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诗叠字修辞与诗歌意境革新

2022-05-31王芳蓉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叠字杜诗萧萧

王芳蓉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杜甫诗歌中运用叠字较多,对诗歌意境创造和诗意呈现起到关键作用,对此学界已有相关研究①梳理对杜诗中叠字艺术的研究,主要有吕家林《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谈谈杜甫诗歌的叠字修辞》(载于《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第31~33页),刘明华、夏秋权《杜诗“萧萧”解读》(载于《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第67~70页),马德富《杜诗叠字的表现艺术》(载于《杜甫研究学刊》,2002年第4期,第5~9页),张利亚《浅论叠字在杜诗中运用》(载于《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76~80页),邢满《杜甫诗歌妙用叠字的意蕴》(载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6期,第100~101页),涂芊《杜诗叠字艺术》(载于《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1期,第73~74页),吴江伟《杜诗集重言词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魏姣益《〈杜甫诗集〉重言词语法研究》(载于《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期,第118~119页),张俯霞《唐诗中的名词重叠研究》(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等。。通过对杜诗中叠字的梳理,笔者发现杜诗叠字运用呈现出与前人不同的新面貌,在意境创造上表现出明显的继承和创新。本文将从叠字修辞角度探讨杜诗叠字如何呈现诗意以及构建诗歌意境。

一、杜甫对诗歌叠字艺术的继承

叠字这一修辞艺术早在先秦典籍中就被广泛运用,如《诗经》中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小雅·伐木》)[1]453、《楚辞》中有“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2],经过汉魏六朝诗人的进一步打磨,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3]、“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4]、“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曹植《野田黄雀行》)[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6]40,到唐代,叠字在诗歌中的运用蔚为大观,孟浩然、王维、李白、高适、岑参等都对叠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叠字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学者早有关注,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指出叠字的艺术效果:“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7]清代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中指出:“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婉转。”[8]而叠字双声叠韵兼之,因此两玉相扣之铿锵,贯珠相联之婉转同备,富有悦耳动听的音乐效果。

叠字所具有的独特的拟声摹状功能深得杜甫的青睐,他博采众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复杂的情感,典雅精切、委婉含蓄,将叠字这一修辞艺术发挥到极致。杜甫对叠字艺术运用的继承和发展,实际上也是其善用语典的重要表现。他创作的近1 500首诗里,有近400首诗运用叠字,其中“有600多处出现叠字……30多处出自《诗经》,20多处出自《楚辞》”[9](部分诗例见表1、表2),还有一些出自汉魏六朝诗人作品(见表3)。

表1 语出《诗经》

表2 语出《楚辞》

表3 语出汉魏六朝诗

从以上诗例可以看出杜诗叠字运用有明显的继承性。按照杜诗中叠字出现的次数,笔者将杜甫诗歌中的叠字运用按高频、中频、低频分别统计,如表4所示。

表4 杜诗中叠字及运用频次

杜诗中的高频叠字多来源于《诗经》《楚辞》,从《诗经》中引用的叠字更多,可见《诗经》对杜甫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杜甫从小便受到儒家经典的熏陶,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10]64的政治理想,重视对《诗经》等“五经”的研究学习;另一方面,《诗经》广泛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对民间疾苦的体察同情、对统治者的揭露讽刺、对生活的歌颂热爱、对战争的厌倦憎恨等包罗宏富,对杜甫的诗歌创作影响很大,正如杜甫所言“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这种影响必然包括遣词炼句方面。《诗经》词汇丰富,多次运用叠字,“305篇中,186篇运用了叠字,总共运用了400余个不同的叠字,总量达到520个次”[11],《诗经》中叠字运用如此纷繁,杜诗从中继承良多也很自然。

另外,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杜诗中高、中、低频叠字涵盖了形容词、名词、动词、副词、拟声词等词性。向熹先生在《简明汉语史》中提到:“从词类上看,上古汉语中的重言词绝大多数是形容词。”[12]“魏晋诗歌重言词中,形容词性重言词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魏晋重言词性出现了新的变化,《诗经》中的名词性重言词只有‘燕燕’,而魏晋时期已经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重言词,有表示人和事物集合名称的名词性重言词:人人、事事、枝枝、叶叶,有表示时间的名词性重言词:朝朝、夜夜、日日、时时、年年、世世,有表示方位处所的名词性重言词:处处,出现了四个量词:两两、双双、回回、步步,出现了动词性重言词:行行、去去、飞飞,副词性重言词:往往、稍稍”[13]。也就是说,魏晋诗歌运用的重言词词性已经趋向完备,而且词义更为丰富,杜诗中的叠字运用也体现出这些特点。

