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影》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2022-05-30彭蕾

文学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背影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彭蕾

内容摘要: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数量较多,占比例相对较大,是散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现代叙事散文入手,明确其文体特点。并以《背影》教学为例,研究优秀教学课例,总结教学经验,探讨初中现代叙事散文的有效教学方法,以期能为叙事散文教学提供一些经验参考。

关键词:《背影》 叙事散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散文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在语文教材中分布相当普遍,是学生们学习中必不可缺的内容。叙事散文作为其中的一类,语言看似平实却触动人心。现行部编版教材中选入多篇文质兼美的现代叙事散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本文尝试以《背影》教学为例,通过分析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汲取借鉴实际教学经验,研究叙事散文的阅读教学如何实施的问题。

一.现代叙事散文的特点

根据散文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叙事类散文的写作内容多为写人记事,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法,具有鲜明浓郁的抒情因素。[1]

现代叙事散文以白话文为主,有的文章文白间杂。作者在创作时,多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用口语化的表达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添文章的亲切感。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与其辞藻华丽的抒情性散文《荷塘月色》相比,用语十分朴实简单。叙事散文所描写的人物大多也是作者所接触的真实平凡的小人物,像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老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文章,文中所记述的都是作者身边的普通小人物。

叙事散文除了写人记事外,往往文中还包含浓郁的抒情意味。与抒情散文不同,现代叙事散文通过写实来抒情。现代叙事散文描写对象往往是真人真事,在叙述故事情節和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叙事散文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性格,往往不经意间的寥寥几句便勾勒出了人物形象。在事件的记叙上,叙事散文的情节并不完整,看似随意的回忆,实际上是详略安排的。在对重点事件的记叙中,凸显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感。

散文的创作往往因情而发,现代叙事散文也是。叙事散文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叙事,而是为了表达真情实感。作者在文中借平凡之人、平淡小事来抒发情怀,感慨人生。如在《背影》中,朱自清先生记录下回忆中父亲翻过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间接地抒发着他对父亲的愧疚和怀念。不能忘却的“背影”实际上体现的是不能忘却的深情。

二.《背影》的教学价值

在初中阶段的“部编本”语文教材中,总共选入了18篇现代叙事散文,七年级教材中有12篇,八年级教材中有6篇。整体而言,教材选入的现代叙事散文篇目较多,占比也较重。可以看出,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叙事散文的教学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背影》被选入“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选入了五篇不同类型的散文,或叙事,或议论,或写景。学习这一单元要求学生体会这些作品中表达出的独特的情感体验的人生感受,通过“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教材关注不同类型散文的文体特点,将《背影》一文当作学习写人记事类散文的范本,足以看出《背影》作为教学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

《背影》一文本身也是极具艺术价值的经典文学作品。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背影》是其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为朱自清先生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从1930年开始就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针对《背影》的教学讨论十分丰富。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不可忽略。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细腻生动。尤其是《背影》一文的语言,教学价值十分丰富。语言文白夹杂,将失业写成“赋闲”,显得典雅文质。文章简洁朴素,但真实感人,字字句句都能读出真切的情感。

叙事散文的阅读教学价值体现在它对意象的选择和叙述结构上。《背影》既有叙事的部分,又有抒情的部分。通过“背影”这个反复出现的意象,契合作者情感的变化,在一次次的眼泪中,朱自清回忆起与父亲相关的琐碎往事,带领读者在文本中来回穿梭。叙事清楚,结构清晰,双线回环的叙事结构具有很强的阅读教学价值。

《背影》一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的发展,叙事连贯流畅,和父亲间的对话真实自然。教材在《背影》所在的这一单元的写作学习强调了“语言要连贯”,指向叙事散文的学习。《背影》的语言值得学生们在写作时借鉴,对《背影》的阅读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提升写作能力。

《背影》作为一篇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教学也符合德育的教学要求。《背影》被选入八年级的教材中,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教师要关注这个时期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对《背影》文本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内心对作者、对文本中的故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好地面对与家人的亲密关系。

《背影》的教学价值十分丰富,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源也丰富多样,但质量也参差不齐。在区别教学设计好坏的同时,也能发现一些现代叙事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现代叙事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模式化

笔者在网络上观看大量的叙事散文教学课例后发现,在对《背影》这种经典教学文本的设计上,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大同小异。先让同学们通读文本,划分文章层次,再讲解文章的线索,重点讲描述背影的那一段落,分析语言描写的作用,最后总结中心思想。这样模式化的教学设计不能带领同学真正地走进文本,同学们体会到的父子之情不是从阅读文本中得来的,而是从老师的嘴里得来的。“我们的散文教学总是在围绕‘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两个问题展开,使得记叙性散文教学陷入一个封闭式思维模式中,忽视散文的文体特征,忽视散文的美。”[3]长期单一化的教学不仅会让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会阻碍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叙事散文应该怎么教才能真正让同学们进入文本,感受叙事散文独特的美。

(二)忽略文体特点

同时笔者在观察了大量的教学视频后也发现大多数老师在授课时并没有讲解叙事散文这一文体的特点,甚至有教师在教学时把叙事散文同小说等文体混淆。比如对《背影》一文的教学,许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分析朱自清笔下父亲的形象上,设计教学活动时围绕着分析文章中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进行,把散文课上成了小说课。而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明确提示要“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思考叙事散文应该教,首先要关注教材本身。要立足教材要求设计教学目标,而不是一味按老套路来教,所有的文章都一样的教法,忽视不同文体的特点。

