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有所想,读有所长

2022-05-30陈华

格言·校园版 2022年24期
关键词:铁罐陶罐文本

陈华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过程更加注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而阅读能力就是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元素,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水平,更能促成他们的文学涵养,让学生有效地提升思想认知和道德水平,所以阅读教学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小学阶段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此时无论是意识还是习惯的养成都对学生未来的發展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地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以发展学生良好的语文能力。

一、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依托语言知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还能促成学生的审美体验,能从内而外、由思想到行为的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阅读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的过程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他们熟悉语言、拓宽视野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支持他们生动的语文课堂的关键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阅读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阅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与自主能力。阅读活动是集语言运用、思维锻炼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它是学生吸纳知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伴随一定的思考,在认真的思考与品味中,学生就能进一步吸收阅读文本的思想,找到契合自己认知和观念的文本内容,从而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趣味,继而提升自主阅读与学习能力。

其次,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与品质。阅读是品味文字之美的过程,在优秀文学作品中蕴藏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思想,用语言诠释着生活中的真切与美好,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接收到这些美的思想和理念,感受到良好思想和行为带来的体验,从而在生活中追求美,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与道德品质。

最后,阅读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语文综合化能力。阅读属于语文学科中较为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文本中的语言,更需要体会其中的情感、思想,分析其中的文化元素,由此,阅读活动就是促进学生语文视野逐步开阔的活动,能让学生在阅读时体会到独特的语文内涵,由此就发展了思维,实现了创新,促成了语文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充分体现了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而对小学阶段学生来说,阅读能带领他们理解生活、感受世界,能发展他们良好的观念,使得他们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所以教师应当注重阅读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积极地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引导深度思考品味,实现学生阅读主动性

阅读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信息有效地输入,必须结合思考活动,才能真正内化知识。由此可见,在有效的阅读活动中,学生必须结合思考才能开展有效的阅读。而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这样意味着读与思有着极大的关联性与联动性。阅读是输入信息的初始活动,而思考则是信息加工的过程,结合输入与加工,学生的大脑中就能接收到更为有深度、有价值的信息,而这样的过程也让阅读更有趣味,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应当在阅读时引导学生在品味中积极思考,让他们感受到文本的乐趣,从而更愿意主动阅读。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陶罐与铁罐》教学为例,该篇课文将铁罐的傲慢与陶罐的谦虚做对比,鲜明地体现了陶罐与铁罐所代表的不同角色,而以最终两者的不同结局,深刻地体现了文本的中心思想。那么到底陶罐与铁罐分别代表什么呢?文本又想向学生启示什么呢?如果不深入思考,学生就无法去领会其中的含义。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这个寓言故事的细节,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深度思考。比如“铁罐为什么经常奚落陶罐?它认为陶罐不如他的地方是什么?”“你们有没有想过铁罐也有不如陶罐的地方呢?”“最终的结局显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命运,这体现了什么呢?”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就会去仔细地阅读,并品味文中的语言,感受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并感受到结尾铁罐消失的唏嘘,由此就能激发出他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使得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寻故事的奥秘。

(二)开展趣味情境创设,发展学生阅读能动性

小学学生对于形象生动的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内驱力,他们会主动地去挖掘自己感兴趣的、趣味的问题和事物,并在其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探索、分析以及关联性猜想等等活动。而这正是学习所需要的能动性。传统的阅读方式让阅读的过程显得十分枯燥,这不利于学生的融入和提升。而趣味的阅读情境能让学生从单一的文字中体会到丰富生动的场景、人物以及情感,使得他们对文字的理解更加立体、形象,这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并发展自己的能动性。所以教师教学时要灵活应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阅读的趣味性,发掘阅读的内涵,从而提升阅读水平。

以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教学为例,该则故事是一则趣味生动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其中不仅体现了百姓的苦难,也展示了官绅以及巫婆等丑恶的嘴脸,最终凭借西门豹的足智多谋帮助百姓逃脱了苦难。而这只是那个时代百姓经历的苦难的一个缩影,这与当时的时代和人们的认知有非常大的关联。所以在阅读时,学生虽然能理解西门豹的勇敢,但却无法深刻体会当时社会的状态,于是更无法深入体会这个故事的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创设趣味的情境,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进行扮演,而扮演前需要去了解不同角色的行为与性格特点,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人物思想,这样才能使情境更加真实。而在情境表演中,学生用行为深刻体会了文本中的角色,这让他们更能感受到栩栩如生的语言描述,继而也就促进他们更主动地去深入阅读,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动性。

