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苑书院建设记

2022-05-30孟白

民主与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苑书院文化遗产

孟白

四年时间,将这座几成废墟的民居老宅院,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修缮、改造成今天的模样。上千个日夜里,学苑出版社与河南华磊古建集团的建设者付出的辛劳,寥寥数语难以言表,只列举几个简单的数字——80%以上的木料因朽烂虫蛀而换掉;所有的瓦片和竹篾墙拆除更新;供电系统全部更新升级;新建供水系统和污水排除、净化处理系统;坍塌的整个西北院房屋复建。此外,门窗和木构件全部重修油漆;新建消防、安全监控系统,以及照明、庭院、步道、观景亭……修缮后的大院,共有6个院坝,上下三层99个房间,总计房屋面积3600多平方米。

这一切,是为了古宅今用,在重庆市级文保“朱家大院”建一所“学苑书院”。

一、开办“学苑书院”之缘由

首述“学苑”。取自开办者学苑出版社之名。学苑出版社1987年成立时取名“学苑”,源于宋代文豪苏轼的诗句“笔砚耕学苑,戈矛战天骄”。“学苑”所含追求学术探讨、文化传承之精神,恰为学苑出版社立社之宗旨,亦应为学苑书院之宗旨。巧合的是,对应“学苑”的英文“Academy”,源自古希腊柏拉图在雅典卫城外聚徒讲学之处。

次究“书院”。中国的书院,兴于唐,盛于宋,延展至明清。清末始兴办近代化(或曰现代化)学校、研究院、图书馆乃至传媒等文化教育机构,研习内容亦大大超出传统书院范畴,书院遂寿终。于此千余年里,剔除朝廷和地方官府鼓励、资助甚至主办的为科举服务的个别年代,书院基本上由民间创办和主持。广收图书,聚徒讲学,学术研究与读书讲学融为一体,是书院教育之本质特色。纯粹的书院虽属私学,但异于私塾、社学和义学之类基础教育、启蒙教育、通识教育,是以专题教育、专业学术研究为主的高级形态,往往是某一学派的活动中心或研究中心。通常设主讲,明立宗旨,生徒听讲可质疑问难,形成讨论式教学。尤其是“会讲”(后期更发展为“讲会”)的传统,延请其他书院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来书院开讲,平等论学,求同存异,不株守门户,提倡学术论争,兼容宽量。在南宋和明中叶,书院所在地官员、士绅、民众均可自由前来听讲,盛时听讲者达一两千人。书院另一重要活动为祭祀。与宗教、祖先祭祀不同,着眼于祭祀学术贡献巨大之先师大儒及书院创办、扶持人士,旨在宣扬事迹,铭记学术旨趣,怀念功德,从而树立仰慕和仿效的典范。搜集和收藏图书亦为书院重要内容。顾名思义,书院应以藏书丰富立身,为学习、研究、查阅、咨询提供方便。有影响的书院往往收藏珍贵的孤本、抄本,故古代书院不乏编纂、刊刻图书之举。尤其值得一书的是,中国政治文化中独特的“士”的精神气节,通过书院得以弘扬、传续。历朝历代,均不乏毁家纾难精忠报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士子,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前仆后继的书生。

如前所言,近代而至当代,社会文化教育分工的细化,将书院的功能大大扩展并分散到了学校、研究院、图书馆乃至出版等传播机构,书院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已失去广泛存在的意义。然而,其蕴含的精神、志趣乃至活动方式,对于有些文化教育领域的活动,仍有可汲取营养和仿效、借鉴的因素。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学苑书院取书院之古义——“读书增意气,愿言续春秋”,摒门户偏见,揽天下巨匠,师徒相授,薪火相传。此即开办学苑书院之缘由。

二、建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基地

举凡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事项,几乎均有着与批量化、标准化现代生产方式格格不入的特点,产品的高下立判、美丑顿分在很大程度上受“感觉”支配,最佳传承方式几乎是或只能是师徒相授、亲历体悟,现场教学。即便当代有海量的文字、图照、音像记录和多媒体平台传播,仍有一些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技艺奥妙不能间接获得。

学苑出版社自20世纪90年代起,即专注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调查、研究及成果出版,尤其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原因无它——随着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的信仰、仪礼、习俗、技术、艺术等,正在迅速消逝。这些人类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尽管已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不合时宜”了,但不应湮灭在历史的灰尘里,应当由我们这一代人记录下来,并将其中部分保存甚至传承发展。这项工作无法赢利,耗时费力,甚至直到十多年前,在这一被忽略的领域跋涉同行者寥寥。近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我们在与世界各国学界、文化界交往中得到的关注和首肯,让我们意识到,近30年的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是有意义的。与此同时,通过长期深入而广泛地了解非遗,我们认识到,十分需要建造一個融搜集、保存、研习、展示和交流为一体的平台,让鲜活的有生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绽放光华。

于是,有了学苑书院。

三、学苑书院之愿景

已落成的学苑书院,提供了一个探索新生活方式的场所——将非遗与现代化的科技、艺术融合,将乡村生活与都市生活融合,将陶冶情操、沉浸文化与日常起居生活融合,将观摩、研习与讲授、交流融合。因此,学苑书院有手工工坊,有大讲堂,以及可供小型戏曲、音乐演出的场所,有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居室、烹制健康简餐饮品的厨房,有几十个可供会议、会谈、阅读、静憩、藏品把玩的房舍……书院里,除了专业性很强用于研究的图书存于库房,上述所有房间都会陆续摆放图书和藏品,让每一位来书院逗留小憩或住宿的客人,置身于书和艺术的空间里。书院将持续不断地搜集图书和民艺为主的艺术品,收藏图书的原则是稀见的、存世量小的文化遗产范畴图书;收藏艺术品的标准是有才华的艺术家、工匠的有特色的作品。

作为文化传播平台的书院,会持续不断地邀请学术界、艺术界、民艺界高士巨匠下榻,进行讲学、研究、创作、制作,相应地,会持续不断地举办讲座、展览和演出欣赏活动。这些活动中适宜的项目,将面向大众,尤其是要吸引少年儿童前来,让他们通过耳濡目染,沉浸体验,有所裨益。

作为倚山襟水的书院,秉持阅读、创作、休憩要在私密、安静氛围中的理念,提供一个静谧清幽的环境;秉持回归自然的生态环保理念,提供天然、简单、养生保健的食品和饮品。

作为矢志传续中华文化精神和气质的书院,吾辈将孜孜以求,形成鄙“养尊处优、投机取巧”,尊“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之风气;养成“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虽千万人吾往矣”之正气。

今天学苑书院只是落成,即:平台建成,而学苑书院所要完成的使命,刚刚开始。循“言易行难,别非兼是”,遵“读书增意气,愿言续春秋”。日积月累,笔砚耕学苑;矢志不渝,戈矛战天骄。终达成中华文化“拾遗续脉”之宏愿。

是为记。

(作者为学苑出版社总编)

猜你喜欢

学苑书院文化遗产
朵云书院黄岩店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白鹿洞书院记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豪雅三维渐进学苑
与家有关的字
学苑诗风
勤劳小矿工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