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记》三教合一思想研究综述

2022-05-30凌叶晓

艺术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评点合一主旨

摘要:《西游记》的三教合一思想与小说各方面的研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说的三教关系、评点本、主旨等研究都与之密切相关。然而,其中也存在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如在宏观层面缺乏专门的论述,在微观层面对相关概念的解释比较模糊。因此,学界有必要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与优化,以促进《西游记》学术史的完善与发展。文章主要对《西游记》三教合一的思想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西游记》;三教合一思想;儒;释;道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8-0-03

《西游记》作为明清神魔小说的重要代表,因其漫长的成书过程和儒、释、道思想汇流的特点而呈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意蕴,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亦是该小说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此,学界有必要对小说的三教合一思想进行系统而科学的专门研究,但是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史尚未得到梳理。因此,在全面查阅相关文献的前提下,笔者在此展开《西游记》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西游记》三教合一思想(三教合一思想包括三教关系、三教融通、三教同源等方面)的专门论述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李谷鸣围绕《西游记》的“佛道之争”[1]问题,否认了三教合一思想在小说中的存在。以此为开端,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继续深入,且经常伴随着对小说三教关系的讨论。另外,《西游记》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涉及三教合一的思想,如评点本、主旨等,并呈现出紧密相关的研究态势。总体而言,《西游记》三教合一思想的专门论述较少,大部分论述零散地分布在小说其他方面的研究之中,因此,在概述这一板块的研究时,较难将三教合一思想从这些方面剥离出来,这也从侧面预示着如果《西游记》三教合一的问题得到解决,《西游记》各个方面的研究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概括而言,学界对《西游记》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可分为四个方面:第一,直接對三教合一思想中的三教关系进行研究;第二,与《西游记》评点本的研究相结合,以分析清代的评点本为重点;第三,与《西游记》主旨的研究相结合,以心性学为重点;第四,与典籍相关联的研究,以考证的研究思路为主。

1 三教关系研究

就小说三教关系的研究来说,这一研究内容大致经历了从忽视或回避到重视儒家思想的过程,小说中三教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且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观点一直占据主流,尤以兰拉成“儒为立本,道为入门,释为极则”[2]的观点为代表,至于佛道轩轾的问题,尚处于争议之中。

《西游记》三教关系方面的研究始于1985年李谷鸣对小说“佛道之争”[1]问题的讨论。他根据书中敬佛而讽道的情节,认为小说所体现的是佛高于道的思想,由此李谷鸣彻底否认了小说中的三教合一思想。1989年,吴承学也认为《西游记》是一部重佛轻道的小说,但又认同历代对小说三教合一思想的评价。他只从佛道融合这一角度对小说的三教合一思想进行了探讨。1994年,花三科在吴承学的基础上,第一次对小说三教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他从儒学的本质出发,补充了《西游记》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并根据小说的结构布局,认为作者吴承恩有意将儒学作为小说“三教会流”[3]的基础。花三科认为《西游记》是一部“佛表道里儒骨髓”[3]的小说。

2004年,兰拉成从小说的人物与情节方面论述了小说“儒为立本”[2]的思想,接着依据道教对人物的影响和情节的推动来看,他认为小说体现了“道为入门”[2]的思想,最后根据小说中佛法的至高无上与师徒四人成佛的终极目标来阐明了小说“释为极则”[2]的思想。概括而言,《西游记》中的三教地位并非平等,而是“儒为立本,道为入门,释为极则”[2]的关系,这一观点为冯霞、肖菲、王泽颖等学者所赞同,并成为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

不过,学者郑巧玉注意到了三教之间相融却又相互独立的关系,这一观点使得《西游记》三教关系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孰高孰低的论争。另外,雷会生与李克臣在辨析“三教归一”[4]概念的前提下,持小说三教关系平等的观点,为三教关系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想法。

2 与小说评点本相联系的研究

就与小说评点本研究相联系的角度来说,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西游记》评点本如何体现三教合一思想,第二类是评点者与小说三教合一思想之间的关系。

