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敬熊:一名共产党员的光和热

2022-05-30春华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3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研制导弹

春华

少年时期的陈敬熊,就在数学方面展现出过人的天赋,每次考试基本都是满分。凭借优异的成绩,他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陈敬熊的交通大学毕业证底色中间,印着五个空心红字:为人民服务。入学时还是中华民国,毕业时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陈敬熊说:“亲身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又亲身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个发展阶段,我深切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我希望尽快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中陈敬熊写道:“旧社会贫穷落后,任人欺凌,其原因所在是科学技术太落后……要想中国富强起来,一定要有发达的科学技术为前提。”这是他读大学和研究生选择电机和电信专业的主要原因。他要以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国家的科研建设贡献力量。

刚刚踏入航天大门的陈敬熊,便迎来一项重大工程——研究“1059”导弹天线。这是导弹控制系统的关键装置,相当于导弹的“眼睛”和“指挥棒”。离开天线,导弹就会为无的之矢。然而,导弹天线跟地面天线不一样,它是导弹结构的一部分,天线形式多样,设计条件特殊,研制难度极大。

当时,国内根本没有可借鉴的经验。陈敬熊带领团队自力更生,吃透导弹天线设计原理,开始自行研制。陈敬熊创造性提出的“麦克斯韦方程”直接求解法,极大地简化金属圆锥体、圆柱体、抛物柱体等,设计计算公式的推导,为导弹天线设计成功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样的解决方法打破了苏联专家在设计图中提出的条条框框,不仅简单易行,且操作便捷。陈敬熊利用直接求解法所做的系统研究,成为导弹天线设计的依据,为“1059”导弹天线的成功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960年11月5日,在我国西北戈壁滩某试验场,“1059”导弹腾空而起,在蓝天上划出一道优美弧线,7分钟后,落入预定目标区域,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在当晚的庆功宴上,聂荣臻元帅高兴地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工人、技术人员、干部以及解放军指战员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我军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研制“1059”导弹的同时,国家还开展了另一项代号为“543”的地空导弹仿制工作,后称“红旗一号”。钱学森约见陈敬熊,点将让他攻关“543”制导站天线误差问题,并转述了贺龙的话:“毛主席说,美国的U-2飞机打不下来,他都睡不着觉,一定要把技术关键攻下来,让毛主席睡好觉。”这让陈敬熊深感责任重大,接到任务后,他立即和研究小组奔赴位于西安城郊的786工厂。经过夜以继日的刻苦攻关,1966年1月,陈敬熊的团队研究出制导站天线改进方案,解决了制导站天线问题,这标志着“543”的仿制工作完美收官。

1970年,陈敬熊再次接到国家重要任务,建立防御武器系统研制最为核心的“101”雷达、“102”雷达以及“715”相控阵雷达,填补了防御武器系统的多项空白。

人才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一大支撑。陈敬熊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积累总结了一整套适合航天事业发展的理论和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科技人员。他因材施教,指导、培养出了一批批青年技术骨干,一些优秀学生更是成长为技术专家。“导师带徒”这一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方法得以推广。为满足人才梯队建设的需要,陈敬熊还张罗航天系统自主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并先后在北大、清华、北航等高校执教,为社会培养科技人才。在为北航讲授“电磁波理论”时,因是一门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陈敬熊动手编写了《电磁波理论》一书,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电磁场微波理论研究的心得。

2022年3月16日3时56分,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陈敬熊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为导弹装眼睛,为航天育英才,共产党员陈敬熊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科学和航天事业发光發热!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研制导弹
导弹燃料知多少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拦截那枚导弹
导弹转运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为何沉寂20年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