综上,叠字在先秦、汉魏时期作品典籍中展现出的拟声绘物、摹神描态、状貌抒情的艺术功能,深深地影响了杜甫对叠字的选择使用。在广泛学习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杜甫又进一步拓宽叠字运用的艺术空间,叠字修辞在杜诗中呈现出新面貌,促发了诗歌意境的革新。

二、杜诗叠字修辞的新面貌

(一)古诗叠字的新运用

杜诗中对古诗叠字的新运用主要表现在同一叠字搭配的意象大大丰富,同样的意象又用不同的叠字修饰,这种新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同一叠字搭配的意象丰富

“萧萧”一词在杜诗中运用频次最高,出现在28首杜诗里。“萧萧”在唐以前就被广泛运用:“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诗·小雅·车攻》[1]99;《毛诗注疏》卷十注中“闻萧萧然马鸣之声,见悠悠然旆旌之状”,此即形容马鸣的声音;“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去者日以疏》)。到了杜甫的诗里,“萧萧”表现的题材、搭配的意象大大丰富,从马鸣、风、树木,扩展到头发、身体、雨、古塞、夜色、日色等,“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10]476、“莫话清溪发,萧萧白映梳”[10]1199、“几群沧海上,清影日萧萧”[10]1265。即便是之前出现过的意象,杜甫都能别开生面,再创另一番天地。如《登高》中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0]1456对比来看,前人的“萧萧”主要作为形容词修饰名词,而此句中的“萧萧”是作状语,表达木“下”的状态、动作、环境,听觉与视觉融为一体,营造出雄浑苍凉又略带悲伤、落寞的意境。“萧萧下”之后,对仗而出的是“滚滚来”,气势陡然增强,把前面的悲凉一转而为悲壮,萧瑟肃杀之气一转而为雄浑磅礴之美,境界开阔,令人震撼,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前人的诗歌作品里“萧萧”的拟声绘物功能较单一,烘托出的是一种气氛;而杜甫的创造性发挥,使得“萧萧”尽显苍凉、悲壮,令人耳目一新。

又如“娟娟”,前人多用形容女子,而在杜诗中则有“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10]380、“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10]1046,花蕊和月都是美好之物,杜甫用形容女子的“娟娟”形容之,便是抓住了人、花、月三者的共同特征,通过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花蕊和月人性化。杜诗中相当一部分叠字都运用这样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叠字的修饰功能,丰富了叠字与物象之间的搭配,使得意境摇曳生姿,充满灵动之美。

杜甫诗歌中对叠字进行创造性发挥的有很多,再如“纷纷”,表示众多、乱貌,“纷纷士女,趋时竞逐”(陶渊明《劝农》其三)[6]2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14],而杜甫在《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九中写“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10]127,当“纷纷”与可望而不可即的白月联系在一起,白月就有了动感,仿佛看见了白月光飘洒的画面,又配之以“凉”,更加体现其高处不胜寒的精神气韵,意境极美。

2.同一意象用不同的叠字修饰

杜甫写雨,有浩浩、萧萧、冥冥、霏霏;写蝶,有深深、时时、娟娟;写草,有芊芊、萋萋;写烟,有细细、冉冉;写燕,有双双、飞飞;写花,有短短、淡淡、菲菲、泛泛、肃肃、盈盈、艳艳、片片、蔼蔼;写雁,则有高高、急急、一一;写竹,又有微微、晖晖、泠泠、亭亭、袅袅、青青。“诗人热爱自然万物,又善于体察物情、物理,且具有画师审视、捕捉、再现之能力”[15],用如此纷繁的叠字去修饰同一事物,不仅因为杜甫讲求叠字与景物容貌、情态的一致,追求诗歌韵律之美,更是力求恰到好处地刻画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可谓细腻至极、工巧至极。

