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作品多次曝光拍摄的探索与创新

2022-05-30殳克明

摄影与摄像 2022年4期
关键词:对焦物体摄影

摄影作品的多角度与反应生活的多角度应该是共存的,追求这种共存,是摄影艺术跋涉者的共同愿望。这里我要介绍的是摄影作品的多次曝光拍摄,只是拍摄,而很少的后期处理,希望得到每一张作品的一气呵成和创作初衷的呈现。

原来摄影的多次曝光分二种,一是指在一张照片拍摄时的多次曝光,二是指在暗房放大加工时的多次曝光。那到了现在数码时代,后期在电脑上的处理就千变万化了,理论上可以多次的重叠和影像处理,这样的方法,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与摄影作品拍摄的乐趣和拍摄时的第一创作感觉其实已经是两回事了,所以,这里要探讨拍摄时的一气呵成多次曝光。

我是80年代开始接触摄影的,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又行走了中国和世界上许多美丽的地方,从胶片到数码拍了十几万张照片。2007年10月我在香港摄影朋友工作室偶遇了香港摄影家学会主席黄贵权先生,得到了黄先生热情洋溢的指导和示范,其中关于他独特的多次曝光拍摄花卉、植物的方法和经验,使我受益匪浅。数年后我开始学习用这种方式拍摄花卉和植物,感觉很新鲜、变化多端,与以前拍摄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我从小学习绘画,素描、水彩、油画、直至后来的水墨,这些潜移默化的积累,渐渐地让我理解了多次曝光拍摄的不一样的表现手法,使作品增加了许多艺术感染力,尤其是作品通过多次曝光的影像深深浅浅、虚虚实实,特别能从艺术层面打动观众。近年来潜心研究数码摄影与传统拍摄的结合方法,后来拍摄多了,觉得是否还可以有更大的变化、更艺术化,更体现多元化的绘画风格创作,甚至不仅仅是表现植物、花卉……还可以有建筑物、有大山大海。这样,就有了现在这些探索突破的作品。2017年10月《左眼右眼看世界——殳克明摄影艺术作品展》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城佛罗伦萨市举行,我展出了用不同的两个艺术眼光看世界的作品,吸引了欧洲的摄影同行及艺术品收藏者,2018年2月,《文化跨越40年——应富棠、殳克明摄影作品联展》在上海外滩8号举办。这些摄影体会和心得,我现加以梳理和总结,并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多次曝光拍摄作品的探索与创新体会。

一、多次曝光拍摄的性质

首先,下面表述的都是现代数码摄影,而非过去的胶片摄影,是指同一张作品上的二次以上曝光拍摄。

我的数码摄影多次曝光拍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以不同摄影技法来表现作品的艺术性、渲染性和夸张性。

将摄影与绘画的理念在一张照片的拍摄中完美呈现,用摄影的手法,用不同的光线、影调与色彩、用清晰与模糊的结合来表现主题景物,使作品略带诗意,却又包含时代气息,而非电脑后期加工完成的重叠作品。现在由于一次拍摄完成的趣味性、完整性、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强烈的创作感,成为当代数码摄影的一种潮流。

摄影,随着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当代数码摄影时代,拍清楚一张照片,已经不存在难度,甚至于手机摄影,某种程度上也能达到一定水准。由于信息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与改善,时间空間在现今社会缩短了许多,拍摄到一个特定场景、名气场景、抑或是摆拍的场景,这些都不会成为问题。但是,多次曝光拍摄还是有它的特别技法的,原来的黑白、彩色胶片时代,多次曝光难度相当的大,像前辈黄贵权老师,我曾经当面听他解释过许多拍摄的疑难问题。

过去胶片时代,就像前辈大师们,在拍摄时,不能直观到拍摄的效果,往往拍摄所需主题或物体,都要凭经验、留余地、反复多拍几张,即使拍摄完成,成为作品还是比较不易的,出片多重效果如何?物体位置如何?流动产生怎么样的色彩结果?是不是符合要反映的主题?……相对现在的屏幕直观效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我会更加尊重、珍惜前辈们为我们创造的多次曝光表现摄影艺术的作品。(图一、图二黄贵权先生作品)

