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阅读圈”模式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王竞婉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阅读圈课程思政阅读教学

摘 要:近年来,“阅读圈”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得到推广。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应用该模式设计出融入育人元素的教学活动逐渐成为高中教师思考的重点。本文将逐一介绍课程思政和“阅读圈”的背景、概念及意义,进而结合具体实例从阅读材料的选择、角色分配与教师指导、汇报补充与“双线融合”三方面讨论具体应用策略和实施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阅读圈;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王竞婉(1999.03-),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还承担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家国情怀和拓宽国际视野等重要任务。近年来,“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逐渐得到推广和好评,那么如何应用“阅读圈”模式设计出融入育人元素的阅读教学活动呢?

一、课程思政概述

(一)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和意义

2014 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 年)》,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学探索中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的理念。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该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自此,我国官方文件中第一次出现了“课程思政”。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行全员全程全方面育人。课程思政是通过学校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国内专家学者对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研究不断深入。

课程思政对学生三观的系统性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生不仅能在思想政治课中受到思政教育,在其他文化课和选修课中也能适当提取思政元素加以讨论反思,塑造健康人格,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为教师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二)课程思政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为:以英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作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重要一环在“课程思政”概念融入后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国际视野,通过文本解读、比照总结、归纳反思等方式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教师要在课前结合文本体裁和相关话题列出文本中可挖掘的文化价值元素,确定需要传递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中适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对学生进行启发,最终加以总结,将落脚点放在语言和价值输出,更好地将“思政小课堂”与“教育大课堂”相结合,实现育人任务。

二、“阅读圈”模式

(一)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灌输式教学,学生能动性不强。近年来,随着抛锚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应用,高中英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上进行小组合作、角色扮演、上台展示等活动。但由于课时有限,高中阅读课堂容量大且节奏快,一些教师不重视活动设计。高中生承担着较大的升学压力,教师为强化学生对某个考点的记忆,变相地将阅读教学变为语法和句式背诵课,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复现。此外有些教师流于形式,设计大量不合时宜的教学活动,活动间没有设计和衔接,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本质上并未提高主观能动性。

2.缺乏对文本中价值观和文化元素的探索。高中英语课致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在本身教学容量大的情况下,阅读课型作为其中一部分时长进一步被压缩,部分教师将基本的单词语法,文本翻译和中心思想传达完毕后,文本分析也随之结束而并未进行深度挖掘,有些教师对于文章作者的态度和希望传递的价值观、文化等元素仅仅是点到为止或生硬地对文章进行升华,鲜有同学在课下再次进行文本解读,探索其中突显的文化价值元素。由此,教学目标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部分未得到充分实现,育人环节未得到具体落实。

3.文化衔接意识淡薄。高中英语阅读课程开设的初衷是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为日后中西方文化交流搭建平台,尽可能用贴合西方的表达方式输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高中生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英语阅读文本多涉及西方文化等内容,因此,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比照和衔接尤为重要。高中英语教师大多要兼顾班级管理和教学双重任务,许多教师尝试与时俱进地引领学生结合本土文化进行比照分析和文本解读,但似乎时常因为教师和学生接收新信息的速度、自身知识常识占有量等因素的不同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特别在网络发达的时代,事实和虚假消息混杂,教师若不及时作出正确的引导和指正,学生自己不太容易辨别,无法清晰架构出中西方针对特定问题的思维异同,也就很难形成文化衔接意识。

(二)“阅读圈”模式的提出和意义

“阅读圈”概念由美国学者Harvey Daniel在Literature Circle: Voice and Choice in Book Clubs and Reading Groups一书中正式提出,是以学生为主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分享和讨论的活动。教师可预先帮助学生挑选文本,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先进行组内交流,而后班级中相同角色的成员互换意见,最终进行汇报。“阅读圈”教学模式中,小组为单位的语篇分析圈设有如下角色及任务:

讨论组长(discussion leader):熟读文本,根据所思所想列出开放性问题并组织成员开启“阅读圈”讨论,过程中引领大家探讨和分享各自的角色任务。

单词大师(word master):寻找生僻词,或是对文章理解至关重要(反复出现)的词汇,用精炼的语言向其他成員解释清楚其用法及意义。

文本分析者(analyst):可由多个成员一起完成,需要从内容、结构、情感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文本主题,捋清文本发展脉络,依据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察觉段与段、句与句、词与词间的照应衔接等关系,并寻找作者希望传递表达的态度和价值观。

总结者(summarizer):寻找人物、事件、情节,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大意,和其他成员分享主旨。

联结者(connector):将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起来,结合自身经历和身边所见所闻向其他成员分享看法并倾听他们的问题和评价。

篇章解读者(passage person):针对重要的段落、情节、对话做笔记,让其他成员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或做出评论。

文化收集者(culture collector):根据文本内容丰富西方文化常识或重塑自身价值观,对比中西方文化异同或自身态度与文本所呈现的情感态度之间的异同,并在组内分享观点。

