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2022-06-01汪枭

民族文汇 2022年22期
关键词:重大疫情心理问题医护人员

汪枭

摘 要:重大疫情爆发期间,伴随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广大医务工作者长期处在高风险、高强度的高压工作状态,承受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本文针对重大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中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重大疫情;医护人员;心理问题

一、医护人员心理问题的症状和表现

在重大疫情期间,部分医护人员存在恐怖症状、强迫症状、焦虑症状、人际敏感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承担隔离病房、患者转运等接触疑似或确诊重大疫情患者的医护人员,比普通病房医务人员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敌对、强迫症状等不良的心理症状。研究显示,医学观察场所的医护人员,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耗竭感,存在注意及决策困难、自制力下降等情况,甚至部分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长期处于这样的状况,对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超过工作本身带来的影响。

二、医护人员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研究表明,性别、年龄、职称、家庭情况、婚育状况等都会对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女性、护士、低职称、低文化程度、缺乏应急救援经验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常常受到性别、年龄、家庭关系是否和谐、家中是否有未成年子女、个人是否准备充分、是否参加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因素的影响。高强度的紧张工作,突发情况发生时,更容易担心、焦虑,加上无法对家人照顾,也加重其心理压力,使其产生焦虑。

(一)对疫情认知不够,负面信息或不实

信息多疫情爆发初期,由于对新冠病毒了解甚少,并出现医护人员感染,负面情绪大大增加,因身着厚重防护设备导致的心理状态改变,都可能使工作出现失误,而失误的出现进一步增加其挫败感。互联网转发的重大疫情的相关信息,会对其生活产生影响,让其感到紧张、焦虑、没有安全感、担心自己被感染。舆论对“白衣天使”的导向,会增加自身价值与社会期待产生落差。

(二)防护措施缺乏

在疫情上升期,部分疫情严重地区防护用品的需求量不能得到满足,且重大疫情是新发的传染病,在防护和救治方面缺乏经验,从而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出现紧张、害怕、焦虑等情绪体验和应激障碍。

(三)工作量大,任务繁重

在疫情初期,重大疫情患者急剧增加,医疗资源相对紧张,医护人员往往承担着繁重的工作负担,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工作压力大。此外,医护人员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中还需要适应新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方式,克服特殊防护措施带来的各种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时间较长往往会增加医护人员的焦虑等负性情绪。有研究表明,隔离病区医务人员的不良情绪与工作压力,与时刻担心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等有关。高密度的反复且严格的穿脱隔离衣等防护措施,强化护理人员的强迫观念与行为导致出现紧张、敏感、多疑、失眠等状况。

(四)对家庭担心,害怕家人感染或传染给家人

重大疫情感染潜伏期长,初期类似于感冒症状,不易识别且容易被忽视。一线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大。一旦出现类似症状,会增加医护人员心理负担。

(五)封闭管理,缺乏沟通

疫情初期,由于抗疫护士来自不同科室,相互配合不够默契,且工作强度大、排班不合理、休息不足,导致其身心俱疲,使彼此间沟通减少,心理负担加重。

三、应对医护人员产生心理问题采取的干预措施

(一)保证一线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合理安排排班

一线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基本是处于两点一线的生活作息。可以通过增加医护人员的轮班,使一线医务人员得到足够的轮休,保证休息时间,减少穿戴防护服工作的时间。同时在现有条件下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八段锦等,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

(二)加强物资保障

疫情初期防护物资缺乏,是医务人员出现焦虑紧张情绪的一个原因,保障医护人员必要充足的防护物资,做好个人防护,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医护工作者的安全性,减轻担心被感染的预期焦虑。同时,保障一线医务人员足够合理的营养,对维持其体力精力非常重要。

(三)官方媒体或社会其他媒体发布正确、权威、科学的疫情信息和国家政策

在新冠战“疫”中,官方媒体、主流媒体以“宣传”为武器,激励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给予医护人员制度和队伍的保障。媒体鼓励社会给予医护人员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援助。社交媒体以“舆论”为舞台,呈现公众的认知和情绪,它扎根基层,洞察医护人员的冷暖,动员社会给予医护人员最直接、最需要的援助。

(四)对疫情期间有贡献的医护人员提供适当的奖励或鼓励政策

注重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和福利待遇。对表现突出的一线医护给予表彰及补充奖励,让医护人员价值感得到体现,强化正面情绪。积极情绪的力量,有助于保障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健康。

(五)加强疫情防护知识的培训

加强疫情防护知识的培训,提供技术保障,可以有效促进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工作期间,医护人员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疫情和疾病的危害,掌握疫情防控知识与技能,尽可能多的掌握相关权威资料信息及传染病流行知识,以便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强大的信心及良好的心态。

(六)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

疫情期间,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是改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政府可以组织专门的心理咨询團队,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定期进行疏导。医院可以通过开展健康知识科普讲座,开展心理疏导专线及专栏,建立微信平台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医院管理者要关心一线医护人员,关注其负性情绪。

四、结束语

面对疫情,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关注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及时合理的支持干预措施,不仅是抗击重大疫情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必将为未来的医疗卫生事业更加顺利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参考文献:

[1]罗莉.苏北地区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J].护理管理杂志,2019,30(3):339-342.

[2]戴芳.基层医院首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士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心理月刊,2020,20(4):257-260.

[3]钱小虎.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J].中国公共卫生,2020,15(7):15.

本文系项目来源:四川医院管理和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名称:重大疫情期间,医院医务人员心理疏导体系的研究;

项目编号:SCYG2020-34。979C4BEB-885C-4ED1-82AA-B0B8AE9AC801

猜你喜欢

重大疫情心理问题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现状分析
意大利 帕帕乔瓦尼第二十二医院 向勇敢的医护人员们致敬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总体安全观下的中国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战略研究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研究
重大疫情背景下农村地区应急管理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任务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