当今数码科技成就,已经为我们解决了许多过去看似很困难的问题,即不卷胶片多次曝光、液晶屏直接观看成像、这样拍摄不但能预测画面及效果,还能预测预见到你的艺术创作意念及主题,不理想马上调整,所以,现在才是真正进入到摄影多次曝光创作的黄金时期。

二、表现

多次曝光早期拍摄,主要还是用于清晰的影像重叠记录、反映主体运动变化的过程。如体育摄影、舞台摄影、科研记录等,从五六十年代开始,慢慢有演绎艺术创作类的拍摄,例如花卉、植物,由于其繁复与简单的枝干、树叶、花蕾、花瓣等非常能够表现出重叠后的绘画艺术感染力,渐渐的这类主题拍摄开始多了起来,其中代表人物即黄贵权老师。然而,到了如今的数码时代,我认为多次曝光拍摄已经可以发展创作思维了,不仅局限于传统和比较单一的主题,不是只能拍摄以上这些植物花卉情调的作品,建筑、大山、大海、甚至于人物造型都可以是多次曝光的创作源泉。就象中国古代书画收藏一样,花卉作品比起山水作品,气势和简繁度来说都是逊色一些,收藏价格也差了一些。摄影多次曝光也一样,要表现多元化,要突破一般主题的创作,要积累拍摄经验,拍摄更多主题思想的艺术类作品。

以下例举介绍几位摄影艺术家的创作。波兰女摄影家马格达莱纳·瓦斯泽克(Magdalena Wasiczek)的花卉摄影作品就极具美感。 (图三、图四)

中国摄影家张艳也拍摄和发表了许多叠加多重曝光的作品,她的树和花的题材比较多,其中“竹影幽幽”、“树之花”等等叠加的就比较精彩了。(图五、图六)

除了上述这些拍摄创作,还有国际上的人物摄影作品,英国的时尚摄影家尼克骑士(Nick Knight)在伦敦多顶登大厅(Doddington Hall)作一次纪念伊莎贝拉·布罗(LsabeUa Blow)的时尚摄影拍摄,后来部分作品还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过,这些摄影艺术家都是多次曝光创作的典范大家。 (图七)

三、方法

拍摄多次曝光作品,我的经验是先观察被摄主体是什么?你想要表现的是什么?最后的作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哪怕是临时遇到和临时起意的创作事物,这些是按下快门前最主要做的思考。

再次,将我们数码相机里的多次曝光功能找出来打开,选择几次曝光数,进行预设定(要使用有多次曝光功能的相机),做好拍摄多次曝光的准备,这样可以一张一张的连续多次曝光拍摄,特别注意,当相机关机后,此设定将重新进行一次。

多次曝光拍摄,由于是一张画面上呈现影像,所以,我们不能让事物关系离的太远,要把拍摄的事物装在同一个画面里,最好用角架作为一个相对固定位置的道具。当然也不是完全一律非使用角架不可,有时候看创作需要与拍摄时的实际情况,进行预储存画面拍摄。随着摄影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相比起我们的前辈摄影家,多次曝光拍摄的手法操作和现场观察上已经优越了太多太多,轻微抖动、叠加观看、几次曝光,预储存都比较容易实现了,也就是拍摄效果显而易见,这样角架就仅仅是一个工具道具而已,摄影者可以各取所好。

我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现代摄影的多次曝光重叠拍摄、已经不是当初简单的多次曝光拍摄了,其技术手法上突破了在一张作品上二次曝光、三次甚至于四次曝光来拍摄作品,我最多用过五次曝光拍摄。虚实交替,虚虚实实,外虚内实、外实内虚、同步变焦、镜头切换、明暗交替、纵向抖动、横向抖动、上下及斜向抖动、ISO变换……,我说的这些拍摄都是在一张作品的拍摄中完成的操作技法,从而达到自己理想的艺术效果,下面举几个范例:

1.虚实交替。利用变化焦距的前虚后实或前实后虚,甚至于周边虚,中间实的方法,每次曝光进行一下焦距虚实变化,将虚像和实像在同一画面上叠加,将自己主观想表现的画面呈现出来。(图九)

2.外虚内实。将第一曝光物体进行实影对焦,进行第一次曝光拍摄,将同一物体第二曝光进行虚影对焦,并且从拍摄取景框中设定为放大重叠,进行第二次曝光拍摄,这样就会得到一张外虚内实的照片,此拍摄能表现中国水墨画中的生宣纸作画效果。(图十)

3.外实内虚。将第一二曝光物体进行虚影对焦,进行第一二次曝光拍摄,将同一物体第三曝光进行实影对焦,并且从拍摄取景框中设定为放大重叠,进行第三次曝光拍摄,这样就会得到一张外实内虚的照片,此拍摄特别能表现水墨画、水彩画的效果。(图十一)

4.镜头切换。在拍摄同一物体或不同物体时,你的原镜头不能一次性表现物体的成像大小虚实比例,就可以在第一次或第二三次曝光后,卸下原镜头,换上更加合适的镜头,利用焦距与成像大小虚实比较来达到作品多次曝光创作思想。 (图十二)

5.纵向抖动。为了表达被拍摄物体有虚实变化和纵向动感,可以在第一次拍摄时,利用实影对焦曝光拍摄,在第二次或第三次虚影对焦曝光拍摄时,将镜头作上下轻微小范围抖动一次拍摄,注意抖动拍摄时可以把速度调的慢一些,曝光量少一些,这样重叠曝光的动感作品就完成了。(图十三)

6.斜向抖动。为了表达被拍攝物体有虚实变化和左或右的斜向动感,可以在第一次拍摄时,利用实影对焦正常曝光拍摄,在第二次或第三次虚影对焦曝光拍摄时(虚焦程度可以根据自己要求调节),将镜头作左或右的轻微小范围斜向抖动一次拍摄,这样重叠曝光的动感更加强烈,作品呈现更有个性。(图十四)

7.光圈变化。拍摄创作景物时,可以根据拍摄需求在几次曝光中进行光圈数值调整变化,第一张一个光圈,第二张一个光圈,第三四张一个光圈,以此来达到影调创作的目的。(图十五)

8.ISO变换。在拍摄物体时,创作感觉影调不能太过(太浅或太深),但是曝光和速度比又调整到了极限,拍摄物体影像还是不能达到创作理想效果,那时候就可以在拍第二三张时候打开ISO进行逐张调整,可高可低,以达到创作要求。(图十六)

以上多次曝光拍摄,需要进行反复实践,反复体会,才能熟能生巧,唯自己创作思想而动。我的体会风光摄影作品,不能太具体了,一张照片里面面俱到不行,一定要有主题,像绘画、诗歌、电影一样,而且要有构图,有色彩(哪怕是单色),有一目了然的点题。有摄影专家说“审美才是摄影的第一道门槛!”,一点不错。拍摄者需要练习与观察,摄影是瞬间艺术,要拍什么?怎么拍?我们说的作品不是仅仅拍照,你要选择主题,由思维支配去观察,才能拍出好的作品。

9.主题思想性,挑战性。多次曝光拍摄作品,不一定非在大环境中拍摄,也不一定要拍大场面,(例如马路边的红枫、春天闻道园)但是也能出大效果、大片。当然,有时候大场景,用多次曝光的方法拍摄,会达到更加渲染的纵深感,

四、多次曝光的美学基础

首先,是摄影美学与绘画意识的沟通与组合。

世界摄影史上发生过摄影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曾经有艺术评论家举例说“作为一种艺术现象的狗,他可以是素描的,可以是水彩的等等……然而在摄影作品上,狗只作为它本身的个体存在,因此,这样的狗和艺术不是一码事。”这显然是一种偏见。

