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球同此炎夏

2022-05-30陶恺

看世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摄氏度气温高温

陶恺

2022年7月31日,葡萄牙里斯本马夫拉,一名消防队员在阿塞奇拉佩奎纳村灭火

热热热热热!这个夏季,高温席卷北半球。

尽管每年夏季都对热浪奔涌及其次生伤害有所耳闻,但今年的酷热,似乎有些不同:走在路上时,即便早有心理准备,还是能明显感觉到那令人无处遁形的炙烤;刷刷手机,关于“几十年一遇高温”的措辞满满当当……

由于地理位置、应对习惯等因素,多数中国人感受到的酷热可能只是“小菜一碟”。而对于一些欧美国家及岛屿国家来说,今年的漫漫苦夏才是真正严酷的考验,“环球同此炎夏”的感受,大概从未有此刻清晰。

突破红线

7月15日,英国发布了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并直接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英国的《镜报》更是直接用了“Meltdown”(融毁)这个词,来形容此番遭遇的热浪:7月18日、19日,英国气温将超越40摄氏度,刷新2019年38.7摄氏度的记录—到了19日,伦敦希思罗机场记录的气温果然突破40摄氏度大关,到达40.2摄氏度。

英国的“大惊小怪”不是个案。7月17日,法国气象部门也拉响了警报:15个省份高温红色预警、51个省份高温橙色预警(法国本土划为96个省)。“红色预警”省份中,还包含了过往以阴冷著称,历史最高温度不超过25摄氏度的布列塔尼地区—这个地区过去一直以夏季的凉爽作为度假卖点。

相比英法,南边的葡萄牙、西班牙更是热浪滚滚。两国部分地区的气温一度飙升至47摄氏度。

印象中一向凉爽甚至寒冷的北欧,也正与持续性高温短兵相接。自3月南北极“史无前例”同时出现极端高温、北极部分地区气温升至30摄氏度后,7月的北极圈已经“轻松”到达30摄氏度,挪威、瑞典这样的北欧国家,也进入了连续多日33摄氏度以上的炎热日常。据世界气象组织估算,北欧地区的气温比往年同期至少要高3~6摄氏度。

高温不止攻陷欧洲,北美大陆也一样难逃。7月中旬,美国南部、东部的近百个监测站都刷新了历史高温纪录,而芝加哥、新奥尔良、亚特兰大这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尤其受关注。

挪威、瑞典这样的北欧国家,也进入了连续多日33摄氏度以上的炎热日常。

炽烈的太阳下,温度表一次次突破各个地区的历史纪录红线,突破人们的习惯与心理防线,引爆一连串烫手的问题。

空调续命?

气温升至40摄氏度之后,伦敦东部地区发生了多起火灾,消防局启动了“重大事件”警报;位于东部郊区的温宁顿村,因高温干燥发生的火灾,一度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葡萄牙与西班牙,则陷入难以平息的林火中。

高温、火灾、烟雾,严重影响了上述国家的交通:英国发布的紧急状态警报下,地铁、火车等轨道交通系统为避免高温变形带来的危险全部降速、减少班次,倡导民众“非必要不出行”,不要随意旅行或试图在户外“晒日光浴”;西班牙则停止了全部受林火波及区域的交通。

更残酷的还有高温带来的死亡。截至7月21日,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高温致死数字已攀升至1700多人。

如果了解历史,会发现上述数字并不惊人。2003年,高温就曾在法国造成1.5万人死亡。后来法国疗养院总结教训,为房间配备空调,安装额外的通风系统,适时用洒水器冷却建筑外墙,总算降低了高温的毒害。

对于“空调续命”的我们来说,发生在发达国家的“热死”似乎有些难以理解:如果林火难防、室外温度难控,为何这些国家不在室内普遍使用空调?

事实上,富足的欧洲国家空调拥有率极低。根据去年的数据,只有约6%的欧洲人家中拥有空调。除了气候的原因,欧洲家庭少装空调还因为空调安装费极高,甚至远高过空调本身。安装以后,电费又是一笔庞大的支出。由于欧洲广泛使用清洁能源或核能发电的原因,电的成本较高,像德国1度电约花费3元人民币,是中国的五六倍。

而更重要的阻碍因素,还来自欧洲对建筑外观的保护。在一些欧洲国家,若想在公寓外墙悬挂分体式空调的外机,属于“改变外立面外观”的行为,需要征得整栋楼房业主的同意。如此,从需求习惯到性价比,空调都不易普及,也难怪如今热浪袭来,欧洲人相当被动。

没有一个夏天不可逾越?

为什么今年如此炎热?一种说法是,地球的升温来自太阳辐射热量的升高。如果按照每隔11年太阳磁场的南北磁极翻转一回、太阳黑子耀斑等物质变化剧烈的规律来看,近几年确实处于太阳的活跃期,似乎“热一点”理所当然。

但更多的人还是归咎于温室气体排放。有研究称,“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使南亚热浪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30倍”。

如果是有心之人,或许已经从过去日子里的异常高温中嗅到了这个夏天不一样的气息:

2021年5月24日,一向算是“北国风光”的俄罗斯叶卡捷琳堡气温攀上34.2摄氏度,莫斯科更是追平了120年同期最高纪录—曾经,这些俄罗斯城市平均气温只在25摄氏度上下而已。

富足的欧洲国家空调拥有率极低。

2022年4月30日,太陽发出了一个强大的太阳耀斑

2022年7月5日,美国干旱危机持续,畜牧业受影响

今年3月,印度迎来了1901年以来最热的一个3月。到了4月,亦如此。

同样在4月,巴基斯坦经历了“没有春天的一年”,直接飙到47摄氏度,是北半球当日最高气温。

酷热的夏天,是不是“熬一熬”就过去了呢?是不是只要躲在开足冷气的房间,等待日历翻到10月、11月或更晚,就能“自然凉”了呢?

天气终将转凉、季节定会更替,但高烧的夏天无法毫无代价地逾越。除了那些死于暑气的人浓缩成数字、再也不会回来之外,还有成千上万无法开口、不被统计的植物与动物。“高温灭活”让美国堪萨斯州一家农场中的2000头牛被活活烤死,让途经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高空飞行的鸟类被热烫的空气“击中”,从空中掉落摔死。

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最新评估,如果现阶段人类还不能重视起来,严格限制碳排放量,那么洪涝灾害、庄稼歉收、水资源枯竭、湿地雨林退减等现象“在未来数十年将显著增加,疾病传播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

如果说这些都太宏大而遥远,是“全人类的事”,那么高温天气引发的生活不便,我们或许都有所体会:被空调轰鸣声吵醒的午夜、浑身黏腻相伴的白日……气候变化剥夺舒适、绑架睡眠、抢夺专注。抛给自然的一切,终将被如数归还。

环球同此炎夏,环球休戚与共。为环境、为高烧的地球做点什么吧,趁一切还来得及。

特约编辑姜雯 jw@nfcmag.com

猜你喜欢

摄氏度气温高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全球高温
守护1.5摄氏度
适应气候变化:气温上升3摄氏度的世界无安全之所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高温来袭,警惕寒湿作祟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跟踪导练(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