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拍摄的原则与手法研究

2022-05-30刘红兵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纪录片

刘红兵

关键词:纪录片;拍摄原则;拍摄手法

纪录片是一种风格独特的影视作品,专门用于记录现实发生的事件,但也需要对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艺术加工,要求展现出事件深层的内涵、情感等,因此纪录片具有很深刻的社会价值,能够揭示出一种超乎现实的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但纪录片独特的风格使得拍摄具有一定的难度,非专业拍摄者难以掌握,拍摄出来的作品往往存在质量问题,故为了保障纪录片的拍摄质量,有必要对其拍摄时的原则与手法进行研究。

纪录片作品常见问题

破坏真实性

虽然纪录片在拍摄时同样需要对纪录片内容进行艺术加工,但如果因为艺术加工破坏了纪录片内容的真实性,就会导致纪录片偏离纪录片方向,而很多非专业拍摄者或者是初学者,在拍摄过程中会主观地对纪录片进行不合理的艺术加工,导致纪录片真实性被破坏。例如某初学者在拍摄纪录片时,主观认为纪录片内容太过于单调,因此穿插了一些“特效”元素,故纪录片真实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属于低质量纪录片。

过于追求真实性

也有很多非专业拍摄者或初学者知道纪录片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拍摄时会高度强调纪录片内容保持真实,但这就可能导致拍摄出的纪录片作品出现过于追求真实性的现象。以某纪录片为例,通过观看该纪录片了解到,拍摄者大多使用了“一镜到底”的手法进行拍摄,拍摄过程中很少变换拍摄角度,主要是拍摄人物的面部、全身姿态等,这种方式确实保持了作品内容的真实性,但却大幅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性,因此这样的作品同样存在质量问题,原因在于缺少艺术性大家很难被纪录片的内容所影响而产生共鸣,说明纪录片功能被弱化。

情感元素稀少

纪录片的拍摄目的是打动人心,让人们通过纪录片感受到内容的情感,而不少非专业拍摄者或初学者缺乏捕捉情感元素的能力,导致拍摄出的作品中没有太多情感元素,仅存的情感元素大多是“无意为之”。这种情况下,纪录片难以给人带来良好的观感,使人乏味,说明纪录片存在质量问题。

纪录片拍摄的原则

事实上,纪录片作品中的三大常见问题就指向了纪录片拍摄时的三大原则,分别是真实性原则、艺术加工原则、情感渗透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真实性原则

纪录片与所谓的电影或其他影视类作品不同,其本质就是记录事物最真实的一面,且需要通过相对直观的方式向人们展现真实的一面,因此纪录片的拍摄应当遵从真实性原则。在真实性原则下,拍摄者在拍摄过程中不能参入自身的主观认知、评价或感受,否则纪录片就会出现质量问题,故真实性原则是纪录片拍摄时必须遵从的原则。同时,真实性原则应当在纪录片拍摄的整个过程中得到贯彻,即部分拍摄者可能只会在拍摄过程中保持真实性,但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则违反了这一原则,参入一些破坏纪录片内容真实性的元素,故即使是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拍摄者也应当保障纪录片中拍摄事物、景物的真实性,以便通过纪录片客观展现内容。为了更好地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贯彻真实性原则,拍摄者应当在拍摄之前调整好自身心态,让自己处于拍摄场景的真实环境当中,确立好拍摄目标,然后通过拍摄记录現实情况的细节,再在后期制作当中把握纪录片内容的真实性,尽可能做到还原现实场景。例如在拍摄大自然景象时,就应当展现出大自然的真实特征,诸如野性、和谐等,又或者在拍摄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时,就应当展现这个人的工作发展历程,其中的艰辛困苦应当通过纪录片表现出来,做到这一点才能保障纪录片的质量。