(二)首次使用的叠字

近1 500首杜诗里,属于杜甫首次使用的叠字并不在少数,比如沄沄、款款、细细、轻轻、短短、、故故、恰恰、滚滚、衮衮、荒荒、泯泯、戎戎、淰淰、垂垂、窄窄、急急、涔涔、个个、辉辉等,以上每个叠字仅举一例如下:

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次空灵岸》)[10]1618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10]375

宫草霏霏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10]365

暗暗书籍满,轻轻花絮飞。(《宴胡侍御书堂》)[10]1547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十二月一日三首》)[10]1027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月》)[10]1346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其六》)[10]67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10]1456

相逢难衮衮,告别莫匆匆。(《酬孟云卿》)[10]401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二首》)[10]663

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放船》)[10]1015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10]649

缚柴门窄窄,通竹溜涓涓。(《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10]1402

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白帝城楼》)[10]1516

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风疾舟中伏枕书杯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10]1721

却绕井栏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见萤火》)[10]1383

杜诗首次使用的叠字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以平淡浅显的叠字入诗,如细细、轻轻、急急、短短、窄窄、滚滚等。诗人善于抓住事物最有特色之处,再用叠字精简凝练地加以表达。“宫草霏霏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一句,有“细细”才见炉烟升起漂浮的动态,“炉烟”虽肉眼可见却极难描摹,杜甫用这一叠字便形神兼备;“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中“短短”本不是精致的语言,单看并无特别之处,但杜甫用“短短”写水边桃花,把桃花初绽时嫩、小的特点全展现出来了,后一个“轻轻”又使人犹见柳絮飘飞之姿,温柔轻盈,有情有意。这些看似平淡浅显的叠字却化平淡为神奇,不仅满足了诗歌韵律和谐之美的需要,在状貌抒情上更是画龙点睛,画面感十足。

(2)以唐时俗语方言叠字入诗,如驱驱、兀兀、恰恰、戢戢、衮衮、个个等。宋人黄彻语:“数物以‘个’,谓食以‘吃’,甚近鄙俗,独杜屡用:‘峡口惊猿闻一个’,‘两个黄鹂鸣翠柳’,‘却绕井阑添个个’。”[16]“萧萧千里马,个个五花文”[10]1515、“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10]730、“砧响家家发,樵声个个同”[10]1427等诗句中“个个”多次出现,因此元人房希白评价杜诗:“后学为诗务斗奇,诗家奇病最难医。欲知子美高人处,只把寻常话做诗。”[17]清代冯班也称:“太白虽奇,然词句多本古人;杜多直用当时语。”[18]杜甫善于运用老百姓熟悉的语言使诗歌读来直白易懂,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元稹诗曰:“杜甫天才破绝伦,每寻诗句觉情亲。临渠直道当前语,不着心源傍古人。”[19]便是赞美杜甫敢用俗语方言,使人感觉亲近。通俗浅白,但又不流于低俗,正如宋人张戒指出:“世徒见子美诗多粗俗,不知粗俗语在诗句中最难,非粗俗,乃高古之极也。”[20]

(3)以具有隐晦性和多解性的叠字入诗,如沄沄、故故、戎戎、淰淰、荒荒、泯泯等。这些叠字不似平淡浅显、通俗直白的词语一读即明,准确理解这类叠字往往需要借助工具书甚而广征博引才能知晓其深刻含义。缺乏古代文学知识的读者,初读“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很可能并不清楚“故故”的涵义,因为“故故”与单字“故”的意思全然不同,仇兆鳌注:“故故,犹云屡屡。”又如《漫成二首(其一)》[10]663: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

只作披衣惯,常从漉酒生。

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一句是整首诗的首联,其余几句虽有用典但好理解,一如黄生言:“此景人不屑写,写出如见。”[21]218但是“荒荒”“泯泯”叫人难明,黄生引洪方舟之语曰:“荒荒,不甚白;泯泯,不甚清。”[21]218而《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则解“荒荒”为黯淡无边际貌或黯淡迷茫貌,“泯泯”为水清貌。若以此种释义去理解该诗,就会发现诗义更加难解。或许只有“不拘礼法之人”[21]218一如杜甫,才能“眼边无俗物”,笔底生奇。因此,钟惺说杜诗“每叠字,皆用得不可解,妙”[22]。诗人观察独到,心思细腻,感受敏锐。其非凡的创造力,正是在这深深浅浅的叠字之间显露出来。

