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非石油贸易新发展模式探究

2022-05-30杨雨芮焦意清

对外经贸实务 2022年1期

杨雨芮 焦意清

摘 要: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石油领域已展开合作多年,双方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随着非洲石油资源开发的蓬勃发展,中非合作面临诸多问题,如非洲石油分布整体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石油贸易国分布不均匀;部分非洲地区仍发生动乱和战争,和平安全存在隐患;易开采油田即将面临枯竭,石油的开采成本逐渐上升;中非石油运输方式单一,路途遥远且风险极高等。为确保中非石油贸易顺畅发展,本文探索了创新的中非石油合作模式,如与非洲高产石油的欠发达国家建立合作,并与目前石油贸易合作国家加深关系;援助非洲境内建造铁路拓展石油运输业务;积极开拓非洲人才本土化提高当地居民需求;提供石油开采资金与设备支持;建立新型合作保障机制来提高对石油贸易安全的防护。

关键词:中国石油能源安全;互利共赢的健康经贸关系;中非石油经贸合作

1978年改革开放初,我国通过采取产量包干政策等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实现了石油工业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重大转变,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产油大国,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加深,由于资金短缺和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石油勘探量下降,我国工业建设不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高速增长,自给自足的消费格局被打破,形势的剧烈变化引起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模式产生重大调整。目前我国能源产量已无法满足自身经济发展需求,非洲石油资源丰富,石油的产出量及出口量稳居世界前列,在世界资源国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是各国实现石油贸易多维度流向的重点区域,也是我国实现石油安全的重要合作伙伴。

随着非洲新油田的不断发现,世界各国争相展开对非洲产油国的控制,其中就有与我国关系复杂的石油大国——美国,通过垄断石油等产品来保护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美国的石油业是在垄断竞争形势下发展壮大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间的石油贸易结算主要以美元计价。而作为石油的垄断组织——OPEC即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该组织的成员国主要由亚、非、拉石油生产国组成,目的是调控和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稳定国际石油的市场价格,稳固石油生产国的收入。欧佩克的石油出口量、产出量和储存量等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经济下滑和石油需求强度下降,欧佩克会议表示,将下调当年石油产量和需求预期,此次减产失败致使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我国作为石油进口大国,为了规避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我国需要探索创新的石油贸易模式——中非石油贸易新模式。

石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陆相页岩油勘探技术为我国在内陆的石油勘探领域提供了新的发现,为了确保我国石油储备战略的实施和海外石油供应充足稳定,良好稳定的中非关系是尤为重要的。中国从非洲进口石油的比例占总进口量的比例逐年上升,掌握创新的中非石油发展新模式,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能够更好地应对国内石油增长需求,优化石油储备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能实现中非合作共赢新局面。十四五规划强调,提高中非石油合作质量与规模,对保障十四五能源安全、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国防、工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非石油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中非石油贸易合作基础和原因

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石油领域的合作就已在中国与非洲之间开展。随着中非石油合作的迅速发展,非洲已成为中国的石油进口来源地。20多年来,中石油通过投资项目合作,致力于与非洲资源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真诚赢得了项目所在国人民的信任,并推进了人才的本地化工作。

1.欧佩克不确定的政策变化倒逼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2005年,歐佩克首访中国后,我国与欧佩克成员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并以优惠贷款与经济援助等方式深化合作形式,提升双边经贸关系,给我国石油企业与石油生产国在油气领域的合作提供良好条件。由于欧佩克是具有垄断性质的多国石油合作组织,油价受多重因素影响,极不稳定且调整具有单边性。为保持油价,欧佩克提出的减产计划无法确保我国石油储备战略的稳定实施。为了打破西方石油垄断,我国与阿联酋达成了第一个能源合作项目,并与俄罗斯签署长期原油贸易协议和管道协议,进一步加深了中俄两国石油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为了稳固多元化的石油贸易系统,我国需要探索更多石油贸易新通道,中非石油合作是具有前途的选择。

2.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导致我国多元保障能源安全。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中美两国贸易纠葛加剧,中国从美国石油进口量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后,国际油价一跌再跌,对全球原油市场的供需平衡产生严重损害,美国一些石油生产商只能关闭在全美各地的油井,中国对美国石油的需求一旦减缓,就会严重危及到美国石油钻井商的复产计划。受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约束,我国大幅度购入美国石油,但中美间的复杂关系会危及中美能源持续合作。

(二)中非石油贸易合作取得成效

1.贸易总量不断提升。中非能源合作已开展二十余年,而中非能源合作的重中之重是石油领域的合作,经过不断的发展,非洲已成为中国仅次于中东的第二大石油进口来源地。中国石油需求巨大,就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已高达5.45亿吨,对海外的进口石油的依赖度达到73%,其中位于非洲的安哥拉以4178万吨位列中国十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第五。同时安哥拉一直是非洲对华最大的原油出口国,因此可见中国与非洲的石油合作是一个互利共赢的选择。

