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晋“智造” 渐入星河

2022-05-30张娜

科学导报 2022年54期
关键词:景海鹏智造神舟

张娜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这是中国航天人最真实的内心写照。从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到李白“举杯邀明月”的文学想象,自古以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就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之一。

作为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中华民族在迈向太空的壮阔征程中走过了一条坚定而漫长的探索之路。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用一次次创新实践谱写了壮美篇章,在浩瀚太空写下了精彩纷呈、振奋人心的中国故事。在这条道路上,山西没有缺席,三晋儿女用自己的不懈奋斗让航天事业刻上了山西的名字……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凝练精神图腾

百年建党波澜壮阔创伟业,百次发射筑梦航天写忠诚。

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简称TSLC)成功将双超科学实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发射任务顺利突破百次大关。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是我国第一个自主抓建的航天发射场,主要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成立之初,就创造了一年组建、两年试验、首战告捷的辉煌战绩。

1988年9月7日,TSLC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次日《人民日报》发布消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亮相。

1997年12月8日,第一次执行国际商业发射,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

1999年10月14日,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和一颗巴西小卫星成功发射,开创了发展中国家航天技术合作的先例,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2015年9月20日,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长征系列家族再添新成员,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2019年6月5日,黄海海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目标瞄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火箭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从未停止追逐世界航天前沿技术步伐,不断用成就刷新着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

建设一流试验条件。他们对现有设备进行挖潜改造,研制系列高精度、多测速雷达,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射工位和更加稳定的发射测试设备,确保发射试验次次成功、发发圆满。

锻造一流信息平台。他们进行综合信息网、指挥专网和科研试验网建设,建成了干线万兆、用户千兆的骨干传输网络,信息传输形式、数据加工处理、试验指挥控制以及办公、训练、研究等工作“一网实现”,试验过程全程数字化。

打造一流人才队伍。他们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规划,多名博士、100余名硕士、110余名“航天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00余名科技骨干组成的人才群体,取得300多项科研成果、攻克40多项航天发射关键技术,为航天试验任务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每一次刺破苍穹背后都离不开强大信念的牵引,每一次中国高度的提升中都少不了精神世界的支撑。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科技工作者们也在描绘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图腾:“岢岚精神”——对党忠诚、为国争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志存高远、创新超越。

三巡太空的景海鹏三晋大地的骄傲

宇航员到底有多珍贵?作为中国飞得最多、最久的航天员,景海鹏曾三次乘坐神舟飞船步入太空。作为“改革先锋”奖章的获得者,他是三晋大地的骄傲和无价之宝。

1966年,景海鹏在山西运城出生,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农人,然而,父亲以自己并不是强壮有力的身躯,扛起了养活一家人的责任。景海鹏曾经提出,自己不读书了,和父親一样去做工补贴家用,却被父母狠狠地批评了,让他安心学习。

1985年6月1日,经过体测、政审与统考的重重考验,景海鹏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河北保定航空学院,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正式踏上了探索蓝天的征程。他从小就渴望着,能够在碧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翱翔的梦想,此时的景海鹏尚且没有想到,等待他的,不仅只有天空。

而正是这份坚韧不拔的执着,使得他能成为空军部队里的尖子生,也为后来的三巡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国家启动了航天项目,首当其冲要选择的,就是航天员。这是艰难而严格的一场选拔,航天员要有良好的体魄,有坚毅的人格、强大的心理素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足够多的飞行经验。

此时的景海鹏已经作为空军飞行员在军队中飞行了长达1220个小时,成为了国家选拔飞行员时的首选人物。

2008年,景海鹏登上了神舟七号飞船,来到广袤的宇宙。第一次的太空旅程十分顺利,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这也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而后的几年内,景海鹏又先后登上了神舟九号和神舟十一号飞船,成为了中国航天史上三次登陆太空的航天员之一。

2018年,因景海鹏在中国航天史上里程碑般的成就,国务院授予了他“改革先锋”的称号。在景海鹏三度飞天的背后,也蕴含了无数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

是他们兢兢业业,分秒必争,用智慧的力量托举着航天员们奔赴宇宙,探索银河的奥秘。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就没有如今载人航天工程的辉煌成就。

关键部件研发秉承赤子之心

从“东方红升空”到“神舟载人”,从“北斗”指路到“嫦娥”奔月,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进入到了为期10年以上的空间站常态化运营、科学实验应用与发展阶段。在这其中,来自中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参与了许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他们向着星辰大海不断探索,助力中国航天飞向新的高度。

