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青春里的那一页诗

2022-05-30曾龙

少男少女·校园 2022年10期
关键词:当众读诗教学楼

我读高中时,算得上是一个颇为传奇的校园人物。这主要是因为我干了许多疯狂不羁的趣事,以致毕业几年后,学校里仍旧流传着关于我的传说。

我自小爱写诗,最开始是写些古体诗词,升入初中后,便开始尝试写现代诗,而高中则是我写诗的井喷期。下课后,我常会拿着笔在纸上情不自禁地挥舞着。有时嫌教室吵,便拿着纸和笔,躲到厕所进行创作。这样的行为被班上同学知道后,便在背后给我起了个“屎尿诗人”的谑称。我知道后,并不生气,每日依旧如此。

写诗让我受到了同学们的关注,不过这样的关注仅限于班级范围。真正让我在学校里声名远播的并非写诗,而是读诗。

最初,我性格内向羞怯,并没有当众读诗的爱好。每次老师叫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我都扭扭捏捏,浑身发抖。一次上音乐课,老师叫所有同学站起来唱歌,其他同学纷纷自信地亮出歌喉。可轮到我,我就浑身发抖,憋了半天,只是张了张嘴,哑然无声。顿时,同学们哄笑起来。那一刻,无地自容的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那时,我想到自己喜欢诗,所以便决心用当众读诗的方式来训练自己。

第二天的大课间,我拿着一本诗集下了楼。到楼下后,我将诗集翻到了食指的《相信未来》,正准备面朝教学楼放声高诵。但这时,我的身体又开始习惯性地颤抖起来,喉咙像塞了块石头,半天开不了口。踟蹰片刻后,我又掉头上了楼。

次日,心有不甘的我,再次鼓起勇气下了楼。然而,到楼下后,我依旧像昨日那样不敢开口。正当我又准备放弃时,那些被嘲笑的场景赫然浮现在我眼前,驱使着我果断地翻开书页。

最开始是轻声细语,后来我读诗的声音越来越大,近乎咆哮。许多走动着的同学开始注视起我,楼上的同学听到我读诗的声音后,也纷纷趴在窗台上观望。那一刻,面对着他们的目光,我过去的胆怯竟奇迹般的烟消云散。

克服了恐惧,我便开始享受起当众读诗的快感。从那之后,无论刮风下雨,每天的大课间,我都会拿着一本诗集下楼,面对着教学楼读诗。

那时,每逢我读诗,教学楼的窗户就会黑压压地趴满听我朗诵的同学。后来,这竟成了我们大课间的一道奇观。

我每日读的诗,都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作品。我尤其钟爱徐志摩,他诗中那种美妙的意象,灵动的比喻,华丽的辞藻,再加上音乐般美好的韵律,令我如痴如醉。每次诵读完,我便觉得浑身轻盈,满心愉悦,仿佛接受了一场灵魂的洗礼。

我还会读一些慷慨激昂的演讲稿,读到激动处,手舞足蹈,仿佛沉浸在一场盛大的庆典之中。那时,每天围观我读诗的人虽多,但大部分只是看热闹,真正来听我读诗的人寥寥无几。我的激情朗诵更像是一个人的表演,自编自导,近乎癫狂。

一日,我又像往常一般自顾自地在人潮人海中读诗。忽然,不知何时,一个女孩静静地伫立在我身旁,仔细地听着。我转过头去,只见一个身材高挑,面容姣好的女孩站在一旁,正好对上了我的目光,脸上露出一丝腼腆的微笑。我点了点头,扭过头去,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待我读完,才发现女孩仍站在原地不动。攀谈中,我得知,她是学校里的一名艺术特长生,同样也喜欢朗诵。不过,她没有我这样的勇气,只能常常一个人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轻声诵读,以此来感触文字之美。

礼尚往来,我也坦诚地介绍了自己。女孩说,她听我读诗好久了,她也喜欢写诗,下次一定要把她自己写的诗带过来让我看看。

终于找到了一个知己,这让我非常开心,连夜整理了自己的诗作,准备第二天跟她分享。次日,我读诗的时候,女孩如约而至。她捧着一个白色的笔记本,见到我后,羞涩地递给我,像是捧出了自己的一颗心。我打开本子,一行行清秀隽永的文字映入眼帘。这些文字多是生活感悟、心灵笔记,语言略带青涩,读后却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淡淡的美,仿佛向晚风凉,操场上迎面吹来的栀子花香。

作为交换,我也将自己的诗递了过去。我写诗很随意,有了灵感便信手涂鸦,字迹潦草得常常连自己都看不清。她读着我的诗,嘴角情不自禁地上扬,到最后,忍不住咧开嘴,笑了起来。

“呀!你的诗真像你的人!”她站在橘色的晚霞中轻笑着说。

从那以后,我们便成了好朋友,常常相约在操场上散步,边走边讨论诗歌。

我记得毕业时,我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徐志摩诗集》送给了她,扉页上写着“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她回赠我一本《北岛诗歌集》。一打开,就看到扉页上写着那首著名的《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顿时,我的眼眶一热,像是被风沙迷了眼,赶紧用手揉了揉。

后来,我去了北京念大学,她去了另一所艺术院校读书。时空的距离让我们的交流日渐稀少,直至断了联系。

如今,我在诗歌创作方面小有成就。我曾在各大平台写下过数百首诗歌,曾在北京举办了个人诗歌朗诵会,还曾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大西北的七座城市举行朗诵和歌唱巡演。我将音乐和诗歌结合在一起,原始的少数民族手鼓、现代的架子鼓、吉他都成了我读诗和唱诗的道具。在它们的帮助下,我既可以在人山人海的闹市街头尽情嘶吼,也可以在小镇酒吧里自弹自唱,自我陶醉……

巡演途中,我邂逅了一名志同道合的街头歌手。我们一起弹唱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和《像梦一样自由》,也一起弹唱我自己谱曲的原创诗词。表演结束后,在喧闹的人群里,一位白衣少女驻足原地,巧笑嫣然,久久不愿离去。那一刻,我恍惚起来。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中学时代,仿佛再次遇见了那个梔子花般的女孩。

作者简介

曾龙,现居深圳,生于1997年,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二十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学员,湖南省鼎城区新阶联秘书长,曾用音乐和朗诵的方式巡演过大西北;国内外背包十年的资深背包客,曾获得上百个征文奖项;在国内外数百家报刊发表过作品上千篇,2020年中国十大闪小说新锐作家,有作品被翻译成韩文。

猜你喜欢

当众读诗教学楼
当众发言畏惧成因及其适应教学方法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懂事崩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读诗的窗口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教学楼自动门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白城市新区学校教学楼结构设计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
做个自信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