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22-06-01钟蕾

旅游纵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黎族民俗文化

钟蕾

摘 要:近年来,最热门的一项旅游内容就是民俗文化旅游,人们对其的喜欢程度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海南众多本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黎族文化,其不仅特色鲜明,还具有不可替代性。对黎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一方面可对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设海南自贸港。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海南黎族民俗文化相关内容,并分析了海南黎族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开发;黎族;海南

中图分类号:F592.7;G1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海南自贸区(港)建设背景下的民俗文物收藏文化挖掘研究(HJKY(JD)21-04)。

海南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境内冬暖夏凉,且汇集了诸多旅游资源,包括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温泉等,每年都会有大批游客到当地旅游。海南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类型多样,诸如服饰民俗、民族工艺、民族民居、饮食民俗、节日歌舞、婚俗信仰等均包含其中[1]。海南的旅游发展离不开民俗文化的参与,同时其也是构建海南城市旅游形象的一项重要内容。民俗文化旅游属于旅游模式的一种,其主要是以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为基础,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手段,如挖掘整理、再现以及艺术加工等,让国内外游客了解到当地的民族特色与地域文化。

(一)黎族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是少数民族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属于宝贵的文化遗产。以海南黎族为例,其拥有的传统工艺就比较多,如黎锦,黎锦不仅类型多样,而且色彩鲜明,内涵文化与众不同,其作为一个基本标志,主要用于對部落文化进行区分,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甲骨文”,是黎族文化的真实体现。而椰雕也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手工艺,其主要是以椰子壳为原材料来制作工艺品,对此诗人陆龟蒙也曾留下了这样的诗句:“酒满椰杯消毒雾,风随蕉扇下泷船”。黎族制陶工艺较为古老,被称为历史发展中的“活化石”。除了上述提及的几种传统工艺,藤编、贝艺、剪纸等也属于黎族的传统工艺。

(二)海南黎族民歌文化

若要说民俗文化中的绚丽明珠,则非海南黎族民歌文化莫属,即使到现在也有很多音乐家在对黎族民歌进行整理和搜集,促进了黎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在人们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精神需求就是民歌,其从生活中来,既是情感的凝练,也是语言的升华。黎族民歌文化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首先,尚未找到秦汉之前的有关黎族民歌的历史资料,最开始的黎族民歌是产生于劳动过程中,由《哪座山有柴》《就要上树了》等最初的黎族民歌可联想到原始劳动生活中的各种场景。黎族民歌不仅有反映劳动方面的,也涉及其他方面,如崇神、祭祀以及风俗等,如《坎山歌》《打山歌》等就将原始社会中的“平均分配”形式给体现了出来。到了民国时期,黎族民歌还是充满热情,诸如“紧跟党走闹革命,叫他无命回老家”的怒吼声就是出自黎族人民之口,在这一时期,以《打仗不论男与女》《五指山歌》等黎族民歌最具代表性。1949年后,黎族民歌文化迎来了蓬勃发展,诸如《永远不忘共产党》《靠毛主席指方向》等“赞颂党政策”的新民歌开始出现。通过对黎族民歌文化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可知,其具有一定的演进规律,诸如歌舞并存、相互促进;劳动生活、精神需求;民族融合、相互借鉴均包括其中。

(三)海南黎族妇女民俗文化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黎族妇女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其中又以面饰首妆文化、婚俗文化等最具特色,将黎族妇女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识以及民族信仰充分展示了出来[2]。以服装服饰文化为例,黎族妇女基本上都是身着无领的上衣,下穿短裙,且长度均未超过膝盖,木棉与野生麻是其衣布的主要材料。黎族男子的服饰变化较快,大部分男子都改穿汉装,但女性则未有较快的服饰变化,黎族的情趣和审美意识仍然被保留了下来。在婚俗文化中,黎族女性寻找意中人的方式多是歌会、夜游等,在谈了一段时间恋爱后,就会私订终身,之后由男方带家长上门求婚。在传统礼节文化中,黎族妇女一定要敬老爱幼、讲礼节;而在黎族妇女歌舞文化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即她们只要会说话的就必定会唱歌、会走路的就必然会跳舞,黎族舞蹈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可充分展现出黎族女性的柔性美。

(一)民俗旅游产品内容单一,参与性项目较少

现阶段,海南黎族民俗旅游才刚刚开始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包括开发不够精致、内容不够丰富,未有较多可感受性与参与性的东西等。虽然围绕黎族民俗建立了风情度假村,其中建造了船形屋、编织了黎锦等,但也仅仅局限于观赏而已;虽有“竹竿舞”同游人共舞,但因为缺乏科学的组织,所以并未有较多的游客参与其中。从总体上来说,海南黎族民俗旅游在内容上稍显单薄,未有较多的参与性项目,无法满足游客的高质量民俗体验需求。

