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

2022-05-30植耀福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文思维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基于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现状,指出教师要从学生学习主体出发,对学生语文思维认知基础进行评估,围绕学生学习诉求展开设计,并通过创设语文思维情境、创新语文思维方法、创造语文思维实践等,为学生创造深入研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成长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思维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4-0112-03

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思维训练经常呈现单一性的特征,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够,学习低效化。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应具备语文思维培养意识,对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现实做出准确评估,在学习情境创设、思维方法传授、实践训练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推出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训练效果,满足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的需要。

一、当前高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现状

思维具有交流性、整体性、广泛性、渗透性等特点,教师在客观评估学生的语文思维时,要从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力表现、意识培养等方面进行梳理,以便做出科学的判断。

(一)培养形式过于陈旧

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讲解的作用,致使课堂出现“满堂灌”的现象。部分学生学法过于陈旧,习惯于通过死记硬背学习语文知识,对阅读答案存在依赖性,难以形成思维的突破。笔者认为,无论是教师的说教,还是学生的硬性记忆,都不是语文思维培养的正确方式。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学生的学习不能呈现主动性,都不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二)学习内容不切实际

语文学习有比较固定的教材,教学空间也带有局限性,难以走出校园这个范围,虽然有网络的支持,但其应用还远远不够。语文思维培养需要适合的学习内容,也需要有科学的设计和规划,还要有开阔的学习视野和空间,如果教学设计不能形成突破,教师走不出课堂,学生走不出课本,那么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就很难获得有效提升。

(三)学生主观意识欠缺

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存在认知偏差,这是制约其语文思维形成的重要因素。部分学生觉得只要多读、多练、多写,便可以解决语文学习的所有问题,这当然是极其错误的认识。语文思维包括诸多内容,如果缺乏方向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单靠一个“练”字不仅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更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高中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果其思维陷入惯性窠臼之中,势必对学习形成束缚。

二、高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

学生语文思维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从多角度展开设计和规划,为学生创设更多更好的学习情境,以满足学生探索学习的需要。

(一)创设语文思维情境

1.设计思维情境

教师执行教学方案时,要对学习情境有创新设计的意识,让学生自然进入语文思考环节,这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有重要作用。如问题设计、信息展示、故事讲述、诵读展示、读写交流、演绎组织等,都能够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冲击,让学生自然启动语文思维,进入学习核心区域,从而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在导学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同名歌曲《荷塘月色》,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并认真思考:倾听这首优美的歌曲,我们的眼前会浮现什么样的情境呢?你能够做出具体的描绘吗?学生对这首歌曲很熟悉,大多能够随声哼唱,并展开深度思考。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阐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或结果。有学生结合朱自清散文做描绘,对月色做重点推介;也有学生对荷花、荷叶做重点介绍。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环节,并结合课前思考进行对接处理,将散文中精彩的描写片段找出来,进行语言鉴赏学习。学生有前面的思考,自然能够积极行动起来,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从而在个性阅读和思考中启动语文思维。

2.组织思维讨论

进行学科教学时,教师推出一些争议性话题,往往能够起到激发调度的作用,让学生主动进行深入思考并展开热烈的讨论,这样可以将学生顺利带入学习核心区域,在广泛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除了最为常见的小组讨论法,教师还可以推出集体辩论活动,或是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质疑性阅读,对学生语文思维形成冲击,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

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教师可在学生阅读之前设计一些思考问题:作者明明对故都充满怀念和向往之情,为什么字里行间却透露出“清”“静”“悲凉”的情绪呢?写故都的秋,为什么要反复提及南国之秋,仅仅是为突出故都秋的特点吗?郁达夫提倡“静”文学,其思想追求体现什么内涵?学生拿到这些问题后,开始了主动思考和讨论。有学生对这篇散文情感基调做个性分析:作者对故都的留恋之情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经历太多人世沧桑,以及社会时局的变化,故都的秋的确带有一些荒凉之状。也有学生从对比角度分析作者多次提及南国之秋的用意:作者对北国和南国的秋色都比较熟悉,自然会产生对比的意愿,通过环境描写,也能够透露一些情感因素,让读者产生更多遐想。教师借助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机会,学生对这些问题比较感兴趣,自然能够主动展开思考和讨论。

(二)创新语文思维方法

1.传授思维方法

学生进入深度阅读学习环节后,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学法支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大多缺少语文学法研究意识,语文学法积累相对薄弱,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法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为学生提供学法支持,让学生自然建立学法应用意识,形成学习动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层次思考。

