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种粮大户的光荣与梦想

2022-05-30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亩产种粮安徽省

6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当地的乡亲们表示问候,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今年69岁的徐淙祥头衔和荣誉不少,但他说他就是一个种粮食的人。

一定要做一个新种粮人

1971年,徐淙祥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务农。那时候,高中生在乡村还比较稀罕。当时徐淙祥曾有过多种选择,但他最终决定当农民,当一个种好粮食的农民。而这个决定缘于他的个人经历。

那年,徐淙祥不到50岁的大伯去世了。大伯的病因是长期营养不良。年轻的徐淙祥曾看过相关资料,同时期的农业发达国家,小麦亩产超过千斤。同在一个地球,同晒一个太阳,为什么我们的产量就上不去?站在大伯的墓前,只有18岁的徐淙祥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钻研农业。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意识到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种植,自己一定要做一个新种粮人。

1983年,当地政府招收乡镇农民技术员,徐淙祥参加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后来,他成为乡农技站站长,开始参与一系列粮食高产攻关项目,他把这些项目当成自己家里的事做。2003年,农业部千亩高蛋白大豆丰产栽培实验任务落到徐淙祥的身上。徐淙祥严格按照实验项目要求,整地、播种、追肥,豆苗长势喜人。没想到,那一年黄淮海地区遭遇特大洪灾,他的千亩大豆实验田全部淹了水。他和家里人一起,三天三夜没合眼,在大豆田里扒沟排水。水排出去了,豆苗保住了,一家人却都累倒了。人累病了,大豆丰收了。那一年,许多农户家的大豆减产,徐淙祥负责的这1000亩实验田却创下平均亩产181.6公斤的纪录。

“科技承包”服务

在安徽省阜阳市广大农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优质高产多打粮,快找劳模徐淙祥。节本增收又环保,农民应用都夸好。”大家伙儿这么信任自己,自己该如何为种粮食的农民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呢?经过琢磨,徐淙祥大胆推出了“科技承包”的办法:田地由村民来种,徐淙祥提供技术支持。如果超产,徐淙祥收取超产部分的20%,作为有偿技术服务费。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一些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徐淙祥签订了“科技承包”合同,果然获得了大丰收。

徐淙祥在长期一线农业试验示范中,摸索出多套小麦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技术,怎么将这些技术以更简便直观的方式教给更多的种粮人呢?他又琢磨开了。他想到,当地老百姓喜欢听顺口溜,当地也流传着一些祖辈传下来的农谚。何不采取新农谚的形式来传播种粮技术呢?徐淙祥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反复斟酌、提炼,最后编出了60条谚语栽培法。

祖孙三代都种粮

徐淙祥全身心投入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参与国家、省、市農业科研试验,累计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近200项,出色完成了近百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攻关协作项目。徐淙祥种植的农作物绿色高效试验示范田,小麦平均亩产连续多年刷新全省小麦单产纪录。

更让徐淙祥高兴的是,他青年时憧憬的现代农业图景正在广袤的黄淮海平原上成为现实。做农民,干农业,种粮食,也有前景,而且是大有前景。

在徐淙祥的影响下,儿子徐健也成为种田高手,负责管理1200多亩高产田。孙子徐旭东2018年从合肥一所本科院校毕业。出乎徐淙祥意料的是,22岁的孙子没有过多考虑,一毕业就回到村里对他说:“爷爷,我跟你学种粮!学现代化种粮!”祖孙三代都种粮,徐淙祥觉得这是一份光荣。

今年,徐淙祥种植的1230亩小麦,总产、单产、品质再创新高。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他喜不自禁,提笔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表达了继续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决心。

(摘自《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亩产种粮安徽省
成长相册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画画就如种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