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视魔术与现场魔术的异同

2022-05-30邓男子

艺术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镜头语言

摘要:文章根据笔者多年的电视与现场魔术跨界表演经验,提炼和总结电视魔术与现场魔术在呈现形式、表演内容、魔术效果、节目选材和表演功力等方面的异同,并提出两种魔术形式如何相互借鉴、发挥各自优势的建议,以增强当代国内魔术艺术的现场体验感和观众黏性。

关键词:电视魔术;现场魔术;现场体验感;镜头语言;观众黏性

中图分类号:J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7-0-04

关于电视魔术(TV magic)与现场魔术(live magic performance)的异同,国内很少有魔术师谈及,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魔术师缺乏电视魔术与现场魔术的跨界从业经历,实际经验累积不足。试图探讨这个论题的,多数是常年在现场演出,较少在电视节目中演出的职业魔术师。文章旨在分析二者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打造精品魔术节目的建议。

1 电视魔术与现场魔术在呈现形式上的差异

电视魔术也称视频魔术,人们在社交媒体直播里看到的魔术表演,以及竖屏、横屏、网络和电视节目里面的魔术表演,都可以统称为电视魔术。电视魔术分两种,一种是直播,一种是录播。直播没有经过后期加工和剪辑,观众能看到实时画面;录播就是提前录制好的在指定时间播出的节目。直播更接近于现场表演,其制作难度远远大于录播。而录播的魔术节目,实际播出的内容跟观众在录制现场看到的表演有很大的差别。

电视魔术与现场魔术在对时空的运用和操控方面也有显著差别。就像话剧与电视剧,后者可以通过后期剪辑较为轻松地在视觉上呈现和表达时空穿越这类魔幻情节。在现场魔术或剧场魔术中表演和呈现穿越到五年前这样的场景,则会有时空限制,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文具体讨论直播、录播电视魔术与现场魔术在实践中的差异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1.1 现场魔术的现场体验感与电视魔术的镜头运用

英国爱丁堡大学心理学教授拉蒙特和赫特福德大学心理学教授魏斯明(两位教授同时也是英国魔术圈的职业魔术师)在《魔术的理论》中指出,“魔术表演需要通过一种方法(即技巧如何完成)来实现一个效果(即观众所感知到的内容)。表演成功则需要让观众在体验效果的同时察觉不到魔术师所用的方法”。

这里观众的感知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人体感觉和知觉。

尽管直播电视魔术最接近现场(剧场)魔术,但观众的感知体验还是有区别,这主要体现在沉浸感、体验感和参与度方面。

第一,观众在现场看魔术,不仅能够看到画面,听到声音,还能闻到味道,触摸到物体,感受到温度、压力和空间方向等。有了这些综合的沉浸式体验感和高度的参与感,观众会确认节目呈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这些具身化(embodied)的感受能够带来极强的真实感。而电视魔术观众却只能面对一个平面的、二维的影像片段。节目只是一帧帧画面,是一些像素点,无法给予观众强烈的真实感。对于魔术表演而言,一旦真实感削弱,观众同魔术师的距离就远了。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戏剧专业讲席教授曼根在《表演黑魔法》中指出,现代媒介(包括数字化媒介)的呈现技术给魔术这门“特别需要靠现场感来吸引观众”的艺术带来了一些特殊的问题。

他援引德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本雅明的话说:“‘原本的呈现是真实这个概念的先决条件——这句话对魔术来说尤为适用,因为魔术的本质就在于挑战各种真实的概念。表演者以肢体具身化的方式在时空中、在其恰好出现的那个地方的独特存在似乎应是魔术表演带给观众乐趣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表演者的现身——他和观众之间所存在的能量场——为在场的所有参与者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社区。”这说明了为什么现场或剧场魔术有独特的真实感、参与感和沉浸式体验的魅力。

第二,观众在现场看魔术节目时,可以选择不看魔术师而去看自己旁边的观众,或者舞臺上魔术师的助手,想看哪就看哪,观众的眼睛就像是个全景摄像头。但电视播出的魔术节目经过剪辑,观众只能看到电视传送的画面,电视镜头以外的空间都是魔术师的后台。对观众来说,镜头外的一切都可以不相信;对魔术师来说,镜头外的一切,都有机会成为其后台[1]。前些年,有位魔术师在电视上表演时,就利用了镜头外的空间换道具。业内有人质疑,然而,这在电视艺术表达上合不合理呢?笔者认为是合理的。

1.2 电视魔术如何还原和增强现场感

电视魔术和现场魔术观众收获的沉浸感和体验感不一样,怎么才能在电视魔术中增强观众的现场体验感呢?

