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22-05-30

经济导刊 2022年7期

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28日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动荡和变革两种趋势持续演进,发展和安全两大赤字不断凸显。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都期待中美两国发挥引领作用,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促进全球发展繁荣。这是中美两个大国职责所在。

习近平强调,从战略竞争的视角看待和定义中美关系,把中国视为最主要对手和最严峻的长期挑战,是对中美关系的误判和中国发展的误读,会对兩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产生误导。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充满挑战。中美应该就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全球能源和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保持沟通。违背规律搞脱钩断链,无助于提振美国经济,也将使世界经济变得更加脆弱。双方要助力世界尽快摆脱新冠疫情,走出经济滞胀困局和衰退风险,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习近平重点阐述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双方的政治承诺,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绝不为任何形式的“台独”势力留下任何空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一以贯之的,坚决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民意不可违,玩火必自焚。希望美方看清楚这一点。美方应该言行一致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履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拜登表示,美中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也有利于各国人民。美方希望同中方保持畅通对话,增进相互了解,避免误解误判,寻求在利益交融的领域开展合作,同时妥善管控分歧。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美方不支持台湾“独立”。

建设美好新疆: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疆工作,指出“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系统阐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明确“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

此次考察中,从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到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从在自治区博物馆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到听取汇报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来到新疆大学,提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必将更加深入、更有成效。

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要实现新疆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实现发展,就必须找到区位优势。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深入推进,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非常重视,上一次考察新疆时,就强调“我们要有一个坚强的基层政权”;此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此次新疆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兵团,谋划兵团发展,鲜明提出“兵团的战略作用不可替代”,寄予殷切期望:“兵团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

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大美新疆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王毅会晤布林肯并提出“四份清单”

7月9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会晤。中国外交部指出,此次对话是实质性的,具有建设性,有助于增进彼此相互了解,减少误解误判,并为两国未来高层交往积累了条件。

中方向美方提出的“四份清单”引起广泛关注。这“四份清单”分别是:要求美纠正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中方重点关切的涉华法案清单、中美8个领域合作清单。中美双方目前在扩展合作上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半岛稳定等诸多领域,中美有着共同合作心愿。中美之间是高度互补的,只有两国的合作越来越多,才会使世界越来越稳定。

环球

欧盟新任驻华大使:需要中国领导世界、支持两岸和平统一欧盟新任驻华大使阿尔比尼亚纳(JorgeToledoAlbinana)近日接受西班牙《先锋报》采访时表示,“我们认为应该只有一个中国”,欧盟不主张“台独”,而是支持两岸和平统一。他还反对欧盟-中国“脱钩论”,坚称中国是欧盟的合作伙伴,且在全球治理议题上“有必要”让中国领导世界,因为没有中国的帮助,欧盟无法应对疫情、气候变化和伊朗核问题等全球性挑战。

对于如何处理与中国、美国的关系,阿尔比尼亚纳认为,欧盟应利用自身的地缘政治背景和市场优势成为世界地缘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之一,“作为美国的盟友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在所有事情上同美国结盟”。“欧盟支持多边主义,支持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的运作,而这些机构让中国受益匪浅。”

谈及台湾问题时,阿尔比尼亚纳明确表示,欧盟捍卫的不是“台独”,而是两岸和平统一,“我们认为应该只有一个中国”。

IMF第三次下调全球经济预期:衰退或将很快到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2023年进一步放缓至2.9%。在此之前,IMF曾在今年1月和4月将2022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4.4%和3.6%。

IMF表示,4月开始多种下行风险已开始显现,包括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对俄制裁引发人道主义灾难,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扰乱劳动力市场和国际贸易,并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等。另外,全球通胀超出预期(尤其是美国和欧洲主要经济体)正引发融资环境收紧。