2.合作范围不断扩展。2018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有53个非洲国家参加,而其中有70%与我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非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展合作且合作范围也不断加深,比如在此次峰会中方金融机构与几内亚等国政府签署了“一号国道”、“科纳克里市政道路”等项目贷款协议,改善其基础设施条件。这些合作不但可以加快非洲的建设发展,也可以为中国本身带来利益。中国为这些国家投资建设,相关国家向中国贷款。这些贷款是要还的,有些欠债的国家没有经济能力偿还,就用一些油气开采权、矿产开采权同中国做交易。中国从中获得的回报远远超过投资金额,同时这些非洲国家的经济也得到飞速发展,所以这是合作共赢的。

3.合作主体趋于多元化。我国参与国际石油贸易主体不断多元化。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在石油贸易实行国营贸易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强非国营贸易进口的作用。近年来,根据中央油气体制改革要求,积极推进原油进口体制改革。为保证国内石油供应、保障国内能源安全、打破行业垄断,积极对符合条件的非国营企业赋予贸易进口资质。2021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24300万吨,是2015年8760万吨允许量的约2.77倍;2021年有60家非国营企业获得原油进口配额,全年共计下发17714万吨配额,而2017年有32家企业总计获得原油进口配额2292万吨,总量增加了15422万吨。原油非国营贸易的发展成为中国原油总进口量的重要助力,使我国的石油贸易市场更加富有活力,主体的多元化使市场竞争更加有序。

4.贸易合作方式优化。我国主要是通过贸易合作的方式获取非洲的资源和能源,随着石油贸易方式的多样化、体系化,石油实货交易中心的规模和功能越来越大,形成了包括现货合约、远期合同、中长期合约等在内的系统化交易模式。中国石油也应跟随世界趋势在非洲探索出一条与西方不同的中国化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合作发展”,促进资源国工业化进程。

(三)中非石油贸易发展的现存问题

1.贸易国分布不均。在2017年与中国贸易的前十大非洲贸易国中第一和第二的南非和安哥拉就约占40%,中国从非洲进口商品主要是以大宗商品为主,其中原油占比达37.9%。南非和安哥拉是中国在非的主要石油贸易合作伙伴,其他非洲国家相对较弱。而前十名贸易国中刚果、赞比亚、加纳、尼日利亚等都位于非洲南部和西南地区,贸易国地区分布不均。相对于西非的开发我国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就处于相对劣势。原因是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对于西非的投资开发较晚。欧美国家石油企业已经在当地占领了市场,积累了资金和技术,就使我国的石油企业进入西非市场相对困难,业务的开展也局限在服务项目。

2.和平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在目前世界相对和平的大环境下,非洲各地局势也相对和平,但少数地区仍然存在暴动和叛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发展,对当地人民和我国在当地发展的企业和人员造成威胁。例如在2020年12月16日中国驻中非共和国大使馆接到报案,中非共和国发生叛乱,4家中国私营矿企的车辆和财物在混乱中遭到抢劫,遭受损失。大使馆迅速与中非宪兵司令进行交涉,全力保护中国公民安全,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3.交通运输不便。中非相距遥远,没有陆地相连。原油运输只能依靠海运,但海上运费高,耗时长,既增加了成本又有海上运输风险。中国与其他原油进口来源国像俄罗斯主要是靠管道运输,就可以节约大量运输成本。而中国从非洲进口原油虽然有总量巨大且开采成本较低的优势,但在运输方面就相对处于劣势。从非洲进口原油必须经过的好望角、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国际原油运输的要塞,这些地區也是太平洋周边国际能源地缘政治势力博弈的焦点,外国势力经常介入制造事端,给中非原油贸易合作的发展带来挑战和风险。

二、中非石油合作探寻新发展模式

(一)深入拓展“合作共赢”模式开发

1.与高产油的欠发达国家达成双赢合作模式。这是“安哥拉模式”的延伸,同样也是“以石油换基建、贷款”的模式,积极与基础工业薄弱同时需要发展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高产石油的欠发达国家达成在石油经贸合作上的意愿一致。比如位于西非中南部常年因其石油丰富而被偷取石油资源的欠发达国家——贝宁,以及位于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内陆国——尼日尔。

在2021年国庆假期期间,标志着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尼日尔-贝宁原油外输管道项目建设驶入“正式轨道”的尼日尔二期一体化项目全面开工。该项目为贝宁、中国、尼日尔三国能源领域合作以及进一步促成友好关系贡献强大力量。