(二)传统文化内涵挖掘力度不够

黎族民俗旅游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黎族传统文化的内涵[3]。拿黎锦来说,其被称为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有3 000多年的历史,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而黎锦全靠手织完成,织成的筒裙做工非常精细且极具特色。站在旅游文化开发的层面上讲,完全可以开展黎锦体验活动,让游客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但是受投资者理解不到位以及开发理念有限的影响,部分黎族文化旅游产品只是作为一种文化表演又或是展示,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三)重复性开发

海南黎族民俗旅游景点在整体规划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且管理也较为混乱。在对黎族旅游产品项目进行规划设置时,未将当地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盲目跟风现象非常明显。例如,在看到其他景点某个产品项目游客络绎不绝,就立即照办、照抄,如此造成的后果便是海南各地的黎族风情旅游点都是一些类似的文化旅游产品,产品同质化以及重复性开发的情况较为严重。

(四)社区居民参与度较低

除了上述几点,海南黎族民俗旅游在开发过程中也缺乏对社区居民参与的重视。社区居民参与度较低,进而使得社区居民不能带着充足的热情加入旅游开发中,部分社区居民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黎族民俗旅游缺少生命力,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牵头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开发海南黎族民俗文化旅游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政府要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制定诸多优惠政策用以支持旅游开发,为地区旅游业健康发展助力。同时还要出台政策助力文化旅游业区域合作,积极开展平台建设。另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交通体系,方便旅游公司、自驾旅游的旅游人员进出旅游景点。同时,政府还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打好基础。

(二)深化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全方位开发旅游产品

在开发黎族民俗文化旅游,特别是在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上应积极创新。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时不能只注重外观造型,而应将纪念品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对消费者功能需求点展开深入挖掘。具体来说,在研发黎族民俗纪念品时应引入文创理念,充分考虑到新媒介和新材质的艺术表现力,从而让旅游纪念品既具有文化属性,又具备审美属性和功能属性,提高其吸引力。船型屋充分反映了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近海的黎族人民主要通过捕鱼来维持生计,他们在建造房屋时从倒扣的船只中获得了灵感,进而形成黎族与众不同的民居形式。对此就可利用微型模型把黎族干栏式的船型屋营造特点以各式纪念品呈现出来,包括钥匙扣、背包挂件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加强参与性项目开发,提高游客体验质量

从本质上来说,民俗旅游是一种体验过程,而进一步开发参与性项目,将游客体验质量提高,与现在旅游者的心理需求相符[4]。对此,当地可重新策划“竹竿舞”项目,把其趣味性、参与性增强,让游客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也可对黎族“婚俗”活动予以开发,让游客扮演一次“新郎”或“新娘”的角色,在参与的过程中对黎族男女的爱情生活予以充分体会。除此之外,还要对“山兰酒”“竹筒饭”“鱼茶”等此类黎族饮食民俗中的精品展开深入开发,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把黎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展示给众多游客。

(四)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管理,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虽然现阶段海南为规范旅游市场已出台了诸多法律法规,但在执行这部分法律法规时却有诸多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其中又以执法力度不够的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就需针对旅游市场加强执法,进一步规范管理旅游市场。要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确保全面管理。同时还需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員素质,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在旅游行业内部对拥有突出能力和精通黎族文化的能手展开深入挖掘,定期培训、考察主要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第一时间掌握行业时事动态,尽可能使所有从业人员成为“黎族民俗”方面的行家里手,使游客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让黎族民俗文化被世人所知晓。同时,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系统化开发、发展民俗文化,使之有章可循。

(五)提高当地社区民众的参与度与自觉保护意识

须知,当地社区民众往往对民俗文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旅游开发,一旦缺少了当地居民的参与又或是参与度不够,则其最终的开发效果均会受到较大影响[5]。因此,要提高居民社区参与水平,鼓励居民积极献言献策,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要使居民真正的受益,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区环境。

(六)大力引进高质量人才,为旅游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除了需要一定量具备综合知识的中高层专业人才外,也对高技能与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有较大需求。对此就需以部分重点领域为中心,如饭店、旅行社、景区等,科学预测旅游人才缺口,以人才市场为平台,发布旅游人才需求,积极引进旅游规划专业人才、会展策划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和旅游市场营销人才。同时建立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制度,在应用的过程中将其不断完善。借助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工程对旅游紧缺人才予以大力培养和引进。开设“绿色通道”,吸引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到当地就业,把专业人才引进来的同时,提供优惠政策留住旅游人才,从而为旅游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对黎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一方面能够传播当地的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文化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本文对海南黎族民族文化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黎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推动黎族民俗文化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1] 向丽.海南苗族文化研究述评[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5-79.

[2] 黄丽华.论海南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J].琼州学院学报,2014(3):26-31.

[3] 盛颐,张侨.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16(1):36-40.

[4] 王晓慧.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实现的创新与优势:以“三月三”为例[J].文教资料,2016(30):49-50.

[5] 林先乐.海南省黎族与台湾高山族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5):167-168.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黎族民俗文化
黎族小伙闯“深海”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