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情画意:中华诗画经典传承与赏鉴

2022-05-31南京图书馆研究部

新世纪图书馆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推广

摘 要 2021年12月,海峡两岸第八届玄览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行,来自两岸12位重量级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作精彩演讲,侧重古典诗词的赏鉴及传统艺术经典的传承,让两岸热衷传统艺术、古典诗词的读者大众得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

关键词 阅读推广;南京图书馆;第八届玄览论坛;中华传统文化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2.04.015

Poetic and Pictorial Splendor: Inheriting and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Poems and Painting: Summary of the 8th Cross-strait Xuanlan Forum

Research Department of Nanjing Library

Abstract In December 2021, the 8th Cross-strait Xuanlan Forum was successfully held by the means of online and offline combination. During the forum, 12experts from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made wonderful speeches around the theme of the forum, focusing on the appreciation of classical poetry and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art classics, so that readers on both sides who are keen on traditional art and classical poetry can feel the esse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 Reading Promotion. Nanjing Library. The 8th Xuanlan Forum.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0 引言

“玄览论坛”是海峡两岸文化盛事,由南京图书馆与现设于台北具有同源之谊的汉学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主办。“玄览”源自《玄览堂丛书》之名。抗战时期,郑振铎等爱国学者与国立中央图书馆合作,冒险搜购上海等沦陷区私家珍籍,并择精编为《玄览堂丛书》陆续影印出版。2012年10月,两岸图书馆携手合作,在南京图书馆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玄览堂珍籍合璧展”,成就一段两岸古籍交流的佳话。自2014年“玄览论坛”在两岸同源馆轮流举办始,已成为两岸最高层次图书馆界学术交流论坛和重要的文化交流品牌。时至今日,“玄览论坛”又于2021年12月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连续成功举办至第八届。

玄览论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每届确立一个主题,选择相关中华经典名著,邀请两岸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同聚一堂,就相关主题和典籍发表演讲,为读者深入解读中华经典名著之精义。本届论坛所拟主题是因2019年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学之都”,今年又恰逢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诞辰1320周年,而李白在南京留下不少诗歌名篇,堪称南京代言人。另,明清时期,南京刊行的插图本小说戏曲和十竹斋、芥子园彩印版画,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因此,“诗情画意——中华诗画经典传承与赏鉴”成为本届论坛主题,并分别以“辉映千春——李白作品的流传与鉴赏”“异彩纷呈——传统绘画与版刻艺术的变迁与赏析”作为分主题。

1 海峡两岸第八届玄览论坛开幕仪式

本次的海峡两岸第八届玄览论坛,由南京图书馆、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同方知网协办。论坛开幕式在南京图书馆主会场隆重举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裴旭副厅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封志成副主任、南京图书馆韩显红书记与陈军馆长、同方知网江苏分公司施雪峰总经理与王然副总经理等领导和嘉宾,来到主会场出席开幕式,国家图书馆熊远明馆长与张志清副馆长、台湾汉学研究中心曾淑贤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詹福瑞院长等两岸特邀嘉宾以视频方式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南京图书馆陈军馆长主持,韩显红书记致欢迎辞,国家图书馆熊远明馆长、台湾汉学研究中心曾淑贤主任分别以视频方式致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裴旭副厅长发表讲话。

韩显红书记首先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让来自两岸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中华诗画经典发表真知灼见,使人联想起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名句,可以说今天玄览论坛重现了这一盛景。熊远明馆长在致辞中表示,玄览论坛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以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不仅促进了两岸图书馆业务的经验分享,而且也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希望两岸图书馆界同仁能够进一步携手合作,分享彼此的实践经验,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推动两岸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发展,促进文化传播与文明传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曾淑贤主任在致辞中表示,今年适逢唐代伟大的诗人“诗仙”李白诞辰1320周年,如今,幸赖南图卓识宏谋,以李白在南京的诗词创作,搭配南京刊行而举世闻名的“十竹斋”“芥子园”彩印版画,拟定“诗情画意”作为本届论坛主轴,邀请两岸名家学者围绕“中华诗画经典传承与赏鉴”的主题进行研讨,期望两岸学界名家与图书馆同道,为传承优美的古典诗词与绘画艺术作出更大的贡献。之后,裴旭副厅长发表讲话。裴厅长表示,图书馆是人类保存文化的宝殿,是民族绵延文化的根本,几千年的文化发展精华,都凝聚在了今天图书馆的各类典籍之中,因此,作为公共文化事业的重镇,图书馆界的发展与交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需要我们梳理和萃取其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玄览论坛”在合适的时机,担任了合适的角色,论坛的举办不仅能让前辈们对文献典籍“视同性命,万分爱护”的精神得到传扬,而且可透过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提高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我们相信,无论外部环境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同根同源的文化特质,同根同源的心性气质,其本质不会变,更多的交流,更多的沟通,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2 辉映千春——李白作品的流传与鉴赏

