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次元广播剧中的背景音研究

2022-05-30黄竹雅

客联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声广播剧音乐

黄竹雅

摘 要:二次元亚文化崛起,广播剧这一形式逐渐获得大量受众。既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广播剧中的宏观音响研究,但缺少个案微观分析。本文试图在前人基础上针对广播剧中的背景音进行研究,试图探讨背景音的作用以及听众对广播剧中背景音的看法。本文选取《帝王攻略》第一季广播剧作为研究对象,将背景音分为拟声、人声、音乐3部分,对其各自作用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与无背景音的情节进行对比,挖掘其中意义。

关键词:《帝王攻略》;广播剧;背景音;拟声;人声;音乐

随着人民生产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多元文化进入人们的生活。大众的生活被不断碎片化后,广播剧这一媒介载体形式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喜爱。广播剧不需要听众花费大量持续性时间进行收听,听众可以一边做其他事,一边收听,只需要调动耳朵即可收听,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娱乐消遣形式。

一、广播剧现有音效研究

国际公认广播剧起源于美国。我国第一部广播剧是1933年1月由上海亚美广播公司制作的抗日剧《恐怖的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广播剧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的《一万块夹板》。广播剧同电影电视等影像化影视剧不同,不论是展现故事背景还是人物性格或者推动情节发展,都依靠声音传递信息。相比于影视剧,广播剧缺少画面,只有声音,意味着对配音的要求更高。

广播剧中除了利用人物对话推进故事走向,背景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背景音的加持,聽众只听人物对白,广播剧视听效果将大打折扣,情节展现也会略显苍白。导演杜黎(2021)认为在广播剧中,音响语言的准确运用能使人形成视觉形象,它“构成了文学意义的视觉奇观与写作意义层面的上帝视角”,听众能从中产生强烈的时空幻象沉浸感,达到物我两忘的移情境界。李丹(2021)在《探究音响的录制与在广播剧中的有效应用》中表示广播剧主要通过音响效果、音乐和语言完成情境描绘和冲突演绎,音响效果在广播剧中占据关键地位,其具有的烘托情绪、制造环境、展示剧情以及塑造人物等效果,在广播剧各个要素中,作用仅次于语言要素。故本文聚焦于广播剧中的背景音进行研究,试图探讨背景音在一部广播剧中的作用。

当下广播剧市场中,发展势头最为迅速,经济效益成规模扩大化的类别就是二次元广播剧。二次元广播剧最显著的特征是剧集内容呈现高度的“二次元化”,即充满幻想性,描述的时空大多是“幻想世界”、“架空世界”,与现实三维世界不同。“二次元”一词发源于日本,因为日本早期的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通过这些载体创造的虚拟世界被动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本文探讨的“二次元广播剧”也指的是来源于漫画、小说改编的广播剧。

目前二次元广播剧中,猫耳FM 平台发展最好,已经成为著名的“M站”,与哔哩哔哩、ACFUN等著名二次元平台成为“二次元”用户的“快乐老家”。猫耳FM的广播剧,大多改编自网络言情小说、耽美小说,在小说连载期间就已经吸引一群读者。等同名广播剧上架后,小说读者会自觉支持广播剧,为二次元广播剧的早期发展提供听众基础。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帝王攻略》改编自同名古风权谋耽美小说。

二、本文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选取该广播剧进行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帝王攻略》原著小说作者是圈内著名作家,著有多部不同题材类型的小说,读者基础好。该作家已形成个人独特风格品牌。同名广播剧的制作、播出也受到了读者、听众的肯定。

第二,《帝王攻略》作品本身刨除耽美情感部分,只关注故事本身,也展现了架空历史下的帝王功绩及其成长史。喜欢古风正剧,哪怕不关注同性之爱的受众也可以尝试阅读或收听。

第三,《帝王攻略》广播剧的制作团队是圈内著名的北斗企鹅,其团队出品的广播剧质量有保证,听众认可度较高。

第四,该广播剧分为两季,对所有听众免费开放。任何人都能收听,没有付费门槛。

第五,该广播剧正文部分总共分为2季,每季12集,平均每集20-25分钟,篇幅短小,适合听众利用碎片化时间收听。本文因研究时间所限只对第一季内容进行细致的拉片分析,故研究对象只聚焦于广播剧《帝王攻略》第一季中的背景音。

