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启示

2022-05-30舒兵

产城 2022年8期
关键词:规上服务公司宁波

舒兵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企业组织形态、生产方式、业务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进而带动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产业向高级化、现代化方向演进。2017年以来,宁波以企业技术改造为主攻方向,以分步推进为路径、智能诊断服务为支撑,持之以恒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工业稳投资、稳增长。

“十三五”时期,宁波进入工业化后期,面临支撑经济作用削弱、产业结构不优、投资乏力、企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制造业由大变强、以质取胜受限。宁波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结合自身阶段性特征,旗帜鲜明提出制造强市建设,明确以企业为主体、技术改造为主攻方向的分步数字化转型路径,不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两次被国务院评为“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的地方”,为“十四五”时期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先行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要做法

分步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

宁波将技术改造作为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自2017年以来共实施了三轮企业技术改造。

技改1.0版本时期(2017-2019年)。2015-2017年,受资源环境约束、产业结构偏重等影响,宁波工业占GDP比重、工业投资显著下滑。2017年,在国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宁波立足市场主体众多、数字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具体实际,重点实施“两个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和有意愿的规上工业企业诊断服务“全覆盖”),摸清家底,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引领企业提质效、工业稳增长。截至2019年底,799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8815个技改项目,企业数量占规上企业总数的97%;竣工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63.7%,企业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7%。

技改2.0版本时期(2020-2022年)。通过第一阶段的技术改造,一批先行先试的企业已成为宁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2020年,宁波实施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重点推动规上企业巩固前期成果、提升数字化发展能级,规下企业关键环节数字化改造,工业企业提质扩量成为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支撑。2021年,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1427个,新增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11个;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设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258个、“5G+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31个,数字化转型走在浙江省前列。

技改3.0版本时期(2022-2024年)。受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影响,投资恢复迟缓,宁波启动第三轮技术改造,聚焦企业、行业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需求,分类推进数字化转型,扩大有效投资、振兴工业经济运行。遴选104家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规模大、实力强、带动性大的“大优强”企业,“一企一策”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示范带动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扩大技改投资,形成梯次发展、投资接续的“宁波制造天团”;“一业一案”推进特色工艺集成电路、智能成型装备、机器人等10条标志性产业链关键环节强链补链技术改造,旨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链韧性。

建立诊断服务支撑体系

企业数字化转型参与主体多元化,仅靠政府或企业找准症结、有的放矢,形成具有实操性、针对性的转型“药方”难度较大,需要政府、企业、服务公司三方博弈、形成合力。宁波在国内率先探索开展智能诊断服务,形成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落地成效为目的的诊断服务体系,对症下药,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实施步骤上,按照“区域试点—基础普查—诊断服务—方案设计—诊断成果”组织实施,总结经验、摸清家底、做强供给,形成共性解决方案,指导全市规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在工作机制上,探索形成“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市级层面组织开展年度数字化改造诊断服务公司申报和评选工作,并为相关县(区)匹配对应的服务公司;县(区)和乡镇(街道)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匹配合适的服务公司开展诊断服务;探索形成“政府、企业、服务公司”三方合作推进机制,政府各级部门组织开展服务对接会和上门诊断服务,服务公司差异化、精准化提供智能诊断企业个性化诊断报告和行业共性解决方案,企业在服务公司指导下完成数字化改造。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企業数字化转型涉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运营等关键环节,投入大且存在效果不确定性因素,难以激发企业转型动力。基于此,宁波针对智能诊断、软硬设施投入等方面,精细化制定了较高的财政补贴政策。智能诊断补贴方面,传统智能诊断服务采取政府打包采购方式,宁波则采取分段补贴方式支持服务商开展智能诊断服务;其中,形成企业诊断报告给予1万元补助,形成初步解决方案按照营收规模给予补助。技改投资项目补贴方面,集中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新模式应用、机器换人等项目分类给予补贴,并将设备租赁成本纳入技改固定资产投资。激励区(县)技术改造,设定奖励目标,对工业投资超过30亿元且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速超过15%的区(县),给予1000万奖励;对智能化改造成效明显的地区,安排市工业与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时予以倾斜。

