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爸爸去世了,我和妈妈怎么办?

2022-05-30沈春燕

中学生博览 2022年16期
关键词:辅导情绪爸爸

沈春燕

绷不住的哀伤

3月5日夜自习,管理老师看到小N趴在座位上,以为她身体不舒服,便走过去关心地询问她怎么了,想不到小N崩溃痛哭,却始终不肯说发生了什么事情。管理老师向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建议小N到心理辅导室求助。

“我太难受了……我没法说……家里怕妈妈难受,不能说。学校里没人知道,不知道怎么说。老师,我压抑太久了。”3月11日,小N一进辅导室就痛哭流涕,她的哀伤就像打开了龙头的自来水……

此时的我除了关切地注视着她,及时给她递纸巾,拍拍手背或搂着她的肩膀,让小N充分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接纳,营造安全的辅导氛围,几乎什么也没有做。在她的倾诉中,我了解到,1月4日,她的父亲在工作时发生意外去世,妈妈在得知父亲死讯后匆匆赶去。彼时小N住校,上课时突然被班主任通知回宿舍整理行李,妈妈马上来接……她预感家里出事,电话追问妈妈,得知真相后不知所措,只好呆呆地等待妈妈。随后小N就被妈妈带着参与了整个过程:去爸爸工作单位整理遗物,接爸爸回家,举行爸爸的葬礼……处理完爸爸的后事,妈妈马上带小N回来上学了。小N大部分时间处于蒙的状态——不敢相信爸爸去世这件事情,他才刚刚和自己告别,自己还在跟他赌气……当看到爸爸遗物被烧掉时,她抱着爸爸的一件衬衣崩溃痛哭……

小N边哭边述说这些事情,其间夹杂着对爸爸无限的思念,以及对自己没有和爸爸好好相处,元旦离开前还和爸爸因为小事赌气冷战……随着时间的流逝,小N渐渐平静下来,从刚开始的痛哭流涕,到后面的小声抽泣,最后看着一言不发陪着她的我不好意思地擦了擦眼泪。我抱了抱她,轻声说:“这么长时间了,真是难为你了!”小N又哭了一场。等她平静下来后,我问她需不需要继续预约下次辅导,她立刻点头说:“要要要。我真的需要一个人能听我说一说,我内心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说。”

治疗性书写促表达

当人们经历严重的哀伤反应时,会出现与丧失相关的一系列感受。这些感受常常让人失去控制感,并且在很多层面受到影响,包括情绪、认知、身体等。正常化这些哀伤反应,并且表达这些感受很重要。人们在感受痛苦和表达痛苦上都会有些困难,这个时候治疗性书写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完成这一任务。

看到小N对爸爸的无限思念,我鼓励她给爸爸写一封信,可以告诉爸爸自己感受到的痛楚,以及爸爸走之后自己在做什么,等等。当小N把信带回来时,她表示自己在写信时几度伤心落泪,难以继续写下去,但是最终还是完成了这封信。我请小N把信读给爸爸听,整个过程中她的情绪随着内容起起伏伏——信中小N倾诉了自己对爸爸的思念,自己和妈妈这3个月里的经历。

而小N内心还有很多内疚——元旦时自己和爸爸赌气,直至他回去还未结束冷战,平时自己经常误会爸爸,对爸爸脾气不好等。针对这一部分,我引导小N站在爸爸的视角,用爸爸的角色和口吻给自己回一封信。在这封信中,爸爸原谅了小N,并表达了自己对小N的爱,希望小N能够代替他照顾好自己和妈妈。

小N表示自己很愿意应允爸爸的嘱托,和妈妈相互扶持,适应没有爸爸的新生活。

建设支持系统

(一)家庭支持——促进母女之间的交流

过了情绪宣泄的阶段后,小N更多地表达了对妈妈的担心——从前爸爸对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到现在妈妈什么都要独自承担。一次又一次的辅导,小N一直胶着在妈妈身上,一旦辅导老师与之讨论她可以如何处理时,就会出现强烈的情绪。

我:我们这几次谈话都在谈你的妈妈,不知道你对这一点怎么看?