关于第一类,有学者从宏观层面入手,也有学者从微观层面入手,主要论证评点本的三教合一思想,这里分别以胡淳艳和楼顺忠为代表。2007年,胡淳艳认为《西游证道书》《西游真诠》《西游原旨》等评点本中特殊的批语与明清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潮有重要联系,因而清代的《西游记》评点本出现了类似的特征。2008年,楼顺忠以《西游记记》为研究对象,认可该评本中“三教同源”[5]的思想,通过引用其中评点者自创的词曲,论证了评点者熟练运用三教典籍的高超水平,并认为这些词曲表现了小说中三教思想的自由交融。此外,学者王欢、陈博亦从细节入手论述了《西游记记》的三教合一思想。

关于第二类,有学者将三教合一思想视为评点者的创作动机,也有学者将其视为创作视角,且随着小说三教合一思想研究的深入,学界对创作动机的研究点愈加重视。2007年,秦川从具体的《西游原旨》读法入手,以《西游原旨读法》为文本分析,认为宣扬三教合一思想是评点者的创作动机。与秦川不同的是,王冉冉于2008年将三教合一思想视为评点者的创作视角而非创作动机,并且认为这一视角为明代的评点本所特有,清代的评点本并不涉及三教合一的思想。

3 与小说主旨相结合的研究

就与小说主旨相结合的研究来说,这一内容始终伴随着学界对三教合一思想的认识变化。

前期,学者将小说主旨与三教合一思想相联系或者将主旨视为三教合一思想中的心性学,这里分别以美国汉学家浦安迪和国内的郭明志为代表。1987年,浦安迪将这一思想与小说的主旨相关联。他注意到三教合一与《西游记》有重要关系,并认为三教合一思想是儒、释、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这三家的术语在心学这一体系中能够互相交流,因此,他将三教合一的思想产物——心学(新儒学代表)作为阐释小说寓意的理论基础。由此,浦安迪根据书中大量心学术语的提示,将小说的中心指向个人在自身内部意识之完整。与浦安迪研究思路不同的郭明志,则依据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回目标题以及诗词韵文,将三教合一思想中的心性观视为小说的真正寓意,随后冯巧英、杨国学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

后期,有学者将小说的主旨视为三教合一思想中的三教关系或是某一立场的三教合一,如2003年,王新建根据小说人物形象和情节设计,将《西游记》的主旨划分为三层含义,其中第二层含义即为三教合一思想:融合儒释道文化思想,其中佛为主导,儒为基础,道为辅助。李安纲亦将三教合一思想与小说主题直接关联,与前者不同的是,他将主题进一步细化到了三教合一与性命双修上。另外,还有学者提出了类似于三教合一的“三教归一”观[4],并将其视为小说的主旨。

4 与典籍相关联的研究

1993年,徐朔方针对柳存仁提出的观点,认为他所引诗文中的术语和表达的方式为佛家所有,体现了以佛为主的三教合一思想。1996年,李安纲指出《西游记》的三教合一思想源于某一部重要典籍,前者是后者的艺术表现,认为该典籍代表着最完善的三教合一思想,这为《西游记》三教合一思想的具象化研究提供了确切的理论框架和文化依据。

5 总结与反思

关于《西游记》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学界专门论述还比较少,既不够全面,也不够科学。另外,《西游记》其他内容的研究多有涉及三教合一的思想,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小说本身的复杂性和学者对三教合一的概念较为模糊,某些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宏观层面,学界尚未意识到要对小说的三教合一思想进行专门、系统的探究,导致该方面的研究不能有效地反哺《西游记》在宗教、评点本以及主旨等方面的研究。竺洪波先生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成书、主题等方面的研究虽然丰富,但各个板块之间缺少整体联系,它们只在各自的层面展开论述。同时,小说评点本的研究也不够全面,其中,缺乏历史感的意识导致一些低层次结果的出现。鉴于此,学界应当重视《西游记》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将其视为连接小说各个研究板块的重要线索,为把握明清评点本的研究提供一个合适的历史尺度,进而推动《西游记》学术史高质量发展。

