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蔺宝钢:真题真做是培养学生应对社会能力的最好教学方法

2022-05-30

设计 2022年16期
关键词:学科艺术文化

采访人:李 杰 李 叶

受访者:蔺宝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蔺宝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教学名师、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首批文化艺术领军人才(美术领域唯一入选);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国家科技进步奖终评、长江学者评委。先后参加全国7届、9届﹑10届、11届、12届、13届及《2008北京奥林匹克美术大会》《2013韩国第二届国际(18国家)造型设计展》荣获金奖、《第11届中国艺术节优秀作品展》《全国首届壁画大展》《2012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等国际、国家级展览十五次。大型雕塑《千秋雄关》获全国第三届城市雕塑成就展46件,无级别优秀作品大奖(最高奖)。获陕西省政府奖——人文社科奖一等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科学技术三等奖、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艺术基金、部、省重点、面上11项,出版专著6部。

《设计》 蔺宝钢

《设计》: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的基本情况及学院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内教学特色。

蔺宝钢:历史沿革与现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内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为国务院批准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1996年成立于建筑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02年并入当年成立的艺术学院,相继扩展形成雕塑、摄影、视觉传达、工业设计、绘画、艺术与科技等九个本科专业,设计学、美术学、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艺术设计、风景园林、工业设计3个专业硕士点,也是陕西省综合类院校最早设置设计学硕士点的单位(2002年硕士招生)。学院秉承我校创办国内首个建筑学学科(梁思成为首任系主任)的办学传统,融合设计、规划、环境等一流学科优势,经过26年建设,已成为以西部城乡环境、丝路文化艺术设计研究与创新实践为特色的高层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我院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3个(环境设计、雕塑、视觉传达)、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及陕西省名牌专业(环境设计),环境设计专业连续七年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5★+专业,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二并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评为A级专业。同时拥有省级人文社科基地、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重点实验室;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一流课程2门、精品课程8门;出版教材50部。

师资团队:拥有陕西省首批哲学社会和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青年拔尖共3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名师2名;教授21名(二级、三级各两名),副教授24名,相关学科博士生导师5名;博士学位教师53名。师资中具有艺术类教育背景的占6 5%,具有跨校、跨学科经历的占35%,学缘结构涵盖设计学、美术学、工业设计、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

學科内涵:注重艺术学、风景园林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相互支撑、补充,以现代城市环境与景观艺术相结合为基础,以中尺度环境设计为主体,以生态为设计核心,以地域为设计特征,以空间为设计骨架,确立了“文化性、艺术性、科学性、工程性”相结合的学科特色。

教学特色:环境设计专业以城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为优势特色方向,重点面向西北地区城乡环境建设、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生态景观修复等领域的关键问题,开展理论研究、设计应用、技术支撑与成果转化,形成了西部人居环境设计、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西部景观设计、生态技术为核心方向的教学特色。

成果转化:近五年,承担国家艺术基金、社科(艺术学)基金、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等国家级项目12项;完成具有文化地标性的城市中心广场设计、大型城市雕塑50余项、西安地铁1、2、3号线站点壁画百余幅等重点项目3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2项及科学技术奖、人文社科奖一等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等15项,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5项,出版著作80余部;在国内率先推出城市雕塑评价体系、水景观国家规程和轨道交通标识设计规程等系列成果,高效服务于西部城乡文化景观建设。

人才培养:学生获国际最高级别学科竞赛——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竞赛第1名、评委奖7项,国际建协UIA设计竞赛优秀奖1项,以及其他国际、国内重大学科竞赛最高奖百余项。

《设计》:贵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您认为优势是什么?存在哪些方面的劣势?

蔺宝钢: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学科交叉、复合型师资队伍。①通过工程实践、科研项目有效提升教师工程教学和科研能力,突出培养创新实践应用型教师队伍;②创造条件激励教师跨学科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引进建筑、规划等学科背景的师资充实研究生教师队伍。目前,具有建筑学科背景的教师已高达50%,充分体现了所依托学校学科特色。③聘请国际知名并主持重大实践项目的教授承担实践教学,连续两年聘请美国北卡罗纳州立大学终身教授Billy Lee、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Bryan Macfarlane等联合教学实践,拓展学生国际学术视野。

有效的教学改革:形成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到“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工程实践”三阶段的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学生的科研素质、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大为提高。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深化改革;突出“思想价值引领”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解决了艺术类人才面临的创新应用不足的突出问题:

1)解决了非专业美术院校过于沿袭专业美术院校教学模式、忽视所依托学校特色、与当下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及城市建设契合度不够、应用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城市文化建设对艺术类创新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造成就业困难。

2)解决了传统美术院校多为师傅带徒弟方式、自我满足、个人意识太强,应用服务型的观念不强,有效改变研究生参与学科竞赛兴趣不高、参与导师实践课题项目热情度不够、实践能力弱的问题。

解决了非专业美术院校过于依赖从专业美术院校引进师资、未能依托学校自身优势资源、造成师资学缘和学历结构单一、难以胜任发挥不同学校自身特色培养多元化创新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问题。

不足之处在于:课程设置任务过重,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欠缺,影响到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拼劲不足。

《设计》:贵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协同体现在哪些方面?

蔺宝钢:有效利用交叉学科师资优势、协同创新重构“文化、艺术与工程相融合的重创新与强实践”的课程体系,具体体现在:

①重构课程体系,增加“文化、工程类”相关课程,应对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开设“综合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城乡环境设计原理”等,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与特色、建筑学类相关课程,强化学生“文化性(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艺术性与工程性”的综合性训练。

②实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设计和设计实践模块,通过将大量城市文化建设中重大(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为主)的实践项目引入设计实践模块,真题真做,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综合应用能力不强、实践能力偏弱的问题。

③强化实践教学课时量,加大社会实践比例,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设计》:“产学研”结合方面有怎样的属地特色?毕业设计如何与学院办学特色相结合?

