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考核信息化平台的设计与建设

2022-05-30张涛

艺术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考核信息化分析

摘要:建设信息化平台是提升地方考核效率,加强结果分析、评价反馈的重要途径。江苏省年度综合考核率先使用了信息化平台,文章以该平台为对象,着力从维度设计、发展现状、改进方向和完善举措四个方面研究江苏地方考核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宏观设计和具体细节,提出连接数据源平台、搭建知识模型库、培养数据分析师、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实现多数据呈现等设计建议,为改进与完善地方考核信息化平台探索合适的路径。

关键词:地方考核;信息化平台;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8-00-03

开展年度指标考核是当前地方政府最为普遍的绩效评估方式。由于考核覆盖单位多、考核体系复杂,数据收集量多且难度大,建设智能化程度高的考核信息化平台成为广泛的工作需求。从2019年开始,江苏省率先面向地方政府、省属高校、国有企业实施年度综合考核,并建设了全省综合考核信息化平台。研究该平台的设计思路与改进措施,对国内同类型信息化平台建设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 考核信息化平台的设计维度

构建完善的考核信息化平台必须充分聚焦考核体系实际,运用系统思维和最新的信息技术,明确设计维度,形成平台建设的“坐标尺”,从而划定建设边界和功能需要,形成建设的参考系。

以江苏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为例,从科学实施考核流程、全面验证考核成效、深入运用考核结果的功能目的出发,明确考核信息化平台设计的四个维度: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决策性。

1.1 源头层:规范性维度

考核需要大量的数据,并将数据转化成可评价的量化分值。建设信息化的数据采集汇总平台,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从源头保证考核指标管理的规范性。

1.2 运行层:科学性维度

考核涉及体系的建构,在一定条件下,需要调整和重塑。建立信息化的考核数据模型和结构,可以方便考核体系与时俱进,从运行层面保证考核方式方法的科学性。

1.3 结果层:有效性维度

考核最终要得到一个评价结果,實现“奖优罚劣”。建立信息化的结果反馈与评价系统,有助于提升考核的功能效果,从结果层面保证考核等次评定的有效性。

1.4 应用层:可行性维度

考核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需要给出结果评价,另一方面需要通过结果来推动问题的解决[1]。建立信息化的考核数据多样分析模型,形成问题整改依据,从应用层面保证考核结果运用的可行性。

2 地方考核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现状

2.1 地方考核信息化平台的总体特点

近年来,地方政府考核信息化平台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通过规范工作流程、促进信息共享、科学使用考评结果、将目标与责任相结合、将考核与管理相结合等方式,实现了考核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提升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效能。

2.1.1 各类新兴信息技术得到初步应用

在原有电子政务发展基础上,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实现数据资源整合利用[2]。这些平台尝试构建数据汇聚、数据管理、数据挖掘、数据应用、数据运维、数据评估等全周期信息管理体系,实现数据集中、流通与治理。

2.1.2 具备较为成熟的绩效管理理论支撑

注重将考核信息化建立在成熟的绩效管理理论基础上,如MBO(目标管理)、BSC(平衡计分卡)、KPI(关键绩效指标)、360度打分法等,体现了多种绩效管理理论和考核方法的汇集,形成了信息化平台的管理学基础[3]。

2.1.3 第三方积极参与平台建设

不少企业和研究机构积极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模型架设,围绕考核内容开发科学、实用、适用的信息化系统和流程设计,提供咨询与培训,建立长期维护和改进机制,满足政府多样化的考核需求。

当然,在考核信息化平台推进的过程中,面临两大共性瓶颈:一是平台安全性与便利性的矛盾较为突出。政府出于对考核数据严格管理的要求,往往舍弃数据获取的便利性,对端口开放、多平台互通、多数据共享持谨慎态度,造成横向数据的利用率低,信息化的效率提升优势发挥不明显。二是对考核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不够深入,考核数据未能实现多维呈现,对领导决策的支持功能停留在较为简单的层面,存在较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2.2 江苏综合考核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

