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审计信息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022-05-30王玲瑶

消费电子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引言

王玲瑶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政府审计信息化;文献综述

引言

数字经济时代,各行各业均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加之近年来新冠疫情的影响,远程办公和居家办公成了部分地区企业员工的现状。审计信息化是指审计人员用手工或电算化的审计方法、技术和程序对会计电算化或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所进行的审计。马强伟认为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纸质资料查询的审计方法已经难以匹配实际工作的推进速率;[1]因此,审计的信息化促使着审计方法的创新,信息化时代下的审计人员需要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以提高审计质量,实现企业或政府的发展战略。审计信息化具有审计信息来源多样性、技术运用的多样化[2]、审计工作的多视角及适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因此,审计信息化可以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管理层可以及时获取有效信息,从而降低管理风险。

本文查阅了中国知网2015年至今的“审计信息化发展”相关文献,发现在此期间共有相关文献85篇,从图1中可以看出2016年至2021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21年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当年共计发表了17篇文献。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截至2022年5月相关文献只有4篇。

图 1 2015—2022年审计信息化发展文献发表数量趋势图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https://kns.cnki.net/KVisual/ArticleAnalysis/index?

一、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得国家审计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在国家统一规划和实施下,我国“金审工程”已顺利完成前两期的建设,现已进入第三期的部署之中。政府审计信息化在治理腐败、提高国家审计质量及优化审计在国家治理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3]还能有效提高我国政府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一)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审计信息化发展虽比较滞后,但发展迅猛,从90年代的准备阶段开始至今,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不错的成效,现已进入“金审”工程的三期建设当中。

从“九五”时期的准备阶段起,经过“十五”时期的审计信息化起步阶段,再到“十一五”时期的审计信息化成长阶段,及已完成的“十二五”时期的发展阶段。[4]我国政府审计完成了从金审一期的以建设应用系统为核心内容的五大体系到二期的“完善AO(现场审计系统)、OA(审计管理系统)、OLA(在线分析)三大应用系统”再到三期的完成二期的建设任务,以及启动三期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启动实施电子审计体系”。[5]目前,“金审工程”三期的主要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其建设目标是大力推进联网审计的应用,强化审计人员能力的提升,推进电子审计体系建设。[6]

(二)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虽然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敏捷,但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题,使得地区间的审计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导致我国部分地区政府审计信息化发展缓慢。

首先,政府审计信息化缺少规范化的操作说明,现场审计流程不规范。由于缺少规范化的信息化操作流程,政府审计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操作不熟练,对电子数据也停留在读取的阶段,对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部分政府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技术水平不高,且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现场审计信息化技术利用率不高。

其次,政府审计信息化系统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地方政府的审计信息化建设程度有所不同,加之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使得信息化的发展缓慢。地区间的审计信息化水平凸显出较为明显的差距,各地区政府审计信息化的运用便呈现出不均衡的现象。

最后,信息互享机制不完善,工作效率较低。由于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完善,部分地区的审计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因此,地区间的信息共享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使得上级政府和地方机关之间的沟通效率没有明显地提高,部分地区还是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

(三)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首先,要完善审计信息化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的审计信息化标准流程操作手册。政府在稳步推进“金审三期”的建设的同时,应尽快出台审计信息系统相应的规范化的操作手册,以便政府审计人员学习交流。同时,还可以让政府审计人员参与到审计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当中,使审计人员更加了解审计信息系统,为将来利用信息系统查询和计算机审计技术打好基础。

其次,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专业知识与跨学科分析能力。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审计人员在信息化方面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培养审计人员形成现代信息化思维。同时,招募审计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完善各地区的审计信息化建设,逐步改善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最后,部门管理者需重视信息化建设并加强部门协调。丘夙认为充分整合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化资源,加快政府部门互联网建设,连接各被审计单位的网络系统,使得各级单位互联互通,降低沟通成本,减少政府审计获取有效信息的时间,提升政府审计的质量。[7]

二、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

审计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内部审计的质量。企业的审计信息化是指建立在信息化环境的基础上,内审人员运用信息技术方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种方式。赵子睿认为国内目前审计信息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数据审计的研究上,而云计算、财务共享、人工智能及可视化技术也逐步运用在审计技术中,将会成为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前沿研究方向。[8]