1.2.1 通过镜头语言让观众收获沉浸感和体验感

电视语言和任何一种语言一样,有自己的语法,其中最为核心的是镜头语言的法则。在电视魔术中,魔术师同样需要控场。电视魔术强调镜头语言,用镜头语言给予观众现场感,把一些非常细节的东西展现出来,可以拉近魔术师和观众的距离,使观众获得剧场般的沉浸感、体验感。

例如,观众坐在现场第三排,想看舞台上魔术师手上的一只瓢虫,应该看不清楚,但是电视魔术完全可以通过镜头推进,让观众看到瓢虫蠕动的身躯及闪动的触角。所以,在电视上可以表演一些非常细微的东西,如让观众看到魔术师手掌心的汗珠等细节,这就是镜头语言。它让观众坐在屏幕前,却感觉离魔术师特别近,近到能看见魔术师的汗珠,听到魔术师的呼吸声和心跳声。这时,电视魔术就成功具备了剧场魔术的真实感,能让观众切实获得沉浸式体验。

细节的捕获只有在近景的竞技魔术表演中才可以实现,现场观众无法看到这些细节,而电视魔术的镜头语言可以让观众看到这些细节[2]。

1.2.2 以观众反应增强现场体验感

合理使用观众反应镜头,这个方法在电视魔术排练中被称为“神器”。因为要在视频中证明魔术的真实性,必须依靠观众的反应。电视拍摄的观众,主要指魔术师身旁的主持人以及围观的艺人。只有魔术师身旁的人有反应,这个魔术才是好魔术,甚至可以说这是唯一的证明。

例如,大卫·布莱恩去原始丛林里演魔术,一只手握着一片树叶,打开手之后两片树叶变到了一起,那些原始丛林里的原住民观看后都不知道如何用言语表达震撼。原住民扭曲的面部会让观众觉得原住民好像看到了神一样。因此,这个节目自然给观众留下了神奇的印象。

上述这个例子说明了为什么电视魔术观众要在魔术师旁边、为什么魔术演出要艺人助阵、为什么视频中会看到不断切换观众镜头,这都是为了营造氛围,为了增强电视机前观众的现场体验感。

跨年演唱会的电视转播,摄像师的镜头会多次给到台下观众,他们荧光棒一挥就能烘托出现场气氛。而如果一个魔术师安安静静地在一个独立的空间表演,会导致现场氛围缺失,直接影响到电视魔术观众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没有观众反应镜头的鼓舞和加持,魔术师表演得再好都显不出神奇——这是电视魔术与现场魔术最重要的一个区别。所以对电视魔术而言,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

1.2.3 通过电视剪辑加快表演节奏

现场魔术的整体节奏都由魔术师自己掌控,而电视魔术除去魔术师自己的功力深浅不谈,节奏掌控往往取决于摄制编导的剪辑水平[3]。

如抖音短视频作品,大家都把最关键、观众反应最强烈的点剪在前面,再从头开始播放,这时候的观众留存率就是前面的完播率,抓住黄金三秒,便能达到目的。把后面的精彩点通过剪辑提前推出,这个效果现场魔术做不到,电视魔术却可以做到。

例如,湖南卫视《巅峰之夜》节目,各国达人秀的冠军一起比赛。尽管现在国内的达人秀在内容编排上与过去从国外引进的有所区别,但是选材的标准和一开始的美国达人秀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即节目时长通常在3分钟以内。再如,《黄金100秒》是央视的一档节目,100秒也就比一分半钟多一点。为什么叫这个名称?就是要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赶紧亮出本事来。

有些相声节目虽然很优秀,却很难做出成绩,因为相声需要一段时间的铺垫才能使观众沉浸进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魔术可以在短时间做出效果,电视魔术表演可以把最密集的高光、笑点浓缩在一起,迅速传达给观众。为什么要这样剪辑?就是要通过视听的冲击来弥补观众现场体验感的不足。所以电视魔术通常是视觉化的,它的点是密集的,观众的反应是强烈的。

