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说新语》

2022-05-30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陈太丘管宁谢安

作家名片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徐州彭城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王刘道怜之子,受封为南郡公。过继叔父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历任尚书左仆射,出为荆州、江州、南兖州刺史,加位开府仪同三司,在各地清正有绩。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宋书》列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著有《徐州先贤传》,编有《幽明录》《宣验记》《世说新语》。

内容介绍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晋朝到南朝宋)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是都符合史实。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的小说发展影响尤其大。

精品选读

蒸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①。二人进火②,俱委③而窃听。炊忘著箅④,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⑤?”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⑥。”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⑦?”对曰:“仿佛志⑧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⑨,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①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②进火:烧火。③委:丢开;舍弃。④著:放。箅(bì):竹蒸架,一種器具。⑤馏:把米放在水里煮至水开,再捞出蒸成饭。⑥糜:比较稠的粥。⑦不(fǒu):同“否”“吗”,用在句末表疑问。⑧志:记住,记得。⑨更相易夺:相互改正补充。易:修整。夺:失误、遗漏。

赏读

这篇文章讲述了陈太丘儿子元方、季方偷听陈太丘和友人谈话,并牢牢记住,但因为太过投入把蒸饭煮成粥的故事,赞美了元方、季方好学、勤学、爱学的品质,表现了陈太丘善于因势利导、教子有方的特征。

咏 雪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③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④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⑤,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①谢太傅:即谢安。②内集:家人一同聚集在屋内。③儿女:子侄辈们。④胡儿:即谢朗,谢安哥哥谢据的长子。⑤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赏读

本篇描绘了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在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现了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塑造了魏晋清谈家独特的语言形象。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②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④长安何如⑤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⑥可知。”元帝异之⑦。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元帝: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第一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是他的儿子。②潸然:流泪的样子。涕:眼泪。③东渡意:晋王朝东迁的情况。东渡,西晋原都洛阳,东晋建都建康,故称东渡。④谓:认为。⑤何如:用于比较,同“孰与”。⑥居然:确实。⑦异之:对他的话感到惊奇。异,惊奇。

赏读

本篇选自“夙惠”门。夙惠,就是自小聪明。本文写的是晋明帝司马绍小时候表现聪明才能的故事。但晋明帝所说“日远长安近”和“日近长安远”的说法不合逻辑,因为前提和结论之间缺乏正确的逻辑联系。“不闻人从日边来”这个前提是真实的,但不能由此得出“日远长安近”的结论,要证明这个结论,还要另找理由。同样,“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个前提也是真实的,但“日近长安远”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尽管如此,这个故事却被史官为了说明司马绍“幼而聪哲”而写入了《晋书·明帝纪》。“日近长安远”也因此成为成语,被后人用以比喻向往京都,如《西厢记》:“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①远②看友人疾,值胡③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④?”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⑤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⑦。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②远:从远方。③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④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⑤委:丢下。⑥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⑦获全:得到保全。

赏读

文章采用对话描写的方法,叙述了面临危险,荀巨伯宁愿以身相代,让自己的朋友能够离开险境的故事,感人至深。文章还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胡贼”的一“谓”一“还”,凸显荀巨伯的义举——荀巨伯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可见“义”的强大感化力量。

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朋友,体现了君子之交的真诚和大义,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义、守信义。

割席断交

管宁①、华歆②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①管宁:字幼安,汉末三国时期著名隐士。②华歆:字子鱼,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重臣。③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

赏读

本篇出自“德行”门,讲述了管宁和华歆割席断交的故事。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

猜你喜欢

陈太丘管宁谢安
钱穆眼中的三国第一人
才艺之窗
Taiqiu Going out with a Friend陈太丘与友期
Taiqiu Going out with a Friend陈太丘与友期
忘炊窃听
身教
谢安下棋定军心
陈太丘与友期
管宁割席
割席分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