N:(错愕,眼圈红)爸爸肯定放心不下妈妈。(描述爸爸对妈妈的宠爱细节)

我:老师感受到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特别好。你似乎挺担心妈妈失去了爸爸,从此没有了倚靠。

N:(流泪)现在妈妈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情,还要照顾我……(哽咽)

我:(拍拍肩膀,等待)

N:我什么都做不了!……

我能感受到母女俩此时互为依靠,又互相影响,但不知如何着手探讨。清明假期回来后,这个状况发生了转机。

清明假期第一天就是清明节,按照小N老家习俗,清明节当天母女俩必须参加祭奠爸爸的仪式。放假前一天学校春游,为了让女儿参加班级活动,妈妈决定下午活动结束再赶夜路回家。但回家途中在高速上遭遇车祸,当时小N在后座躺着和妈妈聊天,车子撞上护栏时,小N毫无防备地撞上了前面的座椅……她们从车上下來,发现小N眼睛周围被镜框刺伤,妈妈确认女儿没有其它危险后立即打电话求助……小N站在路边,忍着疼痛看着惊慌的妈妈和来来往往的车流自责不已。但她们没有调整心情的时间,姨父赶到接走母女俩,在老家做了检查,处理小N伤口,参加完祭奠仪式,又匆匆赶回来上学。

回来后小N变得特别敏感:班主任关心一句,她觉得自己被特殊对待了;同学聊起爸爸,她觉得对方是故意的(其实对方并不知情);看到其他爸爸来接女儿,她会受不了情绪崩溃……每晚母女俩躺下后,小N就感到气氛低沉、难过,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妈妈临时决定去修理厂提车,小N放学回出租屋时非常担心妈妈出事,会像失去爸爸一样失去妈妈。

随后我约妈妈交流女儿的近况。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妈妈的身心俱疲。基于小N目前的情况,我婉转建议妈妈寻求专业帮助处理自己的哀伤,以便更好地支持和帮助女儿。

无论是小N的辅导,还是在和妈妈的交流中,我都能够感受到这个家庭的联结很强——在遭遇重创后,母女俩都希望对方能够少点儿压力,努力控制自己的言行以免影响对方,不知不觉让此事成为禁忌,不能碰触却又时刻彼此影响。

我:这件事情对你和妈妈都是一件巨大的创伤,有悲伤的情绪其实很正常。

N:我知道。但我能感受到妈妈的难过,她一遍一遍地叹气……

我:是的。老师感受到你们的爱。她的爱藏在不说里,你的爱藏在关注里。

N:我真的没办法不关注,我不想妈妈这么难。(流泪)

我:嗯。哪怕妈妈和你说一说,哭一哭,或许会更好。

N:(点头)我也这样想……但是我挺怕的,因为我想我可能安慰不了妈妈。

我:(搂肩膀)其实,你好好的就是对妈妈最大的安慰。我记得你说过,你压抑了一周的难过在老师这边哭过之后,哪怕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也会好很多……

N:(擦眼泪)是的。妈妈能哭也是好的。

在随后的几次辅导中,小N的描述中多了和妈妈之间的情感交流,甚至在难过时抱头痛哭,谈论爸爸不再成为母女之间的禁忌。我也能明显感受到此后学生的情绪逐渐平和,在辅导中能够将关注点从妈妈转移到自己身上。

(二)同伴支持——鼓励悲伤的转化

在后期的辅导中,我鼓励小N多参加班级、学校的活动,和同学建立更多的联结。恰好学校举行排球赛,小N报名参加。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感到她和同学一起为了班级荣誉而战,充满了激情……类似这些活动部分转化了她的悲伤。她反馈说自己睡眠有所改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第二次阶段考时成绩也提高了。

(三)学校支持——争取班主任理解

随着辅导的进展,小N貌似开始了新的生活。班主任希望她尽快投入学习,不要浪费时间。随后我向他解释了哀伤反应的阶段,指出小N走出阴霾,步入正轨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她很需要身边人的帮助。班主任表示愿意配合辅导的进程,给予小N必要的支持,把握好自己对她的关注和学业上的要求。在随后的辅导中,小N觉得班主任给予了她更多的自由和支持。

重建联结,适应新生活

(一)重建和爸爸的联结

随着辅导的进展,小N能够较好地调节自身的情绪,但隔壁女孩的爸爸禁渔期过来陪伴女儿使她再次陷入悲伤中……我通过邀请她“介绍”爸爸,帮助她重新找到和爸爸之间的联结。

我:你可以跟我介绍一下你爸爸吗?