主要启示

启示之一: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题。制造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宁波“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技术改造、上海“工赋上海”的工业互联网赋能,均是以数字化转型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地方特色探索实践。当前,成都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全球经济形势、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因素使发展变量增多,自身产业结构优化空间较大、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乏力、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高、企业竞争实力较弱,亟待重新审视数字化转型对厚植企业竞争优势、稳定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加速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启示之二:数字化转型需要坚持体系思维、系统谋划。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性、迭代性的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国家层面看,“十三五”以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经历了示范应用的“点状发展”向全方位系统发展过渡;从城市层面看,以宁波为代表的制造强市已进入规模化推动数字化转型阶段,企业数字化发展能级壮大、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提升、数字化转型生态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当前,我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涉及五大先进制造业和多个细分领域,不少企业仍数字化转型意识不明、转型方向不清,应借鉴宁波经验,加快扩大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摸底和评估覆盖面,制定“壮点育珠、连线串链、构面成网”体系化推进路径,在新一轮制造业竞争中形成后发优势。

启示之三:政府投入能有效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数字化改造的高投入是制约企业转型的关键因素,政府应统筹兼顾财政实力,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加大对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支持力度,并激励企业持续投入。通过对宁波、上海、成都三市技术改造补贴标准对比研究,宁波补贴标准智能制造导向性明显,企业可获取高比例、高金额的补贴支持;上海补贴门槛较高但补贴金额最大,尤其是针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事前拨付可达总额的50%;成都暂未将软件及服务投资纳入技术改造补贴范畴,在补贴比例和补贴金额上远低于宁波和上海。未来应统筹用好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精准补贴有意愿转型的企业和诊断服务公司,不断激发企业转型内生动力。

对成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系统谋划数字化转型路径

遵循“育珠、串链、结网”逻辑,建议形成“企业、产业、生态”立体推进格局。着眼“强点育珠”,壮大智造群体。分年度建立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库,重点支持企业推进关键环节“机器换人”、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梯次更新迭代,认定一批市级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着眼“连线串链”,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以重点产业链条为核心,支持“链主”企业实施两化融合贯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新模式应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等项目,协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大数字化改造投资,全面提升产业链数字化发展能级。着眼“构面成网”,培育数字化转型生态。发挥“1+N”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效应和赋能效应,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的信息系统孤岛和数据壁垒,形成业务、管理、运营流程全面集成和高效联动发展生态。

抓好企业智能诊断服务

建议探索建立多维协同工作推进机制,分行业、分区域、分年度走进工业企业开展免费咨询和智能诊断服务。探索建立“市、区(市)县、工业园区”三级联动机制,市级层面重点开展智能诊断服务公司培育和认定工作,并结合区(市)县产业发展特征,匹配适宜的智能诊断服务公司;区(市)县层面制定本区域内智能诊断服务工作方案、任务分工,每年新实施的智能诊断服务和技术改造企业数量不低于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1/4,力争到2025年各区(市)县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诊断服务和技术改造全覆盖;工业园区层面根据自身主导产业特征,开展智能诊断服务公司与有意愿转型企业对接工作。探索建立“政府、用户、服务公司”三方协同推进机制,政府层面加强政策宣贯和典型案例推广,分年度发布智能診断服务公司名单;服务公司层面根据用户发展需求,提出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的路线图,并形成可操作性的诊断报告;用户层面积极配合服务公司完成诊断工作,并组织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

统筹用好政府财政资金

建议统筹整合制造业发展相关资金,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支持资金,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扩大政府财政补贴覆盖范围和提高补贴标准,建议将设备融资租赁、软件及服务投资纳入技术改造补贴范围,并根据财政状况适当提高补贴比例和补贴金额。按照形成企业诊断报告和形成解决方案两个阶段给予诊断服务公司补贴,其中,形成企业诊断报告阶段,重点补贴市级认定的诊断服务公司,支持其大面积开展企业智能诊断工作,撒网摸底,挖掘企业转型难点和痛点;形成解决方案阶段,提高补贴力度,支持服务公司为企业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指导服务企业组织实施,形成面向行业的共性诊断成果。

猜你喜欢

规上服务公司宁波
数字说话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淮北市“四基一高一大”新兴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前11月全省规上工业累计增长8.4%
论油田服务公司的经营之道及启示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