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研究生《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2-05-30张紫娟李姗李玉洁赵献敏张振强高爱社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0期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研究生培养课程教学改革

张紫娟 李姗 李玉洁 赵献敏 张振强 高爱社

摘要:随着互联网渗透于高等教育的多个层面,无形中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手段对高等教育的冲击需要施教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学识以及视野,既要有基础知识的储备,又要有高瞻远瞩的开创性思维才能更加满足“互联网+”时代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互联网+”时代下研究生《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过硬、思辨创新型医学科技人才。课程改革使我校《病理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从而带动我校研究生其他课程的进一步优化组合,使中医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台阶。

关键词:“互联网+”; 信息化手段;研究生培养;课程教学改革

《病理学》作为架起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中间桥和关系纽,不同于单纯的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核心和以临床治疗为先导的其他医学课程,《病理学》课程既需要兼顾基础研究同时又需要考虑所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的联系和贯通。因此,该门课程是医学高等院校各类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无论是考量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还是临床病例分析,该门课程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入系统地掌握该门课程既是医学院校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同时也体现了老师对该门课程最新前沿知识的把控和理解运用。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渗透于高等教育的多个层面,无形中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手段对高等教育的冲击需要施教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学识以及视野,既要有基础知识的储备,又要有高瞻远瞩的开创性思维才能更加满足“互联网+”时代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信息化时代下的研究生教育以及研究生本人对知识的渴求跟以往的传统教育之间的鸿沟有目共睹,尤其是我校作为中医院校,多年来形成的教学传统偏重于理论教学。因此,“学者”如何学好这门课程,“教者”如何教好这门课程,以期达到与信息化时代相匹配的研究生培养素质教育,是笔者主要的考虑点,为此我们就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改革与实践的方向进行规划和总结,以期为研究生《病理学》课程改革,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提供参考和思路。

一、中医院校研究生培养现状及病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西医院校,中医院校多数研究生文科出身,对于理学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医学中的多门课程尤其是《病理学》课程需要在本科阶段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勤于动手的能力,而通过笔者对近年来带教的中医院校研究生调研发现,多数学生对本科阶段所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一知半解,在这种情况下,带教老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帮学生温故本科阶段的相关内容,无疑对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但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许多知识学生通过互联网即可线下获得部分知识,学生“学”的变化必然带动老师“教”的变化。

(一)病理学基础过于薄弱,学生重视度不高

随着近年来研究生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国家对新兴交叉学科的提倡和鼓励,不同起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队伍是我校选修《病理学》课程的学生现状,从而导致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参差不齐,除了临床专业,部分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非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并未系统的学习基础医学如《解剖学》、《生理学》等和临床医学如内、外、妇、儿科等。针对此种情况,在研究生第二学期学习《病理学》课程之前我们建议学生在第一学期根据自身情况选修一些较为薄弱的课程进行补习,避免在以往病理科开始过程中统一温故以往知识,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资源。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相对于以往,学生通过互联网对研究生教育具有初步了解,部分学生认为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辅助导师做实验,因此对于研究生一年级阶段的课堂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发生此类现象的原因除了目前的课程体系偏重于理论教学的原因以外,学生对《病理学》课程应当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以及在整个研究生培养阶段所起的作用并未真正了解,因此,《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缺乏科研创新思维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但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学生的思维已经固化,但研究生教育阶段毕竟不同于本科阶段的教育,这儿已经不需要通过大量考试来选拔人才,需要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并且提出符合逻辑的见解和推理。学生缺乏科研创新思维是研究生培养的难题和致命伤,研究生阶段的特殊性在于导师不再手把手教授理论知识,许多课外知识的获取需要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阅读文献,科普实验技能,提出科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因此,为了更好地助力研究生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实验选题,在本阶段病理学课程的使命是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选题的方法和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针对本科生的单一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研究生阶段教育。多年来通过多媒体等课堂教学手段进行授课,过于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既无实验技术的突破,亦无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认为这些知识通过自学是完全可以获得的,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测评的方式仍然采取期末考试制,考试结束后学生对所学知识仍然一知半解,认为自己并未有预想的收获,长此以往,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再进行积极的互动,学生的需求和薄弱点老师也无法了解,直接带着本就该在一年级解决的问题进入实验室开始科研实验,依次形成恶性循环,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四)教学内容滞后,缺乏統一教材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除了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的知识获取途径在于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科研前沿进展和科学技术。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1]。目前大多数院校研究生教学缺乏统一的教材与大纲,教学内容较为随意,甚至一些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仅仅是对本科课程的横向扩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学生对初次接触的研究生教育产生怀疑,怎么跟本科教学如此相似?本科教学内容只是对本学科已有知识的初步了解,是人类已经解析并深刻了解的自然科学现象。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开发创新性思维找出并解决符合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和自然现象。对于医学生而言,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类无法治愈的疾病而奋斗,只有了解最新的科研前言知识,了解世界范围内目前正在共同努力准备攻克的医疗难题,才能为人类疾病的解决做出贡献,而这些通过书本内容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一个国家培养研究生正在目标所在[2]。

