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2022-05-30曾思妍张葳

艺术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态景观景观设计

曾思妍 张葳

摘要: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湿地资源匮乏是常见现象,在全球化环境下,开发和利用城市湿地资源十分重要。文章总结、研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提倡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及展现其地域特色,如此既可为居民提供娱乐场所,又可改善城市整体环境。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4-9436(2022)10-0-03

1 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

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良好的天然环境,是一个综合功能强大的重要植物基因库,按功能特征可分为农用湿地、水产养殖湿地、水库湿地、城市湿地、工业湿地[1]。城市湿地公园是以满足居民生活、休闲需求为目的的湿地公园,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景观,减少人为因素对其的影响,有机结合节水、绿化等多种景观,并使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城市湿地公园是我国园林绿化、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其具有生态保护、科普、宣传等功能,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其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城市湿地公园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园林,主要表现在生态特征、基本功能、科学、教育、人文等方面[2]。

2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生态资源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与一般的公园相比,特别之处在于能为人们展现其与自然生态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可以利用城市湿地公园的动植物制造芦苇丛、沼泽植物等生物的完整生态链,这些植物就是鸟儿的栖所。人类利用动植物的共生体,同时根据动物行为、心理的交互作用,如观察两栖动物、鸟类的活动,采集、放养鱼类等设计人的行为,这就是一条完整的生态链[3],可以使人与动物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行为上都有互动。

融合人与自然元素的原则是生态性原则,为充分发挥此原则的生态功能,要选择植物的种类,同时确定当地不同种类植物的比例,特别是要搭配、组合生长程度各不相同的植物,也要考虑结合不同季节呈现的自然景观。

在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自然界在不断地更新、变化,而且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城市湿地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可以保障生物的生存循环周期。因此,为了发展城市湿地公园的独特景观,必须严格遵循自然发展规律。

科学地修复城市湿地,严格按照要求合理开发、规划、利用湿地景观,能够实现湿地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湿地的生态环境,成为修复湿地的典型案例。从生态学角度看,具体的景观设计能够展示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利用景观设计技术和资源,以生态平衡的方式将历史、文化、社会有机结合,融合城市湿地与当地景观文化,能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系。

2.2 人为干预原则

基于最小干预原则,想要使湿地的科普科研与旅游活动发挥其社会价值,应以最小干预、最合理地布局活动地点为目标,创造湿地自然生长的条件,以保护鸟类的生存环境,全面保护鸟类。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为人、动物、植物提供多视角的生态环境。

综合利用原有场地的水体、植物、地形地貌等景观要素,对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湿地的体验是历史与时代的沉淀,一个好的、有意义的环境空间必须用自然景观阐释本土文化[4]。

2.3 因地制宜原则

在我国,湿地的种类有很多,地区差异也很大,因此在设计和规划湿地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湿地本身的自然资源及场地特色。城市湿地公园的主旨、建设方式、景观特征不同,其景观必然有不同的变化,但可以肯定,只有改变景观特征,才能让体验者认同城市湿地公园,与自然产生共鸣。

湿地公园周边的环境与湿地公园密切相关,会影响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因此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通常远离城市中心,且位于交通便利、不靠近城市污染区、沿城市河岸的地区。

2.4 可持续原则

湿地公园具有可持续性,就是要保护、调节、优化湿地的生态环境,不损害湿地,使城市湿地拥有更好的生态功能,利用其再生代谢,保障城市湿地公园的各项功能,减少人为干预,最大限度地发挥场地的功能效益。湿地是特殊的生态系统,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低维护、低消耗、高生产力。湿地生态设计的可持续方法必须建立在没有人类干预的基础上,以有效利用城市湿地的生态特性,并由有利的生态条件再生其功能效益。对生态条件良好的城市湿地公园而言,具有潜力的地区应采取生态自行修复、人工干预等措施,恢复湿地公园环境的原状,在进行人工改造时需要注意保留一些植物,同时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而生态环境差或环境复杂的地方,可作为展览区域。

保护湿地的自然特征,要充分体会湿地的自然灵性,考虑人类的设计活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还要考虑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规划城市湿地公园应从长远角度出发,结合过去、现在、未来,不能只关注短期的景观效果。在空间方面,城市湿地公园除了规划场地本身外,还必须考虑游客视角,设计应该包括步行、驻足、空中等,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3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策略

3.1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是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

重点保护区为生态系统最发达的区域及物种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湿地功能区,因此必须通过人为手段严格防护,如设立生态保护区、采取辅助手段等。为维持园区现有的湿地环境,还必须注意与其他区域的协调关系。各大重点保护区应严禁游人游览和车辆通行,仅可开展小规模的科研活动,如湿地鸟类观测与保护等。大多数自然保护区没有专门建设科研基础设施或缺乏必要的研究条件,多采用人工方式建造建筑物以满足科研需求,形成了大量与自然生态环境无关的建筑小品。因为科研项目设计元素较少,仅建立了科学研究设施、道路、观测设施等,所以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

缓冲保护区是湿地保护区、再生区、人类活动频繁区的界限,其目的是有效控制、隔离人为因素和生态因素,促进环境保护和湿地修复,保护整个湿地公园的动植物和将退化或已经退化的生态特征,合理地规划游客能进入的范围。

整个游览区域和其他开发项目都应该建立在湿地公园内部不敏感的区域,可以建立游客游览玩耍区域、湿地服务管理区域及其他相关功能区域。应该将游览区域作为整个区域的重点,针对其他相关区域,應根据实地环境酌情增加或减少。游览活动区应包含适宜的游览模式和对应的活动内容,安排游客休息驻足的区域,这样可以防止对城市湿地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救的破坏,减少意外的发生,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