2 电视魔术与现场魔术的共同点

首先,电视魔术和现场魔术只是不同的表演呈现形式,但表演的内容都是魔术。其次,两种表演形式对魔术师的表演功力有相当高的要求,包括对演出节奏的把握,要求非常精准。

此外,电视魔术和剧场魔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共同点,即二者都对选材有较高要求。为了追求魔术效果,无论电视魔术选材还是剧场魔术都希望找到神奇的好魔术。有人说:“没有不好的魔术,只有不好的魔术师。”但从选材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有不好的魔术。也就是说,魔术师如果想收获较好的表演效果,选材必须好,同时还得演得好,只有这两个都好,才能展现出魔術真正的魅力。如果这两个里面有一个不够好,演出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所以选材上大有讲究。

笔者认为,要根据当下观众的习惯,选择节奏快的魔术节目。例如,某知名魔术师参加一个晚会,魔术演了十分钟(一个预言魔术),演到七分半时,他才让一开始邀请的那位互动观众走到舞台上来,而这时台下观众已经忘了魔术师前面漫长的七分钟演了什么内容了。这个魔术表演极为拖沓,没有节奏可言,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好看的魔术节目在选材上必须一开始就抓住观众。

下文具体阐述魔术师如何在共同点上做文章。

2.1 选取节奏鲜明、速度快、能尽快吸引观众的魔术节目

魔术的节奏感很重要。如果是电视魔术,首先要考虑适合在电视节目上表演的魔术,有些现场魔术不一定适合上电视。通常来说,要选择短节目,以“三张牌”这样的节目为例,超过三分半的纸牌魔术,必须在两分钟左右出效果,而且还不止出一个效果。如果只出一个效果的话,必须在一分钟以内,因为一分钟不出效果,观众就换台了。

对电视魔术而言,观众离开往往不是因为魔术师的表演功力不足,而是因为时间长了,观众黏性不强。电视魔术不同于现场魔术,观众在现场看魔术不能随意走开,因为现场有一定的强制性,而电视机前的观众不会被限制,所以电视魔术必须短小、精悍、有黏性,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尽快沉浸在魔术中。当前演出界注重收视率,对魔术师来说,这意味着面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时,需要尽快展现效果。

例如,笔者在进行现场魔术表演时,会在开头部分呈现“吞刀片、拍刀”之类的节目,使观众目瞪口呆。这种魔术充分利用了人们与生俱来的生命危机感,节目选材看似危险,实则吸引力很强,很容易抓住观众,在化险为夷的一瞬间就能吸引观众的视线。有了精彩的开头,后面的演出自然水到渠成,表演起来也不会乏力。

目前,在国内职业魔术师中,能在舞台上演足一个小时及以上互动魔术的不到30人。这一数据说明,观众耐着性子看完一个小时的节目相当不易。之所以只有少数魔术师能够如此吸引观众,是因为大多数魔术师在准备一个小时的节目时,整体选材和各个小段子的选材都存在上述问题。

2.2 完美的构思中要留有槽点

著名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特别注意选材。例如,刚表演完一个效果俱佳的段子,台下观众正在叫好时,他走下楼梯却貌似不小心实则故意摔了一下。这立马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魔术师虽然可以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都消失,但是他连楼梯都下不好。这时现场观众就会觉得,著名魔术师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真实感油然而生。

曼根在《表演黑魔法》(2007)中援引了魔术史学家克利斯朵夫对早期魔法师的记录:“古代的宗教奇迹制造者们……神庙祭司、药师、占卜师和预言家们采用了同样的基本原理——通过误导来把观众的注意力从方法转移到效果上——而这些魔法娱乐家们会坦诚地承认他们只是凡人。当然,由于他们之中有些号称自己是神祇的中介,并且能够通过他们的功力来‘证明他们的声称,这些人往往获得了很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笔者在现场演出中也会设计说错某句话,甚至失败的情节。例如,利用与观众比赛的机会,让观众作出更高明的选择。设计这个情节的目的是让观众抓到表演者的破绽,压低表演者的身份,让观众产生优越感和刺激感。这一方法也借鉴了笔者的脱口秀表演经验。脱口秀演员不会在台上说自己有很多房产、豪车、私人飞机,因为他牵挂台下的观众。魔术师设计破绽能给足观众面子,目的是黏住观众,让观众产生足够的优越感、沉浸感。

任何一个设计,即使是破绽的设计,都能体现魔术师的用心。

3 如何打磨魔术精品

3.1 精心构思效果,精练技艺

随着电视魔术的兴起,节目的重复播放,势必对魔术师萨斯顿三原则中的“不对同一群观众表演相同的节目”这点造成冲击。最麻烦的是使心理学上的“错误引导法”(魔术表演的核心之一)的应用范围缩小了很多,因为当观众重复观看时,很可能就不会再被误导。因此魔术师更需要精心构思魔术效果,以避免表演因节目重复播放而被看穿。