在微观层面,学界主要存在概念不清、对评点本不够重视、跨学科研究尚不成熟、对小说三教合一思想定位不够准确等问题。

5.1 概念不清

这一问题主要反映在对三教合一的误解上。三教合一中的“教”应当是“教化”之义,这更符合中国古代汉语的习惯[6];也有学者将三教合一与三教合流混用,这也存在问题。结合李四龙的观点,“三教合流”指的是儒、释、道三教碰撞与交融的历史性过程[6],而三教合一是三教合流发展到顶峰时的思想结果,所以三教合一与三教合流是不同的概念。另外,许多学者对三教合一的理解不够全面,他们通常将重点放在“合”字上,如浦安迪将三教合一中的“合”字解释为结合;或者将重点放在“一”字上,如雷会生与李克臣认为三教合一中的“一”是一体的意思。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三教合一的“合”是指三教的融合,但各自又有所不同,“一”是指三教在某些方面存在一致性,而非一体的状态。

5.2 对评点本不够重视

学者对《西游记》三教合一思想的论述不仅偏少,还往往只建立在对正文的讨论上,在论文的参考文献中也很少涉及《西游记》的不同版本。因而学者容易脱离相应的时代背景,以今人之思揣度古人之思,最后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难以探究三教合一的真實内涵。对此,学者应当重视并利用各个评点本的评语,在结合正文和其他研究的基础上,对小说的三教合一思想作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5.3 跨学科研究尚不成熟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时,未将结论落在古代小说的领域内。由于有些学者对古代的某些社会现象缺乏透彻的了解,产生了一些有问题的研究成果,如兰拉成用“儒为立本,道为入门,释为极则”[2]一句概括《西游记》中的三教关系。实际上这句话源于黄宗羲对晚明某一特定事物的评价,并不适用于小说《西游记》的研究。由此可见,学者应当在准确把握其他学科内容的前提下进行跨学科研究,也应当始终坚持以小说学为本位的立场。

5.4 对小说三教合一思想定位不够准确

《西游记》在各方面的确蕴含了三教合一的思想,但如何看待这一思想在小说研究中的地位,需要学者进行深入思考,并作出恰当的定位。然而,有些学者直接将其视为小说的主旨或评点者的创作动机,这一看法拔高了小说中三教合一思想的地位。根据小说的成书背景和评点者所处的时代来看,《西游记》的三教合一思想是当时社会思想的缩影。学者若要把握好小说研究的历史感,就需要参考古人的思维,将三教合一思想作为重要的研究视角来分析各种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对该方面的研究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明晰三教合一的概念,这不仅需要扎实的古代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现代哲学中的逻辑学理论,这样方可把握好三教合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重视并合理利用《西游记》的各个评点本,从中提取值得借鉴的思考视角(可借鉴浦安迪的研究思路),将古人之思和今人的治学方式相结合,系统且全面地研究小说的三教合一思想。

第三,完善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这需要充分准确地了解古代的哲学、历史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知识。《西游记》是一部融汇百家的鸿篇巨制,只有在充分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严谨科学地理解小说的三教合一思想。

第四,要充分利用小说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成果,以此反哺小说其他方面的研究,可以将小说的三教合一思想视为研究视角或者思想背景,在这一期间,研究者要不断地反问自己的研究目的是什么,切勿受这一思想的影响而使得最后的研究结果背离原先的研究目的,或者脱离小说领域。

6 结语

《西游记》的三教合一思想与小说各方面的研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必须利用各种学科知识、各种文献资源对其展开专门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小说其他方面研究。《西游记》学术史的进步不仅需要及时回顾和总结以往的学术研究,还需要有的放矢地调整研究思路,更需要注重学术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谷鸣.《西游记》中佛道之争探原:兼评“三教合一”说

[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83.

[2] 兰拉成.《西游记》“三教合一”思想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8-31.

[3] 花三科.佛表道里儒骨髓:《西游记》管窥再得[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23,22.

[4] 雷会生,李克臣.以行证道:论《西游记》主旨[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29.

[5] 楼顺忠.《西游记记》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6] 李四龙.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类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8(2):43-51.

作者简介:凌叶晓(1996—),女,浙江嘉兴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明清小说。

猜你喜欢

评点合一主旨
主旨演讲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书评点讯
平淡真实显主旨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
翻译擂台(116)评点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