《囚绿记》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阅读时,可要求学生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展开素材搜集,对作者写作内涵做深度研究,对作品象征手法应用做分析,以便找到阅读起点。在阅读讨论环节,教师可适时传授一些学法,并要求学生结合背景展开思考,对作者情感线路做探索,学生纷纷积极行动起来,为“绿”的象征手法展开讨论。有学生说,当国土遭到践踏,人民对和平与自由自然满怀期待,这些“绿”便成了光明和希望的象征。也有学生说,作者的情感发生变化,体现普通民众对国家、民族兴亡的关怀,没有国这个大家,就没有我们的小家。这样教学,教师通过传授方法,指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和思考,为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启示。

2.推出思维导图

语文思维培养带有系统性特点,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特点做引领,让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核心区域。思维导图带有导航的作用,带有发散性质,能够将我们的脑力活动以直观图示方式展示出来。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学习时,可借助思維导图设计推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和研究,引导学生对文字、符号、线性信息做梳理和归结,建立清晰学习路线,让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核心区域,在主动思考和讨论中建立语文思维认知基础。

如教学《游褒禅山记》,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文字梳理,归纳文言现象,然后对文意展开深度分析。学生对文言现象比较熟悉,会借助学习旧知展开新知学习,对文言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文意鉴赏环节,教师与学生展开多重互动,要求学生以游览的顺序展开思考和梳理,对褒禅山景色做重点介绍。学生开始阅读讨论和展示,对景色特点进行重点介绍,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发言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线,这是典型的思维导图应用。学生先做文言现象梳理,然后对内容展开分析,最后是介绍景色特点,这个学习过程带有鲜明的导图特点。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推出思维导图学习策略,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启示,学生语文思维得到了锻炼,学习认知顺利成长。

(三)创设语文思维实践

1.组织思维实践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在语文训练设计环节渗透一些实践性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开展课外学习探索。信息搜集、读写训练、素材整合、写作写生、主题征文、主题演讲、主题征文、社会调查、课外阅读等,都带有延伸实践的意味,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现实开展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顺利启动学生的语文思维,在实践体验中成长学科认知能力。

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可设计主题演讲训练任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请你围绕“我的梦想”展开讨论,写出演讲稿,然后在小组内宣读,最后推选出小组演讲选手参加班级演讲比赛。学生对主题演讲比较熟悉,因为有评选任务,所以学生能够主动阅读教材内容,撰写演讲稿,然后在小组内做演讲展示。教师深入到课堂之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仔细观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处理。之后,教师组织展开演讲活动,学生积极响应,演讲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演讲过程做细化设计,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帮助学生规划出清晰的学习路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顺利启动。

2.强调思维对接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思维的个性特点,有意识进行生活对接引导,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训练,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灵触动。高中学生大多已掌握信息应用技术,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阅读素材搜集任务,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文阅读,或者是推出小课题研究任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顺利启动。

如学习《雨巷》这首诗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诵读诗歌,对诗歌意境展开鉴赏学习。学生对这首诗歌描绘的意境非常有感觉,自然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深度发掘。之后,教师设计诗歌仿写任务,激发学生语文思维:学习诗歌的写法,选择一个物象展开诗歌创作活动,看谁的诗歌更有内涵和意境。学生虽然平时创作诗歌的机会并不多,但对诗歌的情感还是比较浓重的,他们积极展开构思,抓住一些景物展开描写,借景抒情。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逐渐深入学习核心区域,很快就找到创作要领,诗作创作进入崭新环节。

三、高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反思

学生语文思维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师需要做好学情调查,对教学策略适合性做出准确分析,从而精准把握教学方向,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一)顺应学生发展规律

学生语文思维培养有自身规律,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成长诉求,对教学策略做改进设计。首先,在学生语文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由浅入深,采用渐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用适当的节奏把握语文要素。其次,要正视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存在,正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悟性、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个体特点做好教学设计,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二)强化学生主观意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的主观配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对教学策略展开创新设计,以符合主体教育的基本原则及要求,提升教与学的和谐性。高中学生有比较独立的思考意识,对学科学习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时,要做好学情调查,根据学生普遍要求进行教学组织和调整,以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延伸学生训练维度

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师要积极与学生生活对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布设训练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延伸阅读、读写训练,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语文学习需要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教师在任务布设时,要围绕“听、说、读、写、思”等多个方向展开设计,让学生在实践性学习中成长语文思维。

综上所述,语文思维培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要对学生语文思维的成长情况做出具体分析,针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目标展开设计和组织,推出相关语文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做好信息提炼和交换处理,让学生的阅读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转变,在主动思考和实践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促使学生语文思维的真正形成。

参考文献

[1]王秀秀.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1(16).

[2]龚垄.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艺术,2021(10).

[3]杨晓红.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思维”建构及培养[J].教育界,2021(43).

作者简介:植耀福(1976— ),广西容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语文思维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试论在高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探究
推论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