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培育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

2022-06-01温鑫

师道·教研 2022年5期
关键词:古诗词素养传统

温鑫

基于长期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可观察到两种明显现象,一是现代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缺失,精神上空虚匮乏。二是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日常的古诗词教学已陷入僵化困局,学生在机械背诵中忽略了诗意的美感,造成大量蕴含古人经苦难磨炼凝结而成的精神文化被浪费。与此同时,近年来的中考改革中对于语文分值和题型的改变更是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如斯现状,怎样有效地将古诗词教学培育传统文化素养的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做到“润物细无声”是一线教师正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传统文化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本文所述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指的是一个人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知,产生个性化的理解,进行批判的继承,树立精神航标,并以此长久地指导行动的复杂内化过程。古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蕴含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特色和特定的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思考、远大志向、家国情怀等内涵。对于培育传统文化素养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能力的高速发展期。因此在7~9年级的学龄段,通过古诗词教学培育传统文化素养,带领学生学习先人智慧,汲取正能量,初步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古诗词教学中培养传统文化素养的路径与策略

1.构建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素养之间的桥梁

关于古诗词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这点无需赘述。但具体二者之间明确的对应关系,即点对点的“桥梁”的构建,则还需要教师整体规划和缜密分析。例如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能够表达忠心爱国传统文化,又有哪些作品是表达了积极处世态度。有些内涵丰富的作品还可能涉及到多重文化意义交叉的情况。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对于时代、作家、作品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进行深入了解,而后去挖掘并识别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在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只有经过这样的步骤,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既掌握了古诗词,又提升了传统文化素养。

2.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学实践前老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全面地分析学情。根据初中生群体的年龄共性、学生个体的特性以及心理需求,来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前文已述,古诗词教学难推进、传统文化素养难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中学生在机械背诵中忽略了诗意的美感,渐渐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正是由于多年来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上采取“轻感悟,重背记”的态度所导致的。所以我们亟需根据学情改变教学模式,从而逆转学生对古诗词所产生厌烦情绪。

“枯燥乏味、与生活距离遥远、思想内涵固定缺乏思辨空间”,以上三点是古诗词教学的致命伤。我们应“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由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主题活动,如古诗词接龙比赛、古诗词诵读、古诗词情境演绎、中国传统民俗讲座等,提升趣味性。还可以将古诗词学习与学生个体的艺术特长或兴趣点结合,拉近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对于一些思想内涵存在争议的作品,我们更可以将其挑出让学生探讨、辩论,锻炼思辩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获得较大的成就感,自然而然地深化对该作品的理解,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例如教学《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时,笔者发现对于“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一句存在两种不同的解读,分别是“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和“古今的兴亡融入渔歌中,仿佛也冲淡了作者个人的苦悲”。一个增强一个减弱,是相反的解读,这就是锻炼学生解读和思辨能力的极佳契机,果不其然,现场讨论热烈,学生兴趣浓厚。

3.设计意图明确的教学环节以达成培养目的

课程和活动的设计不单要考虑趣味性,还要考虑其对于培育目的达成的实用性。古诗词教学要避免从枯燥背记的极端走向“热闹走过场”的另一极端。而这就需要设计意图明确的教学环节。

下面就将以笔者自身的古诗词教学实践——“古诗苑漫步”系列课为例进行分析。“古诗苑漫步”是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笔者为此内容安排了三课时教学,除课上教学外,还有课下自主学习的内容,时跨一周。包括:

(1)古詩词诵读技巧教学课。教会学生诵读知识,告知学生在古诗词诵读中需要读出轻重、读清停顿、读准语调、读懂情感,而后分组训练诵读技能。

(2)教材古诗词自主阅读分类课。教师将三年教材中的所有古诗词整合,提供相应补充资料以供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不同标准的诗歌分类。因为有了目的明确的任务驱动,学生便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应用。

(3)课下要求学生。选取该组诗集中的某首作品进行“跨界再表达”,即在自己对诗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其他的艺术手段、表演方式再次诠释、演绎该作品内容或你对它的理解。小组内考评推选,教师点拨。选出者成为第三课时的展示者。

(4)综合展示课。此课时是综合展现之前课上课下的古诗词学习成果的展示课。

“古诗苑漫步”系列课,无论是整体设计还是最后展示课的环节设计都遵循“教学意图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学点落实到位,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的。

三、反思与展望

1.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涉猎不足,对诗词间的联系缺乏自觉感知。

2.范例教学设计仍需不断完善。实践过程中主要积累了部分优秀学生的展示成果,所涵盖的范围还不够全面。

3.评价的激励性有待科学提升。由于考试的评价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取向仍会不自觉地倾向应试。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古诗词素养传统
踏青古诗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