艺术加工原则

纪录片并不是单纯的对事物真实情况进行记录,而是需要在拍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以免出现过于追求真实性的问题,因此艺术加工也是纪录片拍摄的一大原则。在艺术加工原则下,高质量的纪录片普遍具有声色并茂的特征,以《迁徙的鸟》为例,这部作品中拍摄者将拍摄设备放在了鸟的身上,这样纪录片呈现出来的视角就是鸟的“第一人称”视角,能够让观者通过这个视角去看其他鸟类,也使得纪录片从一个人类无法企及的角度去观看鸟群迁徙,画面效果非常具有艺术性,同时该纪录片中真实地记录了鸟群迁徙过程中的声音,包括鸟本身的叫声以及迁徙过程中其他动物的叫声,真正做到了声情并茂,让观者在观察过程中好似变成了一只鸟,随同伴迁徙时俯瞰大地,有很好的艺术效果。可以看出,艺术加工原则下诞生的纪录片明显具有质量优势,因此该原则应当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得到贯彻,但需要注意的是,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的所有艺术加工都不能破坏纪录片的真实性,也就是说纪录片中任何艺术加工行为都要以保护纪录片真实性为前提展开,否则不如不进行艺术加工。

情感渗透原则

纪录片需要具备深刻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也使得观者在观看纪录片时不会感到乏味,反而能专注于观影,因此纪录片拍摄时,拍摄者应当尊重情感渗透原则展开工作。为了贯彻该原则,拍摄者在拍摄之前应当深入体会拍摄事物的情感主题,或者通过采访的方式去了解人物的内在情感、心路历程,然后从中立者角度进行拍摄,拍摄出的内容不仅要展现真实的场景,还要包含各种现实存在的情感元素,做到这一点才能让纪录片内容深入人心。以《海豚湾》纪录片为例,这部纪录片就直接展现了海豚被捕杀的场面,场面虽然血腥,但却唤起了人们心中的情感,观者无一不对纪录片中捕杀海豚的人感到愤怒,同时又对海豚感到同情、怜爱,也因为这一部纪录片,人们才开始大范围地抵制捕杀海豚的行为,因此该纪录片充分贯彻了情感渗透原则,给观者带来了情感上的冲击与心灵上的震撼,也说明贯彻情感渗透原则是保障纪录片功能性的重要举措。另外,如果拍摄者在情感元素捕捉能力上略有不足,那么建议拍摄者多进行纪录片片段拍摄训练、经典纪录片鉴赏训练,强化自身情感元素捕捉能力、学习情感元素展现方法,不建议在情感元素捕捉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直接拍摄成片。

纪录片拍摄的手法及注意事项

纪录片拍摄手法

其一,瞬间捕捉与慢镜头。纪录片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其中一些内容是一闪即逝,如果错过可能就需要进行漫长的等待,或者耗费新的成本,因此无论是为了保障拍摄效率,降低拍摄成本,纪录片拍摄者都应当注意使用瞬间捕捉手法来进行拍摄。所谓瞬间捕捉,就是通过镜头记录下一闪即逝的内容,例如一只飞鸟俯冲至水面捕鱼的瞬间、生食下锅的瞬间等,这些内容被捕捉将成为很好的纪录片元素。为了运用好瞬间捕捉手法,建议拍摄者在拍摄之前对将要拍摄的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制定好详细的拍摄计划,想象拍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一闪即逝的内容,这样能够在瞬间捕捉之前做好准备,尽可能避免拍摄错过内容。以生食下锅的瞬间为例,如果熟悉烹饪就知道生食下锅的一瞬间会与热油接触,这时生食的表面会因为热油的高温发生一些变化,同时热油也会因为生食的冲击溅起“油花”,故在生食下锅之前拍摄者可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及工作准备(如架设好拍摄机位等),然后进行拍摄,这样能够更好地捕捉到这个瞬间。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生食下锅的瞬间,有一些一闪即逝的内容是无法提前预知或得到控制的,因此拍摄者要时刻集中精力,尽可能去捕捉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往往能够给观者带来更好的观感。另外,关于瞬间捕捉内容的展现,拍摄者可以考虑使用慢镜头来达成目的,即如果在纪录片中按照内容原速呈现,往往不会给观者带来良好的观感或视觉冲击,但使用慢镜头,将原本一闪即逝的内容放慢,就能让人细细观察这个内容,我国著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经常使用这种慢镜头拍摄手法,同时慢镜头一般只建议与瞬间捕捉的手法相互结合,且不要太过密集地出现,否则纪录片会变得非常拖沓,给人带来不好的感受。