此外,本文在研究广播剧背景音时,借鉴了编导专业的“拉片分析”,对广播剧全部音效内容进行整理归类,针对背景音部分,即有别于每个情节中主体人物对话之外的声音部分,特别抽取出来进行分析。同时,猫耳FM广播剧播放页面展现了大量听众真实的评论、弹幕,可以作为“民族志”方法的研究样本进行研究。听众通过弹幕或者评论展示了他们对该部广播剧的或主观或客观的看法。对于本文进行田野研究有一定帮助。在研究广播剧背景音的过程中,计划使用对比分析法,将有背景音的内容与无背景音的情节进行对比,比较二者在情绪表达、氛围塑造、人物设定等方面的异同。

三、《帝王攻略》广播剧背景音研究

(一)背景音分类

对《帝王攻略》第一季12集内容的背景音进行拉片分析,共得到302条数据,呈现方式主要围绕情节、场景为中心进行,统计某背景音片段是由什么声音组成,例如剧中西南王与皇帝探讨案情这一场景中,统计出现了什么背景音,持续时长多久,有什么作用。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在于背景音研究较依赖研究者主观定性与分类,客观性不足,未来可在分类呈现方面有所改进。

业界将影视剧中的声音称之为音响效果,将其分为现场客观音响或非现场主观音响,即录制现场可直接录制的声音或需后期合成的声音,例如滴水声与幽灵声。本人将剧中出现的背景音简单分为拟声、音乐声、人声。

该分类是为了理解简单所作,拟声即为模拟客观世界中的任何物质实体的声音,比如水流声、开门关窗声;音乐则为乐器配乐声,比如剧中会出现琵琶演奏声、笛子吹奏声;人声则为去除每个情节场景中主体人物对话后的人类声音,比如背景音中街坊邻居聊天声、小二吆喝声。

本文302条背景音数据分布于133个情节场景中,其中拟声音响效果有157条,音乐有121条,人声为24条。

(二)背景音作用

1.用不同背景音提示所在空间场景

24条人声背景音中,16条皆为街头巷尾百姓聊天议论,小二吆喝叫卖声,直接提示了听众广播剧播放场景是街头,是酒楼。同时该类情节中,主要人物也都是在进行平和地对话交谈。在酒楼场景中,除了小二的吆喝声,还配有杯盏交错的碰撞声,也是在提示听众,剧中人物此时在吃饭,故事情节当属于边吃饭边交谈的情形。

另外,拟声背景音的运用也加强了听众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第一集2分18秒至2分39秒的水滴声和锁链声,就提示了听众场景变化。该情节是讲一位献宝人向男主西南王献宝,西南王表面命人将其送去客房,实为送去地牢的景象。水滴和锁链声的出现早于献宝人质疑的人物对白,令听众立刻感知情节出现反转。

此外,剧中常常用逐渐变大的脚步声,逐渐变小的脚步声表现人物由远及近或离开的场景。第二集11分53秒至11分58秒就使用5秒由小变大的跑步声,第四集13分10秒至14分0秒长达50秒的脚步声,来提示听众有人来了。2个片段都是表现下属来向皇帝汇报情况,听众听到脚步声能轻易知道有新人物出现,推进故事发展。第11集,西南王让亲弟弟外出打探消息,配备的脚步声由大变小,长达54秒,通过脚步声变化,听众很明确该人物离开该场景了。

