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赴一场活色生香的宋宴

2022-05-30许晓迪

环球人物 2022年19期
关键词:蛤蜊复原食材

许晓迪

卢冉

说到宋朝人吃什么,你会想到哪些味道?

是《水浒传》里鲁智深的狗腿蘸蒜泥,还是宋江的江州鲜鱼汤?是苏轼笔下的“冰碗藕”,还是朱敦儒词中的“汤饼如丝”?是《射雕英雄传》里,洪七公念念不忘的鸳鸯五珍脍,还是黄蓉的创意菜“二十四桥明月夜”?

从古到今的文学作品,建构了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宋代美食世界,也让人充满好奇:宋代好吃吗?如果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宋代,吃得习惯吗?

不必太担心。史料证明,宋代的食材、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已经很接近于今天。任何一名现代厨师必须掌握的烧、烤、炒、爆、熘、蒸、煮、炖、卤、腊等烹饪技术,已出现在各类食单中;现在我们能品尝到的火腿、东坡肉、涮火锅、刺身、油条、汤圆、爆米花以及各式糕点,也已流行于食肆与餐桌。倘若有幸落到汴梁(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这样的一线大都市,餐饮业之发达繁盛恐怕会引发“选择困难症”。哪怕是“宅家”一族,也有外卖可点。

卢冉既不是厨师,也不是美食家,只因在收集整理古籍善本时,对其中描写的宴饮场景和食物萌生好奇,这些年和朋友们一起写了一本关于美食的书——《宋宴》,复原出一道道看得见、吃得着的菜肴,穿越回那个活色生香的“舌尖上的宋朝”。

“真有点蛤蜊的调调”

对卢冉来说,踏上宋代美食复原之路,更像是一场“歪打正着”的相遇。

大学时,卢冉学习美术史论,对版本学用心颇多。在他看来,中国古籍本身就像一件件木刻水印的“版画”,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和雕版风格。就在研究一部部古书“外表”的时候,一不小心被其“内在”吸引——菜谱类古籍,由此进入他的视野。

“中国古代对哲学性、历史性的书籍很重视,技术性的书籍则地位较低。”卢冉说,“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产生了很多成果,由于不注意整理、传承而慢慢淹没、消失,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卢冉打算完成这件事——基于古籍资料,考证和复原古代菜式。

他先是一个个朝代地历数。从春秋、战国到秦,饮食文献寥寥无几,“一个人如果说他研究秦代美食,那几乎就是骗子”。到了汉代,刘秀起兵时,一钵豆粥就是美味佳肴,帝王尚且如此,“就是复原出来,也只能证明饮食的贫瘠”。进入唐代,食物、宴席的资料有所增多,“但几乎都不大记载制作方法,全靠猜,很难实操”。

一套排除法下来,卢冉锁定了宋代。

世俗社会的兴起、出版业的发达,让几部信息量庞大的宋人生活笔记横空出世。以往“不登大雅之堂”的食谱也大量出现,既有宋代厨娘所写的家常菜食谱《吴氏中馈录》,也有文人所写、以文人菜为主的《山家清供》。这些笔记、食谱中所描写的美食,勾起了卢冉强烈的好奇心。为了找到答案,他拉上同样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妻子徐鲤和酷爱做菜的朋友郑亚胜,“宋菜复原三人组”正式成立。

卢冉主要负责古籍的查找分类,比对各种食谱,找出最精准的配方;徐鲤和郑亚胜,主要负责菜品的烹制和复原。有两年的时间,每个周末,他们都泡在郑亚胜的厨房里,除了做菜,就是做菜。

首次试菜,是一道“鯚(音同季)鱼假蛤蜊”,曾现身于清河郡王张俊奉宴宋高宗的酒筵中。

张俊,高宗时代的超级宠臣,史书说是秦桧谋害岳飞的得力帮凶。宴请宋高宗那天,鲜瓜干果、蜜煎腊脯、主打内脏与海鲜的菜羹轮番上桌,皇帝筷子下的食物,加起来约150碟,每一道菜的名字,都被周密记在《武林旧事》中。

伴隨着第十盏酒登场的正是鯚鱼假蛤蜊——一道以鳜鱼肉模拟蛤蜊肉的仿真菜。在运输水平远逊于今日的古代,沿海地区又多又便宜的蛤蜊,在内陆却是仅供权贵大快朵颐的昂贵珍馐,也就催生了这道费力打造蛤蜊“替身”的“假菜”。