三、杜诗叠字修辞对诗歌意境的革新

无论是古诗中叠字的新运用,还是首次使用的叠字,杜诗的叠字修辞创造出了精彩纷呈的意境。全面分析杜诗叠字修辞对诗歌意境的革新,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自然景象的意境创造,主要以表现客观景物为主,情融景中,较为含蓄;二是感人至深的意境呈现,主要以抒发情感,表达意志为主,情中亦有景,较为直接。

(一)自然景象的意境创造

杜甫热爱大自然,风雨云雾、山川河海、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都是他笔下经常出现的意象,陆时雍说:“树之可观者在花,人之可观者在面,诗之可观者,意象之间而已。”[23]杜甫用叠字这一富有表现力的修辞艺术加工这些意象,创造出了耐人寻味的诗歌意境。

1.生动活泼意境

杜甫用叠字创造的生动活泼意境,给人以温暖喜悦的感受,画面欢快明亮,充满趣味和生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有“深深”,才见花丛之密,仿佛看见蝴蝶在其中穿行飞舞,那躲躲藏藏、若隐若现的可爱情状犹在眼前,有“款款”,才知点水的蜻蜓扇动翅膀在空中轻舞的曼妙姿态。叶嘉莹先生指出:“其所写之深深、款款,却使人读起来,自然会感到杜甫对此深深见之穿花蛱蝶,款款飞之点水蜻蜓,正自有无限爱惜之意。”[24]“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时时”“恰恰”展现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仿佛置身于春鸟啼鸣、翩翩飞舞的欢快氛围之中;“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10]620,田园里柳条繁密,枝枝温柔垂坠,枇杷对对,果实累累,散发诱人的香气,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跃然纸上;“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10]943,用“蔼蔼”形容花蕊,才知花蕊长得茂密参差,让人眼花缭乱,在这葱茏的花蕊上,蜂蝶飞来飞去,“飞飞”见出蜂蝶的轻快和热闹,尽显生气活力;“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10]678,一个“纷纷”写出了繁枝下落飘飘洒洒的情态,“细细”更是把嫩蕊拟人化,好像它们变成了有感情的人,能够自己决定如何绽开,尽显俏皮可爱,让人爱怜;“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10]1697,“娟娟”见出蝴蝶的曼妙美好,“片片”见出轻鸥前后飞行的情状;“却绕井栏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中,“个个”写出萤火虫在黑夜里绕着井栏时隐时现之貌,萤火飞过花蕊,生出若明若暗的光辉,清新脱俗又妙趣横生;“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10]380,碧绿的柳枝柔软下垂,红色的花蕊美丽动人;“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10]800,没有“枝枝”和“叶叶”哪会得见树的勃勃生机和春的气韵活力,无数枝条长长地垂到地面,吐露着蓬勃的春意;“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10]869,“盈盈”“艳艳”写出山花的形状姿容,盛放得那样饱满艳丽,如在眼前。

明人杨慎说:“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声谐义恰,句句带仙灵之气,真不可及矣。”[25]“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10]618,“本是静止事物,诗人亦着意写其动态,生意勃勃,情趣盎然,其画面诗情不仅有声有色,甚乃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15]。杜甫擅长用叠字把日常生活中的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使意境极富自然美、动态美。

