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苏南地区乡村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2022-05-30王永杰王堞凡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多元文化

王永杰 王堞凡

摘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及多元文化融合趋势的推动下,苏南地区传统乡村景观不可避免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现阶段,立足国内乡村振兴发展及生态资源禀赋,打造了一批多元一体的乡村发展模式,但在乡村建设与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却存在本土文化丢失及文化景观匮乏等问题。因此,首先对多元文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进行阐述,具体概括分析苏南地区乡村多元文化中水域文化、鱼米文化以及桑蚕文化等类别,其次从多元文化视角下苏南地区乡村景观更新设计原则以及二者有机结合等层面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够为乡村振兴建设、文化传承创新作出貢献。

关键词:多元文化;苏南地区;乡村景观更新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苏南地区乡村景观更新设计研究”(SJCX21_1170)阶段性成果。

伴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急剧演进,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其始于经济层面,并逐渐辐射政治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是一种多维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而在社会发展演进中,乡村位居重要地位。一切文化的源头皆与乡村息息相关,从洞穴群居演变至部落群居,从居无定所再到世代传承,一直演化至乡村村落,其始终作为一种物质结构形式而存在。但遍观苏南地区乡村诸多传统乡村风貌,包括自然、建筑以及人文等环境,皆在不同程度上遭受人为干预与破坏,大多传统古村落日益被现代化城建取代。然而苏南地区乡村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风貌留存,其历史文化多样,在不同程度上孕育了多元化的苏南乡村景观。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合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更新设计适宜本土乡村特色的多元文化景观,且不被多元文化洪流吞没,如何科学、合理地协同好传统乡村风貌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当今苏南地区乡村发展所面临的新的考验。

一、多元文化理念概述及基本特征

(一)多元文化理念概述

文化涵盖诸多层面,如历史传统、风俗人情、生活生产及文艺语言等,其是民众交流所普遍认可的一种意识形态。现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日渐步入大数据、信息化社会,国内外文化碰撞与交融已然不可规避也无法阻挡。当下诸多正在发展的文化,其内在特性与精神内蕴在文艺领域层面,皆是独一无二的,因而文化多样性随之而来,即多元文化。

(二)多元文化的基本特征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碰撞融合、创新变革等息息相关,民族文化是基于社会行为、思想、信仰等方面的演进而发展的,是契合本民族社会发展需求的,因而一旦民族文化得以塑造形成,就会对本民族的前进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多元共存、和而不同、融合创新以及长期稳定是多元文化的基本特征。首先,多元共存,这是世界诸多文化协同发展的主线。各色文化在融合发展时应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取长补短,这也是多元文化能够得以长久发展的基石所在。其次,和而不同,各民族文化经过历史洪流的荡涤,有其精华也存在糟粕,故此文化之间亦具有差异性。但文化能通过交融以达到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促进文化升华,增进自身文化底蕴的持续发展。再次,融合创新,世界诸多国家、地区以及民族文化之间的融汇与交流,不是单纯片面的加减乘除,而是更深层次的融合创新,是新兴文化萌生的过程。无论是哪种文化,都应遵循平等、包容的交流方式,从而汲取其文化精华,以期实现本土文化质的提升。最后,长期稳定,究其根本,多元文化的产生不仅是一个多维、动态的过程,还是诸多文化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苏南地区乡村基本内涵及多元文化类别

(一)苏南地区乡村基本内涵

乡村作为一个承载农业生产、传统文化生态景观以及独特生活方式的空间载体,囊括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以及生活等领域,是一个庞大、错杂的景观空间。“苏南”这一词作为特有概念,依据江苏行政区域及地理位置初步界定,主要是指江苏省南部的苏锡常三市以及南京和镇江区域,然而往往学界所研讨的“苏南模式”即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苏南地区水域资源丰沃,水体布局纵横交错。自古以来,乡村耕作铸就了苏南有别于现代化城市的自然景观,耕地、农桑、市井、闲适的风土人情与自然生态共同构建了苏南地区独有的乡村风貌。而以太湖为圆心向外渗透的吴文化地区,历经数千年来当地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积聚了浓厚深沉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为传统乡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益的基础条件。

