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2-05-30敬情勤

艺术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困境价值

摘要: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助于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推动乡村全面发展,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乡村文化产业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人才流失与意识缺乏、产业盲目开发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如何解决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重大议题。为此,文章提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要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加大文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等相关建议以应对发展困境,进而实现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文化产业;价值;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9.27;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8-0-03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百姓兴则国兴”,乡村振兴问题与经济、政治一样,对国家发展、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及现代化进程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国家越发重视基层治理,工作重心也逐渐向农村转移。乡村振兴不单指满足乡村的物质财富需求,还须以乡村文化为精神依托,实现乡村地区物质和精神的统一,而乡村文化的发展依赖乡村文化产业的支撑[1]。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不是盲目跟风,更不是利欲熏心的选择,而是适应当今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以及充实精神世界的向往的必需品。但是,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并非一路畅通,同样面临着种种困境。为此,必须明确乡村文化发展的价值内涵,分析现实困境并破解困境,从而创新和发展乡村文化产业。

1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发展的价值意蕴

1.1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解决新时代背景下的“三农”问题关乎我国国计民生之根本,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总要求[3]。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是推进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首要任务,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是文化振兴的工作重心。在总要求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是以改变村容村貌、建立乡村产业链、建设新农村、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为总目标[4]。同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乡村文化建设也是一项重点建设内容,而将文化和产业结合起来发展则是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2 發展乡村文化产业,推进乡村经济、文化建设

摒弃传统文化,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在今天屡见不鲜。乡村文化发展是否具有价值,在实践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绽放出自己的文化意蕴、特质及魅力,其所包含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也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得以证明[5]。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既是为发展农村经济,也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的改革[6]。在国家战略布局下,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是乡村发展的一个契机。因此,基层领导干部应该看准时机,将文化与各产业相结合。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能够带动地方经济。至今,在中国仍然存在乡村道路不通、医疗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即便留下一部分人,大多数也无法依靠贫瘠的资源发家致富。乡村就业岗位甚少,农民群体的经济收入缺乏保障,农业成为农民生活的重要来源。因此,打造产业化乡村,既能有效地缓解我国农民的就业问题,又能带动农村发展。另一方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信仰,乡村居民不仅需要物质财富保障自身的生活所需,还需要文化的填充,以此充实精神世界。

2 乡村文化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困境

2.1 基础设施薄弱

高质量的乡村基础设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虽然国家大力扶持乡村基层设施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部分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不利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如今,乡村基础设施薄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其一,道路建设薄弱。“要致富,先修路”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山路崎岖、交通不便,阻断了乡村与外部的经济联系。开发难度大,且成本过高,文化产业资源开发在现实面前困难重重。

其二,乡村古建筑破旧不堪。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大部分乡村传统古建筑古迹维修工作不到位,甚至存在人为损坏的现象,不利于乡村文化发展。另外,古建筑的修缮费用过于昂贵,也导致招商引资十分困难,成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一大难题。

其三,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大多数农村尚未修建公用休闲娱乐场地、公共厕所等。公共场地可以保障乡村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是凝聚乡村民众情感的关键场所,而缺乏乡村公共场地将造成乡村缺乏公共文化活动,村民人际关系淡薄。

2.2 人才流失与意识缺乏

由于乡村就业难、收入水平不高等问题,大多数农民都会选择背井离乡,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这造成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外流和青年人才流失。农村留下来的人以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为主,乡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衡。文化产业本身是人才汇聚之处,必须以专业人才和乡村特色文化相结合为依托,必须依靠团队智慧。发展地方文化产业能够为当地的青年人才提供就业岗位。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乡村村民数量、质量以及教育水平等问题的长期存在,很难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从而造成乡村村民结构失衡,老年化、空心化现象极其严重。这导致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人才支撑。另一方面,村民参与意识不强,对文化产业振兴乡村的认识不足,甚至抱有怀疑态度。由于其自身文化水平以及思想牢笼的限制,因此难以参与文化产业开发,甚至不愿意参与。而无法激起乡民参与的积极性,将使得政府或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消耗过高。除此之外,一些“非遗”的传播主要依赖当地村民的口传心授,然而,部分地区对“非遗”不够重视,宣传力度不足,只为追求经济利益,缺乏对“非遗”的保护意识。

