)。其中,消防船吨位,500t以上7艘、200t以上14艘、200t以下9艘。

救援队员主要通过潜水技术培训、冲锋舟培训、国际激流与洪水救援资质认证,并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与“国际第三救援”等机构签署战略协议开展培训、教研、物资三项合作。执行救援科目内容有:直升机协同救援、无人机空中投送、冲锋舟驾驶救援、水下搜救、深水打捞、远程排水等。专业队员中具备舟艇驾驶资质的有1984人、具备潜水资质的有837人。

在救援过程中逐渐形成快速的跨区域增援和保障能力。以“规模化调度、分散化作业”为基本原则,迅速调集洪涝灾害专业救援力量,实行大兵团集群作业,执行管涌堵漏、堤坝加固、决口封堵等任务;在执行搜救任务,转移遇险被困群众时进行小股力量机动救援,提高救援效率。在保障工作方面,组织装备技师、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启动企业装备物资联储联调机制,协调当地卫生部门,开辟医疗就诊绿色通道,为救援工作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在通信保障方面,接入气象、水利等各类应急资源,综合运用无人机技术,编制各类通信操法,确保现场通信畅通。

4  对策与建议

4.1  以政府防汛预案为依据,主动融入地方防汛救灾体系

一是推动地方政府完善防汛预案,构建“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同配合”的指挥机制,将消防救援队伍纳入属地统一的防汛救灾体系,健全联席会商会议,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平台,遇有重大气象灾害时及时启动会商,通报灾情发展,定期组织开展多部门协同救灾演练。二是依托政府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灾情严重的地方成立前方指挥部,消防队伍派员参加指挥部协调工作完善综合救援体系,多种形式救援力量密切配合,消防力量发挥尖刀作用。三是逐步探索建立灾害预警预报响应机制,细化明确响应启动的等级和条件,精准前置部署救援力量,提高救援力量部署的科学性、精准性,提升救援效率。

4.2  进一步加强防汛救援专业能力建设

在专业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方面,推进“多元互补、相对固定、专兼结合”,以做实、做强特勤站为突破口,按照“特勤主建、转队主站”思路,配齐专业装备,打造应急救援核心力量。在力量调派和作战编成方面,明确响应等级和调度程序,达到“整建制拉动、跨区域作战、集中力量攻坚”的作战效能。在专业能力培训方面,建立国内专业的水域救援培训认证体系,开展基础科目达标与专业岗位等级资质评测,提升水域救援专业资质认证比例,大力提升消防队伍专业救援能力。

4.3  大力提高应急救援保障水平

一是依托地方省、市级物资储备库,消防救援队伍战勤保障库,增强宿营保障、饮食保障、装备保障、物资保障、通勤保障模块,实现分级储备、就近保障、模块调集。二是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物资联勤保障、动态储存、应急供应、跟踪售后和技术保障,拓宽装备投送渠道,配齐配强水域救援专业装备。三是加强通信保障水平,着力解决“断网、断电、断路”条件下通信保障能力,提高数据资源全程共享。

参考文献:

[1]刘南江.2017年汛期洪涝台风和地质灾害灾情分析[J].中国减灾,2017(19):8-9.

[2]朱志祥.洪涝灾害抢险救援关键技术[J].安全,2018,39(07):45-47.

[3]曹玮.洪涝灾害的经济影响与防灾减灾能力评估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4]李翠金.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统计分析[J].灾害学,1996(01):59-63.

[5]徐宗学,陈浩,任梅芳,等.中国城市洪涝致灾机理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20,31(05):713-724.

猜你喜欢

消防救援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试论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
基于WIFI定位的消防救援系统软件设计
浅谈火灾事故及预防策略
卫星通信在消防应急中的应用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