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分析

2022-06-02杨浩尹楠楠

学理论·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

杨浩 尹楠楠

摘 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具有极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通过分析国家社科基金国际问题研究项目立项,能够从整体上透视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以及演进路径等问题,帮助深化对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全面认识,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总体而言,国内国际问题研究与中国的实力、利益和身份“同频共振”,直观地反映着中国对国际环境、国家利益以及国家身份的定位和认知。通过对国际问题研究立项项目标题进行可视化分析,能够帮助相对全面客观地认识目前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演进路径、研究内容和学科前沿。

关键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1-0033-04

国际问题研究的热点及演进趋势与国家的实力、利益和身份“同频共振”。国际问题研究的热点和演进趋势直观地反映着国家对国际环境、国家利益以及国家身份等的定位和认知。伴随着中国崛起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对国际环境的定位、国家利益的界定以及国家身份的建构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从国际社会的参与者逐渐向建设者转换。受此影响,国内国际问题研究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特点。对国内国际问题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综述,一方面可以充分地总结既有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发现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

目前国内学界关于“国际问题研究”的梳理和综述,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以特定国际政治问题为核心,如公共外交、国家主权、中日关系和国际海洋政治研究等,具体论述该特定国际政治问题在国内学界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1];(2)以特定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和研究报告为核心,如“中美关系30年”“研究方法与中国视角”以及“2017年国际形势前瞻”等系列学术研讨会,对研讨会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主要以推介研讨会成果为主要目的[2];(3)以特定国际政治研究刊物为核心,以特定刊物刊载的文章为线索和依据,梳理国际关系研究的前沿选题和学科动态[3]。

总体而言,现有研究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和重要的缺失:(1)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点”和“线”的研究,而忽略了国际问题研究作为整体的“面”的研究,因而缺少对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宏观性梳理和整合。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问题研究领域涉及面广、特定问题之间的异质性相对较高,进行宏观性综述时很难实现逻辑自恰和统一。(2)现有研究主要依赖于定性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对特定研究成果的阅读和分析,因此只能进行专题性的研究综述,缺少科学化计量工具和定量研究方法的使用。

本文试图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综合运用ROSTCM6、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近20年来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整体状况、演进路径、具体内容和前沿动态等进行宏观性的梳理和论述。CiteSpace作为高效的计量软件在多学科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同时CiteSpace软件的大规模使用同样招致许多批评,主要是认为基于软件的研究大都浮于表面,无法得出深入的结论。诚然,CiteSpace作为科学化的文献计量软件,确实存在着固有的且难以克服的问题和缺陷,但是作为辅助研究的科学化手段,可以对大样本数据进行高效处理(这是定性研究无法实现的),特别是在梳理专题、学科和问题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样本选择的核心问题就是阐明被选择样本的代表性问题。就本文而言,则是国家社科基金国际问题研究立项项目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或者反映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现状的问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列入中央财政预算,并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的、唯一的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根据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战略需求……在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长期、持续、深入的专项研究,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咨询服务”,从而日益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4]。由此,國际问题研究立项项目能够从整体层面代表和反映出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的核心问题就是确保研究数据的全面性和权威性。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http://fz.people.com.cn/skygb/sk/),是专门用来查询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和成果的权威数据库,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数据来源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CiteSpace软件实现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等三类功能。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就是通过分词软件对国家社科基金国际问题研究立项项目标题进行分词处理,将之转化为“特殊处理后的关键词”。例如“国际服务贸易规则重构的中国方案研究(18AGJ002)”,分词后为“国际服务贸易;规则重构;的;中国方案;研究”。而后通过数据加工和清洗等系列技术手段将之转化为CiteSpace软件可识别的关键词格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iteSpace软件实现“关键词”的共现、聚类和突现等。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数据获取。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的“立项查询”选项中的“学科分类”栏限定检索条件为“国际问题研究”,利用数据爬取软件获得2000—2020年的国际问题研究立项项目数据。