(五)实验课程内容较少,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研究生教育的实验课程匮乏是国内许多高校的一个特点。我校作为中医院校,实验课程的实施和普及相对低于西医院校,研究生实验课更是趋之若鹜。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在研究生阶段更是需要加强应用型实验教学,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更好地融入研究生二年级的自主实验阶段是至关重要的[3]。目前,许多院校的研究生培养或纯理论教学或是在本科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验证性实验的扩充,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又偏离了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病理学》作为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一些常用的病理学实验技术如最常规的石蜡切片术,无论是研究生二年级需要进行的科研实验或是临床诊断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

二、“互联网+”时代下研究生《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与实施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

以启发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教学法取代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法。通过对现有课堂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删繁就简,有针对性的保留部分与创新应用联系较为紧密的理论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新知识引入课堂。微信、微博、慕课、课堂派等的应用均已充斥大学校园的方方面面,通过建立微信群,微博互动,充分利用慕课资源等互联网技术手段打造“云教学”平台[4]。教师通过“云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重点难点的答疑,最新科研动态的传输,以第二导师的身份引领学生在现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创新型思维。通过“云平台”,教师能更加直观且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精神状态,从而有利于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并根据学生需求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云互动”的形成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开创性思维的建立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云教学”平台的实施,所有参与任教研究生课程的老师集体备课,集中培训,进一步精心筛选课堂内容,从而为培养“优质”创新型研究生添砖加瓦。

(二)自编教材,统一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国内各大院校对研究生课程均无统一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状况,我校病理学教研室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精选具有病理学特色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耗时两年完成研究生课程教材《基础病理学研究进展》。该教材在充分考虑采纳部分常用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各类染色和切片等方法的同时兼顾常用病理学理论知识,最为可贵的是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参编老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查阅国内外最新科研动态,同时通过互联网浏览国内外各大名校网址,汲取病理学相关教学经验和同行对研究生病理学课程的归纳、总结和概括,最终形成以最新国际科研动态为基调的科研前沿板块,并对各板块在病理学研究生课程教学中重要性以及未来对学生科研辅助性的强弱进行分类如自噬板块,凋亡板块,炎症板块等。教材的编著成功极大地促进了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亦可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前预习,不懂的问题通过线上互联网手段与带教老师及时沟通,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增加实验课程教学内容

《病理学》中分子生物学实验是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病理检验等科室最为常用的技术。互联网时代下研究生对病理学实验技术的重要性也略知一二。笔者在带教研究生《病理学》课程的过程中通过调研,了解到学生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最为期待的是能够学到一些在以后的研究生课题设计中最为实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如免疫切片技术,HE染色,尼氏染色以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但由于各大院校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实验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实验课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次研究生《病理学》教学改革我们适当缩减了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下完成的理论课学习,增加了实验课的比例,实验课亦不再以传统验证性实验作为课程内容,而是以实用性作为实验课开课的基准。学生通過实验技术的学习,最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在二年级进入导师课题组开始实验时因为已经掌握了部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而不再对导师实验内容和实验技术一脸茫然。学生的进步是导师指导学生的动力和源泉,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生二年级阶段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

(四)增加病例讨论环节

作为与临床关联最为密切的一门基础类课程,《病理学》授课内容无疑会牵涉到一些临床病理的讨论和分析。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病理数据库,如何对老师给出的病例进行合理的解析,是研究生课程培养的又一大板块。我们通过给学生课前下发文献资料,以文献阅读的方式引入或常见或罕见的临床病理,结合学生本科和实习阶段已有的临床知识,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对本次课所要分析的病理具有初步的了解,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跟老师线上进行交流和沟通,或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与班级同学互相交流所学所查所见,共同提高。

(五)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完善的考核体系的建立是对本次研究生《病理学》课程改革维度是否合理最有力的检验标准。为了更好地评估研究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效果,我们通过课堂内外对学生所学进行考核和测评。摒弃以往传统的笔试测评,通过学生对实验技术的掌握,病例讨论资料的准备和参与度进行课堂内的评估,分值比例为50%。同时,全部课程结束后,我们要求根据本学期所学结合最新国内外科研动态写出结业论文,分值为50%。部分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学生受到启发,测试论文部分的立题是以导师所研究的领域作为出发点,书写一篇与研究生二年级课题较为接近的综述性论文,既完成了《病理学》研究生课程的测试,又对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学习和领悟。

三、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下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高校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时刻保持敏锐的头脑才能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5]。我校研究生《病理学》课程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从教学方式到教学内容均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学生认可。我们相信,将互联网应用于研究生《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有“学会”向“会学”转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质的改变,从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老师亦需要在自身水平优化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更加自信地站在研究生带教讲台,从而提升了老师的带教水平,优化师生关系,使我校《病理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从而带动我校研究生其他课程的进一步优化组合,使中医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台阶。

作者单位:张紫娟    李姗    李玉洁    赵献敏    张振强    高爱社    河南中医药大学

参  考  文  献

[1] 叶晓力.高校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困境省思与进路探析[J]. 现代教育科学,2019(7):134-138.

[2] 关硕,齐超,刘洪臣,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教学改革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1):78-79.

[3] 张来斌. 认清形势,把握关键,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1) : 58-60.

[4] 宋洪庆,姜琳婧,朱维耀.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5) : 64-65.

[5] 刘燕,蒋时红,高剑峰,等.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中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19,30(5):1224-1225.

[6] 许雪飞. “互联网+”时代为课堂教学带来深刻变革[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234):31-32.

猜你喜欢

信息化手段研究生培养课程教学改革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简析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谈语文课堂信息化手段的优化运用
信息化手段在“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一次信息化教学单元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