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办公系统在国产平台上的应用

2022-05-30赵俊汪静王圣立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2年13期
关键词:信创国产化

赵俊 汪静 王圣立

关键词 信创 国产化 企业办公系统 数据库迁移

1趋势

信息安全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自主可控是基础,是利用国产化信息技术保证网络安全的必要条件。自主可控的本质是打破国外公司在信息架构上的垄断,防范软硬件设施存在影响网络安全的漏洞。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在信息安全是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全行业国产化及网络安全自主可控也是各个行业的迫切需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发展,在重大会议以及演讲中多次强调网络安全问题。在信息泄露等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网络安全环境日益复杂,没有网络安全、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1] 。

在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我国极力推动“信创”产业的发展。现有的国内IT 底层标准、架构、生态等大多数都由国外IT 巨头制定,从网络协议、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处理等各方面均无法达到自主可控,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因此我们需要逐步建立基于国产IT 底层架构和标准,形成自有开放生态,而这也是信创的核心。随着我国信创产业快速发展,信息行业国产化及网络安全自主可控是我国的迫切需求。

在这样大环境下,企业原有的非国产平台的办公系统向国产平台适配、迁移,并扩大使用范围将是必然趋势。

2难点

近年来,处理器、交换芯片、显示芯片等国产芯片产品进步明显,已接近国外主流产品水平。国产操作系统技术也趋于成熟,中标麒麟、银河麒麟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稳定性和安全可控性。国产中间件、数据库也应用到各大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中。同时,信创技术也越来越完善,足以满足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国产化需求:构建企业办公系统的基础软硬件平台,并实现办公系统向国产平台迁移、重构,使得企业办公系统全面适配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支持传统终端和国产化终端对应版本的操作系统、数据库、浏览器。

虽然现有的非国产软硬件产品的性能指标已经接近国外主流产品性能,但是由于原有环境、系统与信创环境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企业办公系统的迁移面临众多难点。如表1 所列,信创产品与国外产品存在差异。

国产芯片与国外芯片构架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国外芯片均采用X86 构架,且对应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产品、驱动等均有着成熟生态体系和高度兼容性;而国产芯片构架及适配OS 不同,无法兼容原有的系统、驱动,且国产软硬件产品的生态圈比较稚嫩,硬件及设备兼容性均有不足。

主流应用系统开发与国产环境应用开发存在较大差异:开发语言及开发环境不同、数据结构不同、系统实现方式不同、中间件调用方式不同、部署环境不同、适配浏版签(浏览器、版式软件、签章软件等)软件不同等。多方的差异致使应用系统向国产环境适配迁移困难重重。

若要实现办公系统在国产平台上的应用必须解决上述难题,并积累可推广借鉴的经验。

3经验

下文对企业办公系统迁移至国产化软硬件平台的技术架构、应用系统迁移及迁移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点和常见问题进行了剖析和研究。

3.1技术架构

将企业办公系统迁移至国产化平台,一方面实现了企业办公系统支持国产化技术框架,引入国产主流技术,以组件化、模块化开发模式打造安全、可靠、灵活、先进的技术架构,符合国家及行业规范的技术标准与路线,全面兼容满足信息系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的软件、硬件平台;另一方面,适配国产化客户端资源环境,确保系统能够在国产硬件、国产软件(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的客户端设备上稳定、高效运行,在保证系统及数据安全可靠的同时,迁移过程可以个性化的配置应用、人性化的功能指引等,全面提升使用系统的操作体验。结合实际情况,迁移工作按照“安全稳定、规范有序、确保基础、有序扩展”的原则进行,其中基础软硬件环境和应用支撑环境实行“改建结合、合理过渡、适度扩展”建设模式。

技术架构上,符合国家与行业的安全可靠标准要求,并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前瞻性与扩展性。技术平台既可适配国产化架构,又可以适配分布式架构。既可在非国产环境运行,又支持国产化基础环境中部署,同时支持SaaS 化、专用云、混合云等多种部署方案。实现办公软件平台前端应用与底层技术分离,支撑国产化软硬件资源环境,未来可依托云平台的IaaS层与PaaS 层,将国产化技术平台打造成业务中台,将应用向云平台迁移。既可避免应用的重复开发,又可保障技术的平滑过渡,并且大大降低投资成本[2] 。