蔺宝钢:我院在产学研方面,重点引导鼓励教师积极主持服务于区域城乡文化建设的横向课题并要求教师将实践课题引入课堂教学,带动学生身体力行,更好的使学生意识到设计服务与社会的落地特性,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服务城乡文化建设中其特有的设计方法与应用重要性,从而有效提升和解决学生实操能力和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也选择性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外高水平的学科竞赛,结合真题真做选题与高水平学科竞赛有效结合。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更培养学生追逐学科前沿的学术视野与高度。

环境艺术毕业设计主要集中在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科链群,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走出一条服务于城市文化建设并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设计与实践应用能力。

《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表现出哪些问题?对教学、科研和产业提出哪些要求?如何看待毕业设计未来的改革需求?

蔺宝钢: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问题是:对社会了解不够,对实际课题分析应用,特别是在实践层面和实操层面能力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真题真做。通过实际的科研课题融入到毕业设计中,可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应对实际课题的设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锻炼和提高。真题真做是有效培养学生应对社会能力的最好教学方法。改革方向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真实课题设计全过程的能力。

《设计》:毕业设计是偏向概念性设计?还是企业项目的需求多?如何平衡获奖、实践项目、教学主题?

蔺宝钢:我们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是以横向课题为主,努力做到真题真做。第二种类型就是针对竞赛课题,依托课题应用性为主的实际项目做设计参加高水平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学术视野,坚决反对假题假做现象。

《设计》:您认为学生们在设计中应该如何协调“国际化”和“本土化”?如何树立起基于文化自信的设计自信?

蔺宝钢:设计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不是核心问题,最好的设计就是被大众所认可。因此,学生们首先应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文化修养的全面提升,在设计中首先应该尊重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并加以最大程度的传承与传播;以文化带动和积极服务于地方城市文化建设;为城市创造文化精品工程,为城市打造精神文化名片,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就是用我们的设计作品充分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

《设计》:学生终将走向社会,承担他们的责任,您希望他们有何作为,有什么嘱托?

蔺宝钢: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首先是希望他们能够以自己所学的专业之长服务于社会,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服务城乡建设中能够坚守职业操守和应有的社会担当;能够在专业学术高度追求与就事论事应付设计单一追逐经济利益的矛盾中坚持自己的理想,通过一件件精品设计为人类提供美好人居生活环境,为美丽城乡家园做出贡献,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彰显文化自信,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圆廊——历史的倾诉者

设计为了纪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逝世的人们。在基辅市周边一片广阔无垠的田野当中,建造了一个圆形的纪念性景观。景观广场庄严肃穆,外观由两个同心圆与十字形道路相交叉而组成。同心圆具有人们心连心共同重建新的家园的寓意,十字形道路则是一个“+”的符号,象征医疗救护的意思。除此之外外圈的圆形具有游览长廊的功能,人们可以在此处乘凉休息,观望四周。内圈的圆则是一个纪念性的空间,内圈圆的中心有一个高的金属质感的长方体镂空纪念碑。

纪念碑上面刻满了核事故中去世的居民和英勇救灾的消防战士。人们看纪念碑的同时会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圆形的纪念长廊与十字形的道路相互契合,给人一种严肃的氛围感。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当年核事故带来的危害以及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从而会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保护地球的环境,防止核事故的再次发生。

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设计者:徐健康

指导老师:王葆华

指导老师评语:设计理念比较新颖,该作品体现作者的原创性。在制作过程中,作者参考的元素很多,同时,能巧妙的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创作中,此举值得学习。色彩整体搭配较和谐,结构严谨。

森林邂逅之旅

该设计为乌克兰基辅周边小镇的森林观光度假景观带设计。设计建立在场地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以森林集体户外活动为基础,以林中小屋为特色,利用不同建筑组团打造集户外素质拓展、观光娱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度假野营圣地。该设计在不破坏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的情况下,利用建筑在原有自然结构的印记网络上提供了一次进入景观的奇妙之旅。设计旨在让人们与自然邂逅,帮助人们重拾与自然的联系,最终希望森林旅游成为乌克兰城镇居民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设计者:金蕴莎

指导老师:王葆华

指导老师评语:该设计是规划设计与景观相融合的一次尝试,设计策略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面对自然,我们能做的就是与其握手言和,不断摸索掌握它的规律,让人们享受自然的美好,用设计化解矛盾。

望寻——地景艺术的呈现

望寻的設计理念创造出富有艺术气息的瞭望露台,在重要位置进行排列以后形成具有美感的阵列形式,使得游览者能够体验到艺术以及大自然的美。

可以欣赏到在山地环境下的景观,如四季的梯田,五彩斑斓的花卉,成片的茶田,呼吸新鲜空气,融入大自然使得身心得到放松,回归自然还可以体会到大地景观艺术在规则排布下给人带来的美感以及享受。

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设计者:张征宇

指导老师:王葆华

指导老师评语:该设计方案为景观瞭望露台设计,在满足瞭望露台应有的观赏功能的同时,加以大地景观的性质,进行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加以当地文化以及景观的认识,可以使得整体设计更加符合当地特色满足瞭望露台应有的观赏功能的同时,融入居民以及当地的文化,使得更具有当地特色和乡土气息更加多元化,本土化。

大地艺术的概念:大地艺术,是"由极少主义艺术的简单形式发展而来的。大地艺术家主张返回自然,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

此设计在融合眺望的概念之后,对整体的体块进行删减,形成矩形的空间,体现简约的美感。

猜你喜欢

学科艺术文化
【学科新书导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