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蹭明星热度带来风险

2022-05-30方正宇

新体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苏炳添肖像权商业广告

方正宇

亚洲跑得最快的人苏炳添近日频繁闯入法治新闻的版面。2022年9月,广州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苏炳添状告南京鼓楼新东方进修学校的案件。“新东方”只是苏炳添今年起诉的对象之一,在此之前,碧桂园、长安福特、光大银行等知名品牌的下属企业相继被“亚洲飞人”告到了法院,所涉金额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至于这些案件的案由,基本上都是肖像权纠纷。

明星运动员的肖像权很值钱,这个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在以往的认知中,很多人以为只要不是直接在商业广告中使用运动员的肖像,就算不上侵权行为。包括观众早已习惯在电视或者报刊杂志上看到运动员的形象,觉得只用一两张图片或者一两个画面,似乎不算侵权。

但是,随着互联网和商业模式的高速发展,“商业广告”的范畴与二三十年前相比已经出现了巨大变化。纵观苏炳添本次起诉的这批案件,所诉侵权行为的常见形式如下:当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百米半决赛和决赛中跑出创纪录的佳绩之后,相关企业随即在自媒体平台上发表文章评论、分析或是祝贺,并且配发带有苏炳添肖像的图片,这正是目前被苏炳添本人认定的侵权行为。

企业在自媒体平台上使用这些图片,到底属于什么性质呢?从表面上看,似乎仅仅是发表了一篇文章,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在电视台播出或者报刊杂志上刊登的商业广告。但是身处互联网时代,流量本身就具有商业变现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自媒体通过这些文章所集聚的高人气,完全有可能以各种形式被兑换为现实的商业利益。所以,本质上就可能属于借用苏炳添肖像为自媒体乃至其所属企业牟利。

那么,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免费使用苏炳添等名人的肖像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列出了几种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就使用的情况,其中包括: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对各类体育媒体来说,在报道过程中使用苏炳添的比赛画面,属于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范围。

必须指出,这里提到的“新闻报道”,有比较严格的限定。尽管人们习惯于将微博号、微信公众号称为“自媒体”,可实际上,其中绝大部分账号都没有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等相关媒体资质,从而不具备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资质。尽管此类账号发布的文章可能提供了大量具有新闻元素的信息,但其性质并非“新闻报道”,也就不能以此为由免费使用他人的肖像。

需要特别提醒,在《民法典》颁布之前,原本《民法通则》中对于肖像权的规定是:“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因此有人认为,只要并非出于营利的目的,即便未经同意,使用他人肖像权也不算违法。但随着《民法典》的实施,《民法通则》的原有规定已经被废止,适用的原则和规则也出现了很多变化。在最新的条款中,并没有将“营利目的”作为衡量是否侵权的绝对标准,同时还禁止以丑化、污损等技术手段侵害他人肖像权。哪怕纯粹出于个人喜好,在网络上以“变装”等娱乐形式发布含有他人肖像的图片或视频,也可能惹上肖像权纠纷。

正因为新规对于肖像权的保护力度远胜以往,自从《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过去两年里,文体名人提起肖像权诉讼的新闻越来越多,苏炳添只是行动比较快的明星之一。显而易见,基于维权性价比的考虑,苏炳添等首先选择起诉那些影响力最大、支付能力最强的对象。至于实际的侵权者规模,恐怕远远超过现在这点被告数量。

從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已经审结或者正在审理的案件,倒是给一些企业和个人及时发出了警告,那就是必须全面审视自身运作对他人肖像权的使用情况,剔除和杜绝那些可能存在法律风险的行为。否则,一不留神,或许就会坐到苏炳添一方对面的被告席上。

猜你喜欢

苏炳添肖像权商业广告
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进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
苏炳添:泥巴地里跑出的飞人
苏炳添:百米飞人 亚洲荣耀
侵犯肖像权引纠纷
多模态批评话语视阈下的性别歧视研究——以一则商业广告的图像构建为例
遏制拜物主义刻不容缓——解析中国商业广告的文化特性
肖像权的民法保护分析
肖像权的法律保护
论中西方电视商业广告比较
苏炳添:最起码我没有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