N:(述说)

我:关于他的一生,有没有哪些更特别的故事进入你的脑海?

N:(拿出一张照片)这是放在我爸皮夹中的全家福,那时候我们还在宁波……

我:……你觉得他会欣赏你的哪些特点?

N:(想了一会儿)坚强?我觉得爸爸会希望我坚强。

我:坚强可以怎样帮助你面对当下的挑战?

N:不要总是难过,可以照顾妈妈,可以搞好学习……

我:你觉得这是爸爸希望你做的?

N:是的。我想他肯定希望我们都好好的。

(二)参与和妈妈的新生活

在小N的言谈中,她对自己的父母一直充满了敬佩,觉得他们都是长辈中有主见有想法的人。在辅导后期,小N聊及妈妈对接下去生活的打算:开一个夜宵店或甜品店。起初小N觉得可能是因为爸爸去世,家中有经济压力,她很担心自己会成为妈妈的负担。我引导小N参与妈妈的话题,和妈妈一起讨论开店的准備……小N逐渐明白,妈妈在积极地建设新的生活。虽然后来店没有开起来,但是小N能够和妈妈一起协商家里的一些事宜,这让她很有参与感,觉得自己能够做到爸爸希望的那样,照顾妈妈,不成为妈妈的负担。

辅导反思

本案例中的高一学生小N,在经历父亲意外去世的过程中出现的哀伤反应对其学习、生活等产生了不良影响。根据哀伤辅导相关理论,运用“书写性治疗”“介绍逝者”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哀伤辅导,使其内心积压的情绪得到疏解,能够接受父亲已经去世的事实,尝试适应没有父亲的生活,改善生活、学习状态。

哀伤作为一种情感反应,分为正常哀伤反应和延长哀伤障碍。前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减弱,后者则是在失去亲人6个月后出现强烈的、持久的哀伤,对个体生理、心理功能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是一种病理现象。青少年面对重大丧失,经历哀伤过程中,因为身心的不稳定、不成熟,加之本身学业压力较大,如果此时没有经过良好的引导,缺乏社会支持、情感支持等,内心的哀伤情绪得不到健康的释放,将会对之后的生活适应等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的重要生活场所,教师和家人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状态变化,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情绪疏导,使其能够安心地学习和生活。

陈维樑等人将体验丧亲后的哀伤分为三个阶段:

小N初次来访是在父亲去世2个月后,从小N的表现看,她已经度过了否认、不接受亲人离开的“震惊与逃避”阶段,正处于退缩以及对逝者无限的忧伤与思念的“面对与瓦解”阶段。她不断回忆和父亲生前的相处,重复悲伤、丧失的体验,描述中将父亲理想化,美化父亲的一切言行,由此反复自责自己在父亲生前和他关系不够好,忽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产生比较明显的内疚感。辅导教师采用书写性治疗——给父亲写一封信及以父亲的口吻给自己回信,引导学生向父亲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得到”回应。

家庭作为青少年的核心社交圈,应该是青少年最有利的情感支撑,但是作为家人,同样面对着亲人去世这一重大丧失,一样会有强烈的哀伤反应,因此家庭此时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的人际支持资源。此时有必要鼓励学生去发展家庭外的积极关系,既能从中得到必要的情感支持,又能转化部分哀伤情绪,还能为学生适应新生活提供承接的力量。在本案例中,辅导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重建家庭支持之外,还积极引导和协助学生建设学校支持,呈现了较好的辅导效果。

特约编审/苏林

猜你喜欢

辅导情绪爸爸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情绪认同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