2.开阔苍凉意境

杜甫用叠字创造的开阔苍凉意境,给人以萧瑟苍凉之感,画面清冷,开阔通透。

《登高》中的颔联,创造的便是萧瑟苍凉而又气势雄奇的意境,这意境若少了“萧萧”“滚滚”这一组对比强烈的叠字,“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来”形象依然在,但生命的动感却消失了。张少康在《论意境的美学特征》中认为:“意境的产生不仅是情景交融,还要有空间美,动态美,传神美,给人以最大的真实感和自然感。”[26]剥离了这组叠字,空间美、动态美、传神美一并消失,便谈不上意境了。可见,叠字在此诗意境创造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又如“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10]1363,“漠漠”写江天广阔乌云密布之状,“时时”写风雨不固定的频频卷席之忧,诗句只有江、天、鸟、风、雨、龙六个意象,但在这六个意象之外,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凄风苦雨中飘零孤独的诗人形象,仿佛置身于那个满目苍凉的悲惨境地,这是由叠字生发的意象之外的广阔空间。“朔风鸣淅淅,寒雨下霏霏”[10]1482,若没有“淅淅”又怎知朔风鸣之声密声响,没有“霏霏”又怎晓寒雨之茂之多,“鸣淅淅”语风之严酷,“下霏霏”言雨之凄冷,如在眼前。“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10]476,有了“萧萧”“漠漠”这一组叠字,在古塞冷、秋云低之外描摹出一幅秦州边塞阴冷萧索之图景,把人带入郁闷压抑的氛围中,使人自然联想到边塞环境的恶劣,不由得产生了对将士的敬畏和担忧,对战争的憎恨和厌倦,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10]476,仿佛看到一匹目光深邃的老马挺立茫茫沙场的勇猛姿态;“此皆战骑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画马成真马,自然传神,纵横跌宕,气势雄浑激荡;“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快下雨了,江上寒风呼啸,云雾弥漫,山木惨惨,满目肃杀荒凉,诗人流落异地,路途艰难,思念妻儿家书难得,处于这样的悲惨境地,那江上萧萧之风,山中惨惨之木如何不叫人心中哀苦苍凉,言有尽而悲不止。“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月很明亮,风却凄凄,以明写暗,以无声写有声,两组叠字的对比衬托出环境的寂静凄凉。杜甫运用这些叠字,是在刻画环境,也是在诉说心境;是在创造意境,更是在表达处境。

宋人叶梦得说:“诗下双字极难,须使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27]不论是生动活泼的意境,还是开阔苍凉的意境,一经叠字点化,便生动传神,令人回味无穷。

(二)情感世界的意境表现

王国维说:“故能写其景物、其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又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28]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29]即诗歌意境有的以写物为主,有的以写情为主,有的以写意为主,实际上“三境”都有景有情,只是情感的流露或隐蔽、委婉,或醒目、直接。

前文论及的叠字创造的意境多为通过描写客观景物而达到的情景交融、自然传神的物境,情藏景中,比较委婉,往往需要体悟才能获得,而杜诗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诗歌意境可以通过叠字本身,通过与人物形象、状态直接相关的叠字,通过表示时间、数量、处所、频度的叠字表现出来,这些叠字修辞的运用也使杜甫的诗歌意味深长。明代陆时雍说:“盛唐人工于缀景,唯杜子美长于言情。”[30]杜甫丰富深沉的情感世界也通过组组叠字向我们徐徐敞开。

1.表情绪叠字的情感抒发

诗人情感可以通过与情绪有关的叠字加以抒发,比如哀哀、怏怏、戚戚、悄悄、怛怛、郁郁、忡忡等,这些叠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真挚情感。

如“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10]1113,“哀哀”写尽寡妇深受战争之苦的悲惨景象,诗人并未细致描写寡妇脸上的细微表情,但这一叠字却仿佛让人看到动乱生活下妇女的痛苦绝望,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哀伤,对官府横征暴敛的憎恨,对人民生活的同情,情感真挚深沉。“哀哀”在杜诗中出现4次,另外3处分别是“哀哀失木狖,矫矫避弓翮”[10]557、“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10]844、“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10]1032,无论是失木狖而无处栖之“哀哀”,于烈火上煎熬之“哀哀”,还是暮春杜鹃啼叫之“哀哀”,这一叠字所渲染的悲伤情绪都令人动容。

又如“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10]1186,把人的“郁郁”之情加于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压抑和不得志;“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10]1622,正是“寂寂”“悠悠”两组叠字,道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强化了诗人无依无靠、飘泊不知所归、流浪难与人语的悲凉气氛;“况我飘蓬无定所,终日慽慽忍羁旅”[10]861、“别离忧怛怛,伏腊涕涟涟”[10]1402中,诗人用“慽慽”“怛怛”直抒羁旅漂泊之愁、别离思念之忧,情深意挚。