2.3 产业盲目开发造成资源浪费

地域性差异是乡村建设过程中考虑的重要因素。乡村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也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以充实乡村民众的精神生活,促进乡村的文明发展。然而,乡村的文明建设并非十全十美,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产业盲目开发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一是由于当地政府没能有效实施监督管理职能,存在乡村文化产业园区随意停业、缺乏占用土地审批、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由于政府的盲目模仿,对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一刀切”规范性改革,忽略了区域差别等重要因素,出现了照搬工业模式、风格雷同、过度发展等问题,从而导致文化产业存在同质化发展的现象。

三是在文化建设中,政府占主导性地位,缺乏与村民的沟通,所作的决定大多从利益的角度出发,迎合大众市场,没有考虑农民的内心需要,从而造成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事实上,保持当地最原始的建筑风格、自然风景、淳朴民风是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根基。

3 创新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既是一种生产资料,也是产业创意转化的能源动力[7]。应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推动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创造经济价值,进而提升乡村传统产业附加值。从国家政策层面、经济状况、市场发展现况等方面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促进乡村文化发展、促进文化有关行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改变发展模式、推进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是国家的战略抉择。

3.1 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地域性差异环境下,推动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掘和融合地方特色,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

一是要把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本地热点产业,把乡土文化和地方特色产业巧妙、高效地融合起来,从而构建一条产业链,以文化拉动乡村旅游发展。

二是要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将文化基因融入整个商业发展进程,培育创新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文资源,使之成为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人无我有”文化。

三是把发展的文化和工业有机联系起来。按照“五化”标准,即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发展,立足本地,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发展特色工业。将传统的人文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乡村文化复兴。

四是要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乡村特色美食、民间工艺、传统节庆等乡村非物质文化资源。应深入挖掘、保护、培育、传承、利用和发展乡村传统文化,以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的结合。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地方政府或企业共同探索本地已有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本地域的文化特色,进而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3.2 加大文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

鄉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员,文化素质是其发展的首要因素。乡村的文化产业需要资金、项目和人才的扶持,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人才是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乡村文化素养教育低下,是影响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级政府,都十分关注乡村文化的发展,并在乡村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乡村精神和乡村文化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这方面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加强乡村文化教育是新时期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一些学者认为,要推动新农村发展,必须增强乡村的政治意识,鼓励政府和社会加大对乡村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巩固乡村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引入高水平的人才资源。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挖掘、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矛盾以及“农民自办”的关系,这是实现围绕“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物质、社会和体制等文化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3.3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杜绝过度开发

在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做好产业规划,这是先决条件。区域性差异是各地区自然资源和发展基础不同的结果,也是进行产业定位的主要依据。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坚持规划先行,避免盲目跟风,根据园区的特点,分层次规划。要按照“以农为农、以工为工、以商为商”的方针,开发和发展有代表性的资源和行业。

首先,各地要围绕特色产业,兼顾文化特色、环境特色、建筑特色,避免同类产品的竞争,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区位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其次,要适度开发。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经、市、区的经济共同发展,否则就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要结合实际,做好管理规划、保护规划,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各方面产业开发与文物保护协调发展。最后,要把握社会发展方向,依靠政府提供的政策机遇,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明确当地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创新文化产业。

4 结语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但是其发展速度和发展空间不可限量。乡村文化与产业结合发展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其中,旅游文化、“非遗”、古文化等都能与乡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时期,乡村文化建设在构建乡村基础条件、乡村人才队伍以及产业规划等方面的态势逐渐变好。基于此,为实现乡村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企业资金的帮扶以及社会人才的参与。同时,要重视发掘和培育乡村优秀人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并使其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引领作用。总而言之,文化振兴和文化产业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乡村文化复兴既是一项制度工程,又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实现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卞靖.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要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J].中国经贸导刊,2018(6):60-62.

[2] 李宁,李玲.文化产业视角下的乡村振兴研究[J].人文天下,2018(11):48-54.

[3] 郑芳,屠志芬.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困境、契机与模式探索[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5(2):17-24,125.

[4] 邵青,周泓勇.民族乡村振兴中特色村寨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发展路径优化:以浙西南畲族民族村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9(3):80-86.

[5] 龚春明,朱启臻.村落的终结、纠结与未来:经验反思及价值追寻[J].学术界,2012(6):225-231,279-281.

[6] 马翀炜,孙美璆,李德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及意义:以云南省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6):254-259.

[7] 范建华,秦会朵.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思考[J].思想战线,2019,45(4):86-96.

作者简介:敬情勤(1997—),女,贵州遵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困境价值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