“阅读圈”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该模式类似抽卡任务,过程中每个角色分工不同,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名学生参与其中进而提高高中生整体的阅读素养;角色中设有联结者和文化收集者,学生可结合当下热点、现实生活以及文化对比将想法在组内分享研讨,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际能力和文化自信,学生树立起观察热点和生活细节的意识,同时坚定将本土优秀文化传承发扬的决心。其次,“阅读圈”模式具有灵活性,既可在课上解读文本时进行,也可作为课后复习活动,学生集体对文本再次复盘,寻找课上未挖掘的知识或情感元素,达到阅读教学的检验效果。此外,可以利用该模式让高中生自选感兴趣的文本内容,作为课外补充材料在组内交流汇报,丰富高校学生的读写素材。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本部分内容将以“Climate Change and a Low-carbon Life”一文为例来说明应用策略。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课程思政背景下阅读圈模式的材料选择要与时俱进,尽量偏说理性或蕴含可挖掘的价值观、文化等元素,同时要贴近实际生活,能够引发学生对其中观点的赞同或思考。以“Climate Change and a Low-carbon Life”一文为例,作者围绕近年来一直关注的气候变化和低碳生活话题展开探讨,人类活动作为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解决,对此给出建议。该文本材料的选择贴近生活,且环境问题作为热点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学生通过阅读不难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造成的影响,读完此文本,学生可能联想自己平时的生活方式,亦或联系到极端天气的形成,以及环境治理的措施。

(二)角色分配与教师指导

为使每组角色多样化,文本解读更为具体全面,建议教师以9人为一组将学生分组。小组中,讨论组长、单词大师、总结者、联结者、篇章解读者、文化收集者各1名,文本分析者3名。组内成员结合自身水平和兴趣挑选角色,并由组长开启阅读圈。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要走进课堂,听取并及时记录各组遇到的疑惑和挖掘出的价值观、文化等元素,归纳整理,找到各组挖掘元素的共性和差异,为之后的总结做准备,灵活调整需要引导的内容。

以下是关于该文本的角色分配和教师指导: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出示有关地震、沙漠化、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的四组图片,由学生猜想文本主题。讨论组长提出三个问题开启阅读圈:What problem has changed the climate?What are the causes? How do we solve these problems?单词大师选出climate、carbon等词在组内分享,三个文本分析者,内容分析者在此部分除了分析文本的主题,发展脉络,还要注意词汇用法,例如本文中changing表示气候变化一直持续到现在,并有可能继续持续下去;结构分析者从宏观微观结构入手,例如:总—分结构,寻找词与词之间的照应petrol-feul-coal-oil等;态度分析者则从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入手,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总结者概括文章背景“many other human activities let off carbon gases”,主题low-carbon life及三条低碳建议;联结者结合实际提出fast fashion brands和Harbin Metro Line 2等话题,此时教师要着重记录,观察每组挖掘的话题和讨论的深度,鼓励联结者发散思维。篇章解读者找出文章中重要的段落加以分享,教师可以指导组内成员学习作者的写作结构和思路,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最后,文化收集者联系实际生活,共享单车、顺风车等工具的利用,接下来列举中国为低碳环保所做的努力:desertification control、haze governance、low carbon sacrifice、use less disposable items等,结合西方低碳活动进行对比总结。

(三)汇报补充与“双线”融合

每组派代表上前汇报,教师引导其他小组根据前面的汇报尽可能说明本组找出的其他角度和亮点,形成全员全程思考的良好阅读课堂氛围,而后教师发放預先选择的关于该主题的多份拓展材料,组建课后阅读圈,丰富高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双线教学指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教师可在课上解读文本后做拓展阅读,线上成立阅读圈小组继续深入探讨,并发放文本以外的相同话题材料供学生参考,例如针对“Climate Change and a Low-carbon Life”一文的阅读教学可选择Longji Rice Tiracces等继续解读。

四、“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的建议

(一)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育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注意和反思的问题。高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三观形成的重要人生阶段,教师应该把育人的价值内涵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涵,从学科和专业的人才培养逻辑去布局育人的价值内涵,树立课程思政意识,提升课程思政实践能力,通过点播指导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涉及的观点、态度、价值观的认同感。高中教师要提前对文本内容反复解读,充分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确保在“阅读圈”模式总结部分中输出自己的新奇观点或价值思考。

(二)注重引导而非强加升华

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我们不能为了思政而忽视专业性知识的学习,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理念目的是让学生用贴合西方的表达方式弘扬传递中国文化和理念,这不仅需要学生树立很强的思政意识,也需要一定的英文表达能力支撑。此外,教师不能为了思政而将不贴合文本内容的观点强加输出,生硬的升华不仅达不到课程思政应有的教学效果,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阅读圈”指导和总结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以一个点为中心让学生发散思维,逐渐展开,最终多角度诠释文本带来的现实价值。

五、结语

本文从课程思政教育背景出发,针对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采用的“阅读圈”教学模式加以实例进行应用策略分析,并给出实施建议,使思政小课堂与教育大课堂融合,将价值观寓于知识传授中,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Shelton-Strong S J. Literature circles in ELT[J]. ELT Journal, 2012(2):214-223.

[2]高国希.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提升[J].教育研究,2020(9):23-28.

[3]刘建军.课程思政:内涵、特点与路径[J].教育研究,2020(9):28-33.

[4]罗少茜,张玉美.阅读圈任务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与评价中的应用[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3):27-33,91.

[5]汪东萍,庞观丽,冯婧.在线“文学圈”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21(3):90-96.

[6]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2):47-52.

猜你喜欢

阅读圈课程思政阅读教学
从阅读圈视角看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