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洪应平所在的课题组一直承接航天一院和总体设计部的一些科研任务,都是应用于我们国家的各个大型号。

洪应平所在的先进测试与系统集成课题组承担着航天器在极端飞行环境下的各类数据的储存采集任务,就是俗称的航天器黑匣子,从1992年开始,数十次成功为我国新型航天器、运载火箭的研制和设计提供至关重要的数据支持。“严慎细实”是自打走进实验室的那一刻就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头的座右铭。

在一次模拟极端环境下所做的测试时,突然出现了数据的丢失,眼看着交货的日期越来越近,让研究员的心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而就在这时,电话的响起更是让洪应平心头一紧。

中北大学研制的“黑匣子”已承担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的多次飞行实验任务,经历几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技术不断革新,不断适应着愈加未知和艰难的极端环境。此时,20多名相关的产品配套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共克时艰,不放过丝毫的侥幸。

“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像这种问题,我们就得组织高水平的技术骨干力量来分析、定位、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可能经验少或者技术水平不高的话,这个工作是完成不了的,最终的目的是要稳妥可靠地把实验数据帮忙拿回来,一定是要本着严慎细实的态度,绝对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洪应平表示,“到了2022年,恰逢我们课题组刚好为航天服务30年,希望我们的新技术能在更多的型号任务中获得认可,并得到推广应用,为国家的型号工程来服务。”

今天,我们国家的航天器“黑匣子”从最早的传统磁记录方式到固态存储器的革新,可以防护上千度的高温和几万个G重力加速度撞击。从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到现在自主研发创新,中北大学的科研工作者们秉承着一颗赤子之心,助力中国航天在星辰大海中不断前进、飞行。

山西“智造”托举星辰大海的梦想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发射!

当全世界目光聚焦在运载火箭上,注视其成功将神舟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的激动时刻;当数以亿计的人们通过媒体目送航天员出征,再次遨游太空的振奋时刻……有一批山西企业为圆满完成助力“飞天”的使命而倍感欣慰,有一群人因为再一次为中国航天作出贡献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太重集团生产的TZM500全地面起重机承担了发射塔架的检修任务,将重达50多吨的回转平台顺利吊装,保障了发射任务圆满完成;山西新华防化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空间站环控生保净化装置、防毒面具、防护面罩、发射现场专用防护服等多款产品成功助力神舟飞天;山西长治澳瑞特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研发的健身器材跟随飞船飞入太空,为航天员们提供强有力的体能锻炼保障……

山西“智”造共同托举起运载火箭,从发射平台到发射塔架,从高新材料到太空装备都有他们的身影……

作为太重在工程机械领域的拳头产品,TZM500全地面起重机能够以80km/h的时速在高速公路行进,最大起吊高度可达100米。太重TZM500全地面起重机承担了发射塔架的检修任务。由他们研制的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921塔架,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全天候发射塔架。在现场塔体拼装时,施工单位一共打了3万余个高强度螺栓孔,现场穿孔率达100%,创造了国内塔架安装史上的奇迹。

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系列,从探月工程“嫦娥探月”到“太空家园”,在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40年间,太重集团生产的10座发射塔架承担了我国全部的火箭发射任务。

谈起自己团队研发设计生产的飞天装备,山西新华防化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王钢兴奋不已。空间站环控生保净化装置主要功能是為空间站密闭舱室提供洁净空气。为应对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生活的全新挑战,防化装备研究院在研制生产神舟飞船系列和“天宫”系列用除臭罐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可满足空间站环境使用的高效吸附材料,并应用于空间站环控生保净化装置。高效吸附材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空间站环控生保净化装置的使用寿命,为航天员在空间站三个月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一年多的研制周期里,身为项目组带头人的王钢带领团队成员长期驻扎在加工单位,解剖分析不同种类的净化装置,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净化装置内部结构。最终,项目组成员攻克了净化装置内部气流结构设计、过滤材料性能提高等难关,将净化装置的防护性能提高了200%。

他们研制了航天员用防毒面具和航天员用防护面罩两款防护用品。采用航天专用一氧化碳吸附材料,具有环保、流阻低、防护性能高等显著优势,可防护氨气、硫化氢、甲醇等20多种有害气体,产品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心有不甘,力有未逮。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山西航天人矢志报国的忠诚从未消褪,探索浩瀚太空的步伐永不停息。在未来的航天征程中,他们将继续以奋斗者的姿态,不断刷新中国航天新纪录!

猜你喜欢

景海鹏智造神舟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中国智造
神舟十一号与
3D打印智造未来
景海鹏:三飞太空
“航天英雄”景海鹏小时候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