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路上的乡村振兴:问题、挑战与建议

2022-05-30冯亚玲

客联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农村金融产业结构

冯亚玲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力。目前农村地区正面临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与农村金融乏力等问题,因此为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农村金融

一、引言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得到有效解决,然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壁垒,其中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区域内部之间城乡发展不平衡使得城乡二元结构更加突出。自古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发展不平衡问题亟待解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也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目标。由此可见,有效推进共同富裕,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的重大战略问题。然而要实现共同富裕,重难点仍然在广袤的农村地区。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政府部门陆续颁布有关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相关文件,2021年2月25日,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入新的阶段。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那么我国目前共同富裕程度究竟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又将面临何种困难?如何化解这些困难?因此弄清上述问题对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二、共同富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首先,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1978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71元,截至2021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至35128元,恩格尔系数由63.9%下降至29.8%,人民对生活的要求从吃饱穿暖向追求物质精神全面满足转变;其次,社会保障水平大幅度提升,我国已建立起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保障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其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首先是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之初,东部地区在区位优势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优势的双重驱动下率先获得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经济的领头羊。2021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高达592202亿元,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52.05%,分别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2.38、2.47与10.63倍,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其次是区域内部之间的不平衡。随着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直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呈倒U型变化。据2021年国家统计公报显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12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8931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在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上,城镇在交通、教育、医疗等各方面更是显著优于农村地区。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较低

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提高收入水平,农村居民开始大规模搬离农村涌向城市,使得农村人口急剧减少,现有农村人口主要构成为妇女、儿童与老人,俗称“386199”部队,农村青壮劳动力数量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在经济发展、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方面显著落后于城市地区,使得农村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的同时本土高学历人才流失严重。一方面,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据2021年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仅有13.2%的农村居民家庭户主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由于劳动力数量的限制和农民知识的局限性使得农业生产难以实现规模化和现代化,农业增收困难。另一方面,农村政府工作人员学历相对偏低,使得政府在工作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效率不高,农村经济发展与转型困难。

(二)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农村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问题。第一,产业结构单一。由于农村高质量劳动力流失严重且农村经济环境欠佳,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受限,农村居民主要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乡村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员比例高达61.53%。第二,第一产业发展水平较低。首先,由于资金与劳动力的限制,农户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其次,由于农户文化水平不高,对农产品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第三,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程度较低。目前农村仍以初级种植业为主,缺乏对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导致农村产业链条较短,农民从第一产业价值链中获益较少。而经济的增值主要发生在第二、三产业,农户与现代农业企业经营主体联系不紧密,农户增收困难。

(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促进一個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兴旺的重要保障,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生产部门的成本和收益。例如完备的交通网络通讯设施,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将农村与外部的需求市场联系起来,扩大产品的“市场半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不少制约着农村发展的问题。首先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质量与建设技术不高,与发达农业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次,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农村“断头路”现象普遍,与此同时,道路维护不足,不少农村地区因道路损毁严重阻碍了交通效率。最后,农村信息化建设严重不足,据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57.6%,低于城镇互联网普及率21.9个百分点。

(四)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金融支农效果仍有待提升。一方面,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有限,现有金融机构类型主要包括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与村镇银行,主要在农村进行信贷业务。然而随着农业生产逐渐向现代化转型,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渐转向多元化,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户多元化金融需求。其次,由于农村征信体制不完善,金融机构前期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对农户进行背景调查,再加上农民信用意识淡薄的普遍现象,为规避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业务风险,金融机构在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农业风险高,投资回报率较低,金融机构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出于对利润的追求,金融机构“疏农”、“远农”现象严重。

四、促进乡村振兴相关建议

(一)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居民知识普及的力度,一方面,通过对农村居民进行实用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知识水平,使农业从事者拥有更加科学的种植方法,从而提高产品产量与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农村居民知识水平的提升,也使得一部分农业从事者具备除开农业生产的其它生存技能,扩大农村居民职业的可选择范围,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政府应尽力畅通城镇人力资源下乡通道,加大返乡创业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与社会保障服务,支持人才下乡、鼓励能人回乡,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与农村人力资本的有效耦合。

(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农村大多数劳动力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在产业链中得到的价值少,使得农民增收困难。政府应该积极发挥领头作用,加快识别本地比较优势进行乡镇企业建设,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当本地在某农作物种植存在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时,可在本地建立农产品加工厂,延长产业链条,让更多的价值留在农村,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农村虽然具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低,农民无法从事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政府在带领建设乡镇企业时,应发挥劳动力充足的比较优势,尽量选择服装纺织和农副食品加工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建立乡镇企业,尽量避免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防止因资金不足和技术不熟练而造成的企业生产问题。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最基本的保障,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完善农村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金、劳动力与信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促进农村生产现代化与生活信息化。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吸收当地群众的意见,结合村民的真实需求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力度,定期进行维修和检查,避免因基础设施老化、失修等原因而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四)强化农村金融服务供给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引入“金融活水”。在此背景下,政府應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民间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开发。与此同时,政府应积极联合银行机构,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增强农民信用意识,为金融服务的展开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其次,相关部门应完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制度,引导农村金融服务规范化发展。最后,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优势,对农村金融产品进行创新,积极提供符合农民需求且农民能够负担的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李实,陈基平,滕阳川.共同富裕路上的乡村振兴:问题、挑战与建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9(03):37-46.

[2]孙学涛,于婷,于法稳.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中国281个城市的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2,37(02):71-87.

[3]张林,温涛.农村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与破解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21(05):110-117.

[4]陈秧分,刘玉,李裕瑞.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状态与产业兴旺途径[J].地理研究,2019,38(03):632-642.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农村金融产业结构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