(三)注重阅读习惯引导,培养学生阅读持续力

习惯是支持一项行为活动的关键元素。所谓“习惯成自然”,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会将阅读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正确地、坦然地参与到阅读,而不会产生排斥阅读的心理。但传统阅读教学只注重阅读效果,而不注重习惯的养成,由此本末倒置,难以保障学生的阅读持续性,也就无法发挥阅读的育人作用。所以有效的阅读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习惯是阅读的动力,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尝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用习惯去约束行为,影响阅读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持久的阅读动力,促使他们实现良好的阅读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时间的安排以及阅读时的一些有效行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加以发掘并引导。以四年级下册《芦花鞋》教学为例,该篇课文讲述了主人公的苦难童年,其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以及感人的行为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的。而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很好地把握阅读内容,所以教师就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发展一些习惯,以促进阅读的效率。比如在课外拓展阅读时,对于篇幅较长的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在每天的学习结束后腾出一段时间进行段落式的阅读,这样既能利用碎片化时间,也能完成阶段性的阅读。同时在阅读时还要鼓励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标记、摘抄等等,对于篇幅长、人物多、情节复杂的文本,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边画边读,这样就能梳理有效地阅读思路,还能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运用这些有效的习惯,学生在阅读时才能更轻松,阅读才能更持久。

(四)组织阅读内容探究,促成学生阅读深入性

深度阅读是小学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阅读的深度决定着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而就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浅表的层面,而是需要深入去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从中汲取有效的思想营养,这样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作用。所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是非常必要的。而探究性的阅读活动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基础上,还给了学生深入阅读的机会,让他们能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深度思维。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当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探究活动,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主的、开放式的环境下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汲取有效的知识。

以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为例,圆明园不仅在建筑史上具有崇高的价值,在中国文化史上也体现了崇高的意义,然而它被付之一炬,让极具价值的建筑由此消失。对于中国乃至世界而言,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圆明园就只是一所皇家园林吗?为什么它会有如此高的评价?在阅读该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探索圆明园的过去”为主题,开展阅读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从历史、影视、典籍等多种资料中寻找圆明园过去的身影,去了解它的辉煌,感受它的瑰丽,而后再去了解它被毁灭的事实。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到圆明园的价值所在,深刻地体会到一所园林建筑被毁灭后所带来的影响,体会到战争甚至是侵略所引發的后果,由此影响他们的内心和思想,使之获得阅读的深入内涵。

(五)实现阅读交流互动,推动学生阅读综合力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思维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并且同样渴望更具互动性的学习活动。而在教学实践中,阅读的交流与分享互动往往能给学生更大的动力,促使他们去拓展阅读面,加强阅读深度,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此同时,如果能将阅读过程转化为一种互动性极强的活动,那么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还能形成互动思维,促进思维的发散性与拓展性,让他们对阅读知识的把握程度更加全面、综合,而这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教学时可以积极地组织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这种语言的互动方式下提升语言能力,发展思维水平,并拓展更多的阅读方法,从而实现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

以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学为例,该篇选自经典名著《西游记》,讲述了石猴的出世以及成为猴王的过程,其中趣味横生,极具想象和文学色彩。而《西游记》是具有文学价值的一部作品,学生应当去深入且全面地阅读。其中的不同角色和人物故事脍炙人口,小学学生对其中的角色以及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都抱有浓厚的兴趣,由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篇幅的阅读,并在阅读期间积极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可以是针对某个角色行为的讨论活动,也可以是在不同立场的辩论活动,还可以是发散思维的留白补充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并深入地体会文本的内涵,感受角色的特色等等,这使得学生能在阅读时更好地提升思维、语言以及创新能力,让他们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成长发展所必须依赖的活动。读书是一种终身成长的动力,若具有良好的终身阅读能力,那么阅读的良好效用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促成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读有所想,才能让学生读有所长,只有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与探究相结合,与互动相结合,才能实现阅读的价值。所以,教师应当用读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让学生逐步成长为拥有良好文学涵养和道德品质的新时代人才。

猜你喜欢

铁罐陶罐文本
铁罐去哪了?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故乡是你心中的那只陶罐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铁罐帆船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古代遗址的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