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最美母语 展母语之美

2022-05-30吴正荣

关键词:苔花曾祖母萤火虫

吴正荣

【编者按】我们的母语到底有多美?鲁迅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下面五篇文章的素材均来源于生活,或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是对校园日常的感悟,或是对人间温情的体会,又或是激励自己勇敢追寻梦想。少年们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最美母语的柔情。

01

乱飞同曳火,成聚却无烟。微雨洒不灭,轻风吹欲燃。

——周繇《咏萤》

小时候,每到夏天,我便会跟随母亲去外婆家住上几天。在外婆家的日子,最令我难忘的是一次夏夜里,与萤火虫的不期而遇。

晚饭后,我们在玩捉迷藏,负责“捉”的小伙伴捂住眼睛开始倒计时,我便与其他小伙伴一哄而散,去找寻最隐秘的藏身之处。忽然,我见前面有一片茂密的草丛,就急匆匆地跑了过去,没想到,这里藏着好多萤火虫。

许是我惊了它们,那一只只萤火虫闪着微弱的光,漫天飞舞起来。它们拖着“火把”飞舞着,时而聚集,时而分散。它们是夏夜里无声的舞者,那光映在眼中,令我仿佛置身梦幻般的童话世界。若不是它们没有飞向高空的能力,也许我见到的便是一片星辰大海。萤火虫的光点亮了草丛里盛开的无名白花,点亮了我的周身,那一瞬间,就连耳边的蝉鸣仿佛也消失了,只有微风轻轻拂过。“乱飞同曳火,成聚却无烟。微雨洒不灭,轻风吹欲燃”,萤火虫如同火焰般划过黑暗,它们耀眼的光点亮了那个夏天。

后来,不知道是因为环境变了,还是我疏远了大自然,我很少再见到萤火虫,但是它们却一直在我的心里。在我眼中,它们没有法布尔描述得那样残忍:会先麻醉蜗牛,再分而食之。我只知道,它们曾点亮了那年夏天,点亮了我的整个童年!

——黄若昕

02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秋末的黄昏总是来得很快,还没等山野里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飞鸟掠过,银灰色的翅膀驮着细碎的云朵,渐渐坠入夕阳的怀抱里。

前些天,母亲说外婆的生日要到了。外婆特意挑选了周末,叫我們一家回去。仍是那栋老房子,进门,是未曾改变的饭香。不出所料,外婆正在厨房炒菜,炉火舞得正旺,我飞奔过去,与她四目相对,“外婆!”她稍微顿了下,转头指着正沸腾的鸭汤,说:“快去歇会儿,喝点汤,菜都炒好了。”我盛好了热汤,正要去盛饭,外婆已搬开了大铁锅的木盖,烟雾缭绕,饭香弥漫,是乡村特有的、小时候常吃的大锅饭。铲起、压实,外婆把饭碗递给我……从儿时起,在外婆家,都是她赶在我前面盛好了饭,把散发着米香的饭碗递给我。灶里的柴火继续烧着……

饭后,一家人围坐在桌前。门外,冷风拉上了天幕,一片漆黑;屋内,桌上不大的生日蛋糕上面,蜡烛的小火苗燃着,驱逐了秋末晚风的寒意。我看向外婆,看到了春天。

母亲说,外婆多年来怕麻烦大家,从不过生日,今年拗不过母亲的坚持,就过了这么一次生日,吃了这么一回蛋糕。有人一天天长大,像春天的新芽,无法停止;也有人一天天老去,像秋天的枯叶,无法抗拒。这大概就是“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了。但我想,这世间一定会有不变的东西吧!

——蔡思涵

03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苔》

“太慢了!快快快!最后一圈!”老师嘹亮的催促声响彻操场。我筋疲力尽地拖着灌了铅的双腿,试图跑向“遥远”的终点……中考体育考试将至,我也与众多初三学子一样,被体育考试困扰着……从小学起,我发现自己没有体育细胞,也没有一个擅长的体育项目。到了初中,我仍无能为力。无奈,只好在体育课上“混日子”。如今,踏入初三,体育竟成了必考科目,那“40分”如高悬的剑,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一路努力,试图弥补这“先天不足”,可惜收效甚微。

一日,晚自习结束,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一进门,弟弟便兴奋地跑来,要给我背首古诗,我烦躁地让他自个儿玩去。谁知小孩不懂看脸色,挡在我面前,开口背诵了起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稚嫩的声音环绕耳畔。忽地,我怔住了,那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深深震撼了我。是呀!苔花虽小,可它不服输,也和牡丹一样灿烂开放。第二天放学后,空旷的操场上,我一圈圈地跑着、跑着……我与冷风赛跑,鲜红的跑道成了我的舞台,夕阳为我加油打气,催促我加快脚步……耳畔依旧回响着弟弟稚嫩的童声,那小小苔花在我心中昂首绽放,那向前奔跑的信念植根于心!