IMF将今年和明年的通胀预期分别上调至8.3%和5.7%。预计2022年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将达到6.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将达到9.5%,各国央行为遏制通胀而推出的一系列加息将在2023年对经济构成冲击。IMF认为,今明两年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乌克兰危机可能导致俄罗斯停止向欧洲供应天然气;若劳动力市场的过度紧张状况持续下去,或若通胀预期脱锚,那么通胀可能会长时间居高不下;全球融资环境收紧可能引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大量出现债务危机;新冠疫情再度暴发和更多的防疫封锁措施可能进一步抑制主要经济体的增长;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可能引发广泛的粮食安全问题和社会动乱;地缘政治分裂可能阻碍全球贸易与合作;等等。

中国美债持仓12年来首次跌破万亿美元

7月18日,美财政部发布数据称,中国大陆连续6个月减持美债,持有规模约为9808亿美元,12年来首次跌破1万亿美元。此外,日本、沙特、印度、澳大利亚等10多个美债主要海外持有者,均不同程度抛售美债。

美国制裁他国,让美债安全性受到质疑。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冻结俄罗斯国家资产,加上之前美国冻结阿富汗前政府(约95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并擅自挪用这些资产。美国的行为大大削弱了美债的安全性。同时,美国禁止俄罗斯使用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为了防止今后美国的这种制裁,不管是不是美国盟国都要考虑减少美元储备,减少对SWIFT的依赖。

美国高通胀影响了投资美债的收益。美国6月通货膨胀率超过9%,美元缩水,美债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美元实际购买力正在严重缩水,为了遏制通货膨胀,美联储连续大幅度加息,这进一步引发全球抛售美债。

美国外交学会:中国与“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的影响力

“一带一路”在南亚的成败,可以通过两个问题来判断。一是受援国是否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一项积极倡议,能否带来重大的政治或经济利益;二是受援国能否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来推进其国内议程。南亚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总体上持积极支持态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第一,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分别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参与国,对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持积极态度。同时,巴基斯坦还提出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四项倡议。

第二,印度对是否参与或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仍存有疑虑。尽管印度政府到目前为止仍未对“一带一路”倡议明确表态,但印度部分人认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可以通过互联互通给印度东北部地区带来开放机会,从而为该地区带来经济效益。

第三,南亚其他主要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是积极的,这些国家具有较好的经济开放意识,对贸易和投资的正面价值普遍认可。

美国可为南亚国家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无法与“一带一路”倡议相比拟,“一带一路”倡议确实能够改善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并促进这些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因此如果对其进行“全面谴责”或将引发反效果。

经济

重罚滴滴:让互联网企业在规范中长远发展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做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根据通报,滴滴共存在16项违法事实,被处80.26亿元罚款。

重罚背后是严重违法,严重影响网络安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报:经查实,滴滴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应当从严从重予以处罚。

网络安全,是防线也是底线。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引发广泛关注。我国是互联网应用大国,各类互联网平台众多,几乎覆盖了人们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这些平台或掌握了海量的公民个人数据,或在一个领域内掌握具有垄断性的用户信息。这些数据或信息一旦发生泄漏,将严重危害公民个人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

依法管网治网,才能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网信部门依法加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危害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铁矿石资源整合提速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7月25日在北京举行。组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是党中央、国务院增强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对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十分紧迫。然而,我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却缺失定价权,经常遭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我国的钢铁产量和消费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铁矿石进口量约占全球的70%,但却长期受制于人。我国数千家钢铁企业在与世界四大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和FMG)的采购谈判中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往往吃亏,议价能力弱是钢铁行业长期以来的“痛点”。2021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1.2亿吨,同比下降3.9%,但铁矿石进口额达到1846.7億美元,同比大幅增加49.3%,创下我国铁矿石进口以来的最高纪录。

国际铁矿石价格疯涨,给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沉重负担。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后,将整合国内铁矿石的进口业务,减少同质化的竞争,在对外采购中争取更多主动权,进而有力提高中方对铁矿石行业的定价权。

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

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保持快速发展,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高于制造业增加值6.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不仅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更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动能引领作用持续显现。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0个百分点,锂离子电池、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小类行业增加值增速均在20%以上,新动能增长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单晶硅、多晶硅、光伏电池等产品产量二季度分别增长61.3%、50.6%、30.4%,较一季度分别加快37.3、13.0、6.1个百分点。