本届论坛第一场分主题的主持人是国家图书馆张志清副馆长和台湾汉学研究中心曾淑贤主任。来自两岸的詹福瑞、萧丽华、钱志熙、廖美玉、陈军、陈仪、陈尚君7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精彩的演讲。

原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詹福瑞教授以“李白金陵怀古诗古丘意象所表现的生命意识”为题分析了李白的怀古诗词意境。詹福瑞先生指出,李白一生中多次寓居金陵,创作了大量作品,在金陵时期的怀古诗,除了借咏怀古人的丰功伟绩来表现个人的豪情外,更主要是借历史沧桑之变来抒发生命感受,这些集中体现在诗中的“古丘”意象上。“咏古慨今”成为李白生命意识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而这种表现形式由于蕴含着沧海桑田之变的深邃内容,那么在诗词中就表现出更为深沉,更为理性的意境,具有悠悠的历史感。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现任佛光大学中国文学与应用学系教授兼人文学院院长,《古今文选》日报主编萧丽华教授从“三星堆”古蜀国的视角出发,围绕李白诗中所反映的蚕丛、鱼凫等古蜀文明,试析李白诗文的四川情结,诠释了蜀地文化让李白诗文辉耀千古的几个重要因素。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钱志熙侧重于东晋以来士大夫与佛道关系的传统角度,讲解了李白生命思想上佛道融合的问题。钱教授认为,李白的生命思想具有浓厚神仙道教的特点,终生坚持着一种求仙的幻想,但在发展过程中,又融入佛教的思想与信仰。甚至可以说李白生命形象之展开在求仙之热情,但其生命哲学之高度则在于佛教的实相证悟。南朝以来,大部分士大夫都先道而后佛,佛道兼崇。李白同时接受道、佛两教的思想特点,与这一士大夫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系特聘退休教授廖美玉从阅读的角度分析了李白诗的好处,谈了对李白诗的几点见解。廖教授首先从内容、风格上分析唐代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不同,其次分析李白诗歌所体现的诗人情感,指出行旅中的不安定感,因奔波与怀乡而益显凄恻寂寥,李白均能随遇而安,善于捕捉、书写当下的宁静或酣畅,在感官的闻、见中品赏无穷意味。

南京图书馆馆长、党委副书记陈军教授以李白《送友人》“萧萧班马鸣”诗句为题深入细致的分析、解读了李白与友人不忍分别的满怀愁绪。陈馆长首先对“萧萧”“班马”的出处作了一番细致调查,分析诗歌史上“萧萧”的含义,得出“萧萧”并非特指马鸣声。而“班马”亦非杜预所说“离别之马”,而是马儿徘徊不前并发出嘶鸣之声,全句就自然可以解读为“在萧萧风声之中,朋友的马儿徘徊左右,不忍离去,不时发出阵阵嘶鸣之声”。如此解释,不仅通过萧萧风声更加衬托出送行友人时的悲凉环境氛围,而且可以借马儿盘桓不前的动作更为鲜明形象、更富于诗意地观照出朋友之间不忍分别的满怀愁绪,正可谓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汉学研究中心标准书号中心编辑陈仪博士以汉学研究中心“春天读诗节”阅读推广的相关内容为例,探讨了图书馆之诗词阅读推广的文化意义。陈仪博士在介绍“春天读诗节”的执行及成果的同时,阐述了当中所具有的诗词教化内涵,以及未来图书馆在诗词阅读推广方面可以提供的开创服务与社会教育方面可致力的活化实践。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任重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以“李白如何改写诗歌”为题,讲解了大诗人李白文学创作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陈教授在梳理存世李白文集代表性善本和唐宋选本、古抄保存李白诗歌文本的同时,详加校勘,去除后世附会依托、编次失误、辗转传讹等因素,列举诸多内证,指出天才诗人李白之所以被世人称赞是诗思纵横、才思敏捷,其实天才纵逸的另一面,是李白极度勤奋的学习与修改。李白诗集中有许多诗歌的定稿、初稿,都是经过他本人反复修改才完成。

3 异彩纷呈——传统绘画与版刻艺術的变迁与赏析

本届论坛第二场分主题的主持人是台湾汉学研究中心曾淑贤主任和上海图书馆陈超馆长。来自两岸的马孟晶、颜彦、林丽江、郭立暄、周京新5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精彩的演讲。