目前,江苏综合考核信息化平台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运行基础,在平台设计、数据收集、分析与应用等方面都处于省级地方考核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前列,正处于迈向优化提升的发展阶段。

2.2.1 已经完成信息化基础平台先期建设

2019年1月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实现了考核数据的上报、审核和发布,从而对高质量发展、党建工作和领导干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核评分、等次评定和数据分析,涵盖了江苏省内所有设区市、省级机关和高校。

2.2.2 已经初步实现对考核数据的搜集、分析与应用

经过三年多的实际运行,江苏综合考核信息化平台作为内网设施,整个系统对数据的抽取、传递和汇集能够平稳运行;已经初步实现了部分数据的描述性可视化,以及对数据的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

2.2.3 已经积累了其他信息化平台先行先试的经验

以江苏省政务服务一张网的办件库为例,截至2020年8月底,已经累计归集4.44亿条数据,实现了常态化的数据汇聚、治理和上报。再如,“苏康码”平台已汇聚数据1.53亿余条,为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平台都采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地方考核信息化平台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验证。

3 江苏综合考核信息化平台的改进方向

对照考核信息化平台设计的四个维度,结合国内地方考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发现,江苏综合考核信息化平台仍然存在短板,需要从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3.1 在规范性上仍需提升数据共享度

考核体系中定量指标多,数据采集任务重,数据积累和数据核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目前,在数据采集上沿用了传统的“找相关部门要数据,再录入”的做法,存在数据联动性弱、人为因素多、数据可靠性不强等问题。需要深度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多平台数据共享,从而提升数据的可信度。

3.2 在科学性上仍需提升技术创新度

在数据采集、分析、流通、核准等方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够充分,仍需加强横向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数据可视化,增强考核数据的实时性,提升考核的精确度。

3.3 在有效性上仍需增强结果的丰富性

平台查询功能偏弱,信息查询的响应速度较慢,查询用到的条件过滤、格式定义、模板套用等设计不够强大;亟须进一步优化内部数据专业报表,强化多页设计、多查询、多数据源支持功能;增强多维数据分析能力,以便对考核数据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增强事件自动处理功能,如自动备份、自动提醒等,提高工作效率。

3.4 在可行性上仍需提升决策支撑度

目前,平台对过程数据、关联数据的分析利用率还比较低,对考核结果数据的分析还比较浅层,数据挖掘、深度学习在考核结果模拟、方案预演等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一些关键问题需要通过深层的数据交叉、趋势预测、模式识别等高级分析工具来发现和分析原因,为后续改进提供决策支持。

4 江苏综合考核信息化平台的完善措施

对照存在的问题,江苏综合考核信息化平台建设需要重点聚焦两大着力点:一是增强考核中数据搜集和数据分析的自动化;二是充分挖掘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潜能。同时,还要提高信息化平台运行团队的管理水平和应用水平,保障平台稳定运行和持续维护。

4.1 以数据为中心,连接数据源平台

4.1.1 制定统一的考核数据标准

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建立指标口径、交互接口、质量要求、共享共用等标准一致的运行规范,有效解决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流通等过程中的障碍,提高数据资源利用效率,为数据横向流通提供制度条件。

4.1.2 完善底层数据平台

依据统一标准规范连接和整合被考核对象的数据资源,实现共性数据汇入主平台、个性数据汇入具体项目,从而在底层打通数据壁垒,做到数据共享共用。

4.1.3 用好大数据分析与抓取工具

充分考虑考核平台各相关者的需求,建立安全高效、方便管理、易于使用的数据管理方案。在采集和整合多源数据的基础上,将大数据分析模型、分布式存储、高效存储和共享等运用于考核全过程,提高大数据资源和技术的综合利用效率。

4.2 以应用为导向,搭建知识模型库

4.2.1 加强数据挖掘模型的设计和应用

通过对大数据建模、知识体系构建、数据挖掘和处理、用户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建立考核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可行性方案。

