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及多元评量法的探索与思考

2022-05-30刘崇巍

知识窗·教师版 2022年6期

刘崇巍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和多元评量法,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从而培养学科基础扎实、自主学习能力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文章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出发,探究了如何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并阐述了实施多元评量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学  网络营销技术  多元评量法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核心能力设计

以网络营销技术课程为例,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条件、能力情况,设置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并应用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成果导向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法、实做学习法、分组合作学习法等,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如表1所示。

二、课堂活动历程

(一)历程

课堂活动历程包括问题导入、分组合作学习、实践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二)时间

本节课2学时,共90分钟,采用多媒体教学。

1.准备活动(问题导入和环境准备,30分钟)

(1)准备活动(10分钟)

①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基本情况和上课规则与要求。②为学生分组,组织学生做室内拓展训练。③激发学习动机(向学生抛出问题)。④讨论网络营销技术,网络营销和市场营销的区别。

(2)分组讨论(10分钟)

①网络营销市场细分概论(概念、作用、原则、方法、标准)。②网络目标市场选择(战略、目标市场营销策略)。③网络市场定位。④各小组长或小组成员代表发言。

(3)学生互评(5分钟)

①各小组进行互评,指出各自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②各小组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4)教师点评(5分钟)

表扬并奖励小组互评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学生课堂表现将作为多元评量的一部分,记录平时分数。

2.发展活动(解决问题:网络市场细分概论,45分钟)

(1)提示学习重点(5分钟)

①市场细分的原因。②网络营销市场细分的作用。③网络营销市场细分的标准。④市场细分的步骤。

(2)教师介绍部分内容(10分钟)

针对本节重点内容,向学生介绍相关内容并提出思考问题。

(3)各个小组独立学习思考,解决问题(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启发并指导。

(4)教师验收(5分钟)

在规定时间内,根据各小组研讨用时长短和作品质量为各小组排名。

(5)学生汇报(5分钟)

在此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小组及各个成员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答疑。

(6)教师抽查(5分钟)

教师随机抽取每小组学员完成指定任务。

(7)教师总结(5分钟)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但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总结各组的优点和缺点,并奖励获胜小组成员。

3.整合阶段(15分钟)

①展示学生完成任务时的典型问题案例和优秀案例。②学生分析案例,教师辅助引导。③教师解答学生在自学或小组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④教师总结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多元评量法

教师可以运用多元评量法,从出勤、纸笔、实作、档案、口语、课堂等多个方面评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一)学生学习评价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有的学生善于交流,有的学生是实践派,有的学生想法富有创意,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因此,在课程设计时,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更有自信地参与到课堂中。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元评量法,强调学习过程的评量,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如表2所示。

(二)出勤评量

出勤满分10分,占总成绩的10%,出勤及格分6分,采用扣分制,根据教学平台学生出勤记录评分。

(三)实作评量

实作评量满分40分,占总成绩的40%,实作及格分24分,包括课堂练习、作业、测验等。教师可以根据成绩管理互动一览表,记录学生的实作学习历程,用不同颜色的色块代表学生的答题情况。

浅绿色代表优秀,深绿色代表正确,粉色代表错误,灰色代表未答。表现优秀的学生除了可以取得基础分数之外,教师还可以相应的加分以示鼓励。

答题正确的学生除了取得基础分数外,无额外加分。

答题错误的学生,教学平台默认给出0.1的鼓励分,教师也可根据答题情况酌情处理。

未答题的学生,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并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四)动态评量

课中的动态评量包含在实作评量中,教师根据自身需要,合理配置分数占比,动态评量涵盖口头报告、经验分享、提问、点答、课堂实操演示讲解、小组讨论分工协作等,并按一定的比例设置成绩占比,如图1所示。

(五)期中成绩评量

期中成绩作品设计总分100分,占总成绩的20%,折后分数满分20分,如表3所示。

表3  期中成绩评量表

(六)期末成绩评量

期中成绩满分30分,占总成绩的30%,及格分18分。教师在命题时,试题内容要符合评量标准,试题用词应简短清晰,能清楚表达题意。试题题干避免含有暗示答案的线索,避免使用歧视性的词句,避免使用否定语句。

在确定实际配分时,教师应考虑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整体教学目标中的作用比重,通过填制“双向细目表”进行整体规划。同时,教师應做到评分客观公平,涵盖更多的知识内容。

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设计。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角,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痕迹,通过签到查看学生的到课率,通过课件的学习进度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通过点答、提问了解学生的课堂活跃度、课堂参与率,通过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互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汇总,运用多元评量法,能见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进步和成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帅,朱泓,赵磊.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以英国邓迪大学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7(2).

[2]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论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2016(5).

[3]祝琰.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5).

※本文系2020年度校级科研课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J2020003。

(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