美国史丹佛大学艺术与艺术史系博士、现任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通识中心与历史研究所合聘副教授马孟晶以“十竹斋版画与晚明南京地域文化”为题,阐述了版刻艺术的变迁。在中国版画史或印刷史上,晚明南京书坊十竹斋所刊印的版画集《十竹斋书画谱》与《十竹斋笺谱》均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马孟晶博士不仅分析了十竹斋的饾版彩色套印技术创新之处,更指出其用于模拟书画到逐渐开发出版画独特风格的杰出艺术成就,同时,他也进一步探讨了参与创作者及选择开设书坊地点所呈现出的南京地域文化,并略论其对于后来版画与绘画作品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特藏典阅组副组长,副研究馆员颜彦博士以“西谛藏金陵版小说戏曲插图”为题叙述了郑振铎先生识书的功力和爱书如命的癖好。郑振铎先生所集曲类和小说类皆有六百余种,其中有不少金陵刻本,且是金陵版画中的精品。收集这些版画的过程并不容易,很多是先生在劫中收得,历经甘苦。颜彦博士认为,这些刊本一方面作为珍贵古籍得到保存,另一方面也为先生的版画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学系博士,原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林丽江教授以《帝鉴图说》为例,讲解了晚明宫廷教科书之制作与影响。明朝后期,万历刚登基时年仅十岁,作为首辅的顾命大臣张居正为了将小皇帝培养成明君,特意找人手绘前代君主兴衰成败的事迹,著成《帝鉴图说》作为小皇帝学习的典范。林教授指出,《帝鉴图说》不论是内容还是插图、解说,都充满了张居正要传达的意涵,让小皇帝从小养成谦卑恭谨的态度,以此稳定自己的权力。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郭立暄博士以清乾隆刻〈庚子销夏记〉罗纹纸印本小记为例,解读了其版本之流传演变,指出现行点校本存在的问题。他认为点校者校出并罗列异同,但由于不清楚原始版本的印次差异,因而无法在校勘记中正确说明导致差异的原因。其劳动价值不但没有真正体现,反而有误导读者的可能。郭博士指出,在整理古籍时要充分掌握版本源流与差异,使用质量较高的古籍做底本,避免使用处于末端的晚近版本误导读者。由于点校本的点校者使用底本质量参差不齐,由此郭立暄博士认为现代读者阅读古书不能过于依赖点校本,而忽略古籍印本。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周京新教授从苏东坡对王维的评价入手,讲解了他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观点。周教授这一评价观点已为美术界所普遍接受,伴随者著名的“南北二宗说”的不断构建,从事绘画创作的人甚至以此为据,来为自己的画作加上诗意的注释,以求拔高画作的格调。现在,周教授从自身丰厚的艺术实践出发,对二者“绿色通道”的存在提出了质疑,指出画与诗之间本来没有必然的关联,所谓诗画的关联理论可能是人为造成的;画首先应关注画的本体语言水准,而非“诗意”这类附加值。这是很有洞察力的思考,而这些思考又是建立在作者对清初四僧——八大山人、渐江、髡残和石涛具体作品的深入解析基础上,因而具有说服力。最后,周教授以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为启发,提出了绘画技术语言的三重境界——图级、型级、笔级,阐述了自己对诗与画二者关系的独到见解。

4 海峡两岸第八届玄览论坛闭幕仪式

本届论坛主题演讲结束后,海峡两岸第八届玄览论坛举行闭幕仪式,由南京图书馆韩显红书记主持,在仪式上,国家图书馆张志清副馆长、上海图书馆陈超馆长、台湾汉学研究中心曾淑贤主任分别作了发言。

张志清副馆长在发言中说,玄览论坛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成功品牌,是保持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业态的重要举措,至今已举办八届,对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图书馆交流合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两岸同根同源,虽然文献分藏,但文化源头一致,保持文化单位和民间的交往,可在血脉情感上加强同源互通。海峡两岸要充分研究两岸文献分藏的源流脉络,使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的挖掘整理、传播推广。特别盼望有朝一日,海峡两岸能够消灭新冠疫病,不用再架设通信设备,而能见面寒暄,在真正的吴山越水间观览诗情画意。为此,他引用南宋周密的一阙《清平乐》作为结束:“诗情画意。只在阑干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宫烟醉柳春晴。海风洗月秋明。唤取九霞飞佩,夜凉跨鹤吹笙”。