——李以希

04

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冰心

踽踽独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一缕夏日的荷香猝不及防地窜入鼻中。

巷尾处,一道斑驳的木门上,一副生锈的铜门环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绿莹莹的光。来到门前,轻叩三下,伴随着一声温软的“来喽”,便见一位慈祥的老妇人应声开门 ,那是我的曾祖母。“囡囡回来啦,快来尝尝新蒸的荷叶饭!”她爽朗的笑声在巷子中回荡。

“阿嬷,你说这稻米为什么要就着荷叶一起蒸呢?采一朵荷花作点缀不是更美观、更清香吗?”曾祖母抿了抿唇,说:“这荷花长得俊俏,人们便将荷香全算在荷花头上了。实则不然,荷叶才最为清雅,它不抢功,默默无闻。囡囡,你也要成为像荷叶一样的人啊!”我点点头,对曾祖母的话一知半解,便跑去池塘边玩,弄得满身都是水。

初夏的池塘,荷花未开,我便观赏荷叶:荷叶铺满池塘,在炙热骄阳下,散发着一丝淡淡的清香,守护着花苞。想到曾祖母的话,我似乎懂了点什么,总觉得这荷叶像极了她。

曾祖父离开得早,曾祖母为了撑起这个家,辛劳数十年。任鬓边的青丝染成白发,她毫无怨言,用一缕荷香晕染了整个人生。

后来,我不在曾祖母身边,但她教给我的做人的道理却一直陪伴着我。它一寸寸装饰了我的人生,如同荷叶装点了夏天一般。

曾祖母在岁月流年中款款而去,留下一串芬芳: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曾祖母的付出已然成为一种习惯,时刻告诉我们,她一直都在。

——吴语暄

05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佚名

落日弥漫,星点橘黄,天边闪着零碎星光。在人声喧嚣的十字路口,我驻足观望身边风尘仆仆、步履匆匆的路人。在霓虹灯的闪烁下,我竟看出了神……

不久前,百般無聊之时,我刷着母亲的微信朋友圈,在杂七杂八的生活感悟和无趣的广告中,一条朋友圈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一位母亲发的一张照片配着一行文字。照片里是她的孩子的背影,那孩子看上去和我差不多大,身着校服,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手里还提着一个装满书的布袋。身上的重物压得他那笔直的背略显佝偻,但是他的头始终向着前方。我看不见他的脸,只注意到那个坚定的背影。从旁边模糊的人影中可以看出,他走得很快,茫茫人海把他衬托得那么渺小,那么普通,就像苍茫星海里的一颗小星子。图片上方有一行字——“时间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人。”

此刻,我也身处这茫茫人海之中,路人行色匆匆,我来不及看清他们的脸,留给我的只有背影。他们没有时间停下来观赏斑斓的晚霞和绚丽的霓虹灯,也许他们眼中只有远方。

大家在十字路口相遇,然后朝各自的人生方向追寻,在奔赴梦想的大道上、小路边,留给后面的人和世界的只有背影。“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想起这句话,我回过神,连忙背上包匆匆离去,追寻那些远去的背影。

——高伊婧

总评 语言是情感的凝练,几位小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蓝本,体会母语的无限曼妙。一句句、一声声,是平凡处的隽永,是细微处的真情,更是青春最蓬勃的力量。几篇文章在人物刻画和情景描绘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于岁月静好的情境里,少年自身的矛盾挣扎和豁然开朗的成长,融入生活的点点温情,使人感同身受。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我们通过文字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小作者的内心。时空交错,虚实相生,透过鲜活生动的文字,我们可以穿越到小作者的记忆中,去感受勇气之坚、童年之美、亲情之暖。

母语是思维与交流的自然工具,热爱生活的小作者们富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几篇文章中都选取了富有哲理的诗句名言,以恰到好处的方式糅合在文章中,开篇即点题,再辅以生活小事,引出自己感受到的苦与乐、悲与欢,转承过渡自然巧妙。文末呼应开头,浮云出岫般将“我”心中的母语升华,独具匠心。几篇文章结构严谨、叙事真切,对情感的描写善用对比,让平淡的故事变得温馨,使行文产生了尺水兴波的效果,极富可读性。

猜你喜欢

苔花曾祖母萤火虫
外曾祖母
我变成了苔花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的班导情怀
曾祖母的雨伞
生如苔花之绚烂
萤火虫
我的曾祖母
天上的“星星”
萤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