广播剧和影视剧最大的不同在于广播剧是耳朵的艺术,缺乏影像化。相比于电影、电视,广播剧缺乏具体可感的视觉化信息,所有关于人物形象的描述都要通过声音展现出来。同理,对于场景的变化也需要通过声音展现。《帝王攻略》广播剧中多次运用蛐蛐声、嗡嗡的虫鸣声提示户外环境,其中有6次蛐蛐声是用于提示场景变换至夜间,辅以柴火燃烧的噼啪声,听众可以确定情节发展已至夜晚。此外,鸟鸣、虫鸣、马啼等动物声音大多都提示了故事情节发生在户外环境。第一集中,由于故事开篇发生在山谷中,共有11个情节使用了动物声音作为背景音,平稳的虫鸣、鸟鸣向听众传达人物所处户外空间平和,马蹄声和嘶鸣则提醒听众有人在骑马,三项背景音在第一集中共计出现了266秒,在共计638秒的背景音中占据41.7%的比例。

除上述背景音提示了故事情节发生的场景外,广播剧中的转场也必须依赖不同的音响效果。第一季广播剧中,通过背景音音效效果变化实现转场的至少有16处,当故事情节发生在山谷中时,走路踩草地声、马车行进的车轱辘声,都表明场景即将变化。其他还有开门、关门声,展示了故事情节变至室内进行。同样,广播剧有时也会利用乐器演奏的音乐进行转场。16处中至少有6处是借助背景音乐变化来提示听众场景变换。第一季剧中还有2次明显使用“得得得得”的敲击乐鼓点声进行转场,对于既不适合用成段的背景音乐,又不适合用一些拟声词转场时,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于听众来说也不会太突兀。

2.用拟声凸显人物冲突,推进剧情走向

经统计,《帝王攻略》第一季广播剧中共出现7处明显的人物冲突剧情,刺客行刺皇帝,前去捉拿贪污犯的将军与贪污犯两方人马交手,反派人物绑架重要角色时,背景音都使用了大量拟声来凸显人物冲突,只有1处是单纯使用背景音乐。由于故事背景设定在古代,故该剧使用了大量刀剑金属碰撞声来表现人物打架冲突,同时配有锁链在地上拖拽的声音,来展现戏剧冲突。此外,下雨打雷声配上马车行驶的车轱辘转动声,也为故事情节开展提供了天气说明。尤其是第四集11分15秒至14分55秒,反派角色绑架重要人物,第八集6分45秒至7分31秒西南王与反派打架时,均使用了雨声、雷声、铁链声作配,令听众立刻感受到紧张的氛围,明白出場角色的对立关系。

3.用背景音乐渲染人物情绪,烘托气氛

用背景音乐渲染人物情绪,烘托气氛,是在广播剧和影视剧中都会用到的手段。《帝王攻略》广播剧中用背景音乐烘托气氛,表明人物心情的地方有很多。在剧情进行到紧张悬疑部分时,该剧多使用低沉的提琴声、急促的编钟声及绵长的重低音来烘托诡异气氛。第一集西南王师父与大夫讨论贪污案案情时,5分50秒至6分50秒,长达60秒的背景音中有提琴声、编钟声、锣声、笛子声作配。12分54秒至13分26秒贪污犯引诱西南王同流合污时,有30秒的背景音乐都是低沉缓慢且逐渐变响的。逐渐变响的音乐也预示着西南王和贪污犯之间的气氛一触即发。第二集中9分25秒至10分43秒,西南王与反派打斗情节使用低沉的琴声78秒,进一步向听众传递场面的紧张刺激感。第四集善堂失火的戏份,14分45秒至15分45秒使用急促的鼓点作为背景音,将失火的危险性和紧张感展现给听众。在第五集、第六集、第十集中涉及分析案情,出现疑点的时候,该剧都会使用类似背景音乐进行气氛烘托。

同样,在主线人物相处轻松,故事发展顺利的时候,该剧也会配以悠扬活泼的背景音乐进行抒情。第三集中西南王告知皇帝自己受伤始末时,26秒的琵琶声和琴声能烘托两人之间的情意。该剧中西南王的师父人设是一个搞笑可爱的怪老头,在师父调侃、起哄自己徒弟时,该剧多配用欢快的音乐。第3集6分13秒至7分30秒,12集12分25至13分09秒,均为师父调侃徒弟的情节,分别配了欢快的笛子声和活泼的琵琶声。其次,该剧在西南王和皇帝二人相处时多用古筝配乐。经本人统计,该剧明显使用古筝配乐的共有17处,其中有12处皆为西南王与皇帝相处的情节,大多为两人耍贫嘴、逗趣,互相关心的情节。另外,古筝透亮的音色也有助于展现“柳暗花明”。剧中皇帝得知民间私造的的军火武器并不会伤害祖国将士反而会伤害使用者时,局势明朗化,背景音乐使用古筝声展现帝王消除紧张感后的轻松感。