(三)忽视情感教学

现代叙事散文语言美,情感细腻真实。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是学习现代叙事散文的重点,可以说解读事件、分析人物形象和赏析文章语言这些都是为理解作者情感而服务的。有些老师在教学时本末倒置,将教学重点放在分析人与事上,情感体悟一言带过。比如《背影》的写作时代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作者的很多经历学生都没机会感受到,也无法从别人身上看到。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在讲述这篇文章的情感时,学生无法产生共鸣。曾有一段时间还产生了关于《背影》文中的父亲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的讨论,这便是过度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产生的问题。

理解情感应该从文本本身出发,语言文字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来体会作者情感自然是教学内容的重点。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分析其含义。赏析重点字词的表达,理解其情感。

“部编本”教材中选入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学价值极丰富的范文,教师应当认真阅读文本,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四.叙事散文的优化教学策略

(一)因体而教,了解文体特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学生“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4]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区分所学课文的文体特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避免混淆文体。

现代叙事散文是现代散文中的一种类型,有其特有的风格,应当与其他类型的散文区别开来。在明确文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为这一类文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那么具体怎么做才能让学生们掌握文体特点呢?首先要抛弃灌输知识的做法,从老师给出答案转变到学生自主发现答案。以李华平老师的《背影》教学课例为样本,李老师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这是一篇……(体裁)”,有的学生根据课本注释判断这是一篇散文,有的同学关注到了文章描写了父亲这一人物,抒发了一种情感。李华平老师抓住这一个学生的回答,紧接着反问“你怎么不觉得他是一篇小说呢?”学生判断出文章不符合小说的三要素。在同学生的对话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明晰《背影》是一篇散文。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二个问题“这是一篇……(内容+体裁)”指引学生们理解“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散文”。根据文章中写人叙事的相关内容,学生们判断出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从观察到归纳再到明确特点,李华平老师在课堂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文体特征。

李华平老师说:“辨析文本体裁,这就是我们学习一个文本、阅读一个文本的第一步。”[5]明确文体特点,有利于学生们深入文本,把握重点内容,也能让老师们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把握教学重难点。

(二)重视朗读,品读语言

朗读教学法渗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是学生直接接触文本信息的常用方式,其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6]教材中也反复提到要通过运用朗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法,赏析文章的语言表达,体会作者的情感。

《背影》文中的六、七自然段,是表达感情最集中最激烈两段,往往也是教学的重点。李华平老师面对这两段的教学时,选择以朗读来切入。首先生齐读整体感知,读出初步印象。然后点学生朗读,评价指导揣摩感情。在多次的指导朗读中循循善诱,让学生思考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接下来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模仿朗读。最后全班学生饱含深情地集体朗读。在这一次次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不断深化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在最后的齐声朗读中,学生们终于明白了朱自清回忆中饱含的深情。

(三)文本细读,体悟情感

进行散文阅读教学,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7]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语言,沉入字词中品味言语的意蕴,挖掘作者深刻细腻的情思。针对《背影》的教学,教材在“预习”部分要求:“本文语言平实……阅读时要注意反复咀嚼,仔细品味。”在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们探析文本的内涵,反复琢磨文中关键词句。根据字词所处的文本环境,体会其中的情感与深刻含义。

李华平老师在教学时聚焦文中开头的句子:“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将其中的“不”字替换成“没有”,比较两个字词表达的不同含义。学生们很快便发现,“不”字是朱自清和他父亲不想见面,“没有”则是父子俩想见面却不能相见。李华平老师因势利导,抓住细节,通过字词间的替换比较,让学生读出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韩军老师在对《背影》的教学中也十分善于咬文嚼字,不断推敲文章的关键词来引导学生们深入文本,体悟情感。如设计问题“为什么用‘探,不用‘纵,‘纵身不可以吗”,让学生分析出父亲虽然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但仍惦念孩子的心情。

(四)知人论世,情感共鸣

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是以從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8]优秀的叙事散文饱含作者真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体验。阅读现代叙事散文就是走进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在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挖掘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建立与学生情感体验的联系,重视学生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们在阅读中建立审美意识。

对叙事性散文而言,准确解读作者感情建立在领悟文本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可以指引学生了解文本背景,体会作者情感。如《背影》的写作背景比较错综复杂,王君老师在教学时罗列从1915年到1945年间朱自清父子发生的大事件,讲解《背影》的故事背景,挖掘“背影”的背后的内容。散文的故事发生在1917年冬季作者祖母去世,作者同父亲回家奔丧之时,而《背影》写于1925年。那么为何作者要在八年后描写八年前的事情呢?这八年间发生了什么呢?王君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父亲来信的秘密,帮助学生理解父子之间久违的亲情,儿子对父亲的愧疚和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参考文献

1.王景科主编.大学基础写作[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6.10:18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吴海艳.中学散文教学现状及教学对策[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5.李华平.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背影》教学实录一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7).

6.温德桥:《<背影>有效朗读教学法的应用》,《中学课程资源》,2011年第5期.

7.林非.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J].文学评论,1987(3):37.

注 释

[1]王景科主编.大学基础写作[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6.10:18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

[3]吴海艳.中学散文教学现状及教学对策[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4.

[5]李华平.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背影》教学实录一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7).

[6]温德桥:《<背影>有效朗读教学法的应用》,《中学课程资源》,2011年第5期.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4.

[8]林非.散文創作的昨日和明日[J].文学评论,1987(3):37.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背影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两个背影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