学术界对魔术误导的研究较多,这里笔者引用拉蒙特和魏斯明在《魔术的理论》(2008)里给出的定义:“误导主要涉及观众感知到的内容和观众对其感知的想法和认识。观众应当只看见效果而看不见方法。观众应当认为事情就是魔术师所呈现的那样。这可以通过控制观众的注意力和怀疑来完成。使用肢体误导,魔术师可以通过控制观众的注意力来引导其所见所感。使用心理误导,魔术师则可以通过控制观众的怀疑来对其进行引导。”

魔术表演艺术与其他表演艺术的本质区别在于魔术的“技巧机关”隐而不现,因此电视魔术的发展对当代魔术师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魔术师们万不可因为电视表演非现场表演而忽视自身功力的提高,有人认为电视表演可以剪辑,可以降低对魔术师的技艺要求。但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魔术师。好的魔术师应该对电视机前形形色色的观众产生吸引力,用精心的设计与构思吸引无数观众。

正如美国心灵魔术师奥斯特林德在《魔术的原理》中所说:“新的魔术表演法则是你的魔术必须好到可以对观众重复表演!”他对一些低质量的电视魔术提出批评,认为它们为了经得起电视观众的反复回看而过分依赖后期剪辑加工。他说:“如果你们去仔细研究那些最早期电视魔术表演艺术家的视频,你们会发现大师们的电视魔术表演也足够精湛,经受得住电视观众的审视考验。”

所以,奧斯特林德认为,与其准备一大堆不完美也不太会出彩的魔术效果,不如让魔术足够优秀。不要满足于任何达不到完美境界的表演,并且只选择那些可以重复的且可以被完美无瑕演绎出来的效果。这也正是本文提倡的一点:优秀魔术师手里要有一两个用心打磨的魔术精品。

3.2 精简台词

魔术师选材不能拖沓,需要精简台词,打磨手法和动作。在排练和试演中,要多想想还有哪句台词可以不要,试着去掉某句话,观察观众的反应是否比以前好。

不妨学学国外脱口秀演员打磨台词精品的方法:一句话,用十个单词说完,观众笑了,下一次就尝试去掉其中一个单词,只用九个单词,观众还是笑了,笑的质量也一样,那么再试试用八个单词能不能把这句话表达出来,接着试用七个单词,这次突然发现观众不笑了,那么八个单词就是这句台词的最终形态。

还可以进一步把这个训练方法应用到魔术台词和表演的共同打磨上。在打磨台词的同时,要考虑节目中的哪个手法可以省掉,哪个肢体动作可以省掉,并且分析手法和动作省去前后观众的反应。如果观众前后反应一样,说明之前那个手法或动作是没有必要存在的。另外也要注意到,表演某个魔术时,观众对同一个点有时有反应,有时没反应,那么这个魔术多半不是一个好魔术。

4 结语

电视魔术与现场魔术在呈现形式上确实有很大的不同,现场魔术在现场体验感方面有先天优势,但电视魔术可以通过巧妙的镜头语言(而非过度依赖后期特效)增强电视机前观众的现场体验感、沉浸感,提高其参与度,从而增强观众黏性。同时,电视魔术和现场魔术在内容、表演功力和选材打磨方面又有许多共性,可以互相借鉴。魔术师可以在表演节奏、出效果速度和破绽设计上多做文章。最后,在打造魔术精品方面,魔术师要特别注意误导和台词精简等在魔术效果设计上的应用,尤其是针对电视魔术的效果设计要足够用心,坚持完美,以呈现出好到让观众重复观看也无瑕疵的魔术表演。

参考文献:

[1] 魏宇韬.魔术向艺术生成的可能性分析[J].杂技与魔术,2017(1):61,60.

[2] 翟宇.话语基调理论下魔术语言的分析[J].校园英语,2017(1):178-179.

[3] 金秋.浅谈电视艺术与魔术艺术的融合表现[J].杂技与魔术,2014(3):40-43.

作者简介:邓男子(1984—),男,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方向:文化艺术传播。

猜你喜欢

镜头语言
论电视舞台舞蹈表演的镜头语言运用
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摄像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外景记者的镜头语言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