(二)苏南地区乡村多元文化类别

1.水域文化

从地域概念分析,苏南主要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从历史底蕴分析,苏南是春秋时期吴国的轴心区域,而吴文化的特点之一水文化亦可追溯至苏南。简而言之,水文化即一切与水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方式。苏南地区水域资源丰沃,河渠形式多样,同时乡村布局多环绕河湖而建,村民与水形成依附关系,故此水文化应运而生。苏南水域文化相较于其他地方拥有独特魅力,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经济、文化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其主要囊括水域经济、水域建筑、水域艺术等诸多层面。水域经济即围绕河渠资源构建起来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如苏南地区京杭大运河,利用自身条件发展水域运输来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发展水域养殖以及水能发电等绿色可持续产业。水域建筑即围绕水域构建的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群落,如苏南邻水建筑以粉墙黛瓦、木构建筑为主,形式传统简易而不简单。水域艺术是指对水体进行重新构造营建,如最具典型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其内部水循环、水再生以及水分割等设计方法,将传统“一池三山”的模式极好地应用于园林设计中,被后人赞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鱼米文化

苏南地区自古以来被称为“鱼米之乡”,鱼米文化亦可谓“渔米文化”。渔业是苏南地区原始生业之一,繁体字“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南的鱼米文化。“稣”从部首偏旁看出是由“鱼”和“禾”组成,即有鱼、有米,与苏南“鱼米之乡”称誉不谋而合。同时,苏南地区是吴文化的轴心地域,在苏州地方语言发音中,“吴”与“鱼”的发音大致相同。一方面,丰沃的地方水域资源是苏南乡村渔业得以发展的基石,其鱼米文化在不同程度上也体现在乡镇地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村镇地名如苏州渭塘镇、昆山张浦镇、常州嘉泽镇以及无锡张泾镇等,其中“塘”“浦”“泽”以及“泾”等字皆与水相关。另一方面,鱼米文化在传统诗歌、歌谣等形式中也广泛流传。唐宋是苏南地区鱼米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因太湖流域得以开拓利用,渔业得以发展,从而渔业经济得到推动,同时当地勤劳智慧的渔民谱写了大量与太湖渔业有关的诗赋歌谣。此外,鱼米文化亦体现在苏南地区的风俗习惯中。鉴于古代水运交通相较陆上交通更为发达,同时渔民在太湖流域行船捕鱼,因而“翻鱼”便有了“翻船”的喻义。为了图个亲人出船安全的吉利愿景,乡民在吃鱼的时候忌讳翻鱼。此外,吃鱼头擅捉鱼、吃鱼尾擅摇船等风俗已深入渔民生活,形成了特有的苏南鱼米文化。

3.桑蚕文化

早在5000多年前,桑蚕生产就成为吴地先民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随之衍生的桑蚕文化进而渗入吴绣与吴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首先,桑蚕文化在代代相传的吴语歌谣中得以绵延,其在传唱中不断更新与发展。同时,古人描绘桑蚕产业的诗词亦不少,如唐代王维的“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其次,苏南地区桑蚕产业的兴盛推动了当地工艺绣品的发展,主要代表为苏绣。苏绣具有针法纤密、色彩清雅、图案秀丽等特点,因而苏南成为名副其实的织锦之乡,而苏绣也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多元文化与苏南地域文化的联系