(一)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其概括起来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在1986年到1994年的起步阶段。这时,计算机产业开始我国繁荣发展,因此计算机也开始进入到审计的工作中。第二阶段:是在1995年至1998年期间的初步应用阶段。此时,我国计算机研究开发实现重大突破,计算机开始广为人知。第三阶段:从1998年至现在,信息化建设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开始逐步进入到系统化的建设中。目前,部分企业已完成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还有部分企业仍在试探当中,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完善了企业的财务收支系统及经营体系,还强化了企业内部的沟通联系。其次,企业管理层逐步开始重视内部审计的办公环境,提升了硬件设备的配置[9]。另外,审计软件的开发也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目前我国内部审计软件包括通用审计软件与专用审计软件,常用的审计软件有:审计之星、中普和企审通等。

(二)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数据平台建设存在局限性。由于目前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全面,因此数据的收集并未实现全覆盖,内部审计在数据的采取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次,由于信息平台尚未建立或尚未完善,因此数据共享的及时性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信息的相对滞后导致内部审计的质量得不到提高。

其次,复合型人才缺失,企业审计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成熟。郭芸芸[10]和彭佩云研究认为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然而,目前由于企业现有的审计人员缺乏对数据处理及分析的能力,对计算机系统并不熟悉[11],导致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缓慢,复合型审计人员的市场需求扩大。针对目前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企业领导可能更加愿意对硬件设备进行投资,而对审计信息化的软件设施投入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企业的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欠缺,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发展。[12]

另外,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何立军[13]和曾向红均认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由于现有的关于企业审计信息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目前仅有2009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存在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但是对具体的实施细则仍然存在欠缺。

最后,缺少审计信息化应用评价体系。企业内审信息化建设成果难以量化衡量,因此,李勤勤和刘军认为可以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来确认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成果。[14]但是,目前相关部门并未出台相应的标准化的评价体系。

(三)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首先,企业应重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系统的建立。企业管理层要重视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人才投入,除了相关硬件设备的投入以外,还要增加对软件设施的投资。同时,尽快建立内审信息化平台,建立信息互享机制和相应的内审信息化管理制度,让各部门互联互通,使得企业信息化发展得以全面覆盖,增加内审人员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提高内审人员获取数据的及时性。另外,企业还可以增加对内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的力度,研发适合企业自身的审计软件,提高审计软件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质量。

其次,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朱文君、金琳媛[15]和何立军均认为人才是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应定期对内审人员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培养內审人员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思维,让内审人员将审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相关知识相结合,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将审计事后检查向事中监督和事前预警前移,降低企业的系统风险。同时,各大高等院校的会计审计专业也可以把审计信息化及相关的信息系统审计纳入专业课的学习范围当中,提高审计专业学生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向社会输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应届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加快制定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准则[16]。何立军认为当务之急是完善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方面相关的法律制度。除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准则外,还应当完善相应的细则办法,明确企业信息系统的规范和法律底线,以助内审人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对企业信息系统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另外,还要注重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规范,防范内部审计信息化方面的风险,加大对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

最后,鼓励学者们探索并构建审计信息化应用评价体系。由于审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为保障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企业可以研发一套科学适用的评价体系,以助于评价企业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完备程度以及发现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四)内部审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王欢表示审计信息化将采集全部企业的财务和业务数据,全面把握企业的总体情况。[17]因此,内审的范围将有所变化,信息系统审计将成为内审的主要审计对象。未来,内审将以系统论为指导,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构建适用于企业自身的审计分析模型,提高审计效率。同时,李镇宇也认为远程在线审计将逐渐登上历史舞台。[18]未来审计工作的重点将是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内审人员将会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信息系统的审计和数据分析上,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将得到企业领导更多的重视,同时内审也将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

结论

本文通过对“审计信息化发展”相关文献的阅读整理,了解到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无论对于政府还是企业来说,都是目前经济形势下的终南捷径。审计信息化使得审计方式有所改变;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数据挖掘技术将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中得到重大应用。另外,未来计算机信息系统可能会更加智能,将有可能会自动做出预警。因此,审计将逐步从事后检查向事中监督移动,持续性审计和线上远程审计将成为可能。同时,企业要做好信息系统和互联网相关的风险防范,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加强系统防火墙等技术,有效保障审计质量。对于审计人员来说,除保持审计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外,还要学习掌握计算机方面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为将来在企业或是政府机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从知网的文献检索来看目前“审计信息化发展”相关文献的研究数量有所下降,高等院校可以积极鼓励学者们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为政府和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引言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探索
解读《欧也妮·葛朗台》中金钱禁锢下的人生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
提高小学低段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