投资比重和结构加速优化。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8%,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7.7个百分点,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8.8%,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8.0%,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0.2%。

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形成。通过组织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工程试点,加快新型显示、先进计算、智能光伏、车联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有效带动了一大批制造业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引领示范效应进一步彰显。由深圳、广州、上海、成都、南京、青岛、杭州等地重点培育的25个产业集群,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脱颖而出。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显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2021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显著优化,清洁能源生产比重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和生产比重均提高了0.7个百分点。化石能源消费合理控制,煤炭、石油消费增速低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速0.6、2.2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双双突破3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光发电基地加快建设。2021年,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也持续下降,能耗强度同比降低2.7%,碳排放强度同比降低3.8%。

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低碳转型推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未来一段时期,能源改革创新要围绕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两个主题,着重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对接,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构筑支撑能源转型变革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

针对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能源体系,报告提出三方面研判:一是实现“碳达峰”需要更加注重能源消费环节。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能源需求还将保持刚性增长,节能提效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举措。二是能源低碳转型的节奏应科学务实。2020年—2040年,中国能源转型总体处于“积极替代阶段”;2040年—2060年,能源转型进入“加速替代阶段”。三是“绿氢”及其衍生品将成为重大战略关键技术。需要尽快破除当前存在的多头管理、标准缺失等政策性障碍,推动氢能产业尽快实现规模化发展。

华为鸿蒙3.0:真正的国产操作系统来了

7月27日,华为鸿蒙3.0系统正式发布。截至目前,鸿蒙系统用户数量已破3亿,鸿蒙相关产品发货量突破1.7亿。相比上一代,鸿蒙3.0系统更加顺畅,鸿蒙3.0为车机带来了超级桌面功用,让手机应用自动同步至车机,支持平行视界等功用。

鸿蒙3.0在底层构建中减少了非自主研发的开源软件的使用,把之前所有的安卓开源代码全部删除,实现真正的华为造、中国造,这意味着鸿蒙有望彻底打破安卓、苹果生态的垄断,这是我国互联网目前为止唯一进入全球前三甲的超级系统。华为研发鸿蒙系统伊始,就直接将开源鸿蒙捐献给了国家,这样的大格局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做到,这也将最大程度助力鸿蒙生态的搭建。

观点

黛博拉·韦内齐亚尔:谎言背后美国抗疫失败的真实代价

美国和它的西方盟友总想指导中国应该如何管控新冠肺炎疫情,在上海全城封控后,美国媒体似乎更有了批评中国抗疫政策的理由。然而这是件很讽刺的事:假如中国的抗疫工作做得像美国那么“好”,本应有3.8亿中国人感染、446万人死亡。美国是全世界控制疫情做得最差的国家之一。新冠不仅夺走了超过100万美国人的生命,而且已经并仍在继续给美国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医疗资源远不如美国,这一抗疫成绩是令人惊叹的。美国每10万人ICU床位数为34.7,而中国仅为3.6,相差几乎十倍。

如果中国听从西方国家放弃动态清零策略的建议,那将造成上百万中国人死亡(尽管不同的模型测算数据不一)。中国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7.3%,但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预期(77.9年)已经超过了美国(76.6年)。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在2020至2021年间下降了2.26年。

动态清零政策的成功需要人民理解和尊重科学,放弃个人主义思想,并愿意为自己和他人的长期利益做出个人的短期牺牲。它要求人民相信其领导人会通过深思熟虑的自我批评来学习并改进、最终赢得胜利。多家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90%以上中国人信任其政府。中国人民有更长远的眼光,能对别人的痛苦和困难感同身受,并无私地采取行动,这是先进文明的标志。

无论是在国内有效控制新的大流行病,还是迅速向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提供低成本的疫苗,都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推进人类保护自己免受未来灾难的能力。上百万条生命、相差数百倍的致死率,如此直观而强烈的对比会直接挑战“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弥天大谎。对于依赖资本主义制度收割全球的美国而言,这是动摇根本的挑战。因此他们发起针对中国抗疫政策的舆论战,掩盖其国内抗疫失败的现实,并欺骗中國人对全球抗疫形势的认知、甚至在中国引发反对政府抗疫政策的“颜色革命”。