其次,数据加工和清洗。利用ROSTCM6分词软件,对提取出来的历年国际问题研究立项项目标题进行分词。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立项项目标题中包含有大量的逗号、冒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以及“的”“对”“下”等连接词。由于出现频率非常高,一定程度上会对后续的文献可视化分析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Excel表格中利用“查找—替换”功能予以删除。同时,国际问题研究立项项目标题中包含大量的专有名词,分词软件“user”词库中可能没有包含,因此需要将此类专有名词或者词组手动添加到词库中,再进行重新分词。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步骤需要反复进行很多次,直至获取最优化的分词效果。而后,将分词后的“关键词”字段,利用计算机编程处理的方法将其转化为CiteSpace软件可识别的txt文本格式。

最后,数据可视化。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Time Slicing设置为“1 year”,Node Types选择“Keywords”,Selection Criteria设置为“50”,Pruning选择“Pathfinder”。据此,得出国家社科基金国际问题研究项目立项标题的关键词共现图、聚类图和突现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内容以及学科前沿等。

二、国际问题研究项目立项的描述性分析

(一)立项数量

根据统计2000—2020这20余年间,国家社科基金国际问题研究项目共计立项1 813项,整体上呈现出逐年增長的态势。特别是2010年以后,项目立项数量飞跃式发展:2000—2010这11年间,共计立项442项,总占比24.4%;而2011—2020这10年间,共计立项1 371项,总占比75.6%。

(二)立项类别及承担单位

从项目类别看,一般项目占据绝对主体,20年间立项数量高达919项,总占比50.7%;青年项目、西部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立项数量紧随其后,分别为471项、182项、132项,分别占比26%、10%、7%。从承担单位看,高等院校承担绝大部分项目,立项数量共计1322项,总占比高达73%;各级社会科学院紧随其后,立项数量共计234项,总占比13%;各级党校机关和军队系统紧随其后,立项数量共计为248项,总占比13.7%。

(三)国际问题研究发展脉络分析

通过观察和分析CiteSpace软件得出的关键词时区图(主题路径图),可以发现国内国际问题研究主题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各自呈现出独特性、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分别是:

1.外部应激反应模式:大国关系研究为主,具体问题研究为辅

2000—2004年,国内国际问题研究呈现出显著的外部应激反应模式,主动适应或者满足国家的外部安全需求,或者致力于解决和应对具体的安全问题。因此,该时期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主题既包括诸如俄罗斯转轨问题、中美关系、中俄关系等传统大国关系研究,同时也包括全球化、一体化、自由贸易区以及全球治理等具体的、实际的经济或者安全问题。故此,该阶段国内国际问题研究受到外部因素的驱动,致力于解决实际面临的外部政治、经济或者安全问题,着眼点主要聚焦于大国关系,同时侧重于“比较研究”,一方面试图解决和应对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也力图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模式或者经验。

2.内外部驱动过渡模式:大国关系与中国周边研究并举、并重、并进

2005—2012年,国内国际问题研究在延续大国关系和具体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中国周边、东南亚国家、中亚国家、中印研究、周边合作机制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新的研究主题。特别是经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全球经济出现严重衰退,而中国经济和市场则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制度的优越性逐渐显现,许多西方国家试图从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中,寻求走出金融危机和现实困境的方法。此时,中国不再是国际社会的旁观者,而是逐渐成为国际社会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国内国际问题研究学者不再满足于单纯地、被动地应对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和压力,更加不满足于从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寻求经验和方法,而是开始尝试提出中国对未来国际社会发展的方案和构想。研究视角和出发点开始从外部应激反应模式逐渐转向内部主观需求模式,研究主体性意识觉醒并不断发展。由此,该阶段国内国际问题研究领域除了延续既有的研究传统外,开始主动关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构建经济安全合作机制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主观性问题,继而形成了大国关系研究和中国周边研究并举、并重、并进的新局面。

