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新思路

2022-05-30李晴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双减文本

李晴

国家的“双减”政策是当下社会的热点词汇,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的教育文件,其目的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规避校外辅导乱象,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在“双减”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学的传统模式已经凸显弊端,对此,教师应力图创新和改革,依据政策中的相关理念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接下来笔者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的阅读教学为例,探索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与“双减”政策的融合策略。

一、深析教材,层层递进,明确目标

当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与“学”未能精准对接,所以,教师要致力于将教学与学生的真实需求相对接,而设定精准的教学目标便是促进“教”与“学”有机融合的关键举措。同时,在“双减”背景下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建设目的性强、环节精简、内容凝练的教学模式,是达成减负增效整体目标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应以“学”为主,通过深度解析语文教材的方式,明确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目标,从而实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以此规避浪费课堂资源和时间的现象,这样方能达到“双减”教育的要求。展开来说,教师可从统筹规划和前后呼应两个角度,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带领学生熟悉教材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明确“双减”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

1.统筹规划,解构教材体系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内容选择和结构编排等方面独具特色,为了精准地制定目标,教师应以统筹规划为原则,通过分析教材的整体结构,确定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从而在解构教材体系的过程中,确立后续阅读教学的方向,使得教师采取的教学计划能够真正契合学生的客观需求,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人物描写一组》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的结构编排特点入手,在解读单元导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过程中,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描写人物的写作能力”,在单元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在《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确定“在阅读过程中习得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能借助仿写、续写等任务运用方法”的目标。此外,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放在解读人物形象中,教师依据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文本中选取的插图等要素,设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如“从文本中外貌、动作等角度,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总结祥子的人物特征”,在该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和学生能够精准地对接目标中的要求,进而减少因目标模糊和不准确而产生的资源浪费现象,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达成“双减”政策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

2.前后呼应,链接教材旧知

在分析教材单元结构的过程中,教师已经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解读和利用教材中的资源,以前后呼应为原则,链接部编版教材中的旧知,将不同年级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关联起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和前后铺垫的教学模式中,真正达到教学目标中的要求。而在精准完成目标的基础上,“双减”政策的理念也能扎根于阅读课堂之上。

在《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已然知晓课堂教学的目标,即“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根据这一目标,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解析四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教学内容,回顾从多个方面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以及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要求,将其与本课教学结合起来进行解读。在综合分析教材内容、考察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可将《人物描写一组》的重点目标设置为“以细致的语言和表达形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等元素,以此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并深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这样精准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只需完成这一目标,他们自然会减轻负担,心理压力也会逐渐减轻,同时,他们也能在回顾旧知的过程中深化知识理解能力。

二、以学定教,学评一体,锚准目标

在明确目标后,如何才能锚准目标、实现目标?这一问题是教师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双减”政策中“坚持学生为本”的要求,教师可遵循“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采取“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对策,以此提升阅读课堂的效率,完成减负和增效的教学任务。

例如,《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依据制定的目标“以细致的语言和表达形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等元素,以此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并深入体会其表达效果”,精心设计“教、学、评”有机融合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语文课堂上提升学习效率。

一方面,在导入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文本的主要内容,让他们说出文本中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要求他们选取文本中的片段进行说明。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重新阅读和梳理文本内容,并找出其中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思考“是否可以交换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经过思考后学生可得出“不可交换”的结论,他们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途径也有了一定了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通过学生口头回答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据此明确学生的思维薄弱点,以此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策略,增强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将文章中描写小嘎子的语句展示出来,让学生品读细致描写的好处,并在课堂上模仿小嘎子的动作和神态,展现出小嘎子“猴儿似的蹦来蹦去”等动作和神态特征,以此类推,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细致描写祥子、严监生这两个人物的语言,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细致描写人物”的价值和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文本《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进行仔细阅读,勾画出文章中有关于细致描写的词汇和语句,在对比和深度解析中明确细致描写手法的优势,并以表演、角色诵读等为手段,展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在评价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批注和圈画法提炼出细致描写的片段,并要求他们利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出人物的特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实时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并即时给予点评。至此,学生在“教、学、评”一体化的阅读模式中,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细致描写人物的方法,他们还能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增强阅读效果,进而契合“双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总而言之,教师从深度解析教材、开展“以学定教”教学活动两个主要角度,渗透和融合“双减”教育理念,既能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能挖掘出语文教学的隐藏功能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乃至语文学科中蕴藏的奥秘,从而带动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这样既能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也能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从而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双减文本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叙事也要人物描写
向《少年闰土》学习人物描写
小学生人物描写素材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