(三)听众对背景音的看法

猫耳FM开放的评论和弹幕功能为听众实时发布自己的看法提供了有效渠道,也为听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就广播剧背景音进行研究,故也针对弹幕和评论中关于背景音的部分进行了整理。第四集11分17秒至14分55秒,西南王和皇帝讨论反派角色绑架重要人物时,该剧使用了密密麻麻的雨声作配,有1条弹幕问是否打雷了,6条提到“下雨了”,其中有2条是“我还以为是我这下雨了”,“这雨声配的很好,我喜欢”,这说明广播剧中的背景音配音是能被听众感知并获得其认可的。尤其是能够让听众误以为是自己所在的现实世界下雨,说明配乐到位,很逼真,是一次成功的配音。第12集16分45秒至17分29秒,西南王向皇帝展示佩剑,佩剑被皇帝血液唤醒,发出嗡鸣声时,有用户提问“打雷的声音?”,这说明在该用户眼里,此时的配音稍显凌乱,并不能让他立刻明白剧情走向。不贴合的配音会让用户对剧情开展产生或大或小的误会。同样,第四集的评论中有用户@只是一只小蘑菇表示“这个鞭子声音好让我出戏”,也表明该剧在制作配音过程中,部分背景音的选择并不能让听众完全满意。

广播剧由于没有画面,对于声音制作、表现力的要求会更高,用户@不耐旱的仙人评论“爆炸这一段突然觉得莫名像琅琊榜爆炸的那一段”,相似的声音片段会让听众联想到类似的影视剧情节,从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听众理解、想象剧情。第十二集中,用户@青襄评论“没看过书但被两位老师的演绎和BGM渲染地眼泪掉下来了”,用户@迷失的小白白2次提问该集25分至26分的配乐是什么,第十一集用户@乘风无雨也在评论区提问“里面的背景纯音乐叫啥,有人知道吗”,充分说明广播剧在人物塑造、情节推进方面,背景音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背景音的正确使用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得到听众的认可。

四、结语

纵观整季广播剧,有无数的评论夸赞配音演员配音配得好,故事的发展也确实离不开故事人物的对白,依靠人物对白推进情节发展是中国影视剧作品的特征,在广播剧这一文艺形式中显得更为重要。但剧中没有背景音的情节如果单独拿出来听就会发现略显苍白,只依靠人物对话不配备合适的背景音,是无法让听众获得“身临其境”感的。只有当纯对话式情节与其他有背景音的情节穿插着进行时,听众才能获得更多的故事信息,也不会觉得索然无味。没有背景音,只有人物对话的情节犹如一碗清汤面,偶尔吃会觉得不错,但是苍白无力。而合适的背景音犹如盖浇面的浇头,鲜香四溢,改善口感,提升口味,能让听众感受到环境转换、情绪起伏、氛围变化。

参考文献:

[1]杜黎.浅析现场音响在广播剧中的画面呈现功能[J].戏剧之家,2021(21):145-146.

[2]李丹.探究音响的录制与在广播剧中的有效应用[J].新闻传播,2021(22):105-106.

[3]B站背叛二次元:花8亿买版权,数千万签冯提莫,载腾讯内容开放平台,https://new.qq.com/o

[4]赵桢熠.用声音打造舞台——论广播剧与影视剧创作的异同[J].影视制作,2021,27(11):90-93.

[5]谢震东. 浅谈广播剧创作中声音与语言的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人声广播剧音乐
阿卡贝拉人声合唱团的基本训练研究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爱乐之城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
音乐
高中音乐选修课程《人声极致“阿卡贝拉”》的开发和实施
风流者——他将杂沓人声留在身后,张先生,走好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