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普通高中生,考哲学才能毕业

2022-05-30白莉莉

看世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科目哲学法国

白莉莉

2022年6月15日,法国里昂学生参加毕业会考哲学考试

法国也有高考吗?

很多人都以为法国的高中会考和国内高考一样,所以把法国的高中毕业会考(Baccalauréat,简称Bac)称为“法国高考”,但这其实并不严谨。

法国高中会考这个词(Baccalauréat)来源于中世纪拉丁语,由“见习骑士”和“戴上桂冠”两个单词组成。法国高中会考和中国高考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的高考是你考的分数越高,越能进好大学,且没有“通不通过”“挂不挂科”的说法的。

但法国高中会考就有。在法国,Bac是证明你高中毕业合格的一本证书,也是继续高等教育的一块“敲门砖”。

从词根上更通俗地解释一下,中国的高考是一种竞考,用法文词来说,叫“Concours(竞争)”,考试目的不是追求“合格”,而是需要获得足够出色的成绩。只有分数足够高,才有机会进入高校预先规定的名额范围,才有可能被高校录取。

2019年6月17日,法国斯特拉斯堡,高中毕业考试正式开考

而法国的“Bac/高中毕业会考”则是一种“考试”,法语叫“Examen”,不受预定名额限制,考生只要达到规定的合格成绩,即通过考试,或被录取,即可获得相关的文凭证书。

当然,法国Bac考试也有挂科和不通过的情况出现—2022年,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的考生人数为664,300,总体通过率为91.1%,但这个数据对比2021年的通过率,却低了2.8%。

也就是说,只要你不是“终极学渣”,你都能成为超过九成通过者中的一员,在顺利拿到Bac学位后,可以自由决定是否继续深造、读书。

这三道题里,你只需要选择一道自己最拿手的题作答,就可以完成。

哲学:法国特色考试科目

其实法文词Bac,有时特指“业士文凭”,那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合格的年终考试。如bac de philo(哲学文凭考试),就是一种所有文凭学生不论种类皆要参加的考试。

高中会考中,“最具法国特色”的学科可以说是哲学了。

哲学考试,是法国所有高中生毕业时,需要面对的第一难关。不管你是学文科、理科还是经济管理方向,不管你参加的是普通考试、技术考试还是职业考试,哲学都是必考科目,且作为每年6月考试的第一门科目,从早上8时考到中午12时,足足考满4个小时。

法国高中会考的哲学传统,最早起源于拿破仑。1799年,拿破仑上台后开始了一系列旨在加强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教育領域也不例外。1808年,法国设立高中毕业会考,第一门科目定的就是哲学。

为什么拿破仑当年非要把晦涩难懂的哲学,定为法国青年必须掌握并接受检验的学科?有一种说法是,拿破仑本人在年轻时,深受孟德斯鸠、卢梭这些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他希望未来法兰西之青年能“关注人类与现代社会之困境”,并为理想社会提供思辨性的想法和方案。

那么放眼整个欧洲,还有像法国这样热衷于把哲学作为考试科目的国家吗?哲学专业杂志《Philo mag》曾做过一个“欧洲哲学课程地图”,这个地图显示,在瑞典、德国、荷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哲学只是一门选修课,在比利时、爱尔兰、波兰等国根本不教哲学。

但法国也算不上欧洲最重视哲学的国家。据悉,在奥地利和葡萄牙,哲学必修时间是两年,斯洛伐克、意大利和保加利亚则是三年,法国学生只需要在高中学一年哲学课,就可以参加高中会考了。

不过长达4个小时的哲学考试,对法国学生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折磨”。考试形式简单到离谱—共有两道主观论述题和一道根据材料写评论的主观题。这三道题里,你只需要选择一道自己最拿手的题作答,就可以完成。这也不免引起不少人的异议:“一道题,就能体现你的哲学和思辨素养吗?”

巴黎圣日耳曼球星基利安·姆巴佩

法国的哲学考题,或许和中国高考语文的作文题一样,每年都能收获一波海量关注+热议。

“一题定性”的考试方式是否合适,目前业界也存在较大争议。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法国教育部门的初衷,是培养独立思考的公民—1922年9月26日法国教育部发布的法令中,就明确将哲学的作用定义为:“通过反思,学习自由”,是“公共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旨在培养“开明”的公民。

关注的不是知识

巴黎圣日耳曼球星基利安·姆巴佩看了眼试卷,然后从三道哲学题中选了第二题—“我们总能论证我们的信仰吗”作答。用他的话来说,“我可以论述我对足球的信仰,所以我看都没看,直接就选了第二题”。

姆巴佩参加高中会考那年是2016年,当时的哲学科目的三道考题分别是:

1.为了实现公正,服从法律就足够了吗?

2.我们总能论证我们的信仰吗?

3.解释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48年著作《漫谈》(Causeries )节选:“即使在描绘真实对象的时候,画家的目的也绝不是展现对象,而是在画布上创造出自己希望的画面。人们通常在绘画主题和画家的作画方式之间做出区分,从审美经验出发来看,这种区分并不合理。”

不管法国学生是否看懂,反正不少中国网友当年已经在网上吐槽:“这题出的,我都被绕晕了!”

如果非要把法国的高中会考和中国的高考扯上关系的话,那么法国的哲学考题,或许和中国高考语文的作文题一样,每年都能收获一波海量关注+热议:从2013年的哲学题“我们对国家有什么责任?”、2014年的“人们是否应该为求幸福穷尽一切?”,到2015年的考题“尊重所有生命是一种道德义务吗?”“我是由我过去经历所塑造的吗?”“个人意识只是对个人所属社会的反映?”,再到2022年新鲜出炉的“艺术实践是否能改变世界?”“应该由国家来决定什么是‘正确吗?”,考的不是之乎者也,考的是思考、生活、邏辑和决心。

巴士底狱广场灯塔咖啡馆

根据我和法国朋友打交道的经历,法国人对问题的反思意识,确实在老外中“独一档”。对于那些业已成律的习惯和规则,他们普遍具有反思和抗争意识,最爱问的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想)?”

这也难怪,在法国,工作强度一高,普通员工就想躺平,地铁更是一言不合就罢工。对于自身权益的看重,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注,或许已经让法国人成了这个星球上“批判系数”最高的一群人。

你很难不把这种思维定势,和那些看似捉弄人,但确实值得深思熟虑的哲学题联系在一起。光在巴黎,就有十多家以哲学为主题的咖啡馆,整个法国算下来至少有数百家哲学咖啡厅,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巴黎第四区巴士底狱广场灯塔咖啡馆。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大平,曾解释过法国人为什么这么重视哲学:“与法国自启蒙时代以来深厚的哲学传统有关,也与这个国家自拿破仑时代以来对于哲学教育的高度重视有关。他们让年轻人关注的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意义—这种教育和考核方式,不要说和今天的中国比,就是放在西方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

“你看法国会考出的那些题目,‘我们活着是为了幸福么?‘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没有国家我们会更自由吗?……你说它们是不是高深的哲学命题?也许是,也许算不上。无论如何,法国会考出这个题目,显然不是指望中学生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写出一篇逻辑严密、思想深刻的鸿篇大作,而是期望他们给出个人体验式的表达;其前提是,那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不乏对于抽象问题的实际追问;至少,他们不会在知识学上找到那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而这样一种出题套路,表现出的是法国教育工作者坚持将理论与生活、抽象与具体紧密结合的决心。”

责任编辑何任远 hry@nfcmag.com

猜你喜欢

科目哲学法国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法国(三)
法国(一)
菱的哲学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法国浪漫之旅(二)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