3.2迁移过程及经验

系统迁移过程可分为三部分,解决了国产系统环境的适配改造及数据迁移问题。

(1)软件重构:系统功能及流程,收集汇总新增软件功能需求,形成软件功能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概要设计及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编码规格说明书;按照设计文件及编码要求,使用适配国产操作系统的开源开发语言重新编译或开发原有软件,完成新增软件功能模块开发,同时使其适配国产操作系统;根据数据库设计,将数据库表结构、实例、参数、数据关联关系等进行重新开发设计,适配国产操作系统及满足国产数据库的使用要求;完成软件重构后的功能、性能测试及验证。

(2)系统部署及适配优化:将開发完成的应用系统部署到国产环境(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中间件、浏版签软件、外设等)并优化使其能正常高效的使用。

中间件适配:中间件位于底层平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是一种跨平台的基础软件。完成中间件适配,提高并发访问的处理效率和快速响应;屏蔽异构性,实现互操作;对数据传输进行加密,提高安全性。

数据库适配:根据国产环境上国产数据库特性要求,完成正式环境上的数据库实例的创建,优化表结构、参数配置等,使系统数据库功能得以实现,可用高效。

浏览器适配:对B/ S 架构下应用系统的Web 浏览器进行兼容性适配,适配国产环境下的国产浏览器和X86 环境下火狐、Chrome、360 等主流浏览器。

外设适配:应用系统涉及的第三方外接设备的适配工作也是重点,与外设厂家紧密结合,获取外设系统接口,与应用系统在国产环境下进行适配兼容。

办公软件的适配:解决应用系统调用国产办公软件的插件调用、显示异常、编辑异常等问题。

适配验证:完成系统部署及各项适配工作后,根据适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优化情况,制定适配验证方案及功性能测试指标,落实相关功性能测试及验证检查工作,使系统在国产环境上高效运行。

(3)数据迁移是软件开发适配的重要环节:完成原系统数据分析,明确所需迁移的数据;完成数据的整理工作,将原系统数据库中不同表单、类型来源数据采集采集备份到统一的数据库中。再将上述数据进行整理,按照不同的要求分类存储在不同的中间数据库,为数据转换提供中间数据。确保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分析数据,制定数据过滤策略;使用专属的数据库适配迁移工具,通过数据整理、数据纠错,对可用数据进行整理汇总,生成符合新系统的数据记录;数据转换,将整理后的数据通过专用工具转入新系统数据库,并完成纠错和验证。

数据迁移是应用系统迁移的重点、难点,国外数据库结构与国产数据库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新旧系统数据结构不一致,新系统所需的数据有新的提升,增加了较多的数据统计及分析功能等),且企业原系统数据量大,无法简单通过人工方式将原有数据导出处理后直接导入新系统数据库。

虽然国产数据库提供了适配迁移工具,但其功能并不完善,部分系统须开发专属数据库迁移工具,利用适配迁移工具和人工重复多次验证,最终保障数据完整迁移,无异常。

3.3适配难点及应对方法

国产环境的软件开发适配工作与X86 环境非国产环境软件开发存在较大区别,既要满足国产环境的软硬件适配兼容需求,又要完成多个国产配套软件的接口、参数、调试的适配。

软硬件兼容适配问题多为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与服务器、基础软件与操作系统不匹配,无法正常运行,多为服务器及硬件产品、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浏版签软件版本不匹配、不同版本之间无法兼容、新版本无法兼容老版本等,适配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个软件的版本,建立版本库,避免由于频繁调整软件版本造成的系统异常。

软硬件参数配置也是信创环境适配的重要环节,由于信创产业生态仍未健全,各软硬件产品还没有成熟的适配经验,同时各软硬件厂商技术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各系统联调适配过程复杂,必须协同各方技术力量,建立问题库,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和解决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行的解决方案。

4结语

本文对企业办公系统迁移至国产软硬件平台进行了分析,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关键技术难点进行了阐述和讨论,为同类企业系统开展国产化适配改造迁移工作提供可借鑒的经验。

信创平台的持续推广对提升国家及企业的信息安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一定要得到信创软硬件平台的支持,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够很好地保护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随着信创产业的蓬勃发展,信创产业生态更加趋于可靠、稳定、丰富、持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企业应用系统将全面在国产环境上实现迁移。

猜你喜欢

信创国产化
特大型桥梁供电系统国产化改造探讨
元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探索
低代码开发平台加速信创落地
LNG接收站扩建工程低压泵国产化应用管理
ASM-600油站换热器的国产化改进
华云数据:“全芯全栈”助力“信创强国”
EasyStack下注信创云
江苏省信创生态构建发展新格局
江苏省信创生态构建发展新格局
信创生态建设进入加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