3.内部主观需求模式:中国话语体系、理念、方案及模式的构建和传播

自2013年起,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不断推进,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主体性意识全面觉醒。中国不仅开始在国际社会中构建和宣传以道义、公平和发展为核心的中国式话语体系和发展观念,并且开始提出更多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供更多国家进行参考。中国着力推动和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战略对接,使得“一带一路”成为惠及沿线国家的发展之路。同时,面对美国的战略遏制和日益复杂的中美关系,国内国际问题研究一方面强调通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解决和协调日益严峻的中美关系,另一方面也加紧对美国印太战略、民粹主义和TPP等战略遏制手段和策略的研究,以确保新时期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需要,努力维持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出中国力量、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三、国际问题研究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前沿分析

通过观察和分析CiteSpace软件得出的关键词聚类图和主题突现图,能够充分反映出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前沿。总体而言,研究内容和研究前沿与中国的国家实力、国际地位和国家战略相适应。

(一)研究内容

CiteSpace软件关键词聚类的结果分别为:#0一带一路、#1俄罗斯、#2中国企业、#3东南亚、#4经济全球化、#5经济走廊、#6全球治理、#7中国—东盟、#8金融危机、#9国际关系、#10产业发展、#11印太战略。通常认为,聚类效果的优劣取决于Q值和S值,一般认为ModularityQ(Q值)>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Silhouette(S值)>0.5意味着聚类是相对合理的。本文关键词聚类结果的Q值为0.8524,远高临界值0.3意味着聚类结构相对显著;S值为0.3215,虽然略低于临界值0.5,但是考虑到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本身的代表性和显著性,而且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各年的项目立项异质化程度非常高,由此本文所得出的聚类效果还是相对合理的和可接受的。同时为了有效提升聚类的合理性,本文根据定性研究的经验,对关键词聚类结果进行“二次聚类”,将12个聚类标签进一步整合为三大类。

第I大类研究主要以具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为导向:聚类#4经济全球化的关键词包括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条件等,重点聚焦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状况、效能以及反思等;聚类#5经济走廊的关键词包括经济走廊、朝鲜半岛和应对策略等,重点关注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逆全球化和全球罢工潮等复杂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复杂政治经济形势,并致力于通过构建经济走廊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互联互通等;聚类#8金融危机的关键词包括金融危机、中国对策等,重点关注金融危机对中国产业结构以及世界经济和贸易结构的影响,致力于为中国快速摆脱世界金融危机并实现持久快速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第II大类研究主要关注大国关系、国际战略、周边安全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等内容:聚类#1俄罗斯的关键词包括俄罗斯、发展趋势、中俄关系,主要研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制度转轨的动因、进程、效果等方面的问题,重点关注俄罗斯制度转轨对国际关系、国际格局以及中俄关系等的实际影响等;聚类#3东南亚的关键词包括东南亚、安全战略和定价机制;聚类#7中国—东盟的关键词包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推进并逐渐将战略重心聚焦于东南亚地区,这必然对中国—东盟以及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产生深刻影响等;聚类#9国际关系的关键词包括国际关系、东北亚、国家安全,主要关注朝鲜半岛局势、朝核问题等对东亚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环境以及国际关系进程的影响等;聚类#11印太战略的关键词包括印太战略、三边关系、中美关系、南海问题等,重点关注在中美大国博弈的背景下美国印太战略的布局及其对中美关系产生的复杂影响,同时重点关注美国通过南海问题国际化和复杂化等手段干扰中国和平崛起进程的相关问题。

第III大類研究重点突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聚类#0一带一路的关键词包括“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关注“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互联互通,以及“一带一路”在未来全球治理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等问题,同时关注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亚地区的推进,以及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以及注意的问题等;聚类#2中国企业的关键词包括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聚焦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同时关注在此过程中存在的海外投资风险及其有效规避问题,并致力于通过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符合国际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发展理念等问题;聚类#6全球治理的关键词包括全球治理、中国方案、发展战略,着重讨论中国政府在全球治理框架内的治理策略、能力建设、公共产品供给,致力于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聚类#10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包括产业发展、碳泄漏、碳密集型等,重点关注在全球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欧盟“碳泄漏”对中国碳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寻求在低碳经济下实现持续发展的路径和碳减排责任等对产业发展影响的相关议题。