卢冉三人花费了两个小时,将鳜鱼起肉,批成小片子,用葱丝、盐、酒、胡椒腌制入味,再用虾汤汆烫,最后出来只有一小碟。他们边烫边吃,入口惊艳,小鱼片又弹又滑,“真有点蛤蜊的调调”。

这让他们初建信心。接下来,所有菜肴的复制,都是一场场奇妙的冒险。

没有一道“黑暗料理”

冒险的首站是菜场。

菜蔬随四季流转而悄然变化,过期不候。卢冉他们列好时间表,在反季节食材唾手可得的今天,体验了一把古人的“不时不食”。

好吃的春笋上市时间只有两周,蕨菜一般3月初登场,月底已难觅踪迹。柳树的嫩芽要赶紧掐,过几天叶片长大就不好吃了。当令的枸杞头幼嫩,芦蒿生脆,韭菜香浓,过季后就失去了鲜爽的灵魂。夏季叶子菜让位,主打产品是各种瓜——瓠(音同户)瓜、梢瓜、节瓜。不等到9、10月份,是没有好芋头上市的。桂花通常于中秋前后开满树,螃蟹要待深秋才够膏满黄肥,羊肉得大冬天方摆出摊位。

寻找食材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不少“坑”。

宋人常用的香料“莳萝籽”,现今难得一见,不但在大型超市找不到,有的店还会拿便宜的“百里香籽”鱼目混珠,需擦亮双眼,才能买到正货。

蟹酿橙。

做“素蒸鸭”,选用大腹细脖的瓠瓜才能形同鸭子。但市面上常见的瓠瓜,十有八九是长条形的。他们打入菜场摊主内部,请对方帮忙订购,终于如愿,吃后“惊为天人”:“这么好吃的葫芦,怎么没人卖?”

南宋杭州人过重阳,会吃一道“春兰秋菊”,用富含油脂芳香的紫苏籽、酸酸咸咸的梅卤,凉拌雪梨、橙子和石榴籽,类似“水果沙拉”。最初,他们理所当然地用了红石榴。做完后几个月,才发现用错了食材——不是红石榴,而是籽白而软的“玉榴”,唯有如此,才是“春兰秋菊”:玉石榴籽和雪梨的果肉都是白色系,近兰花之色;而橙肉金黄,近菊花之色。他们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石榴已下市,只能等来年秋天,重做一次。

鯚鱼假蛤蜊。

通过一次次的查阅、考证、推敲、试错,“宋菜复原三人组”花了5年多时间,陆续复原出300多道佳肴,以四季划分,精挑细选出75道菜品,编写成《宋宴》。

如此高的淘汰率,源自他们颇为苛刻的筛选原则。什么样的宋菜才能入选呢?

第一,有“陌生感”,能带来新鲜的味觉体验。

比如“蟹酿橙”,充满想象力的橙蟹搭配,带来不同于姜醋佐味的奇妙口感。“满山香”版炒油菜,莳萝与茴香的郁香、姜的辛辣、花椒的麻辣,吃起来开胃重口,颠覆了蔬菜清淡的刻板印象。还有鲊(音同乍),一种将生肉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特别风味的技术,在那个没有冰箱与冷链技术的时代,这是宋人对“鲜”的奇思妙想。

山煮羊。

味道,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有特色但不好吃的食物,同样没有意义。

比如宋人餐桌上的常客——羊肉。众多“羊菜”中,卢冉他们选择了一道“山煮羊”。羊肉与花椒、小葱、杏仁一起,慢火炖至酥烂,羊肉香与杏仁香交织一处;还有一道“盏蒸羊”,将带肥膘的嫩羊肉切片,粗蒸碗里码好,调味后用湿麻纸密封碗口,文火蒸两小时,口感又软又烂。

“陌生又好吃”,卢冉如此形容这75道菜,“没有一道‘黑暗料理”。

三张流动的餐桌

这75道菜,从宫廷飨宴、文人茶会到平民餐饭,用三个社会阶层的餐桌,透视两宋风流。

皇室的餐桌,并非如想象中充斥着珍馐佳馔。蟹酿橙、鯚鱼假蛤蜊,这些宋高宗筷子下的食物,坊间食肆也在出售。只是在制作上比较讲究,彰显“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挑剔。