边缘区是城市景观和城市湿地公园的过渡区域,是公共开放空间,可以根据空间特点,在这里建立广场和放置功能设施[5]。如伦敦市中心湿地公园的入口被六座具有不同功能的建筑包围,形成了活动空间。

3.2 交通组织

交通系统是有序联系城市湿地公园不同景观的流线。游客在湿地公园中移动的速度、心理体验、湿地景点呈现的风景都取决于路径系统的设计。一般来说,游览的路线以人行道为主,且有独特的主题路线。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的道路系统应选择环保的材料和运输工具,避免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道路要按照各湿地公园的功能进行设计,不同的功能会有不同的道路设计,且设计必须系统、合理,不能影响现有的湿地环境,要满足公园使用者的需求。道路还应根据不同城市湿地的大小分级。要考虑人们对水的需求,部分滨水岸线可以设计成亲水的栈道,既接近自然,又不伤害野生动物。也可以将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在使用透水砖作为人行道的铺设材料上,选择贴近自然且具有防水性的木头作为亲水栈道的材质,以增强渗透性。

3.3 植物规划

城市湿地公园选择与配置植物时应着眼于栖息地生态需求,兼顾场地资源特点和功能设计要求,在植物的空间分布、形态、尺度等方面进行恰当合理的规划设计。

生态植物设计应结合人工和自然,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这是彰显地方文化、保护与补植湿地原植物的重要方式。针对不同场所的需求选择植物,要注意其季节性,一般选用本土植物,使城市湿地公园维持在春季。城市湿地公园需要相互依存的动植物结构,包括陆生植物、浮游植物,如凤仙花、荷花、鸬鹚、睡莲、芭蕉等,还包括水生动物与浮游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了湿地公园的景观,支撑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因此需要进行更有特色、更具多样性的可持续设计。为维持湿地群落结构的稳定,需要控制种植密度,重视种植形式,避免种植形式过于人工化。

3.4 水系驳岸

水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水位整体的高度、水流速度、水流更新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土壤环境,水中的杂质及水的化学与物理特质影响着湿地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因此,湿地系统或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取决于水资源的特性,主要包括水流速度、水的深度、水面宽度、水位波动程度、水质。

设计水系可以改善城市湿地的生态景观,优化整个湿地环境。在设计城市湿地景观时,规划者应科学地保护水生环境,创建自然和生态高效的生态效能沉淀,并有效过滤水,以减少水污染、优化水质。还要维护湿地公园,确保其不被化肥或杀虫剂污染。为适应河流水位的变化,可以在水陆过渡地带设置生态防洪带。在湿地水系中,人工开挖的水塘以积水为主,在规划与设计城市湿地公园的过程中,要在地势的指引下使水体与水系统相互联系,形成动态水循环,从而提高水质,打造富有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

驳岸是沿河岸的地下结构,通过防止河岸塌陷和水土流失等方式保护河岸及湿地的水域。驳岸根据横截面形状可分为整形型和自然型。在城市湿地公园中,需要根据植物的层次、植物的自然排列和水陆交界处的驳岸功能设计不同类型的驳岸。同时,为满足防洪功能需求,应采取斜坡保护、土壤稳定、防冲刷措施,驳岸应配备与环境兼容的材料和结构,如生态石笼网、生态堤坝、生态挡墙等,并增加生物栖息地。合理运用本土材料、绿色建筑材料能反映生态化的设计意图,减少经营和维修费用,深入研究驳岸湿地生态环境。从线到面的概念看,设计生态护岸不再局限于水陆交界,而应该注重某一水平、某一宽度、某一垂直面的水平、垂直面承载人与动植物的活动及垂直面的水陆生态流量的交流。

适当使用当地的、生态的、可持续的建筑材料设计驳岸可以展现生态设计的意图,减少运行和维护成本。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的规划者应加强研究、开发、运用符合城市湿地生态要求的护岸材料和土壤施土技术,以满足生态护岸建设的需求。从线到面的概念看,驳岸的生态设计理念不仅强调水和陆地的界限,而且强调厚度、宽度、垂直面。

3.5 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设计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包括照明设施、景观长椅、植物造景。良好的照明条件对在湿地公园中创建舒适和愉快的夜间休闲区至关重要。景观照明分为两个区域,即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疏区,因此应采用两种规划方案。人口密集区的照明设计为中高亮度的设计,地面铺装、花卉、草坪应使用不同的照明条件;人口稀疏区的照明设计应提供5LX左右的平均照度,强调环保和节能。

人工湿地设计包括亲水栈道、桥梁、栅栏、水亭。除功能和审美要求外,还应注意在设计中选择生态和乡土建筑材料,如绿瓦、石材等,如此在施工过程中不仅更容易从环境中提取材料,而且可以使人造建筑更符合环境要求。

4 结语

湿地公园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闲暇时放松和休闲的公共绿地。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满足了社会和城市生活的需求。通过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建设绿色城市、保护城市环境及其资源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嘉晨.基于空间分析的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

[2] 陶思明.湿地生态与保护[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3:70-77.

[3] 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90-98.

[4] 丛林.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体现[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4-46.

[5] 王浩,汪辉,王胜永,等.城市湿地公园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7-30.

作者简介:曾思妍(1995—),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张葳(1968—),男,云南昆明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理论。

猜你喜欢

生态景观景观设计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骊山森林公同人文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现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