苏南地域文化是持续运动的、发展的,其在不断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积淀,这种创新性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魅力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在推动苏南地域文化发展的同时应多与当代科技相协同,适应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向,注重汲取社会发展所附带的优质多元文化;另一方面,应努力找寻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平衡点,同时不断探索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的协同方式。简而言之,多元文化与苏南地域文化的联系可概述为以下三点。其一,共生性,苏南地域文化的发展应在维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主动与外来优秀文化交流碰撞、创新融合,最终形成具备可持续发展性的地域文化。其二,兼容性。当下艺术表现形式趋于多元化,传统与现代、大数据工业与传统工艺等方面的融合已是必然,这就要求苏南地域文化的更新发展不仅需要具备时代性的特征,还需要具备兼容性,在面对社会文化发展中出现的矛盾时,要能够包容并进,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其三,开放性。苏南地域文化在与外界信息、物质交换的同时,应持平等、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取之精华、创新发展,进而达到地方文化质的飞跃。

四、多元文化视角下苏南地区乡村景观

更新设计原则

伴随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乡村景观设计不断发展,然而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外来文化的碰撞冲击,使得当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实现交流融合。这影响着乡村景观更新设计的始终,并日渐与时代特征相协同。在多元文化视角下,苏南地区乡村景观更新设计应依循以下三个原则。

其一,去假留真、去粗留精。在对当地乡村景观更新设计的过程中,须具备明晰真假、鉴别粗细的能力,无论是当地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达到传承、创新的目的。其二,本土为主、外来为辅。现今苏南地区乡村在设计本土文化景观时,存在着诸多盲点与误区。一方面大多乡民的思想观念认为外来文化皆是科学、先进的;另一方面,乡村本土文化未能得到重视,相关人员在设计中一昧追求城镇化、现代化,致使当地乡村景观失去了原本的风貌。故而在开展苏南地区乡村景观设计时,须重视地区本土文化,以地方乡村文化为主,以其他外来多元文化为辅。其三,立足现实、与日俱进。伴随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号召,乡村日渐发展成新农村。当下正处于社会经济与文化急剧发展的时代,思想观念不能墨守成规,应当与日俱进,优化本土乡村景观设计理念与策略应基于其发展现状,同时将一些新技术、新理念、新文化融入其中,以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多元文化与苏南乡村景观更新设计的有机结合

(一)文化引领并推动景观发展

在苏南地区乡村景观的形成过程中,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景观的形成趋向,从而形成多样化的景观表现。一方面,苏南地区景观的衍生与文化息息相关,故而哲学以及美术等文化的演进或多或少会影响文化景观的形成;另一方面,在一定层面上景观设计可以归结为一种文化活动,即一种利用现代科技达到传承本土历史文化的创新行为。如此看来,苏南地区乡村景观实则上是地方区域时间与空间的文化水平展现,是合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定律的。

(二)景观承载并推进文化传承

苏南地区的景观借文化表达自身内涵,同时承载文化并推进文化传承。故此文化可以借景观进行可视化展现,并通过景观呈现其深层涵义。文化以非物质的状态存在于现实生活,在一定层面需借用景观这个平台进行物化,其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依托于景观并与生活息息相关、随处可见的。譬如在苏南地区的乡民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中,其所涉及的街道、绿化以及构筑物小品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承载着乡村的多元文化。换言之,透过景观展现出来的文化更易于大众接纳与领悟,这是一种促进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六、结语

在社會不断进步以及多元文化融合趋势的推动下,苏南地区传统乡村景观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苏南地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前,相关人员应进行大量分析研究,合理把控与协调文化与历史、传统保护与经济发展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苏南地区乡村景观更新设计研究中,笔者从水域文化、鱼米文化以及桑蚕文化等类别展开叙述,对景观更新设计原则以及文化与景观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为日后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新的参考思路,从而设计出更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文化乡村。

参考文献:

[1]王伶晓.当代农村多元文化碰撞及其创新路径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6.

[2]张莹智.浅析苏南水乡的多元文化景观[J].美术教育研究,2015(21):33-34.

作者简介:

王永杰,常州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王堞凡,博士后,常州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风景园林、景观生态。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多元文化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苏南地区乐器销售市场调查研究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
基于二次现代化理论的苏南地区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