陈超馆长在发言中说了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祝贺,祝贺海峡两岸第八届玄览论坛的成功举办!因为疫情,让论坛只能再次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召开;因为数字化网络化,让我们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继续文化交流,精神沟通;因为中华文化,让我们海峡两岸永远连接在一起,永远在线。第二个关键词是点赞,要为两岸图书馆人共同选择的论坛主题点赞。这个主题不仅体现了论坛一贯坚持的“跨地域合作,多领域交流”的特点,更彰显了图书馆使命与时俱进的新内涵,我们图书馆人要通过阅读开展艺术普及,满足最广大读者对美的需求,对美育的需求,这是我们当下所有图书馆义不容辞的新使命。阅读从来都不是狭义的,如今更是一个全媒体和大数据缔造的大阅读时代,从文字文本到图画、到音乐、到建筑,都可以是我们阅读的对象。未来伴随着元宇宙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全方位的体验型阅读方式将指日可待。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诗情画意,其实就是要引导人们去构建阅读诗歌与图画的这种审美意识与能力。这是人类最高级的共情能力之一。非常期待我们这个论坛在未来由我们两岸的图书馆人一起共同构建,讨论更多的通过图书馆来开展艺术教育、美育教育的一些活动和主题。

曾淑贤主任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她首先感谢两岸古典文学、绘画艺术菁英围绕李白诗词和绘画两大主题发表质量兼精的学术高论,为两岸文化交流谱写瑰丽的新章,为论坛作出的卓越智慧贡献。再次,她回顾了这两年的玄览论坛主轴,认为论坛特别侧重古典诗词的赏鉴及传统艺术经典的传承,除了展现南京“文学古都”专有的文学深厚雅蕴外,更让两岸热衷传统艺术、古典诗词的读者大众得以藉此聆听大师开讲,感受如画意境、重温诗情之美!她在总结中说道,这两年因为新冠肺炎来势汹汹,许多民众受困于疫情,身心灵遭受极大的冲击,作为图书馆从业人员,内心深刻体认图书馆不仅是民众的知识堡垒,更是大众身心安顿的所在!为了鼓励民众充实自我,汉学研究中心也着意规划古典诗词、艺术赏鉴的系列讲座与古籍展览,期望藉此安抚人心之余,还能引领大众领略华夏厚实的人文美学,感悟美学真谛,追寻内心丰盈,逐渐回归生活常轨。文学、艺术的讲座与展览的确受到大众的喜爱,足见汉学研究中心与南京图书馆在推广中华文化的策略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吧。最后,曾主任感慨地说道,本次论坛虽然在此告一段落,相信在座貴宾皆有满载的收获,“玄览论坛”能情牵两岸共同经历10载寒暑,实赖两岸诸多图书馆界与文史、艺术学界的前辈与专家,不辞辛劳,齐力相挺,贡献心力与智慧,方得成就今日两岸文化交流的坚实情谊!李白曾有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但写出了世上最真挚的友情,如今也恰能印证两岸玄览论坛多年培养的深厚情感!总之,优美的古典文学的确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最适题材;而放眼未来,两岸文化交流“玄览论坛”更是任重而道远。

5 结语

本次论坛活动不仅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成功举办,而且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入理解各位专家学者演讲内容,还在南京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知网在线教学服务平台上发布播放演讲视频。除此以外,南图还利用荐读台,推出海峡两岸第八届玄览论坛特辑,向读者推荐各位专家学者解读的中华诗画经典名著,以及演讲嘉宾的学术专著,共荐读16种图书:《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诗仙·酒神·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诗唱大唐》《从王维到苏轼:诗歌与禅学交会的黄金时代》《唐诗近体源流》 《乐府学》《文类基本问题研究》《美术与考古》《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插图研究》《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辑录》《江苏省国画院专业创作与研究系列·周京新卷》《图说中国绘画史》《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 《洛水寻仙》等。

对于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江苏省文旅厅官网、现代快报—ZAKER、交汇点、中新网、《现代快报》等众多媒体机构纷纷进行报道与转发。此外,网友们也纷纷留言,对论坛发表感想,认为“论坛的举办非常有意义,两岸同属一中,拥有共同的文化,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更好地传承发扬光大,在这方面,南京图书馆走在了前列”。“论坛不但搭建了海峡两岸交流融通的桥梁,而且将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进行了广阔的展示。到会的学者都是文化界重量级的人物,他们的学术成果在这里向公众普及传播,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点燃了文学之都的火焰”。“两岸本就是一家,文学和艺术的交流应当经常举办,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当在我们这个时代发扬光大,让我们的老百姓领略华夏厚实的人文美学,感悟美学真谛,追寻内心丰盈,减少疫情带来的苦楚,提升自己对生活中真善美的认知。为海峡两岸第八届玄览论坛点赞。”还有初中生表示“听了画家周京新老师关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讲解,我对老一辈书画人常说的功夫在字外,画外功夫的说法的理解更增进一分”。海峡两岸第八届玄览论坛成功举办离不开各界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期待2022年仍在南京举办的海峡两岸第九届玄览论坛带来更多精彩。

[由南京图书馆研究部马晴、吴爱武、田丰撰稿]

(收稿日期:2022-02-23 编校:刘 明,曹晓文)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推广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