摄影是一门科学,它本身就是光学、化学、机械制造和数码技术发展的产物,但它又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国外有人把“摄影”一词的构造中,解读出是“光的描绘”,摄影就是靠着光的作用,把被摄物形象的呈现在画面里,展示给观众。这个和用画笔、圆珠笔,甚至于电脑一样,摄影用光来一笔一张客观地描绘了一幅作品本身。

摄影技术发明的早期,有人曾经误认为摄影可以代替绘画了,摄影是科学还是艺术的纷争就因此而起,今天,摄影已经步入了艺术的行列,但它仍然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这两大家族中的一员,是要不断探索、创新与发展的。所以,探讨创新的摄影理念与技巧,探索摄影艺术的新表现手法,又反过来为科学地摄影、摄影的科学支撑出一个不断发展的点。我这篇所说的就是用多次曝光的拍摄理念,从一个摄影的美学角度,把具象的自然景色或丰富的生活方式,呈现在一个画面上,使观众抽象又具象的直观到摄影艺术作品,去理解它,去体会它的存在美学。

其次,多次曝光是美化作品和生活。

那么,多次曝光拍摄我们有时候还把它说成是模糊摄影,当然,应该不是真正的模糊,而是糊中有清晰,有局部的非常清晰的表现,不能为模糊而模糊,感觉拍摄模糊就是多次曝光,就是好看,这个是完全错误的理解与表现,不是社会美学及生活美化。

好的艺术创作一定要有当代感和时代性,要表现一个时代,总结一个时代这门艺术的表现手法,就像音乐,或者称为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概念,他们能够保存到现在,流行到现在,一定有他的艺术价值和人们的可接受度。古典音乐也是当时,最优秀的音乐家创作的保留,或许当时,同类音乐创作人,有成千上万,但是,真正好的音乐创作人、音乐家就是这些出类拔萃的大家。也许,随着数码科技的发展,以后还会出现千千万万种摄影的现象,我用现象而不是表现,因为,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时代发展了,科技与人类精神、思维的结合,可以创作出无限的遐想空间和作品,这个才是发展,才是硬道理。

再者,拍摄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要拍摄好的作品,主题思想最重要,拍什么,怎么表现,不能为多次而多次,为重叠而重叠,不能生套硬搬,应该寻找一个能够拍出好照片的点去多次曝光……用眼光和思想去呈现分析成为这一拍摄的基础。过去几年根据实践经验及学生们一起外拍创作,我一直认为,一百个人拍摄创作同一物体或场景,其中一二位出了好作品,这个不是偶然,要把创作的主题、构图、光影、甚至于创作的艺术性瞬间跃然纸上,要在每一位创作者脑子瞬间里呈现自己的美学理念,去瞬间分析,去操作实现,这个就是创作摄影作品的最高最深境界。

综上所述,真如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所说“当下摄影人对自己的一种摄影艺术创作的思考,其实更多的不是表面的去记录,也不是刻意的去怀古,不是固步自封,也不是盲目崇拜。”要把科技文明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起来,创作出更好的多次曝光佳作。

我的部分作品供探讨。(图十七、图十八、图十九)

殳克明

1960年出生于上海,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爱好旅行、摄影、绘画与写作。1981年参加了上海摄影家协会组织的第1期摄影创作进修班,从而走上了摄影艺术创作之路,1988年7月作品《为了明天》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3年起他从事广告创意、策划、电视片制作发布、旅游媒体投资和组合工作,并为世界各国的旅游资源作推广、宣传和整合工作,多次成功地组织了中国旅游走出去、中国媒体海外采访的大型活动。2020年荣获“中国著名摄影师”荣誉称号。同年9月,在第二十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举办了个展,获得新时代摄影百名摄影师联展展区“金奖”。

猜你喜欢

对焦物体摄影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多重对焦有必要吗?
相位对焦vs对比度侦测对焦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悬浮的鸡蛋
摄影42℃展版
喀嚓前一秒的技术DC对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