在此之前,中贝合作以轻工业为主。但现在以“石油”为切入点,将进一步深化、提高中贝的资源能源合作厚度,扩大对贝宁的投资规模。中国和尼日尔两国政府早在2019年就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中国利用自身经验助力尼日尔的发展走上快车道,对贝宁亦可以如此。中国可以利用自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面宽松等优势条件,对贝宁沿用升级的“安哥拉模式”,以石油换基建、贷款,以促成两国双赢合作。贝宁得到像身处撒哈拉沙漠的尼日尔共和国的“快车道”发展,中国得到贝宁丰富的石油能源进口。“双赢”也许也是意味着共生,这样也就稳固了中贝两国在石油贸易上的持续性发展动力,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增添活力。

同时,中方可以推动与非洲新兴产油国以及传统产油大国的合作力度,不再只是依赖于中小产油国这样的合作对象。以2018年为例,中国从非洲15个国家进口原油8741万吨,传统产油大国安哥拉占54%,其余46%来自14个中小产油国。所以与非洲传统产油大国及新兴资源国进行合作模式的创新,可以促成中国在这些国家的石油投资布局,从而提高中国在非的油气供给市场稳定性。

2.深度绑定石油贸易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2014年,在中国召开的APEC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宣布与亚太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中国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也正印证了“共同体”的通力打造。此外,如果条件允许,中国可以将共生逻辑扩散化,非洲和俄罗斯都是我国的重要原油进口地,同时非洲与俄罗斯政治、经济关系没有向劣势发展,便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彰显中国的大国风范,将俄罗斯与非洲的石油供给联动起来,良性竞争、共同发展,加强中国石油进口稳定性,进而也是维护中国石油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3.援建非洲基础设施,推动当地石油开发与运输。运输石油的方式分为陆运、空运以及海运,在这三种运输方式中,最适合中国运输从非洲进口的石油的方式是海运。海运一般适用于距离长、货物多的情况,其具有运费低廉、承运量大、通行能力强的优点,中国也一直以海运方式运输在非进口石油。提出援建非洲铁路的出发点在于缩短中国在非洲境内转运石油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修建现代化铁路将产油区与港口连接,满足非洲国家资源能源的运输需求。比如于2021年6月16日通车的由中国铁建承建的几内亚达圣铁路,此条线路横跨几内亚博凯和博法地区,连接赢联盟圣图—胡达矿区与达必隆港,直接通过改善交通条件的方式解决了资源、货物难以运输的难题,为几内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进器”作用。中国对非洲基建的援助一直是中非关系的友好见证,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范以及对“兄弟国”的深厚情谊,在非洲产油区与港口之间修建铁路,大大地缩短了石油运输时间,并且也解决了合作国因运输问题而无法以丰富的石油资源发展经济的难题。

(二)创新油气勘探和开发模式

1.优先开发天然气资源,稳固中非油气合作。天然气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随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多也因此备受关注,增加天然气能源的使用频率及数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改善环境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部分非洲产油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能源资源,中国便可以利用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一需求优势来开发这些国家石油资源以及油气区块。

由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整理数据可见,2021年前8月中国天然气进口量达到7931万吨,同比增长了22.2%。中国作为经济第二大体与人口第一大国,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逐日增长。由此,中国可以依靠这一广大需求以及非洲的充分供给量,再次与非洲油气丰富的国家达成合作关系,并以中国的天然气市场开放来换取中非石油贸易的区块性开发,优先性给予中国进行海上、盐下石油油藏勘探与挖掘的机会。

2.以资源替换债务,推动非洲油气生产国持续发展。当遇到一些非洲产油国因通货膨胀等原因,无法偿还已经拖欠中国开发货款或商业银行借款时,可以充分利用“债权人”、“债务人”的相互关系,协商通过以石油资源偿还中国的借贷款项这种方式,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将债务免除资金优先用于中国在非洲产油欠债国的石油勘探开发。

长期以来,非洲的另一欠发达国家——津巴布韦面临着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体系基本处于崩溃状态,其货币信用已经完全崩塌。据《先驱报》2020年9月15日报道,在澳大利亚上市的某一资源公司最近宣布在穆扎拉巴尼地区寻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之后,津巴布韦经济将迎来令人振奋的时期。到目前为止,根据对美国石油巨头美孚公司在1990年初的数据也表明穆扎拉巴尼地区可能存在巨大潜力的油气田。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契机,要求津巴布韦以石油资源偿还债务,并在免除特定债务时,优先将债务免除资金用于石油勘探与开发。

