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为什么这么难

2022-05-30

学习与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空杯耳朵心态

本刊特约评论员

听人说话似乎是人的天赋本能,但在实际生活中,充耳不闻、置若罔闻的现象比比皆是。领导抱怨,“我明明是这么说的,他怎么就要那么做?”员工则困惑,“我的确是按领导要求做的,他怎么还是不满意?”工作人员很郁闷,“我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他到底想要什么?”办事群众很生气,“我的要求很明白,他怎么就是听不懂?”可见,听到了,不一定听全了;听全了,不一定听准了;听准了,不一定听懂了。实际上,“听”和“倾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听”主要是耳朵参与,“倾听”则需要倾听者身心参与乃至全身心投入,唯其如此,才能听全、听准、听懂。

少说多听才能听全。有先哲如是言:我们生来有两个耳朵,却只有一个嘴巴,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一个好的倾听者在沟通过程中,要学会将80%的注意力放在倾听上,20%用在表达上。沟通中的听与说就像跷跷板的两端,你说得多了,对方必然就说得少,你听到的信息就可能不全。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刚听了两句,便想说上八句,导致对方本来想说的话如鲠在喉,难以言表。听得太少,容易漏听曲解,对方或因感受不到理解悻悻而退,或因体会不到尊重陷入争执,有效的沟通就这样半途而废。更糟糕的是,这类倾听者往往对自己的问题浑然不觉,一次次重蹈覆辙。当然,少说话不代表完全沉默,倾听的过程也包括回应对方,在适当的时候说话和发表意见,可以让20%的“说”真正起到关键作用。

保持“空杯”心态才能听准。在沟通中,经常有人问:“他是这么说的吗?我怎么没听出来他还有这个想法?”欲避免这种听不准现象,须要保持“空杯”心态。空,方能致虚,才能充分接纳表达者,充分体会对方話语中的感受、需要和对反应的期待。如果一直带着自己的认识、想法和判断,容易预设立场、以己度人、以偏概全。空,方能致专,才能始终保持专注,倾听时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身体“听”。点头、微笑、目光接触等积极反馈,是体态专注;抓住表达重点、有效提问、反馈没有理解的模糊信息等,是用脑专注;观察对方的情绪、感受,听懂对方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是用心专注。唯有身、耳、眼、脑、心并用,专注而投入,方能听全听准。

由表及里才能听懂。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沟通过程中,一个人的话语背后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有言下之意,又有弦外之音。倾听,既要听到事实信息,也要关注情感需求,细察对方潜在的动机。例如,一个同事对你说“这件事情我搞砸了”,一个好的倾听者不仅要听到“事情办砸了”这个事实信息,还应该关注到同事可能存在的愧疚、沮丧和挫败感,以及潜藏于感受之下的需要: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此时,应表示对他感受的理解,主动询问他面临的困难并表达支持意愿,这才是听准了言下之意,听懂了弦外之音。

在沟通中,倾听者少说多听,保持“空杯”心态和专注状态,身、耳、眼、脑、心俱用,听全表面言语信息,听懂对方内在的感受和需求,如此方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倾听者。

责任编辑 / 方丹敏

猜你喜欢

空杯耳朵心态
奇妙的大耳朵
闪亮亮的耳朵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空杯(外四首)
耳朵在哪里?
悼亡妻
还是“看掐架”心态
借我用一下
排成一行的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