(二)研究前沿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际问题研究项目立项标题转化而来的关键词进行爆发点探测(Burst Detection),提取出频率增长率较高的词并显示出其变化时间,从而发现不同时段的研究热点。经过CiteSpace软件分析,共得出15个关键词爆发点及其起止时间。由于本文分析的数据为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立项标题文本,所以诸如“应对”“策略”“问题”“研究”等词汇出现频率会非常高,但其对实际分析而言却没有价值(干扰项),所以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进行了剔除。因此,根据关键词突现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4项研究前沿,分别是:

1.“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理念,自提出以来已经在全球以及区域范围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推广,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对全球以及中国周边政治、经济、安全以及文化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很自然地成为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前沿。目前,针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1)“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推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和问题,最为突出的包括:环境法律风险、可持续发展问题、债务可持续性问题、安全环境风险以及颜色革命风险等。(2)“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教育合作以及互联互通,以及部分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担忧、抹黑、抵制甚至攻击等问题。(3)“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问题,重点关注与沿线国家间的经济合作、能源合作、能源链合作,以及如何通过构筑战略支点国家,实现与沿线国家的全方位战略对接,深化合作并努力打造符合全球利益的命运共同体。(4)“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中国供给,以及其在新型国际制度设计过程中发挥的建设性、塑造性作用和价值等问题。

2.经济走廊

经济走廊是实现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得以发展和扩展的重要依托。根据2015年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框架思路”提出,要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且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目前,针对“经济走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经济走廊构建过程中的合作机制和模式路径,致力于通过构筑经济走廊实现民心相同、贸易互补和产业合作升级等议题。(2)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直接投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非传统安全风险,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上述风险进行规制等问题。

3.“印太战略”

“印太战略”发端于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后经特朗普政府的“改造升级”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对华遏制和封锁的核心举措,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虽然较之特朗普时期有所调整,但是对华遏制的核心理念和战略目标仍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针对“印太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架构、战略布局,及其对中国周边制度环境、中国周边海洋安全、中国周边安全局势的影响和冲击,并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和方案。(2)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蓝色经济通道建设、大国海上互动的对冲或影响。(3)美国“印太战略”的区域影响或溢出效应,“印太战略”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全球和地区政治经济格局,因而必然具有强大的溢出效应,具体包括日本“印太战略”、“东盟中心地位”、美日印澳四国合作、美印关系、印度战略行为、日本海上通道安全政策等的影响。

4.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是“中国给出的答案”。目前,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建构研究,重点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外延、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秩序模式及其对太空力量理论、“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等的贡献,同时关注对外传播的时、效、度等问题。(2)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应用于具体问题和实践中,具体包括区域间公共卫生治理、在华非洲移民聚居地创新治理、全球妇女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和地区性议题。

四、结论与展望

总体而言,国家社科基金国际问题研究项目立项相对充分地反映出了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整体性状况。通过观察和分析時区图发现,国内国际问题研究整体上从外部应激反应模式向内部主观需求模式转换,伴随而来的则是主体性意识的觉醒和充分的战略自觉;通过观察和分析聚类图,总结归纳出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三大类型,分别是问题导向型研究、传统大国关系研究、“一带一路”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观察和分析突现图,共发现4组有效的突现词,分别是“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印太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王军.国内国家主权问题研究综述[J].国际论坛,2004(3):20-25;杨伯江.中国中日关系研究综述[J].日本学刊,2015(S1):54-61;刘中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视域中的国际海洋政治研究述评[J].太平洋学报,2009(6):78-89.

[2]刘卫东,李■.“中美关系30年:过去、现在、未来”国际研讨会综述[J].美国研究,2009(1):148-154;汪华.“2017年国际形势前瞻”学术研讨会综述[J].现代国际关系,2017(1):60-62.

[3]贺刚.国际关系研究的前沿选题及学科动态综述——以2011年《国际研究季刊》杂志论文为例[J].国外社会科学,2013(3):138-147.

[4]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EB/OL].http://www.npopss-cn.gov.cn/n/2013/0520/c219644-21542088.html.

猜你喜欢

中国
负面清单的管理研究
解析“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