这样直抒胸臆的表情绪叠字在杜诗中有近30处,简洁精警,语短情长。

2.表程度叠字的情感呈现

值得注意的是,杜诗中有一部分表示时间、数量、处所、频度的叠字,如日日、家家、处处、时时、年年、朝朝、一一、频频等,其运用强化了诗歌的情感力度,感人至深。

如“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10]1552、“何人却忆穷愁日,日日愁随一线长”[10]415、“饥借家家米,愁征处处杯”[10]1569、“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10]21中,叠字尽显诗人的穷困潦倒,漂泊在外,生活窘迫以致“饥借家家米”“时时乞酒钱”,这种居无定所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所以生出“年年至日愁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10]1503的无尽感慨。诗人在羁旅、贫病中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但战乱频仍,有家不能回,于是叹息“年年非故物,处处是穷途”[10]1672、“年年小摇落,不与故园同”、“相看多使者,一一问函关”[10]1327、“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10]842,而面对小人作恶,国乱民凋,又写下“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10]504,尽抒心急如焚,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3.表状态叠字的情感表达

杜甫遭逢仕途坎坷,又历经八年安史之乱,对社会、对人生有着敏锐的观察、丰富的体验和深刻的思考,杜诗被誉为“诗史”,既记录时事民生,又记录个人遭际命运。杜甫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漂泊不定中度过,“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10]911、“往往岁相见,飘飘愧此生”[10]928、“飘飘适东周,来往若崩波”[10]986、“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10]1006、“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0]1014、“垂老孤帆色,飘飘犯百蛮”[10]1021、“处处邻家笛,飘飘客子蓬”[10]1195、“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10]1698,“飘飘”是杜诗中的高频叠字,几乎成了诗人的画像。透过这一叠字,我们仿佛看到了常年奔波、体弱多病、形单影只的诗人;仿佛听到了世路艰难,命运无奈,胸怀天下却不能实现理想而又老之将至的无限慨叹。

同样,“明日隔山丘,世事两茫茫”[10]427、“吞声勿复道,真宰意茫茫”[10]472、“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10]602、“我生无根蒂,配尔亦茫茫”[10]923、“十载江湖客,茫茫迟暮心”[10]1451,一组“茫茫”映出诗人诸多悲叹,虽然诗人也有过意气风发的漫游时期,有过跃跃欲试的雄心壮志,但纵观杜甫的一生,郁郁不得志,长安十年蹉跎,陷贼又短暂为官,最后漂泊西南,尝尽世间辛酸,即便在成都草堂看似平静闲适的日子,杜甫的心境也是无尽悲凉。“茫茫”几乎可以概括诗人35岁以后的人生之路,路途遥远,前程渺茫,世事难料,不可把握,这一叠字刻进诗人行走的轨迹,透着人生沧桑。

除此之外,杜甫还用叠字刻画官场情态,表达他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好恶爱憎。比如刻画小人嘴脸“小人塞道路,为态何喧喧”[10]1351;描写谗言乱象“青蝇纷营营,风雨秋一叶”[10]1137;“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10]116则用“纷纷”表现不以情结交而以势、以权、以钱结交的轻薄之徒的嘴脸不可胜数,诗人的愤懑之情如“纷纷”一词语短恨长,愤慨不止;在“漠漠世界黑,驱驱争夺繁”[10]636、“衣冠空穰穰,关辅久昏昏”[10]644中,诗人控诉黑暗无序、充满争抢掠夺的社会现实,鞭笞无所作为的达官贵人,“漠漠”“驱驱”“穰穰”“昏昏”又何尝不是当时官场的一个缩影?一代诗圣“再使风俗淳”的胸襟抱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担忧、揭露批判在叠字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结语

明代胡应麟指出:“盛唐一味秀丽雄浑,杜则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31]这一评价于杜甫善用叠字创造诗歌意境方面也极为恰当。杜甫用叠字描画自然风光,从颜色、状貌、声音、形态等各个方面展现大自然的冷和暖、明和暗、生动活泼和苍凉壮阔,惟妙惟肖地传达出物象的气致神韵,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用叠字书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沉浮,唱出由盛及衰的大唐王朝人民悲喜苦乐之音;用叠字揭露社会问题,关注时事,明辨是非,尽显大儒情怀。无论是叠字表现的丰富内容和深刻主题,还是创造的悠远意境,杜甫都超越了前代诗人,也引领了其后的诗歌创作。杜甫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诗歌叠字修辞艺术,对后世诗歌叠字运用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叠字杜诗萧萧
The Swimming Pig
废园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宋代杜诗旧注整理与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诗注辑录为例
贫困无田杜太守
叠字家园
杜诗对高丽汉诗影响初探
叠字回廊
成语乐园
竹子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