(三)积极开拓非洲“本土化”人才与工业

中非石油合作的一大现存问题就是石油开采成本逐渐增加,而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便是从劳动力、技术以及运输方式上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非洲人口众多,但普遍非洲国家经济体发展不景气、不全面,故极大限度地“本土化”发展人才、提高工业水平便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可以营造一个“双赢”的局面。非洲与中国的地理距离长,故将所有中国石油开发员工引入到非洲境内便会出现特别大的经济开支,其中包括员工本人的安置费、交通差旅费以及家属的补助金等等一系列补贴,但如果直接打造一个由中非双方人才组成的结合型团队,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同时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中国境内制造的石油开采、开发大型器械,如钻井设备、勘探仪器、油气处理设备等等,这样就需要将设备从中国运输到非洲境内再进行石油勘探、开采工作,在运输过程中可能还会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换一种思路,如果中国以帮助非洲国家发展重工业的“方便之手”在非洲制造油气开发设备,核心技术领域由中方掌握,基础制造技术传给非方。由此一来,在非设工厂直接制造油气开发设备又是一项“双赢”项目,同时满足中方“便捷式”获取开发设备与非方“充分化”利用当地土著劳动力、提高当地人经济水平的需求。

(四)提高对石油贸易全过程安全预防手段

1.“数字化”防范石油贸易欺诈风险。在贸易合作方面的欺诈事件频频发生,也由此暴露了石油贸易行业中还存在容易导致欺诈事件的薄弱环节。因此,对于中非石油贸易参与者而言,必须重新审视在石油贸易交易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风险,比如要加强对提单、信用证等单证的审核管理,一定要打破慣性思维,才可以有效地抵御和应对石油贸易中存在的欺诈风险。

2.建立健全新型合作安全保障机制。虽然非洲和平的趋势愈发明显,但是个别地区仍不太平,最近这段时间非洲中部的刚果也比较混乱。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石油开采团队便有几率受到动乱波及,特别石油开采还关系到能源安全问题。

如果在海运过程中遇到船只破损、由于天气恶劣而导致船只的停泊等,我国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式经济走廊加强在沿岸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用这一手段来解决运输石油船只运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救援和补给。但如果出现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石油开采、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例如当海运线路通过马六甲海峡时,近年来由海盗袭击向走私、跨国犯罪转变的诸多安全问题,使得石油运输存在安全隐患。为确保中国在路过安全极具不稳定性的地区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援助保障,如果条件允许,中方可以与沿岸国家的官方武装力量达成保护机制协议,适当加强石油开采、运输过程中的武装力量,至少做到让有动乱趋势的暴乱分子“避之不及,敬而远之”。

三、结语

中非将会以友好“兄弟绑带”的关系,继续发展石油贸易,而要将石油贸易合作“可持续性”延续,便需要开拓出新模式来促进中非石油合作良性发展。通过石油贸易合作模式的改进,可以有效地将中非的经贸合作宽度拓展、深度加大,进而也可以优化中非由经贸合作而获得的“双赢”局面。

注释:

①本文数据和相关资料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颁布的《2021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总量、申请条件和申请程序》、《2015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总量、申请条件和申请程序》

参考文献:

[1]史忠生,石兰亭,汪望泉,等.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中非油气合作的思考与建议[J].国际石油经济,2020(10):46-50.

[2]张宇炎.21世纪中非能源外交:进展、路径及挑战[J].中国市场,2019(6):7-9.

[3]邱坤,刘绪康.“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非洲油气合作的对策研究[J].石油科技论坛,2019(3):50-57.

[4]刘笑宇,付延.南南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中国-加纳/赞比亚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南南合作项目经验浅析可持续发展[J].经济导刊,2020(7):47-49.

[5]王卫权,李丹,袁潇洋.中非可再生能源合作现状与建议[J].中国能源,2019(2):44-47.

[6]曹小曙.《非洲资源开发与中非能源合作安全研究》丛书书评[J].自然资源学报,2019(3):671-672.

[7]李媛媛.中国和欧洲对非洲能源政策对比探析[J].现代商业,2019(6):185-186.

[8]邹力行.中非能源合作:规划先行,多层并进[J].中国石油企业,2018(8):18-21.

[9]王洪一.天然气引领中非能源合作方向[J].中国投资,2018(20):18-20.

[10]中非共书油气互利合作新篇章[J].中国石化,2018(9):12.

[11]李越强,陆如泉.中非能源合作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不继续怎么行呢![J].新能源经贸观察,2018(9):38-39.

[12]金正昆,张宇炎.中国对非能源合作方式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8(7):149-154.

[13]王海斌.石油安全:中国遭遇“马六甲困局”[J].地理教学,2004(9):6-8.

[14]蒋金龙.中缅石油通道破解“马六甲困局”[N].西部时报.2004-7-21.

[15]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http://www. xinhuanet.com/world/ 2014-03/28/c_ 119982956 3.htm,2018..10.23.

[16]李智彪.中非能源合作热的冷思考[J].西亚非洲,2014(6):17.

[17]宋丽.国际石油贸易公司欺诈风险防控浅析[J].国际石油经济,2021(4):5.

[18]陈祥, 王敏, 严永新. 陆相页岩油勘探[M].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5.

[19]林艳.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运输安全评价[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