其二,元素强弱控制。纪录片中的艺术元素、情感元素数量很多,且每一种元素对于纪录片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所有元素在功能上有所区别,即一部分元素是用来直观展现内容的,而另一部分元素则是用来渲染情感、衬托内容的,因此可以将所有元素分为主要内容元素、辅助内容元素,这两类元素在纪录片中如果能够保持良好协同性,就能提高纪录片的质量,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对纪录片中各类元素的强弱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主要内容元素在纪录片中的强度要相对较高,而辅助内容元素的强度就相对较低,拍摄者可以通过对元素呈现的顺序、频率、时长等编排的方式进行控制。以某纪录片的一个桥段为例,该桥段的主要内容是奶奶与孙子之间的亲情,画面中奶奶坐在躺椅上慈祥地望着不远处玩耍的孙子,这即为该纪录片桥段的主要内容元素,应当优先展示,频率、时间也要相对提升,而后在该桥段的最后几秒时,孙子与奶奶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奶奶因为老花眼逐渐看不见孙子,只能听到声音,但这唤起了奶奶平常思念孫子的情感,这时一只小猫跳上了奶奶的膝盖,奶奶顺手开始抚摸小猫,呈现出奶奶平常思念孙子时就通过这只小猫来寻找情感寄托,这个过程只有几秒,因此在影片中的强度相对较弱,但其却衬托出奶奶与孙子之间的丰富情感。

其三,长镜头与蒙太奇。长镜头也是纪录片中常见的拍摄手法,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一镜到底”,是一种通过较长的时间对某个物体进行连贯拍摄,形成一个完整的纪录片片段。在实际应用当中,长镜头通常用于拍摄一些具有丰富情感的内容,例如沙漠护林人穿越风沙到林地执行护林工作的内容就非常适合用长镜头拍摄,这整个过程能够让观者体会到护林人的艰辛以及护林的决心,能直观传递情感。而蒙太奇则是一种与长镜头相反的拍摄手法,其主要是通过画面的并列、叠化来展现内容,内容展现形式上具有跳跃性特征,而长镜头与蒙太奇手法虽然相反,但却能很好地结合,例如在长镜头拍摄的完整内容中,通过“画中画”的形式运用蒙太奇手法展现另一个地点发生的内容,又或者展现人物的所思所想,这种方式能够让纪录片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有利于观者看懂纪录片想要表达的内容,能让情感更加强烈。

纪录片拍摄的注意事项

其一,镜头平稳控制。正常情况下,纪录片拍摄时设备镜头不能出现明显的晃动,否则会导致纪录片出现质量问题,因此镜头要尽可能保持平稳,这是拍摄者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同时从镜头语言角度出发,平稳的镜头能够表达拍摄者客观、中立的态度,能衬托纪录片的真实性。为了保障镜头平稳,拍摄者可以借助三脚架等辅助设施来展开拍摄工作,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三脚架无法使用,那么拍摄者就应当通过肩扛等能更好保障镜头稳定的姿势进行拍摄,若条件允许也可以考虑使用水平仪等设备来获得帮助。

其二,拍摄角度与距离控制。对于纪录片而言,因为拍摄者不能对其进行过度的艺术加工,所以纪录片拍摄对于镜头语言的要求很高,而为了更好地运用镜头语言,拍摄者就要对拍摄角度与举例进行控制,这也是纪录片拍摄时主要的艺术加工手法。一般情况下,镜头的角度与距离控制要求取决于将要拍摄的内容,例如当拍摄者想要展现人物的感受时,可以采用正面或侧面角度对人物面部进行拍摄,这种镜头的距离相对较近,但通常需要包含人物的整个面部,不能过近或过远,而当拍摄者想要展现宏大的场面时,就可以使用俯瞰角度进行拍摄,该角度上的拍摄距离相对较远,要包含人物与周边环境主题。另外,在没有特殊拍摄要求时,拍摄者应当采用平行角度进行拍摄,距离一般建议控制在1米到2米之间。

综上所述,纪录片对于拍摄者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拍摄者要遵从纪录片拍摄原则展开工作,力求真实展现纪录片内容,同时兼顾内容艺术性与情感。为了达成目的,拍摄者应当充分了解纪录片拍摄的手法,并且注意相关事项,这样才能正确发挥拍摄手法作用,呈现出更好的纪录片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纪录片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ROUGH CUT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Simplicity Is More Worthy of Pursuit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聚焦《歌剧院》:新纪录片讲述大都会搬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