4.2.2 构建考核数据高精度模型

将分析与决策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并形成完整规范的数据分析报告,从而形成客观数据驱动决策和基于主观经验驱动决策相结合的协调机制,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不断提高数据模型的精度,为决策者提供支持。

4.2.3 建立评价指标预警模型

通过对考核数据变化趋势的预测分析,设置多维度预警阈值,及时统计分析和提醒异常信息。根据不同级别的预警为所涉部门提供不同方案,并通过消息或短信方式推送。设置多途径的数据上报机制,及时完成数据上传。

4.3 以人员为中介,培养数据分析师

4.3.1 建立数据分析队伍

数据的复杂性、多样性,需要决策人员深入分析,才能判断指标的变化情况和未来趋势。这不仅需要较为专业的数据分析知识,还要求分析人员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以客观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为依据,得出更加客观、可靠的考核判断。

4.3.2 重视数据分析培训

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培训内容既要符合综合考核的工作需要,还要涵盖每个阶段新发布的各项新政策与指标变化,确保培训工作与时俱进。

4.4 以分析为关键,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4.4.1 注重将考核数据的因果分析与关联分析相结合

深度应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在海量数据背景下的關联性因素建构,查找多考核项目之间小数据的因果联动。通过对考核数据做关联分析与因果分析,在大数据平台汇集各单位考核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原来不显性、因果关系不明显的影响因素。

4.4.2 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按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思路,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和数学模型工具,实现考核因素及相互关系的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经典案例和既往经验,借助数据筛查、比对、分析等功能,归纳总结量化分析,制定出符合实际要求和数据规律的定性决策结果。

4.4.3 做到结果分析与过程分析相结合

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与相关部门、人员的决策流程绑定,使考核项目的预期目标与完成结果在前期能预判、中期能跟踪、后期能比对,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倾向。

4.4.4 注重整体化设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

大数据环境下,考核数据结构各异、数量庞大,需要高技术计算平台为整个系统提供算力支撑,统筹各数据结构的整体运转。同时,应当搭建集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处理模式和结构,形成个性化的用户操作和使用接口,为用户提供更高效和更可靠的多源数据处理。

4.5 以功能为载体,实现多数据呈现

4.5.1 增强多维数据分析的便捷性

通过组建关系型数据库、设置多维数据立方体模型,让决策者可以方便地开展多坐标参(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照下的数据阅览和分析,如在多个时间段内对若干单位的多个内涵指标进行综合比较。

4.5.2 增强专业报表的丰富性

加强平台报表功能开发,进一步完善发布、共享、权限控制等设计,实现多类型、多数据源和多页呈现,方便决策者通过简单操作就能制作报表。

4.5.3 提高整个平台的自动化水平

通过提高自动化水平改善数据运转效率,优化信息平台的自动监控和管理功能,使之可自动触发任务执行,如报表执行、数据库刷新、系统备份等。开发即席查询功能,提高个性化信息查询速度。

5 结语

通过优化信息化平台的功能,运用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进一步让信息化赋能地方考核,最终实现在考核手段上从人工考核上升为智慧考核,在考核实施上从一次性的结果评价进化为动态化的实时监测,在考核效果上从单纯的等次评定演进为多样性决策辅助。以江苏综合考核信息化平台为代表,信息化手段在地方考核评价中的深度运用,必将有助于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实现精准决策、精准施策、政策预判和对策推演,提升综合管理和考核的科学化水平,助力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啸,张俊生.关于改进高校中层干部信息化考核工作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3):61-62.

[2] 罗繁明,袁俊,赵恒煜.基于大数据的特色新型智库平台建设研究:以广东智库信息化平台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20,41(5):42-48.

[3] 曹云.信息化下的绩效考核[J].财经界(学术版),2020(8):248-249.

作者简介:张涛(1983—),男,安徽芜湖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管理信息化。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社科联“综合考核信息化建设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SKA-02;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政研究课题“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党建综合考核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C2022010

猜你喜欢

考核信息化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