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十三回家:新纪录、新速度、新征程

2022-06-01

华声文萃 2022年5期
关键词:返回舱降落伞神舟

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结束“太空出差”,回到阔别半年之久的地球,为我国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圆满句号。

中国人在太空一次次迈出的一小步,汇聚成了中国航天的一大步。海外专家学者和媒体表示,该任务成功是中国太空探索计划的重大胜利。

少绕6圈!返回速度最快的飞船

从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到返回地面,全程仅用9个多小时,中国载人飞船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回家”。神舟十三号不仅成为我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飞船,还成为了返回最快的飞船。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的是11圈返回模式,绕地飞行一圈约需1.5小时。”神舟十三号回收试验队技术负责人彭华康介绍,神舟十三号任务在保持主要项目不减少的基础上,对返回过程中的部分飞行事件进行压缩和合理裁剪,将以前需要在绕地飞行11圈内完成的飞行事件压缩到5圈完成。

需强调的是,返回时间并非越短越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项目技术副经理邵立民指出,返回时间短意味着飞船会很快经过着陆场,如果组合体分离之后出现异常情况,可能会来不及处置,反而会导致等待时间更长。因此,5圈是折中考虑,既能实现返回时间尽量短的目标,又能兼顾任务指标。

黑科技护航“神十三”安全回家

在返回过程中,同步點火、3个篮球场大小的降落伞等“黑科技”设备也顺利完成任务,护航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平安“回家”。

返回舱的着陆过程对于航天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在经历灼烧、黑障、开伞减速等程序后,返回舱仍然以近9米/秒的速度下降。而此时航天员是背朝下面朝天地坐在返回舱里,如此快的着陆速度将损伤航天员的颈椎。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必须进一步降低冲击。而这一关键的“刹车”过程就由4台反推着陆发动机完成。

在返回舱距离地面1米时,4台反推着陆发动机必须在 10 毫秒内同时点火,每台都能在瞬间产生大约3吨的巨大推力,4台一起工作,就有十多吨的推力。这股巨大的反推力有效地抑制了返回舱的下坠势头,减轻了航天员着陆过程中受到的过载冲击。

“打开降落伞稳稳落地”是航天员“回家”的最后一道程序。记者了解到,此次护航神舟十三号的主伞面积达1200平方米,由1900多块伞衣拼接而成,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拉直长度近70米,能够横跨足球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环帆伞。

降落伞的加工是神舟飞船研制过程的关键一步。怎样在有限的空间里保证1200平方米主伞的所有尺寸精准到位是最让团队头疼的问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降落伞研制中心组长杨霞介绍,在产品复查环节,该团队成员要从降落伞生产的全流程复查产品每一个零部件加工的一致性状态,要保证 96 根径向带加工后的线迹松紧度一致,确保每一根径向带长度一致,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

今年我国将实施六次飞行任务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4月17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根据任务计划安排,2022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6次任务分别为: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10月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之后空间站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随后将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轮换后,在轨驻留6个月。

航天员返回地面后要面对哪些挑战

突破种种障碍平安落地后,实际上我们的宇航员面对的挑战并没有结束。

返回舱落地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地面搜救人员抬着航天员出舱的场景,这是因为航天员刚着陆的48个小时之内,会出现直立不耐症,他们在太空都是以漂浮的方式运动,而在地面受到地球引力之后无法漂浮起来,短时间会出现力量缺乏和平衡性失调的状况。另外还可能伴随着头晕眼花,甚至恶心眩晕的症状,在航天学领域里,一般将这个称为“漫长式宿醉”。

随后,航天员将进行为期两周的隔离。航天员总教头黄伟芬透露,隔离并不是担心他们会带回太空病毒,而是因为长期的太空生活会降低航天员的身体免疫力。地球上无足轻重的病菌都可能导致航天员患上一场严重的感冒或其他疾病,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隔离,不让他们接触到外界的病菌。

真空缺氧的太空环境为何会降低航天员的抵抗力?因为在太空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可能会比我们衰老得更快,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据科学研究发现,航天员每在太空待上一个月的时间,体内就将会流失约1.5%的骨组织,而在地面上,老年人通常需要一年的时间才会流失同样多的骨组织。

再者,在太空生活的航天员,没有地球大气层的保护,可能会接触更多的太空辐射,既包括太阳辐射,也包括来自外太空的高能宇宙射线,虽然航天员一般都生活在空间站中,但这些辐射在和空间站铝制外壁碰撞时也会产生次级粒子,进入空间站中对航天员身体造成损害。

此外,太空环境也会对航天员的血管造成破坏,使动脉出现硬化症状,之前看过某权威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对航天员动脉硬化有过专门研究:若在太空呆上6个月时间,其动脉硬化程度将会相当于地面的10~20年,但幸运的是,这种不好的情况在航天员回到地球之后可能会有所逆转。

待经过医学隔离之后,航天员还需接受为期近半年的医学和恢复两个疗养期。

(28~30页稿件综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8238A865-E7D2-4E90-9B44-D824F1C5C46A

猜你喜欢

返回舱降落伞神舟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神舟十三号安全着陆
“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安全着陆
成功着陆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长春光机所研制设备 助力神舟十二号返回舱 成功着陆
降落伞
降落伞
谁为你折叠降落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