中国的经验向世界证明:面对传染病大流行,尤其在对于病毒了解并不充分的疫情早期阶段,“群体免疫”“与病毒共存”既不是最佳选择、也不是唯一选择。只要将人民的基本权利而非资本的短期利益放在第一位,发展中国家也完全可以做得比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更好。

(黛博拉·韦内齐亚尔,美籍记者,曾在全球供应链领域工作35年)

张明陈胤默:日元为何剧烈贬值

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7月19日,日元兑美元汇率由1美元兑115.105日元贬值至1美元兑138.195日元。2022年7月14日,日元兑美元汇率盘中一度突破139关口,创下1998年9月来最低纪录,日元也成为2022年外汇市场上表现最差货币之一。

日元兑美元汇率与美日利差走势高度相关。日元兑美元大幅贬值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加息缩表导致美日利差显著扩大。2021年12月30日至2022年7月14日,美日利差从1.43个百分点扩大至2.73个百分点。在2022年6月14日,美日利差一度高达3.23个百分点。这一利差水平基本上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美日利差水平。

美日利差扩大的深层原因在于,日本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日本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美日央行货币政策方向持续背离,引致美日利差扩大。一方面,2021年四季度与2022年一季度,美国GDP季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5.5%与3.5%,而日本GDP季调同比增速分别仅为0.4%与0.7%;另一方面,2022年6月,美国CPI当月同比增速高达9.1%,日本CPI当月同比增速仅为2.4%。日本较低的通胀率,给日本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政策空间。美日经济增长与美日通胀走势的相对差异,导致美日货币政策分化加剧,以至于美日利差持续扩大,导致日本面临大规模资本外流压力,触发日元大幅贬值。

一国汇率变动通常与该国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动有关,而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动又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关。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的影响,日本国际收支逐渐恶化。从贸易收支来看,乌克兰危机爆发导致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推升日本进口成本,导致日本货物贸易逆差上升至历史性峰值。日本的货物贸易逆差在2022年5月达到2.0万亿日元,这是过去数十年以来的第二大货物贸易逆差。

迄今为止,日本金融账户并未出现过大规模的资本外流。这意味着,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相比,日元兑美元汇率的大幅贬值并非国内出现不可控的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出所致。在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未来一段时间,日本央行仍然有强烈的动机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同时,根据日本法律,日本干预外汇市场的权限属于政府,日本银行是以大藏省(后为财务省)代理人身份从事以稳定汇率为目的的外币资产买賣。这也是日元大幅贬值之际,日本央行并未进行大规模的外汇市场干预的原因之一。

当前市场较为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日本央行是否会临时改变货币政策立场,受国际环境压力,跟随其他发达国家步伐,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二是日元大幅贬值影响几何?从当前情况来看,日本央行不会改变宽松货币政策的立场。一方面,刺激经济增长仍是日本当前的主要矛盾。作为一个大型开放经济体,日本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的政策制定思路是合理的。另一方面,日元大幅贬值对日本出口企业有利,能够激励海外投资企业将利润汇回本国。

日元贬值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不容忽视。亚洲国家多为出口导向型国家,日元贬值将冲击亚洲出口导向型国家经济,这可能会导致亚洲货币市场出现竞争性贬值的情况。近期,美联储的陡峭加息缩表推动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与美元汇率持续走高,导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短期资本大量外流、本币汇率面临贬值压力、国内风险资产价格下跌、本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不利冲击,在严重的情形下,可能引发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2022年上半年,印度卢比、韩元、泰铢等亚洲货币均出现大幅贬值。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黎巴嫩和缅甸等经常账户持续逆差、本币汇率高估、国内资产价格虚高的经济体已陆续爆发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在日元大幅贬值、美联储激进加息进程及乌克兰危机的多重冲击之下,亚洲地区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加。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陈胤默,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讲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摘编自7月26日FT中文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