士大夫的餐桌,则自带文化魅力。《山家清供》的作家林洪,即是一个喜好风雅、甚至略有些矫情的南宋文艺中年。菜谱中不单罗列做法,还附带诗词典故和个人感受:用浸了白梅、檀香末的水和面,擀印成梅花形面片,煮熟后浇上清鸡汤,平淡无奇的汤面片就改头换面为“梅花汤饼”。充满诗意的“拨霞供”,实为今日的“涮火锅”——用筷子夾着切成薄片的野兔肉,在热汤中摆拨几下,好像雪白的浪头上涌出朵朵粉色云霞。还有“洞庭饐(音同义)”,一种类似青团的点心,因使用了鲜橘叶,散发出若有似无的橘香,仿佛置身橘果满枝的洞庭湖畔。

梅花汤饼。

平民的餐桌上有什么?在南宋主妇的菜谱《吴氏中馈录》中能找到答案。书里给出做酱瓜、咸菜、肉干、腌鱼的详细操作流程,这些下饭菜要足够“重口”,才能压住米饭。卢冉他们复原的“瓜齑(音同机)”和“肉生法”,即是当时的大众家常菜,“把肉丝、咸菜、酱瓜炒在一起,很下饭、很好吃,很像我们今天的小炒” 。

卢冉反对将这三张餐桌做出明确的区分。在他看来,宋代饮食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上上下下、不停变换”。“宋代科举兴起,士大夫集团不断升降,这些变化反映在饮食上,就带来从上至下、从南到北的沟通交流。”

宋人饮食的丰富性正来自于此。民众的食品被带入宫禁,皇帝高兴时,也会派人到街头食肆打包李婆婆的杂菜羹、贺四的酪面、脏三的猪胰胡饼。北宋时,汴梁是座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口味也是天南地北,主打禽畜肉的“北食”固然是市场主流,“川饭店”中川椒主导的麻辣风味也能大行其道。南方籍官员则时常光顾“南食店”,吃吃家乡的鱼兜子、煎鱼饭。

洞庭饐。

在爆款剧《梦华录》中,赵盼儿等三位娘子在汴梁开了饭店永安楼,做的就是南方菜。作为该剧的茶饭历史文化顾问,卢冉设计了4道菜:煎鹑子、炒蛤蜊、决明兜子、两熟紫苏鱼。其中的蛤蜊和决明(鲍鱼),属于“杀手级”的珍贵食材——有此助力,永安楼当可跻身“高端餐饮”之列。

作为顾问,卢冉最大的工作是“挑刺儿”。他的原则较宽容,“只要不违背史实、不出硬伤就行”。 但复原菜谱,则必须丁是丁、卯是卯。“说实话,乐趣一般般,一般乐在其中的工作,都不那么严谨认真。”卢冉感叹,唯一的快乐,是偶尔回头做做那些菜,比如《吴氏中馈录》里的“炉焙鸡”,已成为他们的日常菜谱,“很像台湾的三杯鸡”。

这道金华古菜,穿越七八百年,又来到今人的饭桌上。在它背后,是一位南宋主妇在厨房的忙碌身影:她守着小泥炭炉,不断往锅里的鸡块中淋入酒醋,干了再淋、干了再淋,直至鸡肉酥软入味。

古籍中的宋宴,从不只是食单菜谱的罗列。每一道菜中,都有宋人柴米油盐的烟火日常、热烈风雅的精神享受,也都投射着今人对一种文艺、精致、审美的生活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它既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也在中国人的灵魂里。

卢冉

“80后”,毕业于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史论专业,在收集整理古籍善本时,对其中描写的宴饮场景和食物萌发好奇,与徐鲤、郑亚胜合作《宋宴》一书,复原75道宋代美食。

宋宴

《宋宴》。

两宋300多年, 是形塑“ 中国味道” 的转折时代。宫廷菜、文人菜、平民菜各具特色且彼此交融, 川菜、北菜、南菜之分初具菜系雏形, 食材、饮食习惯、烹饪方式接近近代饮食风貌。

猜你喜欢

蛤蜊复原食材
巧用食材铺“地锦”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踩蛤蜊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下厨记
教你两招,让蛤蜊吐沙又快又彻底
有ID的放心食材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